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桂仁
这样的效率不怎么高,所以薛良小先生一回来,摸了摸底,就大刀阔斧的给大家开始补课啦!
管他能理解多少,先灌下去再说。
要说填鸭式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就是薛慎也不好拦着人家读书上进,只好孤零零的赶去双河镇了。
一边讶异这边的道路平坦,又惊叹于百姓的忙碌,连走路的节奏都比旁处快上几分。
等在矿石工坊,见到在这亲自主持工作,满身是灰,跟普通工匠也没什么二样的韩彻韩大人时,他倒是理解了几分。
就跟草原上的羊群需要领头羊一样,一个能干又肯干的父母官,能带给地方的变化,是无比巨大的。
县太爷都撸起袖子来干活了,百姓们怎可能不卖力
再说,这矿石赚钱着呢!
闵柏也大方。
虽说封地矿脉都归他所有,但他却不独占这份利益。
只从王府派人来管着账,抽取他应得的一份利益。余下就交给韩彻打理,也就是分利于民了。
对于百姓们来说,干活能实实在在的拿到钱,是最重要的。
就算这种画眉石加工起来特别累,需要手工打碎成粉末状,大家还是愿意来卖力气的。
可这个产量实在太低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人也容易受伤。
薛慎看了一回,见离矿区不远,就有处河流,且水量不小,河上还架着用来灌溉的水车。便将上官令在代州设计的一款,运用风力的风车改以变化,设计了一款水车。
图纸画出来之后,韩彻茅塞顿开。
当即着工匠去做,这边便陪着薛慎回府衙歇息。
小英娘听说她爹终于从工地回来了,顿时迈着小短腿跑来问。
“爹爹爹爹,我的股呢!”
小丫头如今已经搞明白了。
原来这个股不是她玩的那个小拔浪鼓,是可以分铜板,甚至银子的股!
漂亮的龙女姐姐说了,她和哥哥一人一半哟!
可她找娘,娘说在她爹手上。
找爹,爹成天在作坊里呢。
早出晚归的,她没睁眼就走了,睡着了还没回。
这好不容易在她清醒的时候回一趟家,就算有客人,小英娘也赶紧来讨债啦!
可韩彻,还真不敢给女儿。
作为主发掘人,韩彻在收到王府结算的第一笔款时,是震惊的。
他原以为,乌发膏才是暴利。
没想到,那小小的石笔竟也如此赚钱!
美娘并不贪心,就算是闵柏早交待过,这个画眉石矿交给她来打理。但除了乌发膏,石笔和颜料这两项的分润,美娘都没要。
颜料是汉王府和白龙观来分,她只在石笔上,替韩家争取了一成的发明创新股。
这也是从谭迎春那儿学来的新名词。
一是奖励英娘小兄妹折腾出了石笔,二也是奖励韩彻,尽心尽责,发掘了画眉石。
再只谭迎春,拿了个二十两银子的外观设计费。
她把那后世眉笔的样式,借鉴来做石笔了。
中间只须裹着一根细细的石笔芯,外壳全是纸糊的,用到哪儿撕到哪儿,十分便利。
但也正因为这份便利,和制作原料的低廉。所以石笔卖得特别便宜,才十文钱一支,又不需要沾墨,就能写好久,所以销量特别大。
皇上大方的让户部拔了,嗯,一千两银子,就订了十万支笔,准备发放军方。
但光这里头的利润,分出一成来,也有好几十两。
更别提美娘特意将这石笔,拿到原林下半年的订货会上去卖。顿时被精明的商家,抢购了几十万支。
所以光这首批结算款,都近百两银子了,韩王氏哪里敢拿给女儿
只能推说在丈夫身上。
