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姜梵
至于其余四万兵马留在关中,分为两部,一部三万,一部一万,其中三万兵马,仍旧归你统帅,坐镇于武关,为将来朕进攻南阳做准备!至于那剩于一万兵马,则派往华阴。
张任拱手领命:微臣遵旨!
刘禅继续说道:邓艾率领的五万陇右兵马,也派回一万人,剩下四万,分为两部,其中三万仍由邓艾,张苞统帅,镇守冯诩,防备河东魏军,另外一万兵马,则派往华阴驻守。
如此华阴,便有两万兵马,魏延,黄煦,你二人负责统帅这两万兵马,镇守华阴。
朕的五万兵马如今只剩下四万,则留守长安驻防!拱卫长安。
微臣遵旨!众将拱手领命。
刘禅又说道:先前大司马献计,让朕遣使轲比能,约他进攻步度根,收服失地,关中以北,地域广阔,想要收服失地,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准备充分才行,而且对付骑兵,也非得用骑兵不可。
如今凉州,仍有骑兵四万五千人,可调集一些过来,一来是拱卫关中以北,二来,为将来进攻步度根,收复失地做准备。
庞德,朕委任汝为凉州都督,凉州可留两万骑兵震慑羌人,其余两万五千兵马,则发往新平,交由马超率领。
至于阳平关,已无重兵把手的必要了,武都归由陇右治下,由蒋琬治理,阳平关归于管辖。
庞德拱手领命:末将遵命!
第560章建设关中
如此三言两语,刘禅便将各地兵马重新调度了一番。
汉中,陇右二地,原本各有五万兵马,而换防之后,汉中,陇右都只保留一万人驻守,其余四万,共计八万人则来到关中。
汉中的那四万人,三万人由张任继续统帅,驻守在武关,剩下一万则被分了出来负责华阴的防御。
邓艾的陇右兵马也是如此,三万仍由邓艾率领驻守冯诩,分出来了一万,加上张任那边分出的一万,共计两万人马,由魏延,黄煦率领镇守华阴。
而原阳平关,武都守将庞德,则被刘禅调去凉州,凉州五万骑兵,只保留两万人,剩下三万骑兵发来关中,继续由马超率领,驻扎在关中北部的新平,负责防御北方步度根的鲜卑势力。
而刘禅从益州带来的四万兵马,则留守在长安,仍旧作为拱卫国都的兵马,以作禁军之用。
当然,日后刘禅正式迁都之后,益州剩下的兵马,也还要调集一些到长安来。
刘禅对着众将吩咐道:如今天气已经渐渐转暖,朕从益州带来的四万兵马,继续负责建造城墙之事,由赵云,林啸,凌统,柳隐等将负责。
其余众将,尽快完成换防之事,由大将军统筹。
诺!众将拱手领命。
接下来,关中便陷入忙碌之中了。
天气逐渐转暖,已经不在结冰了,赵云,林啸等将领带着四万益州兵马,继续负责建造城墙之事。
虽然建造城墙的目的一开始是为了对付魏军,但如今工程已经展开,也不能半途而废。
邓艾,张任,马超等将,则忙着换防之事。
魏延,黄煦则先行带着张任,邓艾分出来的两万兵马前往华阴驻守,修缮,扩建华阴城。
华阴虽然北接黄河,南倚华山,但地形还是非常宽阔,因此需要将城池建得大一些才行。
当然往华阴派两万兵马也只是暂时的,等以后正式迁都,益州的兵马过来之后,刘禅还会派一部分去守华阴。
时间转眼来到四月份。
四月份是播种的集结,番薯,玉米都可以播种。
建城,换防的工作刘禅都交给了关羽处理,关羽身为大将军,虽然大局观不行,但这些事务却可以处理,因此刘禅将这些事务全权交给了关羽负责,也让他真正做了一回大将军。
而刘禅与诸葛亮呢,主要负责关中的农事。
关中之地,久经战火,人口已不足三十万,虽是平原地带,土地肥沃,但大多已经荒废,加上不修水利,蝗虫为祸。
治理关中,任重而道远。
经济的话,对于目前的关中来说,有点遥不可及,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经济根本发展不起来。
因此想要经营关中,将关中建设起来,第一步是发展农业。
只有将农业发展起来,百姓吃饱穿暖,人口才提升得上去,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经济,将关中建设得繁荣昌盛。
想要发展农业,自然是引进玉米红薯,棉花,在关中普及了。好在关中离陇右近,刘禅可以派人从陇右运送种子过来,在关中播种。
