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红妆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姚颖怡

    “快去,把库房里的百年老参全都找出来,如果没有就去买,榆林没有去西安买,西安没有就去关外买,快去,这些老参是要送往边关的!”

    百年老参虽然难得,但是像樊家这样的人家,多多少少也会存上几支的。

    这东西平时用不到。

    人之将死,只余一口气悬在那里,家人舍不得,不忍亲人离去,便用老参吊上,或许就能多活几天。

    “你们这些大夫,谁是擅长治疗刀剑伤的,快快去往边关!”三老太爷激动得挥舞着手臂。

    榆林城里但凡有点名气的大夫全都被请到了樊家,满满当当地坐了一屋子,可三老太爷却只要擅长治疗刀剑伤的,而且还要去往边关。

    你怎么不早说

    大夫们呼啦啦来了一批,又呼啦啦走了一批,居然没有留下一个。

    三老太爷很生气,把桌案上的杯碗全都扫到地上,噼里啪啦碎了一地。

    一名小厮走过来,手里拿着纸笔,没有收拾地上的碎片,却是在纸上写着什么。

    三老太爷瞪过来,小厮陪笑道:“杯碟都是登记在册的,摔碎了也要记下来,若是小的们打碎了,要在月银里扣出来,三老太爷摔的,小的们就先记上,问过老将军和少将军后再销帐。”

    说着,他挥挥手,叫来两个丫鬟:“你们小心点儿,把这些碎片装到匣子里放好,一片也不能少,别看只是一只杯子一只碗,丢了和碎了那可不一样。”

    三老太爷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群狗奴才是故意给他难堪的。

    他抄起一只茶壶,可是茶壶举起来,又放下了,终归没有砸下去。

    这些事情,那些大夫们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

    他们回到各自的医馆药铺,因为是临时被叫走的,病患们一是想要等着他们回来看病,二来也是好奇,好奇樊家要做什么,因此,他们回去时,那些病患都还在。

    樊家要找擅长刀伤的大夫去边关的消息,便如榆林城里忽然飘起的雪花一样,细细碎碎地传遍了大街小巷。

    要买百年老参,要找擅长刀伤的大夫!

    樊少将军樊帼英命不久矣!

    大饼从樊家的大厨房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大饼。

    半个时辰后,一个小乞丐把一张冻得梆硬的大饼扔进了芳菲的怀里。

    大饼上还沾着几个黑指印,芳菲吓了一跳,那小乞丐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只听说有乞丐在街上抢包子吃的,还是头回见到乞丐把大饼扔给过路人的。

    她看上去像是吃不上饭的人吗

    就到了正在街上闲逛的芳菲手里。

    芳菲嫌弃地看着手里的大饼,毫无食欲。

    今天她是带着差事出来的,她还没有打听到想知道的事情呢。

    芳菲想把那张大饼扔掉,可又觉得太浪费了。

    多可惜的一张大饼啊。

    大饼

    不远处有个卖糖人儿的,芳菲偶尔也会吃糖人儿,糖人儿不是她买的,是许安和路友让人带给她的。

    糖人儿大饼!

    &




第二零三章 密道
    樊安城的官职越做越大,樊家也越来越兴旺。

    樊安城无子,樊大老爷和樊三老爷说服了族中长辈,要在自己的儿子中过继一个给樊安城,不知为何,樊安城没有答应。

    后来樊帼英封了将军,范县便传出樊安城想给女儿招婿的事来,上门提亲的人很多,樊大老爷和樊三老爷全都收了银子,各自选了一个侄女婿,为了送哪个去榆林,关心侄女的两位老爷还大打出手,结果就是收到消息的樊安城派人回来把他们训斥了一番,那年送来给兄弟们的家用也少了三成。

    从此以后,樊安城再也没有回过范县,但是范县的父母官依然是樊家的常客,樊家依然是范县最有面子的家族。

    前不久,有人来见樊三太爷,据说是榆林来的,奉了樊安城之命,请樊三太爷去榆林主持大局。

    为此,樊大太爷很生气,在祖宗牌位前哭得捶兄顿足。

    沈彤静静听完,问道:“来请樊三太爷的人,定然是樊家人见过的吧”

    许安点头:“自是,否则樊大太爷绝不会善罢甘休。”

    樊安城膝下只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嗣子,樊帼英再厉害也只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如果樊安城死了,谁在榆林主持大局,谁就是樊家新的主人。