而韩彻,韩彻看着女儿清澈见底的眼睛,硬着头皮狠下心说,“这钱,嗯,爹帮你存起来了,以后再给你。”
 
第239章 作怪
“好!那咱们建个最大的。”
在答应再画一张水车图,给小英娘留作凭证之后。小丫头一脸财主模样,背着小手,老气横秋的走了,估计有几年,都不会惦记她的“股”了。
几年之后,人就懂事了,再交给她,也不怕了。
韩彻松口气,笑着赞赏,“薛大人,没想到你年纪轻轻,还有这份本事。要不我还真不知,怎么哄我女儿才好。”
薛慎眼中伤感一掠而过,“不是我有本事,这原是小时家姐教我的话来着。等及年长,我才明白。做一个保护者,会比被保护者,更让人坚强。
好比大人,如今自然是双河镇的保护者。但能不能让双河镇的百姓,也甘当保护者,更加积极努力的做事下官年轻,不过一点浅见,请不要见笑。”
可韩彻还当真听进去了。
对呀,民间自有高手。怎样激发大家的劳动力和创造力,把双河镇建得更好
韩县尊,更操心了。
薛慎点到为止,笑而不语。
这位韩大人,确实是个能干人。
但他也记得,正是这位韩大人,逼得师妹在家乡呆不住,才去到芜城。
能有机会坑他一把,薛师兄也是很乐意公事报私仇,顺水推把舟的。
横竖他干得好,师妹不也能多收点原材料,多做些乌发膏,多批些给他么
共赢,
合作共赢。
只是,当薛慎要离开双河镇的时候,意外见到不和谐的一幕。
一家子老老小小,跑到县衙门口来哭诉。
说被挤兑,被欺负得在镇上呆不下去,求县老爷主持公道,给他们一条出路。就算去镇上的工坊,砸石头也好啊。
薛慎留心,就见之前还和颜悦色的韩彻,瞬间冷了脸。
“本官行事,自有章程,岂容尔等刁民掣肘想入镇上工坊,必得保甲举荐,乡亲作保,你家行止不端,得罪了乡邻,怪得谁来休要啰嗦,滚!”
再看四周百姓,纷纷咬牙切齿,说着活该,薛慎便闭口不言了。
那家人眼看薛慎也似个当官的,又想来叫屈。
薛慎理都不理,冰着脸道,“本官还有公务在身,休要冲撞。若耽搁了,可是军法从事!”
那家人哭天喊地,到底被赶走了。
韩彻还想解释一二,可薛慎却表示,“我信得过大人。告辞!”
他爽快走了。
韩彻回身皱眉,“这娄家人怎么还在镇上”
之前娄得月嫁的那余家,早被全镇人敌视得呆不住。一家子自己也闹崩了,你怪我我怪你,如今家也散了,人也各奔东西。
家丁韩忠道,“他家也快呆不下去了,听说前些天还跑到芜城闹他家女儿来着,把好好一桩亲事闹黄了不说,连女儿都在芜城呆不住。如今事情传开,连镇上的米面铺子,都不愿意卖东西给他家了。又接不到活干,大概这几天便得走了。”
果然,没过两日,娄家人再次来到县衙。
却不敢闹事,而是来卖屋的。
买下他家的,却是叶氏。
价钱比市价略低,叶氏还嚷嚷着说,要不是看在娄得月的份上,才不买他家的屋。
她丈夫叶成,如今带了十几个乡亲,在渡口村干得极好,韩彻也是知道的。
还帮着又抹了个零头,痛快帮他们办了文契,即刻打发讨人嫌的娄家人走了。
只是想着薛慎昨儿的话,温言问叶氏,有没有想让丈夫回来发展,或者多带带乡亲们呀
叶氏这才跟县太爷说了实话,“我买这屋子,就是为了这事。我男人说如今镇上路好了,又有工坊,说不得要做活的更多。所以先买个屋子收拾出来,将来好给伙计们歇脚。”
韩彻听得十分高兴。
告诉叶氏,往后若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县衙找他。象这样一心带领乡亲奔好日子的,就得大力扶持!
