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风御九秋
入更时分,
吴中元离开中土,去往南荒,他不放心祝千卫,也不放心隗城的那三万斤盐巴,接应祝千卫的工作他交给黎万紫了,中途看到了九牧派出的那队勇士,共有二十余人,打着黎万紫的旗号。
便是这样,仍不放心,继续南下,又自几百里外发现了
第447章 止战
吴中元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阵势,要知道这时候不比现代,三族加在一起也不过几百万人,牛族竟然一次动用了将近十万人,这至少是牛族八成以上的兵力。
牛族大军驻扎在大丘周围的山上,西南北三面皆有分布。虽然人数甚众,帐篷却不多,大部分士兵是没有帐篷的,除了身上的衣物,还会携带各种兽皮做成的毯子用以抵御寒冷。新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
熊族士兵的数量不足牛族的一半,目测也就三万余人,大部分熊族士兵屯扎在大丘城内,余下的三四千人分布在大丘东面山林,守住了熊族众人后撤的退路。
吴中元来到的时候天上正在下雪,按理说这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下雪也很正常,但这场雪明显不是自然现象,因为下雪的范围只笼罩了牛族众人所在的南山北山和西山,大丘和东山一片雪花都不曾落下,这分明是熊族巫师施法所致。
大丘的城墙上聚集了大量的熊族勇士和普通士兵,其中不乏紫气高手,不过城墙上见不到巫师,应该位于城中或是城池四面的城楼里。
吴中元对熊族和牛族的实力都有所了解,通过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都把家底儿搬出来了,这已经不是正常的打法儿,这完全是拼命的架势。
所有垣城的外围都有大片空旷区域,多是用以耕种的农田,倘若发生战事,敌人想要靠近城池就必须穿过这片空旷区域。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守军可以利用弓弩对敌人进行有效的阻击。
此时是上午八点来钟,牛族众人正在吃早饭,这时候也没有火头军一说,打仗的时候干粮都是自备的,每个牛族士兵吃的东西都不一样,虽然食物不一样,但吃饭的架势都差不多,有好的不吃差的,而且是尽量多吃,完全不考虑下一顿够不够。
就这架势,便是傻子也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牛族肯定要强行攻城,实则这种地势对牛族的进攻是很不利的,牛族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明知强攻会有大量死伤,牛族仍然要进行强攻,足见姜正心意之决然,这家伙可是个无利不起早的老狐狸,不是真的动怒了,绝不会做出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情。
姜正的心情他倒是能够理解,白龙丹乃牛族圣物,理应归姜正所有,却被吴熬窃据,而且此事已经传开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姜正都得把白龙丹抢回来,不然族人会轻视他,而且明年年底封印就会消失,姜正也迫切需要白龙丹来提升自己和牛族的实力。
倒是熊族一方此时的举动他有点儿看不懂了,要知道熊族的兵力不足牛族的一半,连高阶巫师计算在内,所有的紫气高手也就二十几位,不足牛族的三分之一,在这种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牛族倘若不惜代价进行强攻,熊族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熊族应该明白这一点,这时候闭门不出固守拖延是最正确的作法,牛族远征,供给跟不上,稍微拖上几天牛族就得退走,但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遣派巫师施展呼风唤雨引来风雪,这不是逼着牛族进行强攻吗熊族底气何来
如果老瞎子得知此事,一定会喜出望外,老瞎子一直希望他能够一统天下,攘外之前先行安内,巴不得熊族和牛族打的头破血流,但他却并不希望牛族和熊族开战,倒也不是因为他不想统一三族,而是时机不到,
