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姚颖怡
可是现在,秦王府的礼官就在殿外。
秦王府派人进京送礼,这并不是秘密。
秦王早在半个月前就送了信来,会派礼官进京,为皇帝和太皇太后送礼。
据说是谢礼,因为过年的时候,皇帝和太皇太后给了秦王府很多赏赐,所以现在秦王派人来送谢礼。
官员将此事报给了老护国公杨锋,秦王是亲王,杨锋虽然权倾朝野,却也不能直接回了秦王,他专程进宫,很快,太皇太后便传来懿旨:秦王的孝心她心领了,不用千里迢迢进京送礼了。
官员记得这道懿旨是十天前送出京城的,可是为何,秦王府的礼官就到了
以秦王的谨慎,能进京送礼的礼官,只能是文官,这从前初迎接世子灵柩就能看出来了。
文官或坐轿,或坐车,速度上自是不如武将们骑马来得快,从西安到京城,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官员恍然大悟,秦王上的不是奏折,而是知会,知会皇帝和太皇太后,我派人进京送礼了,人已经在半路上,就快要到了,你们等着收礼吧。
官员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龙椅上的崇文帝一脸茫然。
忽然,身后传来一个苍老却不失威严的声音:“让人把礼物收了就是了。”
只收礼,不见人!
进来通传的太监脸现为难之色,他道:“启禀太皇太后,秦王府的礼官说了,秦王爷遇刺,受了重伤,好不容易才把伤养好,就听说太皇太后您老人家已经听说了那件事,秦王爷寝食难安,认为是自己不孝,才令母后为他操心,为此,秦王爷准备了厚礼,要让礼官一定要亲自呈到皇帝和太皇太后面前,否则秦王爷不会安心。”
官员们面面相觑,宫里真是藏龙卧虎啊,一个通传的太监就能如此伶牙俐齿了。
也有人在心里腹诽,也不知那秦王府的礼官给了这太监多大的封红。
&nbs
第一五八章 声声入耳
面对满朝文武,道人一袭布衣道袍,宛若闲云野鹤。
他傲然而立,双目亮如星辰,看向龙椅上的皇帝,对于咄咄逼人的毛元玖,他视如不见。
如今毛元玖在朝中的地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站在他上面的那个人,就是他的岳父杨锋,就连他的舅兄杨敏也要对他礼让三分。
毛元玖早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被人如此忽略了,好像自从崇文帝登基后,他就再也没有受过冷遇了。
毛元玖冷冷道:“大胆道士,本官问你话呢”
百官之中有人轻轻掩嘴偷笑,坐在太师椅上的杨锋面色阴沉。
和其他官员不同,杨锋在朝堂上是坐着的,这是帝王对他的荣宠,同样也是敬重。
道士的眼角子终于扫了毛元玖一眼,淡淡地说道:“这位大人,还请让贫道先向万岁和太皇太后禀告完了,再回答您的问题可以吗”
掩嘴偷笑的人更加多了。
今天是朔朝,有很多不上朝的人也来了,比如那些宗室和勋贵。这些人身居高位,可是却没有实权,一年到头,也就是朔望朝和大朝会才会上朝,上朝也是混在人群里毫无存在感。
历来宗室勋贵和官员们就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毛元玖虽然是护国公府的娇客,可是在所有人眼中,他就是官吏,是权臣,那些皇室宗亲和勋贵们,看在护国公府的面子上对他客气而已,可是到了朝堂上,该笑还是要笑,何况还是这般有趣的事呢他们不但要笑,回家后还会和家里人一起笑,再由偷听的下人们把这件有趣的事传出府去,传到街头巷尾,成为那些贩夫走卒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毛元玖的眼中现出狠戾,他默不作声,一甩衣袖退到一旁。
崇文帝正看得兴起,忽见毛元玖就这样退下去了,他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他居高临下,俯视着站在下面的道士,正迎上道士闪闪发光的眼睛。
崇文帝心头一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亮的眼睛。
“你是哪个道观的”崇文帝问道。
道士微笑:“贫道游历天下已有经年,并未在道观落脚,如今在秦王府里混口饭吃,贻养天年而已。”
他说贻养天年可他看不去并不老,或许道士们都会炼丹,吃了自己的丹药,从此长生不老吧。
崇文帝的思绪飘得很远,就这么一刹那,他想到了为始皇帝出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的徐福。
徐福是道士吗
崇文帝忘了,他决定回到承乾宫后就让人找几本书来,他要查查徐福这个人。
真好,回宫以后又有事情可做了。
崇文帝的眼睛中露出笑意,呆若木胎的脸上有了生机。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神情有了变化,连忙沉心静气,瞬间又换成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这是他最擅长的,他曾经对着铜镜一遍遍地练过,如今已经驾轻就熟了。
如果他不是皇帝,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戏子吧。
他如果做了戏子,一定会是最红的角儿,比京城里当红的那些台柱子都要红。
皇帝藏在龙袍衣袖里的手挽了个兰花指,他偶尔会在承乾宫里唱戏,去年选秀进宫的低阶宫人中,有几个会唱戏的,他很喜欢,经常叫她们过来和他一起唱戏。
一旁的京泽轻咳一声,皇帝连忙把飘远的思绪拽了回来。
不好,他忘了刚才问到哪里了。
算了,当务之急,还是赶快结束这场无聊之极的朝会吧,他还要抓紧时间回宫去查徐福呢,再说秦王是来送礼,又不是来上折子,
第一五九章 少了一个
“来人,把这个惊扰圣驾的恶徒带出去,乱棍打死!”
