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枭途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任鸟飞

    渐渐的,蔡全越来越独断专行,甚至开始给蔡仍做主。

    而那时的蔡仍似乎也不抗拒这些事。

    慢慢的,蔡全虽然名为蔡府的下人,实际上已经成了蔡府的半个主人。

    这次蔡仍来东京参加科考,谁都没带,只带了一个蔡全,可见对蔡全的信任和依赖。

    不成想,蔡仍这次却将蔡全给推到一边去了,事后更是看都不看蔡全一眼。

    &nbs




第十一章 志同道合?
    …

    蔡全是一个聪明人。

    只不过,他的聪明程度也有限。

    他压根儿就没想明白,想动他的人,根本就不是素娘,而是蔡仍,否则就凭素娘这么一个无权无势的弱质女人怎么可能斗得过他

    当然,这也跟蔡全对蔡仍的认知有关。

    在蔡全眼中,蔡仍还是以前的那个单纯少年,不可能有这样的心智,蔡仍之所以这么对他,完全是受了素娘这个“心机婊”的蛊惑。

    蔡全怎么也没想到,是因为蔡仍想疏远他、想从他手上收回至关重要的财权,他才完败给了素娘。

    吩咐完蔡全和素娘交接钱财和账本之后,蔡仍就去了蔡家老四也就是蔡绦的住处。

    这蔡绦也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先不提他在历史上曾借蔡京之名主持过一段北宋王朝末期的朝政,只说他留下的两本著作《西清诗话》和《铁围山丛谈》,前者是水平极高的评论诗歌作品辑录,后者则是研究宋朝的重要史料——蔡仍所掌握的宋史,也有很多就是从蔡绦留下的《西清诗话》和《铁围山丛谈》中得到的。

    第一次看《铁围山丛谈》时,蔡仍如获至宝,所以见到《铁围山丝谈》的作者蔡绦之后,蔡仍多少有些小激动!

    见此,蔡绦打趣道:“怎么,这才大半个月不见,六弟就这么想我”

    原来——

    原来的蔡仍住进了鸣銮堂之后,蔡绦曾来看过蔡仍一次,也代替蔡府简单招待过蔡仍。

    因此,原来的蔡仍之前实际上是见过蔡绦的。

    只不过,那次见过了之后,自视极高的蔡绦,觉得原来的蔡仍的学问是不错,但人过于呆板木讷,难成大气,所以便不再跟原来的蔡仍接触了。

    这里面其实也有原来的蔡仍的一部分原因——因为蔡京、蔡卞之争,虽然住进了鸣銮堂,但原来的蔡仍一直对蔡家人刻意保持着距离,甚至带有一点敌意,这让本就对蔡仍不怎么感冒的蔡绦,更不愿意在蔡仍身上浪费时间了。

    这么说吧,如果蔡仍不穿越,那原来的蔡仍跟蔡家人是绝尿不到一个壶里的。

    因为蔡仍出现救了赵福金、打了蔡鞗、得了蔡京和蔡翛的认可,蔡绦才会再次邀请蔡仍过府一叙。

    蔡仍施了一礼,道:“确实有些想念四兄了,上次与四兄一谈,小弟深有感触,最近我还特意拜读了四兄的《西清诗话》。”

    蔡绦诧异道:“六弟看了我的《西清诗话》”

    蔡仍道:“上次与四兄分别了之后,小弟便差人去买了四兄的《西清诗话》,在科考之余一直在拜读此书,现已看完,四兄在书中评东坡“诗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发明殆尽,万斛流泉,未为过也”,又云“黄山谷诗,妙脱蹊径,言侔鬼神,无一点尘俗气。”,小弟深以为然。”

    旧党,又称元祐党,是反对变法的政治派别,具体来说,就是指元祐年间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任用的一批大臣,他们这些人以司马光为首,包括在后世非常有名的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他们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

    与元祐党相对立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支持变法的一派,时人称他们为元丰党,也称新党,蔡家包括蔡卞这一枝全都是标签鲜明的新党人士。

    宋哲宗亲政后,用新党章惇为相,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旧党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皆遭流放。

    宋徽宗赵佶继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之际,曾启用过旧党人士,旧党人士又回到了朝堂之上。