统一三族定会爆发战争,届时就算统一了三族,各族精锐死伤殆尽,拿什么去抵御五道侵袭,这不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明知大战在即,吴中元也只能干着急,这时候他没办法出面,他是熊族人,不可能帮着姜正打熊族。姜南是牛族人,他也不可能帮着熊族打牛族。
不但不能打,连斡旋调解都不能,吴熬不可能将白龙丹交出来,而姜正也不可能放弃白龙丹,这就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由于漫山遍野都是牛族士兵,吴中元也不得太过靠近,只能自远处眺望,虽然冬天树木落叶,树枝却非常密集,自远处也看不到姜南的身影。
见别人吃饭,吴中元也有些饿了,想起包袱里还有干粮,便掏了个饼子出来,咬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低头一看才发现饼子已经长毛了,实则冬天干粮能保存很久,但东海湿度大,且心月岛温度比较高,干粮都坏了。
打开包袱逐一查看,挑了个霉的不是很严重的咬在嘴里,余下的那些只能扔了。
就在此时,突然发现牛族一方有了动作,先前牛族的紫气高手可能凑在西山的帐篷里议事,散会之后紫气高手离开帐篷前往各处,只要一用灵气,气色就会显露,熊族有七十多个紫气高手,出现在这里的有五十多个,根据气色观察,这些紫气高手移动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北方位和东南方位,动机非常明显,战事一旦打响,牛族要先断熊族退路。
这也不是个很聪明的打法,至少在他看来不够聪明,网开一面,熊族落败之后还能逃走,整个把大丘围起来,会逼着熊族拼命,直接后果就是加重牛族的损失。要说为了困住吴熬也不对,吴熬有太玄修为,又有白龙丹,谁都跑不了他也能跑掉,姜正应该明白这一点,这个老东西到底在想什么新更新最快 电脑端:http
第448章 君子之心
不管是牛族还是熊族,很多人都认识吴中元,见他突然出现,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由于不知道他的来意,姜正便抬了抬手,身边的人会意,急忙号令鼓手暂停击鼓。
此时熊族一方亦是剑拔弩张,见他来到,吴熬歪头冲吴君月使了个眼色,后者传出号令,熊族一方暂时放松戒备,偃旗息鼓。
由于情势危急,吴中元现身之前根本没想好应该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此时十余万人的视线都汇聚在了他的身上,要说紧张倒也不至于,但别扭和犯愁总是有的。
吴中元突然出现,姜正和吴熬心里免不得犯嘀咕,纷纷看向对方,都试图通过对方的表情判断出吴中元是不是对方请来的,二人都不是傻子,一看对方面带疑惑就知道吴中元是不请自到。
既然是不请自到,他出现在这里的目的也就不难揣度了,肯定是想来平息事端的,而他站立的位置也证实了这一点,倘若是来为某一方助阵的,便不会站在两军之间。
之前想了那么久都没想出如何解开双方的死结,仓促之下又如何能够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此时所有人都在盯着他,也容不得他细想斟酌,焦急之下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只能这么办了。
一个人究竟是什么人,得看他的潜意识里有什么,吴中元想到的这个办法就是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化解双方的矛盾。
就在此时,姜正突然提气发声,“见过黄帝大人,大人龙驾亲临,定要主持正义,为我牛族讨回失物。”
听得姜正发声,吴中元转头西望,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说话滴水不漏,若是此时称他为贤婿,免不得遭到熊族非议,以黄帝相称不但可以划清界限,还可以逼他主持正义,毕竟他是名义上的三族黄帝,三族君王理论上都应该听他的。
吴中元尚未接话,吴熬自东面城楼高声说道,“牛族恃强逞凶,侵边犯境,还请黄帝大人主持公道。”
听得二人言语,吴中元骂娘的心都有了,平时二人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时候一个个都拿他当黄帝了。
“大人,白龙丹为我牛族圣物,现被卑鄙小人据为己有,证据确凿,不讨回白龙丹,牛族誓不罢休。”姜正高喊。
“老匹夫,休要混淆是非,白龙丹的确在我身上,却并非偷抢所得,乃是机缘造化,”吴熬提气发声,“白龙丹原为牛族之物不假,
但它被我拾得,你想要,我可以给你,但于情于理你都应该酬谢于我,你吝啬酬谢也就罢了,还率兵犯境,试图抢夺,我等岂能畏惧退缩。”