杨锋站起身来,指着一清道人,头上的白发自发根处根根立起,虽已老迈,但依然声若洪钟。
朝堂上的年轻一辈没有见过这样的杨锋,但是老一辈的都见过。
当年那个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杨大将军,就是这样的。
廉颇老矣,威仪尚在!
两名侍卫上前,正要伸手,一清道人带来的两名随从忽然上面,手中厢子向前一横,用那些人头硬生生地将侍卫和一清道人格开。
被护在中间的一清道人冷冷一笑:“杨老国公,贫道是秦王爷派来的礼官,礼品是秦王爷孝敬给皇上和太皇太后的,于公,皇上和太皇太后是君,秦王爷是臣;于私,太皇太后是母,秦王爷是子,贫道一问杨老国公,于公于私,您为何要乱棍打死贫道再者,您尚未问过这些人头的来历,就要将贫道处死,未给贫道言明的机会,贫道二问杨老国公,您是不想让贫道说出来呢,还是您对这些人头的来历心知肚明且,万岁已经晕厥,太皇太后尚未亲眼得见秦王爷的大礼,贫道三问杨老国公,您在此时此刻将贫道处死,眼中有没有皇上和太皇太后”
一问、二问、三问!
广和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屏住呼吸,不可置信地昂道挺立,宛若谪仙下凡的道人。
这辈子,除了殡天的太祖皇帝,还没有人会这样质问杨老国公了吧。
太皇太后和皇帝不会,其他人不敢。
而这个扯着秦王大旗,实则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野道士却敢,而且声色俱厉、咄咄逼人。
杨锋杨老国公虽然威仪,但是他毕竟已年过花甲,这个年纪的老人,今晚脱下的鞋子,明早还不知能不能穿上,说不定被道人气上一气,一下子背过气去再也醒不过来了呢。
杨锋微微眯起眼睛,如鹰隼般的眼睛里寒光一闪,但是很快,他就恢复如常。
他用眼色制止住正要出声的杨敏和毛元玖,转过身去,冲着龙椅的方向深深一礼:“万岁、太皇太后,老臣逾越,实乃担心万岁和太皇太后受到惊吓所致,还请万岁和太皇太后恕臣无状之罪。”
京泽随身带着鼻烟儿,这会儿崇文帝已经苏醒,一清道人质问杨锋的那番话他全都听到了,可是他不睁开眼睛。一旦睁开眼睛,他就要看到那些恶心之极的人头,就要面对杨锋和满朝文武,明明做主的不是他,可是他却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他惹不起太皇太后,惹不起杨家,他也惹不起秦王,他谁也惹不起。
杨锋说完,众人一起看向龙椅,这才发现小皇帝还闭着眼睛,只不过换了个姿势,很明显,小皇帝已经醒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没有睁开眼睛。
说来好笑,从崇文帝晕倒,直到现在他醒过后假装昏迷,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那些太监内侍,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请太医。
杨锋离得近,一眼看到崇文帝的身子不耐烦地动了动,显然是那个姿势不太舒服,杨锋冷哼,朗声道:“老臣还请太皇太后明断。”
虽然隔着珠帘,但是大殿上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传进去,即使不用亲眼去看,太皇太后也能知道那些人头有多么可怖。
大殿之上依然寂静,良久,珠帘后传来太皇太后的声音:“既然秦王千里迢迢将匪人的人头送过来,那你们还愣着做甚,刑部的人呢”
刑部尚书连同两位侍郎连忙走出来:“臣在!”