    等到向太后去世,新、旧两党人士斗争得非常激烈。

    赵佶本想调和两党走中间道路,但后来他发现此路根本就走不通。

    迫不得已,赵佶任用新党人士



第十二章 高中
    …

    为了写书都快将《西清诗话》和《铁围山丛谈》翻烂了的蔡仍,太清楚怎么得到蔡绦的好感了。

    于是乎,在蔡仍的刻意结交之下,蔡绦很快就将蔡仍引为知己,晚上还留蔡仍在他府上过夜,两人秉烛夜谈。

    次日。

    蔡绦开始领着蔡仍在京城中四处参观游玩。

    他们登上明堂,眺望御街街景。

    明堂是宋王朝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的地方,它坐落在大庆殿东侧,宣德楼左掖门后边。

    明堂自成一院,院四周还建有回廊,四边有门:北为平朔门,东为青阳门,南为应门,西为总章门。

    明堂前面的广场是东京城的中心,也是东京城最繁华之处。

    放眼一看,皇宫大殿,巍峨高耸;青楼画阁,珠帘绮户;雕车竞赛,宝马争驰;金翠耀目,罗裙飘香。

    有着后世阅历、见识的蔡仍,都不禁看得眼花缭乱,被一千年以前的东京汴梁城的繁华给震惊到了。

    他们还参观了龙德宫、蕃衍宅以及离宫艮岳等皇家建筑园林。

    龙德宫是在端王府(赵佶以前的王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宫殿,亭台楼阁临江而建,风光很秀丽——几年后,也就是赵佶退位了之后,又将回到这里居住。

    这座龙德宫位于外城,通过一条夹道与皇城相连。

    蕃衍宅是皇子们居住的宅邸,坐落在景龙门外,距离龙德宫很近,是政和年间由童贯主持建造的。

    不久前,赵佶的儿子们渐渐长大,宜就外居,于是,择景龙门外地,辟以建诸邸。

    由于郓王赵楷最受赵佶宠爱,所以他的宅邸建造的最为宏大。

    有人据此猜测,郓王赵楷将来很可能会取代太子赵桓。

    目前,这股风声最劲,赵楷与赵桓的皇储之争,也几乎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艮岳则是位于皇城东北隅的一座很有名的皇家园林,现在还在施工当中。

    它具体分布范围是,在景龙门以东、封丘门以西、东华门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六里,面积约为七百五十亩。

    该园林很有艺术特色,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建设规范,将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山水创作为主题。

    园林主体是南北两座山。

    北山是主峰,名叫万岁山,周长约十里,山高九十步,是全园最高点。

    次峰叫万松岭,青松密蔽,葱茏苍翠,两峰并峙,列嶂如屏,山上处处是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崛峭,巧夺天工。

    全园建筑有四十余座,既有皇家风格的楼台轩馆,也有乡野情调的茅舍村屋。

    山水之间,处处点缀着奇花美木,美不胜收。

    赵佶对艮岳的景观设计和施工建设极为重视,蔡京、梁师成、朱勔等人都参与了艮岳的规划与建造。

    园中的奇异花石都是朱勔父子在江南为赵佶搜罗的,如今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屡屡提到的“花石纲”,其实就是运输建造艮岳所需花石的船队。

    龙德宫、蕃衍宅和艮岳,都给了蔡仍很大的冲击。

    不过——

    给蔡仍最大冲击的还是,东京人的歌舞升平。

    东京城中,酒楼茶楼鳞次栉比,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有小酒馆,尤其是著名的州桥夜市,即从朱雀门往南到龙津桥一带,特别是自州桥再往南,路旁摆满了桌椅板凳,几乎是时时爆满,大家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以樊楼为首的东京七十二家酒楼,各个美女如云,秀色可餐,这里还有天下最好吃的山珍海味,达官贵人多数喜欢云集于此。

    城里住宅区与商业区已打破界限,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限制,既有夜市也有早市,更有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后世的不夜城大概也就如此了。

    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

    在东京城里有许多勾栏瓦舍,或说书唱戏,或歌舞杂技,或踢球,或武术表演,观者如潮,热闹非凡。

    凡所种种,似乎都彰显着,这是一个太平盛世,东京汴梁城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人们可以放心在其中肆意享乐。

    然而——

    只有蔡仍知道,如果自己不出现,八年后,这里将成为人间地狱,现在能看到的一切的一切都会化做尘埃和过往,在那之后它们只能出现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

    ……

    &n



第十三章 不愿负此生
    …

    宋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乡试)、省试(会试)以及最终的殿试。

    如果让蔡仍自己去考,蔡仍指定连最初等的解试都考不过去,哪怕他因为要翻译一些重要的史料而精研过古文。

    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蔡仍根本就没经历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幸好!