    这么好的机会,樊大太爷怎会拱手让人

    即使来人拿着樊安城的亲笔书信,樊大太爷也会置疑那书信的真假。

    因此,来请樊三太爷的人,定然是樊安城身边的人,而且这个人还是来往于榆林和范县之间的人,樊家上上下下全都认识他,只有这样的人过来,樊大太爷才无可奈何。

    “沈姑娘,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许安问道。

    窗外飘起了细碎的雪花,沈彤道:“等。”

    “等还有三天就是大年三十了。”路友说道。

    “大年三十,除夕啊,好日子。”沈彤微笑。

    往年,榆林过年很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垒起了火塔,火塔是用大块煤炭垒成的,有钱的人家垒得火塔要用三四车煤炭,穷苦人家也要垒个小的,火塔从腊月里就开始垒,到了除夕时,榆林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火塔了。

    可是今年的气氛远远不如往年,陈家的铺子全都关了,陈家在年根底下搬家,出城的车队就有七八十驾,前面的马车已经出城了,后面的马车才从陈家大宅里出来。

    樊家已经挂上了白纸灯笼,只等樊安城的灵柩运回榆林,就要正式开始办丧事了。

    芳菲去街上看过,街上的店铺里没有披红挂彩,就连春挥也没贴。

    榆林百姓敬重樊老将军,有人已经在家里悄悄摆上了樊老将军的灵位。

    “樊老将军不在了,樊少将军又是生死未卜,若是鞑子打过来,我们就只能等死了。”

    “是啊,留守在榆林的五千大军也调到了边关,没有将,也没有兵,鞑子来了怎么办呢”

    “宜宁郡主也在榆林,她手里有兵吧”

    “郡主是半个出家人,她手里怎会有兵即使有兵也只是亲卫,恐怕连她自己也护不住,又怎能护住我们”

    “难怪陈家要走啊,有钱真好,想去哪里都行。”

    ......

    芳菲从街上回来,小脸皱成一团:“奴婢没有看到火塔,百姓们没有心思过年,也舍得买煤炭垒火塔了,他们说要把银子留下逃命用呢。”

    沈彤想了想,让人去请了宜宁郡主过来,道:“听说百姓们连过年的心思都没有了,不如我们垒个火塔吧。”

    百姓们没有心思过年,宜宁郡主同样也没有,她无精打彩地说道:“彤彤,你看着办吧。”

    有了宜宁郡主的这句话,沈彤就看着办了。

    &n



第二零四章 大年三十
    天空飘起了雪,羽絮大小的雪花纷纷而落,不到半个时辰,天地间便是一片白雪茫茫。

    今天是大年三十,已经冷清多日的榆林城,随着这场大雪的来临显得热闹起来。

    虽然没有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已经关门的店铺依然没有开门营业,但是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都是人,或打伞,或穿着蓑衣,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提着猪肉的壮汉,还有走亲访友的体面人。

    过年了,城里就应该热闹的,而且,比起往年来,这也不能算是热闹,只是人多而已。

    雪越下越大,普渡寺外的火塔上不知何时盖上了油布,雪花落在油布上,远远望去,宛如冰峰。

    沈彤站在火塔下面,仰头望向塔顶。

    这是她第一次在榆林过年,若非萧韧提醒,她还不知道榆林有这种风俗。

    也不知道她从小生活过的柳家湾有何风俗,可惜她全都不记得了。

    柳家湾的人大多没有见过她,想来那个时候,她都是和阿娘待在家里,过年也不出门吧。

    沈彤胡思乱想,转身走进寺内。

    大年三十,寺里没有香客,几个冻得缩肩夹背的小尼姑正在扫雪,沈彤没回慈安居,她在寺中缓缓而行。

    她披着一件雪白的狐裘,这是大饼从西安带来的,难得一见的白狐狸皮,是萧韧在关东猎来的

    沈彤走过一座座大殿,普渡寺内古松参天,青松白雪,肃穆庄严。

    “阿弥陀佛,沈施主是在观雪吗”

    一名青衣女尼站在殿前的台阶上,双手合什。

    “了然大师也来观雪吗”沈彤反问。

    “非也,方才有弟子说这座大殿有处飞檐坏了,贫尼便来看看。”