“匪人的人头已经送到了,这个案子就交由你们处置了,好了
第一六零章 寻人
与朝阳宫的气氛不同,千里之外的西安城里,书院街的宅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阿治回来了。
“榆林很繁华,丝毫不逊西安,而且因是九边,街上不但有汗人,还有鞑子,也有高鼻碧眼的西域人。”
芳菲听得好奇起来,问道:“高鼻碧眼是绿眼睛吗那不是和猫一样”
说着,她还举起怀里的桔子晃了晃,桔子是黄眼睛,不是绿的。
“对啊,这些人都是来大齐做生意的,是从丝绸之路来的,因此榆林街上有很多卖西域货的铺子。”
阿治说着,打开带回的箱笼,从里面取出两只精致的银色小圆盒,一只盒子上镶着盒子上镶着云母和珍珠,另一只盒子略小一点,镶着一朵砝琅小花。
镶着珍珠云母的是给沈彤的,镶着小花的是给芳菲的。
另外还有带给黄氏和欣妩的礼物,黄氏的是一方织锦的头巾,这是榆林时兴的,据说是从西域女人那里学来的。
给欣妩的是一面精致的西洋耙镜。
芳菲没有想到阿治还给她带了礼物,兴奋得不成,可是拿着那个小圆盒子却不知道是什么。
沈彤也在摆弄着自己手上的圆盒,忽然,她不知按了哪里,圆盒啪的一声打开,原来也是一面小小的西洋镜子。
芳菲有样学样,也找到了机括,同时是一面镜子。
阿治说道:“欣妩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耙镜正好,你们两位嘛,当然是用这种了,装在荷包里正合适。”
话外音,你们两个整日往外跑,送你们耙镜也没有用。
众人都笑了起来,沈彤让芳菲把头巾和耙镜送到自家院子,片刻后芳菲回来,带回一双鞋和两双袜子,这是黄氏做给阿治的。
许安让帮佣的婆子去酒楼里订了一桌酒席,黄氏和欣妩不便过来,便另外送了几道菜式给她们送过去,沈彤和芳菲则留在这边,几个人好久没有聚在一起,自是有很多话要说。
派阿治去榆林的事,沈彤没有瞒着其他几人,因此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时,阿治便讲了这次去榆林的经历。
“樊少将军让我拿着她的名帖去了衙门,衙门里见到是樊少将军的名帖,非常配合,专门指派了一名书吏帮我查找前些年的户籍名录。我们翻遍了所有簿子,也只找到五家姓蓝的,而且这五家人都还在榆林,并没有如蓝师傅所说那样被灭门的。”
得知这五家人都在榆林,阿治就挨家去查。他去了卫所,向樊帼英借人,樊帼英二话不说,就把一名樊家的亲随借给了他。
这名亲随早在樊老将军派驻榆林时,就跟着一起来了,不但对榆林很熟,就连榆林附近的地方也很熟悉。
有他帮忙,阿治很快就查清了那五家人的底细。这五户人家都在榆林住了至少三代,没有一家是从京城迁来的。
也就是说,这五家人和蓝师傅没有关系。
阿治不死心,又去榆林的胭脂铺子里打听。
他在西安是开胭脂铺子的,自是很快就和那些铺子里的伙计搭上话了。
陕西有很多小铺子里卖的胭脂水粉,都是从榆林进货,因此阿治虽是西安来的,那些铺子里的伙计并没有起疑,还以为他也是来打探行情的。
&nb
第一六一章 又一只布娃娃
画像上的蓝师傅和现在的样子只有六成像。
那其实是阿治想像出来的,年轻时没有被毁容前的蓝师傅。
而这种想像,则是根据蓝师傅现在的模样来的,人的相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这幅画像并不能说明十几年前的蓝先生就是这副容貌。
王双喜苦笑道:“可惜如今蓝先生不但被毁容了,就连手足也没有了,即使把那伙计接到西安当面认人,恐怕也认不出来了。”
隔了十多年,又毁了容,的确难以辨认。
路友是个直脾气,因此阿治去榆林的真正原因,许安和沈彤都没有告诉他,生怕他在蓝先生面前露馅儿。他是直到今天才知道的。
路友耐着性子听阿治说完,不高兴地道:“我若是早知道阿治是去查这个,就和他一起去了,找个大车,把姓蓝的那些人连同那个伙计一起拉到西安,让他们一个个地认人,哪有这么麻烦啊,对了,你们查蓝先生做什么”
他居然还不知道为什么要查。
许安面无表情,阿治瞠目,王双喜笑着摇头。
只有芳菲疑惑地问道:“路友叔,咱们身边的人里,只有蓝师傅主仆是不知来历的啊,他虽然不像是坏人,可虾头也不像......”
芳菲想说虾头也像坏人,可是她忽然发现几个人的神情都不太对,芳菲吐吐舌头,及时收声。
路友可不管这些,他埋怨道:“说起虾头我就来气,凭沈姑娘的本事怎么就不把他留住,老子定要问问他,他究竟是谁派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