叶氏挺有面子的走了,回头自然要回桂花巷子又一番吹嘘。
美娘说了,要让娄家人在镇上呆不下去,她们可不就做到了么
只那娄家人,卖了祖屋,没甚滋味的拿着几十两银子,去到邻区乡下,置了几亩薄田,从
第240章 舒服
韩家人到得早,怕麻烦美娘,一直住在客栈里。
等儿子听完了三天的大儒讲座,休息一天,到第五天琴会时,才来拜访。
当然,韩王氏已经带着女儿,足足逛了四天,战果颇丰。
于是当见着美娘时,英娘还大方的拿她爹给的零花钱,买了点心糖果送龙女姐姐。
她爹不许她吃,没说不许她买呀。
都是她爱吃的,也分她一个呗。
美娘忍笑,剥了颗糖,塞进眼巴巴的小丫头嘴里。然后招手叫来谭四小姐,谭迎春的庶妹,一个挺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带着小英娘去玩了。
至于英娘小哥哥,韩藻,就交给谭二哥谭仲宣带走了。
谭仲宣还说呢,“这弟弟我记得,这几天听课都很是认真。答过几句话,书也读得好。”
韩藻顿时红了小脸,话都不会说了。
韩王氏忙替儿子道谢,“这孩子就是嘴拙,还请多担待些。”
打发走了孩子们,美娘便介绍谭夫人与韩王氏认识。
在女婿一家的鼎力相助下,谭大人终于顺利升任了通判之职。
如今在江州,也算是能站得上前排的官员了。
所以谭夫人倒不必美娘送请柬,她自有一份。
只是眼看人都到得差不多了,谭夫人倒奇怪,谭迎春呢
美娘肯定会请她的,怎么还不到
美娘低声笑道,“谭姐姐跟我打过招呼,说她今儿身上有些不方便,就不来了。”
身为穿越女,谭迎春却很有自知之明。
她又不懂琴艺,又没天份。来听过一回就够了,没必要老占着名额。说到交际应酬,这时代女人的地位,基本是由男人决定的。
老公不给力,再出风头也没啥卵用。
所以小日子一来,天气又冷,她索性就做个家里蹲了。
听说只是来了月事,谭夫人还略有些失望来着,若是害喜该多好
美娘默默。
她若知道谭迎春三年内都没生孩子的打算,只怕要气得打上门去了。
但美娘觉得谭迎春说得有理。
这时代普通早婚。
这点没办法改变,但若是太早生孩子,女孩自己都是个孩子,没发育完全,实在太不安全了。
况且跟丈夫关系还没稳定下来,过早开始养娃,也是个负担。
且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你这一怀,要不要往他房里放人
若不放,是不是就要落下妒忌之名了
倒不如多些感情基础,再开始生育。丈夫知道疼人,也懂得节制了,夫妻关系才更和睦。
反正她是绝不会主动给丈夫纳小的,也明确告诉过俞宪,自己很讨厌这种事。若小胖子实在要纳,那她往后待他的心,也就淡淡了。
许是在民间长大的缘故,美娘挺欣赏她这份爽直。比那些千金小姐端着架子,却让自己受憋屈强得多。
好比冯玉蕊,她过完年,就要嫁她青梅竹马的表哥了。
两人美娘都见过,算是郎才女貌,也都爱好音律,很有共同话题。
可她表哥也有个伺候多年的丫头,前两年做了通房。本来问她要不要嫁出去,冯玉蕊偏要忍着心酸装大度,同意将人留下。可到底心里不痛快,背后又抱怨。
谭迎春却不肯好言相劝,当面就把冯玉蕊堵了回去。
这种就算不愿做恶人,一句“随你”也是个态度。
可圣母都做了,还矫情个什么劲儿
象她,跟俞宪说过不喜妾室,又说了三年后才会生孩子,并细细剖说理由之后,俞宪当时没作声。可过了些天却跟她说,先养好身子也行。
然后她再见婆家人,就没一个催问的。
这当然是谭爹得力,谭迎春自己又有钱的份上。但要是她自己不说,谁会在意
所以比起冯玉蕊,美娘宁愿向谭迎春学习。
凡事先让自己舒服,再让别人舒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