听得吴熬言语,吴中元缓缓点头,虽然明知道吴熬是在找借口,也得承认吴熬这个借口找个好,将遗落的东西还给失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失主对捡到失物的人给以酬谢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予多少酬谢还真不该失主说了算,应该由捡到失物的人提出,能够接受对方的条件,失主就把失物赎回去,不能接受对方的条件,失物就归捡到的人所有。
如果按照现代的法律,吴熬得老老实实把白龙丹交出来,但是在这时,姜正如果满足不了他提出的条件,他的确可以不交,原因很简单,失主有错在前,谁让你麻痹大意把东西弄丢了,既然有错,就得接受惩罚。
捡了就得无偿的还回去,岂不是太便宜那些丢三落四的马大哈了
见吴中元点头,姜正急了,“信口雌黄,牛族何曾吝啬酬谢,退让九座垣城以为酬谢,你仍不满意,还待怎地”
“谢礼不够丰厚。”吴熬冷笑。
“你个无耻小人,有心将白龙丹据为己有,老夫便是将牛族所有垣城尽数割让,你也不会交还。”姜正说道。
吴熬挑眉冷笑,“大姜慎言,白龙丹不是我偷盗所得,何来无耻一说,正如黄帝大人所穿青龙甲,也并非他偷抢霸占,亦不见鸟族找他索要啊。”
“日你大爷,扯上老子干嘛。”吴中元气恼暗骂。
吴中元深深呼吸,平息情绪,然后提气说道,“好了,事情的经过我已经知道了,既然二位还拿我当黄帝,此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
此言一出,姜正和吴熬皆为之惊愕,他们没想到吴中元竟然敢大包大揽,这是个死结,根本就解不开。
吴中元先看姜正,“大吴所言不无道理,不管白龙丹他是如何得到的,牛族没有证据证明是他偷盗所得,只能认定是他捡到的,你们想要讨回白龙丹,于情于理都应该给大吴以重酬。”
言罢,又转头看向吴熬,“目前是什么局势你也很清楚,五道封印即将消失,中土内外人人自危,所有人都在设法强大实力以求自保,白龙丹为牛族圣物,关系到牛族所有人的生死存亡,大姜急于索回也在情理之中,提出以九座垣城酬谢,当真是割肉放血,怎能言之吝啬”
听得吴中元言语,吴熬冷笑接口,“就知道你会偏袒牛族。”
吴中元摆了摆手,“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吴的出身来历我也不便探究,但大吴能够使用白龙丹却是实情,这白龙丹在大吴手里,对熊族众人也是大有益处,大吴不愿交还,也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心念熊族族人,想要庇护他们周全,这一点我也能够理解。”
吴中元言罢,吴熬疑惑歪头,他本以为吴中元是来拉偏架的,未曾想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如此一来反倒搞了他一头雾水,搞不懂吴中元究竟想干什么。
不止吴熬疑惑,姜正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吴中元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想要让吴熬交出白龙丹岂不是更难了
吴中元又冲吴熬说道,“你的作法我可以理解,但凡事都得有个度,白龙丹你肯定要还给牛族,如果你不想要牛族的九座垣城,我就给你点儿别的。”
吴中元说话都是提气发声,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迫切的想要知道他有什么比九座垣城更加贵重的酬谢。
吴中元又说道,“我与姜南的关系诸位想必也都知道,我与熊族亦是血脉相连,我不希望看到牛族和熊族以命相搏,此物得来不易,对我亦是大有用处,如果换成别人,我也不舍得轻易赠与,但送给熊族,我舍得。”
吴中元言罢,吴熬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何物”
“吴鸿儒一事我一直耿耿于怀,于心不安,吴鸿儒乃太玄修为,失去了他,熊族实力大减,熊族原本势弱,失去一名太玄巫
第449章 左辅吴君月
听得吴中元言语,吴熬高声狂笑,“哈哈哈,你果然是狼子野心,想要抢夺大吴之位不妨直说,何必惺惺作态,弯折圈绕”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也没必要再说下去了,吴中元歪头看向姜正,姜正会意,缓缓抬手,想要下令击鼓进军。
就在此时,大丘一方突然传来了一声女中音,“且慢!”