    原来的蔡仍帮蔡仍将所有的考试都考完了,给蔡仍留下了一个现成的成绩。

    甲科第四名。

    在电视上,经常能见到“进士甲科”、“进士乙科”之类的词语。

    这里进士甲科和进士乙科其实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不小。

    唐朝的科举,最初并没有甲、乙科的区别,从唐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唐明皇为彰显文德,下了道诏旨说:“近世没有甲科,从朕开始,就要打开甲科大门,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于是,终唐一代,“甲科”便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北宋前期的进士考试,甲科、乙科还都是指进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优于乙科的。

    到了北宋后期,则明确了,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到现在甚至出现了第三档(即同进士出身)。

    而到了南宋,更是出了五档(即,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而“二甲”事实上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

    总而言之,就是,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时期,甲科都要比乙科高一筹。

    甲科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状元无疑就是榜魁,榜眼就是第二第三名,后来演变为专指第二名,探花在唐朝和宋朝前期时指同榜进士里最年轻的那个,后期就变成专指第三名了。

    而蔡仍这个甲科第四名,实际上就是这次科考的第四名。

    与状元、榜眼、探花相比,蔡仍的这个第四自然是差了点,但跟同期数以万计的考生相比,第四名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是极度重文轻武的。

    因此,有一个甲科第四名身份的蔡仍,那绝对将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所以,听蔡绦报喜说自己高中了甲科第四名,蔡仍立即一脸惊喜的确认道:“四兄此言可当真”

    蔡绦笑道:“三兄可是本科的主考官,我的消息还能有误”

    听蔡绦这么一说,蔡仍的心完全放进肚子里了,他心道:“甲科第四,事情的进展,好像比我想象的还顺利啊。”

    这时,蔡绦又道:“对了,三兄还让我跟你说,他有意保举你担任殿中侍御史或是去一县担任知县,不知你意下如何”

    进士及第之后就要授官。

    而这授官,实际上是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的。

    北宋前期,科举的前三名,通常会授通判一职,相当于后世的副地级官员。

    到了北宋后期,由于官位越来越少等种种原因,降低了授官级别,科举的前三名,也只能从知县开始。

    蔡仍的第四名,虽然看着跟前三只差了一名,但实际上却是差了一个档次,如果按照这个时期的授官规矩走,那蔡仍也就能去一县当个主簿,是绝不可能直接从知县干起来的。

    这就是蔡仍投靠蔡家的福利,他能走那些没有背景的人所不能走的捷径。

    不过——

    听了蔡绦的询问,蔡仍脸上并没有喜悦之色,相反还眉头紧锁,就像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一般。

    &nb



第十四章 弃文从武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愿负此生!”

    蔡翛读了几遍“蔡仍的大作”之后,大赞:“六弟的文学素养,比之李杜,也不遑多让啊!”

    蔡绦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当世之文人,仅以诗赋论,应该没有能出六弟左右的,要是苏东坡和黄山谷还在世……”

    蔡翛打断蔡绦道:“你怎么还是这么不长记性,你难道想这么一直蹉跎下去”

    蔡绦道:“我说过多少遍了,我只是欣赏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并不是赞成他们的政治主张。”

    蔡翛道:“你可以欣赏,但你没必要将你对他们的欣赏写进你的书里吧”

    蔡绦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为什么要隐藏我的想法”

    蔡翛道:“你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态度,那我劝你最好还是不要从政了,否则早晚有一天你会因为你的幼稚而害了你自己、害了蔡家,从政者,无需太高的文学素养,也无需精通治国之道,但一定要会审时度势,就像大兄,他并不擅长文武之道,也不擅长治国安邦,可他的仕途比谁都顺畅。”
123456...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