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大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姜梵

    这样一来,这些官吏就会被降级,毕竟从中央官员变成地方官员本身就是一种降级,更不要说职务变动了。

    如果留下来的官员过多,有的人还会被免官,毕竟成都这边各个地方都有官员,空缺的职位不多。

    少数人留下来还有地方安插,人多了没地方去不就得被免官嘛。

    刘禅这么做,合情合理,你不想去,可以不去,但官职肯定是要变的,不可能你不去,还让你挂个官职,这样就对朝廷不利了。

    刘禅这话虽然合情合理,但一众官员听了这话,脸上仍旧是露出为难之色。

    刘禅虽说不强迫他们去长安,但去长安和不去长安,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情。

    官员们在权与势之间两相为难。

    当官是权,基业家产是势。

    去了长安抛弃家业,是选择权而放弃势,不去长安而留在成都,是放弃权而选择势。

    我等愿随陛下迁都长安!一众官员很快做出了选择。

    我还是算了吧,人老了,没几年活头了,就不去长安了。

    哎,我也老了,这两年也有些力不从心了,稍后便向陛下辞官回乡吧。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官员故土难离,选择了留下来。

    权势权势,权在前,势在后,有权才能有势,有势,却不一定有权。此刻放弃益州的势力,到了长安,经营几年,还可以拥有新的势力,而留在成都,没有权,势都有可能保不住。

    见一众臣子有九成以上的都答应了下来,刘禅笑道:既然没人反对,此事便这么说定了!

    关中那边,朕已命大司马用水泥重新建立城墙,将老长安城给围了起来,新城规模长宽有皆二十里,预计十月便可完工。

    此刻大司马也在派人修缮宫室,给你们准备住所,官邸以及办公的府衙。

    因此益州这边,当务之急是清点出北迁的官员户口,然后送往长安,好让大司马为你们准备住处府邸。

    一众臣子听了这话,顿时高兴坏了,去长安还白送房子?

    这倒是不错啊,不过我成都府邸颇大,不知长安那边,会给我准备多大的府邸?

    就是不知去了关中,会不会给我准备田产。

    是啊,我成都田产颇多,若是走了则无人打理,单靠俸禄的话,去了长安日子就不好过了。

    刘禅压了压手掌,示意一众文武安静下来。

    刘禅对着一众文武说道: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的产业都在益州,去了长安多有不便,因此朕也为你们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样,如果你们的产业不多,可以留下人来打理,如果产业过多,去往长安益州这边管不过来的话,可以将其卖给朝廷。

    刘禅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忠心为国,朕也不会让你们吃亏,关中久经战火,百姓十不存一,良田被荒废,朕已命人关中开垦田地,已经几十万亩了,并且如今还在陆续开垦当中,诸位爱卿去了关中之后,也可以花钱购置田产。

    至于府邸,则是朕免费送给诸位的,当然,送给爱卿的府邸,是按照爱卿家中户口来规划的,多少人便有多大的府邸,自然不如成都这边豪华。

    一众文武听了刘禅的话后,思考着其中的利弊。

    房子倒是无所谓,觉得小了重新修重新造就是了,田才是重点,在古代,田就是一个家庭,家族的基础。

    益州这边的田产卖给朝廷,到了长安,可以用卖益州产业的钱去买长安的地,这倒是不错。

    就是不知道能买多少。毕竟田地,是越多越好,刘禅要是弄个什么限制就不好了。

    一个官员对刘禅提出了疑问:陛下,不知我等到了关中,从陛下手中购买田地,有没有限制呢?

    爱卿在益州向朝廷卖了多少田,就可以买多少田。刘禅回答道:益州这边你们的田地,朕以市价收购。

    不过朕在关中派徭役开垦田地,消耗的是朝廷的人力物力,因此你们到关中向朝廷购买田地,朕需要多收取一些费用,故而价格需要在市价的基础上提高两成!

    哦,对了,朕在说一句,在益州如果不将田产卖给朝廷,到了长安,就不得购买田地!