再有就是耕牛,如今青海一带的草原上,皆是属于大汉的牧场,这些牧场源源不断的为内地输送战马,耕牛。刘禅派庞德从青海郡调集一批耕牛过来,作为发展关中农业之用。
而且此次大战,汉军先在陇山收得魏降卒四万,在潼关道收得降卒一万。
这五万魏国降卒,便成了如今建设关中的主力。
劳动力,是建设国家最关键的东西。
强大的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目前,已经逐步进入三世纪危机,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以及内乱与蛮族入侵的危机当中,其根源,正是因为劳动力不足的缘故。
大汉得了这五万降卒,可谓是占了大便宜,若拿到罗马去,绝对是天大的财富。
刘禅可以用他们来兴修水利,来开垦土地解决蝗灾的问题。也可以来修缮城池,宫殿以及道路,为不久之后的迁都之事做准备。
未央宫,刘禅的书房当中。
房中人不多,只有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等人。
如今已是六月,诸葛亮重新拿起了他的鹅毛扇,他起身对着刘禅说道:陛下,如今关中,已经有超过七成的百姓种植了玉米番薯。有三成的百姓种植了棉花。
这段时间,五万降卒开垦了田地四十余万亩,修建了水渠有十六条,其中
刘禅满意一笑,说道:好,这些田地,可以分出一部分来,用来奖励给立功的士卒,剩下的可用做军用,待城池建好,可令我益州士兵一边屯田一边训练。
另外武关,冯诩,新平那边,也让张任,邓艾他们率兵屯田。毕竟关中新得,百姓稀少又贫穷,赋税短时间收不了多少,我关中十几万兵马需要养活,还需自给自足啊。
诺!
刘禅又看向关羽问道:二叔,兵马换防之事处理得如何了?
关羽拱手道:各地兵马已经换防完毕,陛下大可放心。
嗯!刘禅点了点头,又对着法正问道:魏国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法正拱手说道:曹睿已经为人司马懿为潼关都督,负责河东,以及潼关的防务,潼关原有两万兵马,后又逃回去四万多人,加上河东原有的驻军,如今潼关以及河东防线,一共有八万兵马。
刘禅沉吟道:河东有黄河之险,潼关更是天下绝险,虽然中原近在咫尺,但想要突破司马懿这个老乌龟的防线,却是千难万难。
接下来,我们要是就是从武关与荆州夹击南阳,威胁宛洛,要么就是扫平步度根,收服河套,从雁门南下并州。不过后者非一日之功,眼下我大汉还是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
陛下说的不错!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道:长安新城的城墙,至十月便可完功,微臣也召回一批魏降卒开始着手修缮宫殿,陛下可先回益州准备,待城墙建造完毕,宫殿焕然一新之后,择日带领文武群臣迁都长安!
第562章舌战群臣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回到皇宫陪伴家人三日之后,第四日,刘禅便召集文武群臣举行朝会,商议国事。
文武群臣参拜刘禅过后,各部官员便向着刘禅汇报这一年来,各个衙门治下的各种事务。
等一众臣子将事务汇报完毕后,刘禅这才开口说道:如今朕已拿下关中,克复长安,先帝在世时,也一直以此为念,临终之时,更是叮嘱朕,要朕一定要完成北伐大业。
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得以克复长安,如今朕回到成都,理应祭拜宗庙,祭拜先帝,将此消息告诉先帝,以慰其在天之灵。这件事,还是由太常卿负责。
跟上次一样,刘禅这一次回成都的第一件事,仍旧是祭拜祖宗。
孝是天下第一德,衡量道德的标准,也是以孝为先,治理国家,还是提倡孝道,祭拜祖宗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跑不了。
张松拱手出列:微臣遵旨!
刘禅继续说道:朕在长安时,已与大司马,大将军等人商议妥当,今长安已下,我大汉应迁都于长安,以正国威。
迁都?
这不太好吧?
是啊,长安破败,哪里有成都好啊!
去了长安,那成都这里怎么办啊?