    沈彤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果见一处飞檐上少了一块,那块正落在下方的雪地上。

    “还好,没有砸到人。”沈彤说道。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了然大师说道。

    了然大师一边说,一边把掉在地上的那一块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庑廊下面。

    沈彤向了然大师告辞,原路返回,回到慈安居。

    “小姐,奴婢全都办好了。”刚刚进门,芳菲就跑了过来,满脸的兴奋。

    沈彤点点头,压低声音说道:“小心一点,有人进寺了。”

    虽然大雪掩盖了痕迹,但是在离飞檐掉落的地方不远处,有一株灌木歪倒了,那种灌木到了冬天叶子落尽,明年开春便又重发新芽,看那灌木歪倒的方向,就是有人从飞檐处跳下,没有站稳,身体向前一冲,恰好跌倒在灌木上,枝条被大力猛压,向一旁歪倒下去。

    芳菲吓了一跳,连忙捂住嘴巴,弓起腰,高高抬起腿,再轻轻落下去,明明地上的雪已经扫过,她还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屋里走去

    其实就在沈彤在寺里巡视的时候,芳菲已经做了很多事。

    宜宁郡主的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几个丫鬟一边玩小牌,一边大声说笑,慈安居里已经沉寂了多日,今天终于热闹起来,过年了啊,郡主心情好多了。

    屋内,丫鬟们却个个提心吊胆,刚刚芳菲过来的时候,她们还在哭,郡主不见了,今天早上醒来后就没有看到郡主。

    郡主不是一个人不见的,还有郡主身边体己的嬷嬷和大丫鬟们。

    她们知道郡主一定是逃走了。

    虽然住在普渡寺里,可是外面的风言风语通过香客之口也传了进来。樊老将军死了,樊少将军重伤,前方已经乱了,鞑子打来了,就要打进榆林城了。

    郡主是金枝玉叶,当然不能束手待毙。可是郡主逃走没有带着她们,她们就只能留在这里等死了。

    不对,听人说鞑子会抢女人,抢去做奴隶做娼(防)妓,那还不如让她们死了。

    芳菲告诉她们,只要按照她说的去做,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谁会想死,谁会心甘情愿被鞑子抢走,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她们也要争取。

    沈彤站在庑廊下,大雪还在下,稍小了一点,铜钱大小的雪花漫天飞舞。

    一名王府侍卫从暗处走了过来,对沈彤说道:“姑娘猜得没错,街上多了很多人,各条街道上都有人。”

    沈彤问道:“加上你们,总共多少人”

    侍卫道:“我们有五十人,城内的守军和府衙能动用的有二百二十一人。共计二百七十一人。府衙好说,我们无法调动守军。”

    沈彤站着没动,她没有说话。

    中午的时候,大雪终于停了,丫鬟和小尼姑们拿着扫帚和铁锹出来扫雪,普渡寺外清扫干净,火塔的油布撤下,露了乌黑的塔身。

    又一名侍卫走到沈彤身边,低声说道:“那些人开始汇合,现在集中在朝阳街、八宝街、五马街、槐花街和珍宝街。”

    说着,他用手指在火塔的煤身上蘸了蘸,沾着淡淡的炭黑,在地上画了几条线。

    这是那五条街道,五条街道看似离得不近,实则却有一个共同的交汇处。

    榆林府衙。

    沈彤冷冷一笑,对跟在身后的芳菲道:“把火儿牵来。”

    火儿养在慈安居后面,普渡寺里地方很大,火儿每天都会遛上一个时辰,养得膘肥体壮。

    沈彤翻身上马,绕过火塔,各前奔去。

    不远处,许安和路友骑着马与她汇合,三人三骑,向驻军营而去。

    榆林卫没在榆林城里,守军当然也不在,现在驻军营的这些人马,是樊老将军去前方增援时,留在榆林卫的,他们是樊家军,是樊家的子弟兵,只听樊家调遣。

    樊家放出樊老将军的死讯后,他们便进了城,随时听候调遣。

    驻军所在的地方,就在樊家后街,樊老将军和樊帼英在的时候,樊家后街就是驻扎亲兵的地方。

    街上的雪没有清扫,马蹄把雪地踩得咯吱作响,扬声一片琼粉。

    樊家后街上摆了供桌,上面摆了灵位,灵位下方放着一碗酒。

    沈彤三人在供桌前下马,沈彤带着许安和路友缓步走到灵位前,庄重行礼。




第二零五章 平安喜乐
    一名百户走了过来,默默看着眼前三人。
1...5455565758...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