    听了刘禅的话,一众官员不得不感叹刘禅是个奸商。

    自古以来,土地兼并的问题古来有之,有些人到底有多少田产,朝廷都查不清楚,而如今,刘禅如今借着迁都的机会,将益州的官员手中的田地收为国有。

    虽然刘禅在关中准备了田地卖给官员,但却清楚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少田地,并从其中,大赚了一笔,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提高两成,那利润可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这些官员也可以选择不将益州的田产卖给朝廷,但这也就失去了在关中购买田地的资格。

    如果到了关中没有田地,那就是无根浮萍,想要有权有势,他们必须得卖,必须得买。




第564章益州刺史之位
    见一众官员缄默不言,都在思考着自己提的方案的利弊,刘禅清了清嗓子说道:朕已经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如何抉择,诸位爱卿自己思量吧。

    刘禅随后看着一众文武说道:朕预计明年开春之后,便可迁都长安,时间虽然还有几个月,但也需提前做好准备。

    特别是三公九卿等各部衙门,需现在就准备迁都之事,这十二个衙门,事关国家运转,届时北迁,总不能在路上处理国家事务吧?

    朕回来成都之前,已经在长安提前准备了官署,各部衙门,可尽快派人前往长安,慢慢完成府衙的迁移之事。

    朕已命大司马诸葛亮,大将军关羽,司徒法正三人在长安总摄全局,你们到了长安,听从他们的命令就行了。

    迁都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权利需要慢慢转移。

    虽然长安那边,还没有准备好,但成都这边,也要提前派人过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三公九卿这种重要的衙门。

    大规模的北迁时间定在明年,但三公九卿管理全国的事务,届时他们在北迁的路上,总不能还处理国家的事务吧?

    因此成都这边,就需要提前分派一部分人过去组建府衙,慢慢将权利转移到长安去。届时大规模迁移,长安那边各个重要的衙门已经办公了,国家还能照常运转,不会耽误大事。

    诺!三公九卿等各部官员纷纷拱手领命。

    刘禅点了点头,又看向庞统说道:庞司空,朕命你成立迁都司,全权负责迁都之事,统筹全局,中央官员,各个衙门的佐官,先前往迁都司报备,清点出北上关中的户籍,人口。然后报与大司马,让他提前准备。

    庞统拱手领命:微臣遵旨!

    糜竺!

    微臣在!刘禅的舅舅糜竺拱手而出。

    刘禅看着糜竺说道:朕命你成立良田司,如有迁都官员需要变卖田产假家产,由你全权负责收购。

    微臣遵旨!

    刘禅继续说道:如今各部衙门需要提前转移,因此难免会忽略益州的事务,而且迁都之后,益州也需挑选一位刺史来治理,因此朕决定现在就挑选出一个益州刺史,全权负责益州事务,如此准备迁都期间,益州也不会混乱。

    一众官员闻言皆看向了大殿最前方的那几个人,三公九卿等几个高官。

    刘禅如要挑选益州刺史,迁都之后留守益州负责益州事务的话,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在这些人当中。

    刘巴,李严,董和三人对视一眼,以他们的智慧,都猜到了这个人选可能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首先用排除法,三公以及尚书令徐庶是大汉的顶梁柱,自然不可能留下来。

    再从能力上来看,留守的人选,能力肯定不能弱,而他们三人是大汉的精英,无论是智谋还是执政手段都是一流。

    而从派系上来说,留守益州之人,肯定不能是益州人。

    李严自不必说,虽然以前是刘璋麾下的人,但却是荆州逃过来的,刘巴也是如此,而董和其实也不是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般过去的。这三人都属于东洲派。

    至于黄权,和张松,虽然能力不凡,不差于他们三人,但却是益州本地人,属于益州派系,刘禅不可能让他们留守益州。

    而其余九卿重臣,赵云是武将,蒋干擅长外交,糜竺则是商人出身,相对于治理一州来说,能力相对不足,都不可能留守益州。

    因此益州刺史的官职,必落在李严,刘巴。董和这三人的其中一个身上。这三人虽然是东洲派,但却在益州生活了二十年以上,基本上已经融入益州,但与益州地方豪强,却没有太大的牵扯。而且能力也是一流。

    刘巴董和目不斜视,宠辱不惊,李严眼眶深处,却带着一丝喜色。

    李严这个人,并不是纯臣,他热衷于权势,虽然他是光禄勋,是九卿之一,但论权势,光禄勋其实没有益州刺史的权利大。

    一个在中央负责守卫宫廷,一个在地方执掌一州,在李严心中,他更倾向于后者。

    在历史上他也曾这么做,放着朝廷高官尚书令以及托孤重臣不当,却请求诸葛亮划分五个州为巴州,想去当巴州刺史。

    李严目光微微向上一撇,却见刘禅的目光,一直在自己以及刘巴和董和三人之中来回巡视着。

    李严连忙低下了头,心中更加欣喜,他觉得这个益州刺史,要落到自己头上了。

    从年纪上来说,三人之中,数董和的年纪最大,跟徐庶差不多,已经六十岁了,就算留守益州,也干不了几年,因此可能性不大。

    而刘巴,廷尉做的有声有色,他执法如山,在他担任廷尉期间,国家的犯罪率下降了许多,李严觉得没人能取代刘巴。

    董和老了,而刘巴的廷尉无人可以取代,因此这益州刺史,可不得落到自己头上嘛?