听了刘禅的话,一众文武顿时议论纷纷。
刘禅在长安时,他身边麾下的文武群臣,大多不是益州人,比如诸葛亮,法正,赵云,张飞,关羽,林啸这些,都是来自各地。
他们虽然在益州有产业,但却没有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因此迁都之事,他们一个都没有反对。
可到了成都就不一样了,这大殿之中的文武群臣,益州人占据了七八成之多,三公九卿等职务,由于要派系均衡,因此益州人士不多,只有张松,黄权等两个算是益州本地人。
但各部门的佐官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都是由益州人士担任。
他们生于益州,长于益州,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益州,势力在益州根深蒂固。去了长安,就得背井离乡,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产业缩水。
因此益州的本地人,自然不希望刘禅迁都,甚至他们还希望就算以后大汉一统,国都也还建立在成都呢。
一个益州籍官员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虽然陛下夺取了关中,拿下了长安,但微臣听说,潼关并没有拿下了,目前还在魏国手中,而且关中以北,又有诸胡肆虐。
一朝国都,事关一国气运,不能有一丁点闪失,必须绝对的安全才行,若迁都长安,则,东,北两地将会时刻受到魏国和胡人的威胁,这于国不利。
而我益州,四面群山环绕,成都平原更是富庶之地,远比关中,比长安要强,微臣以为,不宜迁都。
陛下若实在要迁都,也当择一比成都更好的去处,岂可弃优择弱,还请陛下三思啊。
刘禅反驳道:如今北方已经重新换防,朕已从汉中,陇右,凉州调了十一万大军拱卫关中,分布于武关,华阴,冯诩,新平等处,朕的益州兵马也留在了关中,如今关中一共有十五万兵马。
虽潼关未下,胡患未平,但关中的安危,却不必担心!
成都虽然安全,但却太过安全,四年群山环绕,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每每出兵,需长途跋涉上千里,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关中如今虽然破败,但东可进军中原,南下可攻荆襄,实为我大汉国都不二之所。
这个臣子听了刘禅的话,无言以对,只得拱手退下。
又一个益州籍臣子站了起来,来到大殿中央说道:陛下,长安久经战火,宫室破败不堪,若为我大汉国都,恐有失国体。
刘禅不假思索道:朕已下令扩建长安,修缮宫室,长安新城,其规模远超成都十数倍。届时长安为天下中心,人人心神向往,岂会有失国体?
又一个臣子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关中久经战火,百姓十不存一,人口已不足三十万,且连年为蝗灾所扰,若迁都长安,祸患不断,也不知多少年才能兴盛起来。
而益州乃天府之国,无灾无祸,百姓有百万之多,兴盛繁荣,还请陛下三思。
刘禅笑了笑说道:关中人口虽少,但朕这些年一直将益州,汉中等地,从关中逃难过来的百姓给集中治理,这些人口加起来,如今已有三四十万,朕只需移民百姓,将原本逃难过来的关中百姓迁回关中,即可充实关中人口。
我大汉又有神粮玉米,红薯,还有棉花,朕已在关中普遍种植,不过两年,百姓便可衣食无忧,届时只需鼓励生育,不出十年,关中便有百万人口。
至于蝗灾,朕已经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两三年内便可治理,又何足道哉?
又一个益州臣子走了出来,这人是负责观察天象的,他拱手说道:陛下,臣夜观天象,见紫薇星亮于西南,而弱于西北。正应我大汉当兴于成都。迁都之事,兹事体大,事关我大汉国运,还请陛下三思啊!
刘禅笑了笑说道:这么巧?大司马亦擅长观星望气,朕已请大司马夜观天象,发现紫薇星亮于西北,而弱西南,该是应我大汉当迁都长安方可兴盛,不知你二人谁对谁错呢?
是微臣学艺不精!这个官员咽了口唾沫,被刘禅一句话就给抵了回去。
开玩笑,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擅长奇门遁甲,星象占卜,这是出了名的,谁都比不过他,如今刘禅拿诸葛亮出来说事,谁敢说诸葛亮是错的。
刘禅一连怼回了四个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一众臣子也都知道刘禅迁都之心已定,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刘禅看着一众臣子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异议?
一众臣子皆闭口不言,他们知道就算他们想出了在好的言论,刘禅也一定会反驳回去,谁也改变不了刘禅迁都的决心。
第563章奸商刘禅
刘禅对着一众文武说道:朕知道诸位爱卿大多是益州本地人,生于益州,长于益州,对于益州有很深的感情,故土难离,不愿离去。
但朕也不会强迫你们一定要跟朕去长安,不愿离去的,仍可以留在益州,朕不会勉强。
当然,留下来的人,官职便可能会降一降,若留下来的人太多,有一部分人甚至会被免官。
大殿中的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中央的高官,能进入这大殿的,每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要么是三公九卿等重臣,要么就是各个部门的佐官,跟地方上的官员,有着天壤之别。
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意思是说宰相府看门的人,有时候权势都比地方上的官员要大,地方上的官员拜访宰相,都得看这些人的脸色。
这就是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区别。
如果这些官员不愿意去长安,而是选择留下来,那么他们就不在是京官,因为朝廷都搬走了,他们不能就在朝廷任职,职务肯定会做出变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