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月正春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江庭雪
从霜:“爸爸,你去忙吧。我没事。“
“那我走了。你自己在家里,慢当些。“
估计顾远山走了十来分钟,从霜的妹妹秋晨就背着书包回来了。秋晨并不知道自己的姐姐回来了,见堂屋的门大敞着,以为是妈妈在家,人还在奶奶家的地坝那头,就喊:“妈妈,我回来了。“
&
第五章 久违的家人
傍晚的时候,张映华背着一大背筐的红苕藤回来了。秋晨则落在后面一些,等张映华把猪草都背进了挨着拖水房的杂物棚,秋晨才背着自己的小背筐从牛圈棚的转角过来。
秋晨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把她这一小背筐的红苕藤背去了她奶奶家,还在地坝里,都没看到人,就大声问:“奶奶,猪草放哪里“
何玉珍正在灶上的猪食锅里和猪食,看到秋晨背着一筐红苕藤进来:“我家里有猪草,你背回家去。“
秋晨:“妈妈叫我一定要背来。“
何玉珍家厨房的门坎很高,是木头的,快到秋晨的膝盖处了,秋晨背着猪草,颇费了些力气才跨进门,何玉珍见她背进来,忙上前去接着背筐,把猪草倒在堆猪草的墙角,将背筐还给孙女。
秋晨接过背筐,就急匆匆地回自己家,连背筐都没放,直接去堂屋里看姐姐。
顾家一大家的房子,修建呈一个门字形,门里一片宽敞的地方,是地坝,带钩的这边,就是顾远山家。这一竖钩的房子,是顾远山结婚后,和张映华自己修的。顾家的老房子,其实只有顶上那一横。顾远山和张映华结婚的时候,家里分了一间房间和一个猪圈给他们。厨房仍和父母共用。次年冬天,顾远山夫妇就修了自己的房子,搬出来住。限于手头的经济条件,他们修房子,跟亲戚家,借了两百块钱。房子也不敢修太大。堂屋就接在父母家的厨房上,这样可以少用一面墙的砖。这间与父母家厨房共用一面墙的屋子,就是他们家的堂屋,挨着堂屋的房间,是他们夫妇在用。房间过去,便是厨房,厨房背后有一间房间,房间的大小只有标准房间三分之二大,当地人管这间屋子叫倒座子。从霜长到四岁之后,这间屋子就成了从霜的房间。小女儿秋晨四岁之后,就和姐姐共用这间房间。以厨房与倒座子两间房间的纵深,搭建出来的房子,是家里的茅房和猪圈。借原这两间屋子的外墙,他们又搭了一个大的草棚屋子,以树为梁和柱,以稻草为房顶,用来堆放柴火和杂物。草棚本是没有墙的,但为了要在草棚里堆放猪草、煤炭、红苕之类的东西,顾远山夫妇把晒干的香樟树的枝桠用竹蔑条捆起来,当砖用,砌了三面的“树桠墙“,在紧挨着厨房这里,留出一个大大的门洞,方便进出。这个大的草棚被一分为二,挨着厨房这一侧,地面铺了石板,用来堆放煤炭、猪草,以及家里的农具用品,当倒座子用,秋天挖的红苕,也堆在这里。挨着拖水房那一半,主要用来堆柴堆灰。两者相接处,正对着拖水房的外门,留了一条通道,在砌“树桠墙”时,也在这里留了一个大的门洞。两个门洞的门,是顾远山用竹子做的,只有半人高,十分简易,但还是能起到门的作用,平时关起来,不用担心一大家人喂的鸡鸭跑进棚子里。顾远山夫妇新修了房子之后,他们原来分到的房间就由顾远山的父亲顾守正做主,给了家里的二儿子顾远宏家。又在另一侧的转角处新修了一间厨房,在厨房后修了一间只有半墙的倒座子,搭了一个半砖墙的拖水房,让顾远宏和陈小英分家出去。在新建给顾远宏家用的厨房旁,还修了一间比较宽大的耳房。顾家的老大和老二相继结婚分家后,顾远山的父亲一家,现在还有六口人,老四顾远明、老五顾远荣和顾远荣去年冬天才娶回家的老婆杨春容,以及小女儿顾远芳。
张映华刚在堂屋里盛好饲料,端着细蔑条编成的畚箕,正准备去厨房,就看见小女儿拎着背筐进来:“秋晨,把背筐放到猪草屋,再进来。“
秋晨被母亲抓个正着,小脸上的笑一下子就塌下来,从霜悄悄冲她挥下手,秋晨又高兴起来,拎着背筐去堆猪草的草棚屋。
