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大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姜梵

    原本大汉各州之中,冀州,豫州是大州,是大汉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州。

    不过冀州,先是袁绍与公孙瓒打了几年,后来曹操与袁绍又打了几年,到曹操完全占据冀州之后,人口不过三十万,当时催琰向曹操汇报户籍情况,曹操还感叹冀州是天下大州呢。

    至于豫州的情况就更加不堪,当年袁术在豫州胡作非为,早就把豫州的人口给霍霍光了,而且刘备,袁术,曹操也曾在豫州作战,基本上将豫州的百姓打光了,到现在也没有超过四十万。

    而并州,幽州,青州,徐州这些就更不用说了,人口更是少得可怜。

    届时关中百姓突破百万,加上刘禅的农耕,生育政策,关中差不多可以在十年之内,人口倍增,达到两百万,或许刘禅到了中年,就可以看到长安新城被百万人口所填满的景象了。

    未央宫,刘禅书房。

    尚书令徐庶向着刘禅汇报着工作:陛下,您的政令已经传递到关中各地了,如今正值六月,红薯,玉米刚刚种下去不久。

    微臣前往附近村庄视察过,如今百姓们每日都在田地之中忙和着,除草灌溉,比往日勤快多了。

    除此之外,由于那五倍税收的处罚,那些懒汉也不得不拿起锄头出来干活,家中田地不敢在荒置了。

    刘禅笑道:如此便好,百姓有了干劲,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至于那些懒汉,朕却是想到了一件事,这些人过惯了游手好闲的日子,如今他们就算下田干活,不让家中土地荒废,只怕也是敷衍了事,随便种种便不管不顾了。

    因此朕在下一条政令,不仅土地荒废要征收五倍赋税,每个村庄,单亩粮食产量最少的,也要征收五倍赋税,这样,这些懒汉就无法敷衍了事了。

    徐庶闻言拱手笑道:还是陛下考虑周到。

    刘禅点了点头,一脸郑重的看着徐庶说道:徐爱卿,朕的处罚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不肯劳作的懒汉。但就怕官吏昏庸,品行不端,导致那些有疾苦的百姓蒙受冤屈,要被征收数倍赋税。

    因此你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件事情,多到地方上走走,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上次潼关一战,我军有数千受伤的士卒,这些人已经无法参战了,所以朕决定委任他们为监督官,发派到各个村庄监督。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情,至于伤兵下放地方的事情,上次大司马也与微臣议论过,微臣正想向陛下请示呢。

    刘禅又问道:对了,那些从陇右迁移过来的百姓安置得如何了?

    徐庶回答道:一共九千两百三十六户,三万七千多人,目前大多安置在扶风郡境内。

    他们在五月刚刚收获了麦子,存粮充足,因此朝廷不必为他们供应粮食。

    刘禅问道:这些年陇右那边的生活越来越好,让他们迁移到关中,这些百姓可有怨言!

    徐庶笑道:陛下放心,这些百姓本就是关中人,而且如今关中地广人稀,微臣不仅给予了他们在陇右相当的土地,还多给了一成,这些百姓也没有什么抵触。

    刘禅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可令益州汉中那边开始准备,等秋收过后,也将那里的关中百姓迁移过来。

    至于荆州那边,目前南阳未下,道路不同,只有等拿下南阳之后在做计较了。

    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来到公元229年开春三分月。

    此刻,距离刘禅迁都长安,已有一年光景。

    去年十月底,汉中益州的关中百姓在收获了玉米红薯之后,也开始迁移回了关中,关中这边早就做出了准备,百姓一来到关中,便被分配到各个地方,回到了以前的故乡。

    这些迁回关中的百姓,有二十五人左右,如此一来,关中的百姓,便达到了九十万人。

    九十万人,已经不少了,历史上蜀汉投降魏国之时,百姓也不过只有九十四万人。

    不过这个九十四万,只是百姓,并没有计算官吏户口和军队户口。

    而关中的这九十万人口,是包含了所有的人口,有军队,有百姓,有官吏,甚至连魏国降卒五万徭役都算了进去。

    刘禅的书房之中。

    锦衣卫指挥使李昱手持一封密函,对着刘禅说道:陛下,根据驻建业锦衣卫千户来报,孙权已于半月前称帝,国号为吴,改元黄龙。

    孙权称帝之后,就派出使者张温前来长安,目前距离长安,已不过三日路程。




第578章来人上鼎镬
    张温?刘禅挑了挑眉。

    李昱颔首道:不错,这张温在江东颇有才名,孙权曾问及文武,张温之才能与何人相比?刘基说可与全综相比,顾雍却说,张温之才无人能及。

    刘禅微微点头:嗯,张温此人的确是有才学,奈何他虽有才学,孙权却不能用之啊!

    额李昱听了这话,却不知如何作答,如今孙权称帝,张温奉命出使大汉,为保持两国关系而来,如此艰巨的任务,按理说孙权应该会交给诸葛瑾,然而这一次却不是诸葛瑾,而是张温,可见孙权对张温的看中了,这怎么能说算不上重用呢?