吴中元闻声回头,只见发声之人不是别人,正是站在吴熬左侧的吴君月。
吴君月是个身形高大的中年妇人,与姜大花的身形有些类似,此人身拥太玄修为,为熊族勇士的头领,与之前被他杀掉的吴鸿儒分掌熊族的左辅殿和右弼宫,为熊族大吴的左膀右臂。
吴君月的这声且慢并不是冲吴中元说的,也不是冲姜正说的,而是冲吴熬说的,在吴中元回头的同时,吴君月再度冲吴熬说道,“事关重大,还请大吴三思,倘若黄帝大人真能为我熊族擢升九位太玄,熊族定能强大声势,重复中兴。”
吴君月言罢,吴熬转睛皱眉,歪头看她,不曾立刻接话。
皱眉的不止吴熬,还有吴中元,不管是之前的那句且慢,还是之后的这句话,吴君月都是用上了灵气的,倘若只是想要冲吴熬献策,她完全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听到,这种说话的方式已经不是建议了,抗上逼宫的意味很重了。
吴中元对吴君月这个人的印象并不坏,此人虽然为吴熬的左右手,但她跟吴鸿儒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吴鸿儒属于吴熬的亲信,而她只是熊族的中流砥柱,别看她是个女子,却是个鹰派人物,而且处事非常公正。
当日吴熬禁锢了吴荻,想要引他自投罗网,在此之前吴熬就将吴君月派去了北面的大夼,吴熬之所以这么做,无疑是担心吴君月见到他们的一些卑鄙行径之后会出手制止。
见吴熬不开腔,吴君月再度说道,“若是大吴担心黄帝大人所言不实,不妨选出一人出城验证,若黄帝大人欺瞒诓骗,我等必不与他善罢甘休。若是黄帝大人所言不虚,还请大吴慎重定夺。”
吴熬不曾接话,其左侧的一个紫袍巫师出言说道,“君月太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在怀疑大吴”
说话的这人吴中元也认得,此人是吴熬的死党,名为吴融,当日曾经前往大傻所在的天坑想要杀他灭口,后来功亏一篑,不但没能杀掉他,还被他控驭大傻杀掉了朱鹮坐骑。
吴君月怒视吴融,
“此言差矣,我何曾怀疑大吴大吴拒绝黄帝大人并不是拒绝交换,而是怀疑黄帝大人是在欺骗我等,倘若黄帝大人当真能为熊族擢升九位太玄,熊族中兴指日可待。”
吴融乃是洞渊巫师,在熊族,巫师的地位要比勇士高半格儿,故此他对吴君月并不忌惮,“君月太玄,你到底效忠于谁为何吃里扒外”
“熊族各阶巫师和勇士尽皆效忠本族大吴,”吴君月正色说道,“我不过是在讲说事实,何曾吃里扒外。”
吴君月话音刚落,一个紫袍老者便出言发难,“还说你不是吃里扒外,你分明是在帮吴中元说话。”
说话之人花甲年纪,身形低矮,此人吴中元也认得,名为吴仝,原为大泽城主,亦是吴熬死党。
眼见吴仝插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洞渊勇士冷声说道,“吴仝洞渊,与殿主说话不可逾越礼数。”
“吴季,你想作甚”吴仝瞪眼回头。
“我不想作甚,只是提醒你谨记尊卑,莫要逾越失礼。”吴季冷声说道。
吴季比吴仝要年轻几岁,当年他带着受伤的吴晨赶往大丘,曾经在大丘见过此人,此人与吴勤交好,并非吴熬同党。
吴季这番话说的很不客气,吴仝脸上挂不住,气急失言,“吴季,你们要造反么”
“吴仝洞渊慎言,我等同辅大吴,何来异心”说话的是居山巫师吴焕,此人三十出头,面目俊朗,也与吴勤交好。
哪怕吴焕言语并不尖锐,但他说话的时机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场,随即又有人出面针对他,“吴焕兄弟,长者论事,我等小辈似乎不该插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