堂屋里还没有点灯,屋子的两扇木门虽然大敞着,门两边的墙上还有两扇方方正正的小窗,屋里的光线已经不够明亮了。从霜见妹妹过来,便放下收里的英语书,冲妹妹招手。
秋晨:“姐姐,你要不要解手,我扶你去。“
从霜好笑:“妈妈回来,已经扶我去过了。再说,你也扶不动我。“
秋晨:“我扶得动,我力气可大了。“
这点倒不是秋晨自吹,比起从霜来,同年龄阶段的秋晨,力气要大些。但两姐妹差了六岁,从霜现在才12岁,的确不是秋晨扶得稳。
从霜:“口渴不碗里的水是温的。“
其实这碗里的水,也是从家里的暖水瓶里倒出来的。但所有的小孩子都一样,虽然明知道并没有不同,却仍旧想尝试下新的。秋晨端起放在圆凳上的碗,一口气就喝掉了半碗水。
从霜笑着问:“今天有没有作业“
秋晨说:“有。“
“那去拿书包过来,写作业吧。“
秋晨搬了一根吃饭用的高板凳过来,从书包里把要做的作业和铁文具盒拿过来。从霜让她去把电灯拉亮,再写作业。
张映华在灶上忙,家里喂了六头猪,两头两百斤左右的肥猪,三头七八十斤的条条猪,还有一只老母猪,以及一窝刚满月几天的乳猪。乳猪的玉米糊中午就煮好了,现在只用和上两畚箕的红苕藤,搅拌均匀,提去倒进乳猪的猪槽就好。这一窝乳猪,本来有十一只,刚生下来几天,就死了一只,另一只是几天前,兽医来给猪做绝育手术后死的。张映华心疼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喂到了二十来斤大,一头乳猪,如果卖的时候,就算只有三十多斤,按现在的价格,也是六七十块钱,够家里买好多酱油和盐了。家里只有三个猪圈,乳猪小的时候,就同老母猪同圈,如今大了,就用竹篱笆圈起来,关在挨着猪圈的草棚里。张映华拎着一桶猪食,刚走进草棚,猪仔们的叫声立刻大起来。
张映华把猪食倒时猪槽,还没倒完,所有的猪就全围过来,挤在一起抢食。
顾远山的几个弟弟妹妹从外面干活回来,听说从霜摔了脚,纷纷前来问了情况,叮嘱几句,又纷纷走了。
张映华可没空管这些,一到喂猪的时候,所有的猪齐齐发出叫声,吵得人不着急都不行。
两个女儿在堂屋里,大的看书,小的写作业,等张映华把猪喂好,清洗菜锅时,秋晨的作业都写完了,正指着从霜英语书上的单词,问从霜是什么意思。
张映华在厨房里喊小女儿:“秋晨,作业做完没“
秋晨:“做完了。“
“来烧洗澡水。“
“哦。“秋晨答应了,却没动。
从霜笑着摸摸她的头:“妈妈,您来扶我过去,我来烧吧。“
张映华把菜锅清洗干净,给锅里参上大半锅水,过堂屋来扶从霜:“你烧火,秋晨你过来宰红苕。“并不会因为从霜的脚不方便,张映华就一点活都不让她干。
红苕是上午挖回来的,挑回家之前,张映华就让顾远山先在屋外不远处的顾远宏的稻田旁的水坑里,把泥沙都淘干净了,才挑回家的。
秋晨毕竟是个小孩子,喜欢凑热闹,就说:“妈妈,你帮我把宰红苕的大木桶搬到檐坎上,我在檐坎上宰红苕,可以不用点电灯。“
张映华哪里不知道小女儿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她一边说秋晨,一边却去把用来宰红苕的大木桶搬到的厨房外的檐坎上,告诉小女儿,要宰两畚箕红苕。
秋晨叹了口气:“妈妈,怎么红苕宰得越来越多“
张映华:“猪仔都长大了一圈,不多煮点红苕给它们吃,把玉米喂完了,明年上半年,拿什么粮食喂猪。“
秋晨挨了训,默默地拿着畚箕去装红苕。
“捡满了喊我,我来端,你端不动。“张映华说,又交待大女儿:”从霜,折玉米杆的时候注意点,不要碰到脚上的伤。“
从霜笑看着自己的母亲:“我晓得,妈妈,您放心吧。“
顾远山挑着红苕回来时,天几乎全黑了。
从霜和秋晨见到他回来,纷纷开口叫他。顾远山“嗯“了一声,径直挑着红苕进猪草棚里,之前挖回家的红苕都堆在另一个角落,他将红苕倒在红苕堆上,把箩筐和锄头拿到旁边去放着。
从霜见他进屋,就说:“爸爸,水烧热了,你先舀水去洗澡吧。舀了之后,再参一些水,我再烧。“