    只是李严显然是想多了,刘禅来自后世,清楚他的品行,又怎么会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呢?

    只见上首的刘禅看向董和,说道:董爱卿!

    微臣在!董和拱手而出。

    刘禅对董和说道:爱卿对大汉忠心耿耿,能力不凡,当年在刘璋麾下,治理地方深得民心,所以朕决定委任爱卿为益州刺史,管理益州事务。

    微臣遵旨!董和领旨谢恩,随后退回班位,看了一眼李严,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原本也以为这益州刺史之位非李严莫属,却没有想到刘禅竟然会给了他。

    他已经老了,年过六十,就算担任益州刺史,也治理不了几年了,而且他如今执掌的是少府,这是掌管宫廷用度的,换人的话会非常麻烦。

    李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刘禅看了一眼李严,对着董和说道:董爱卿如今可以全权负责益州的事务了,如此三公九卿等衙门迁往长安,益州也不会混乱。至于少府事务,则交由费祎主管。

    诺!董和与费祎拱手领命。



第565章孙权又想搞事情了
    早朝持续了一个上午这才结束,迁都的事情,也商议完毕。

    刘禅命庞统成立了迁都司,全权负责处理迁都之事。

    又命糜竺成立了良田司,负责处理收购官员产业之事。

    刘禅又委任董和担任益州刺史,开始将益州益州事务从朝廷分立出去,以免因为朝廷忙于迁都而忽略益州事务。

    决定跟随刘禅一起前往长安的官员,纷纷前往迁都司报备,上报户籍,家庭人口,提前让长安的诸葛亮准备住所。

    准备住所并不麻烦,因为长安城中,有许多废置无主的房子,只需要派人修缮就行了,并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来修建。

    因为刘禅下令不卖田产就不得在关中买田,并且是卖多少才能卖多少,官员们迫于无奈,也只能到良田司去卖田。

    毕竟田地是根本,如果到了关中,想要在关中立足,没有田地是不行的。官员们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卖。

    当然,田产多的官员,也不需全部都卖出去,还可以保留一部分,毕竟刘禅并没有要求要把所有的田都卖出去。

    但想要在关中立足,在益州卖得越多,在关中才能买得越多。

    其实刘禅这么做,也是为了遏制益州派的势力。

    如果他们不变卖益州的田地产业,以后到了关中在拥有产业的话,届时他们在益州,关中将会拥有两份产业,势力便会非常强大。

    而且益州为大汉的龙兴之地,曾经的国都所在,长安为如今的国都所在,这两地以后将会成为大汉最繁荣的地方。

    如果益州人在这两个地盘都拥有大规模的产业,过个百八十年,就可能会慢慢成为世家,联合起来的话,势力强大得连国家都得忌惮。就好像唐初的关陇世家,对国家一直有着巨大的威胁。

    而刘禅提出的这个要求,便遏制了益州派的势力,以后他在提拔关中人来制衡益州人,便可以消除益州人这个隐患了。

    三公九卿等各个部门,也分出一部分官员前往长安,长安那里诸葛亮已经提前准备了府衙,这些部门的权利,将会在正式迁都之前,逐步由成都转向长安。

    一时间成都陷入了忙碌之中,四方城门,从早上开门到晚上闭门,马车往来络绎不绝,从未停歇过。

    时间转眼间来到公元227年冬。

    江东,建业。

    吴王府,孙权书房。

    孙权坐在案前,在他左手下方,江东老臣张昭也坐在位置上。

    张昭如今七十有一,但身体仍旧非常健康,在历史上,他活了八十岁,死于236年,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

    不过张昭虽然身体健康,但毕竟上了年纪,所以有权利坐着。

    而张昭身后,鲁肃,陆逊,顾雍等人则是站着的。

    这四个人,是如今江东的支柱,最核心的一批人。

    孙权今年四十有五,如今已经步入中年,他坐在座位上,一双虎目看向下方的四人,缓缓开口道:今年年初,刘禅击败曹真拿下了关中,据报,如今刘禅已经准备迁都,三公九卿等府衙,已经逐步搬往长安了。
1...253254255256257...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