顾远山:“不忙,等我喝点水再说。“
张映华:“衣裳我放在箱背上了。“顾远山去堂屋喝水了,也没答应老婆这句话。张映华对从霜说:“你爸爸这辈子,所以说,做不了大事,一点都不会为人处事。不晓得的人,人家一定会觉得你的爸爸摆脸色。”
从霜心里想,是啊。哪怕再过二十四年,已经年过六十的父亲,依旧是这样的性格和脾气,一辈子都没改。都说三十而立,四十就不惑,六十就耳顺,可她的父亲,好像性格真的是数十年如一日,从未变化,古怪得紧。不过为了不让母亲上火,继续唠叨,从霜忙笑着安抚张映华:“妈妈,您又不是不知道爸爸这个人的性格,别理他。”
顾远山洗完澡过来,张
第六章 一句话“怼”蒙二婶
第二天早晨,张映华起床时,从霜就醒了。两个房间之间的墙,只有下面大概两米多一点的高度,是砌的砖,上面是空的,只有几根木头的柱子撑起来,隔音效果很差。从霜是个对声音很敏感的人,一点响动,都会惊醒她。闹铃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她还是隐约听见了。加上昨晚十点就上床睡觉了,睡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睡醒了。何况从霜从小就不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她的妹妹秋晨,则和她完全相反,每天早晨,非母亲三催四请,一定起不来。
从霜透过白色的蚊帐,看向窗外,外面的天也不过刚刚亮,这个时候,应该是清晨六点。顾家一大家人里,估计只有她的母亲和奶奶现在起床了。她转头去看睡在旁边的妹妹,秋晨显然睡的很熟,听呼吸都听得出来。
从霜轻轻坐起来,坐在床边,换好衣服,下床,一手撑着墙,一手拄着竹竿,打算自己单脚跳着出去。
张映华听到动静,以为是从霜要上厕所,就赶紧进来了,一见从霜都换好衣服了,原本到嘴边的话就吞回去了。
张映华低声说:“你起来这么早,做什么“
从霜笑着说:“我可以帮着烧火,妈妈您就不用灶上灶下忙不停了。“
张映华:“你不在家,我一个人,还不是要忙过来。要是真的忙不过来,我会叫你爸爸起床的。“
从霜:“我知道,我的妈妈最能干了。我这不是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嘛,不然不就成了吃闲饭的了。“
张映华把从霜扶到灶下,等她坐好,才绕到灶台后去,继续给锅里添水。从霜烧洗脸水,张映华就去发煤炭火。
夏天收了玉米,要把新的玉米芯放到灶上方的隔楼上,原来没烧完的玉米芯就全部堆在煤炭灶的旁边,用来发煤炭火,用玉米芯发煤炭火,比较易燃。当然,还得先用松针引火。发煤炭火也是需要技术的,即便是张映华,发了这么多年的煤炭火,也不是每次都能一发就燃。
等张映华把煤炭灶的火发好,将要煮的红苕和猪草全部都装进炭锅里,洗脸水已经烧热了。
顾远山睡到张映华沥米时才起床,还是张映华叫他,他才起床的。不然,估计要睡到吃饭的时候,才起得来。
他起床洗漱后,张映华就让他烧火,让从霜去休息。从霜也就不客气,由父亲扶自己去了堂屋,继续做昨晚没有写完的英语练习册。
这些题,几乎都不用思考,从霜直接就能写出答案。但一整本练习册的题量实在不小,所以到吃饭的时候,还有6篇课文的习题没做。
从霜只把前面7篇课文的习题写在了练习册上,余下的都是写在她以前小学时用过的作业本的背面。她可不想一个月后,回学校去上课时,让教英语的李老师以为她是把练习册上的答案抄上去的。
张映华炒菜的时候,才叫小女儿起来。
秋晨睡的时间完全超过了十个小时,可她人小,白天又要走那么远去读书,回来也要上山干活,睡到这时候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睡的太多。
从霜想了想,没有吭声,还是等妹妹多睡会儿懒觉吧。再过两年,大一点,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吃饭的时候,秋晨不紧不慢,一边吃饭,一边和从霜说话,从霜还没觉得有什么,张映华就不耐烦了,催她赶紧吃了饭,去读书,不要再说话了。
村里的小学,离从霜家,有大约五里路,而且不是平路,中间要经过好长一段田埂小路。途中要下一个很陡的山坡,再爬一个同样高的山坡。这条路只有天晴的时候,小孩子们上学才会走。下雨天,就走另一条路,那条路比较平一些,不用下山爬山,但要绕一些,路程远一点。一队的学生并不是离学校最远的,最远的是五队的学生,那真的是要翻过一座高山才能到学校读书。所以村里这所小学,并不会实行夏时令冬时令,不管上半年还是下半年,都是早晨九点上课。先上三十分钟的早自习,然后接着上三节课。就到了中午十二点,吃午饭的时间。除了家在学校周围的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早晨去学校时,就端一个茶盅或是饭盒,带饭菜到学校,学校有一个负责蒸饭的老人,原本是从霜他们队上的村民,他是五保户,年轻时没结成婚,没有子女,在从霜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为了解决离学校远的学生吃冷菜冷饭的问题,和村里申请,经镇上批准,这个姓张的老人就到学校来当了饮饲员,除了给学生蒸饭,也帮老师蒸饭和炒菜。每年五月一号至十一月前,学校下午一点半上课;其余时候,都是下午一点上课。一二三年级下午只上三节课,四五六年级则要多上一节课。秋晨虽然放学早,但她人小,走路慢,加上放学回家,不用赶时间,经常在路上,和小伙伴走着走着,这里去摘朵野花,那里捉只蚂蚱,每天回到家的时间,都不太固定。现在她还小,回家能干的活有限,所以张映华也不过分约束她。
秋晨吃了饭,背着书包去上学了。顾远山则挑着箩筐抗着锄头上山去干活。家里就只剩下从霜和张映华。张映华要把猪喂了、碗洗了,才能出门。家里猪多,喂猪都要花上好些时间。
从霜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便坐在堂屋门边看书。听见二叔家的狗叫时,她从书里抬起头,便看见她的外婆罗成芳来了。
“外婆。”从霜大声招呼罗成芳。
罗成芳手上拿着一截竹竿,一边驱赶狗,一边答应从霜:“哎。”
从霜:“外婆,快进屋坐。”
罗成芳进屋:“我听说你的脚摔了,过来看看,究竟有多严重,都不能下地。”
从霜:“其实也没有很严重,只是医生说不下地,好的快。”
张映华虽然在忙,但自己的母亲来了,再忙也得先来招呼。她生了从霜之后,慢慢的,就完全是跟着从霜来喊自己的母亲了:“外婆,坐一会儿嘛。”
她给罗成芳端了张椅子过来,罗成芳却说:“不坐了,家里一堆事情要做。我吃了饭,丢下碗就过来了。我看看,到底摔成什么样了。”
她一看从霜的脚肿的这样厉害,比她以为的还吓人,忙问:“没有骨折吧”她对骨折有心里阴影了。她的丈夫,从霜的外公,就是因为被摔骨折了,年龄大了,恢复不过来,后来就一直只能拄拐杖。
从霜摇头:“没有,只是看着吓人。”
罗成芳:“你这回来了,学校教的课,你怎么办“
“没事,外婆。我把书和练习册都背回来了,您就放心吧,肯定能跟上的。“
要是换成别的人说这话,罗成芳肯定不信,但从霜说这话,她却是相信的。罗成芳一辈子没上过学,对中学和小学的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知道中学读的书更难。但从霜从小成绩就好,小学六年,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罗成芳非常相信她这个外孙女在读书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