    不过刘禅来自后世,深知这张温的下场,历史上张温也曾出使过蜀汉,但由于张温在蜀汉称赞过蜀汉政权,回国之后遭到了孙权的记恨,孙权又觉得张温的名声太盛,担心不能为自己所用,随后借故将其免官了。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一段难张温秦

    宓逞天辩的故事呢。

    这张温是个人才,不过可惜刘禅摇了摇头,不由得叹了口气。

    刘禅他坐视孙权获得石亭之战的胜利,为的就是与孙权彻底决裂,不给自己留下祸患,这张温哪怕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此行的任务也不可能会成功。

    如果他愿意投降还能保住性命,如果不愿意投降,其下场可想而知。

    毕竟刘禅的鼎镬有一段时间没煮人了。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张温带着几个随从抵达了长安。

    长安城外,张温与麾下的几个随从一脸惊骇的看着长安新城:这是长安城?怎么可能?

    张温今年不过三十五岁,并不像老一辈的士人那样见多识广,在黄巾之前有四处游历的经验,他所去的地方,也仅限于江东罢了。

    尽管没来到过长安,但张温也被如此巨大的城池给吓住了。

    张温手下的一个随从说道:我听来长安的商人说过,蜀国在拿下长安之后,在其外围修建了巨大的城墙,不过城墙里面,却是非常空旷,只有老长安城有人居住。

    张温皱了皱眉头,对着随从叮嘱道:到了长安,要称呼大汉,不得称蜀,否则咱们都有杀身之祸!

    诺!

    如此雄伟的城池,足以容纳人口百万,哪怕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居住,也可见汉帝之志啊!

    张温看着眼前如此雄伟的长安城,不由得感叹起刘禅的志向。

    老长安城其实不小,也能容纳二三十万百姓居住,作为国都,完全足够。

    但为何刘禅要建立如此庞大的城池呢?

    其目的自然是希望大汉能够更加繁荣昌盛,视大汉为中央帝国,视长安为天下之都。

    由此可见刘禅的志向不仅仅是定鼎中原,一统三国那么简单。

    哎!旋即张温不由得叹了口气,他想到了孙权。

    孙权的志向其实并不小,做皇帝的志向,普天之下有几个人敢这么想,而且孙权不仅敢想,还真的做到了。

    可与刘禅相比,孙权的那点志向,就是大巫见小巫了。

    并且孙权虽然称帝了,但他的志向不在天下,他纯粹就是想当皇帝,想要满足自己的**罢了,就跟当年的袁术差不多,说实话,有些自不量力。

    张温想到这里,又是叹了口气,望着这雄伟的长安城,内心复杂不已,他此行的任务可谓艰难无比,说不定这长安城,就是他的葬身之所。

    走吧!张温深深的吸了口气,带着随从向着长安城门走去。

    鸿胪寺是负责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地方,并且负责一切外交事务,目前鸿胪寺的长官乃是蒋干。

    张温想要求见刘禅,还得先到鸿胪寺报道,然后经鸿胪寺上报刘禅,获得刘禅的允许,张温才能见到刘禅。

    次日早朝。

    未央宫中。

    大鸿胪蒋干手持笏板,拱手而出,对着刘禅说道:启禀陛下,孙权谋反称帝之后,派遣使者张温前来长安,昨日找到了鸿胪寺,希望获得陛下的接见。

    孙权虽然割据江东,但他名义上还是大汉册封的吴王,如今他不声不响的称了帝,从名分上来说,属于谋反,算是背反朝廷。

    但孙权这个谋反却又非常稀奇,一方面他自己称了帝,但另一方面,却又承认大汉的政权,承认刘禅也是皇帝。

    古之立国称帝者,都视自己为正统,很少有人自己以正统自居,却又承认其他政权的合法性。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历史上蜀汉和东吴就是这样,孙权称帝之后,蜀汉是承认了其政权的合法性的。

    不过这也就导致了蜀汉自身的正统威信不足,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皇帝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是皇帝,就不能承认别人是皇帝。

    孙权一方面自己称了帝,一方面却又承认大汉的皇权地位,降低自己的威信,这其实是在向刘禅示好。

    刘禅冷声道:哼,孙权本为朕册封的吴王,打赢了一场石亭之战,竟然敢背反朝廷称帝,还敢派使者来长安,真是好大的胆子,传张温觐见,朕倒要听听他想说些什么!

    对了,朕听说当年邓芝出使江东,孙权曾在大殿外竖起一口鼎镬,让邓芝与贾逵相争,如谁说的不能让他称心如意,就得下鼎镬。

    来人啊,也给朕在大殿外竖一口鼎镬,如张温说的不能让朕称心,也让他下鼎镬。

    诺!

    一众文武听了这话,顿时满头黑线,只怕不管这张温说的是什么,都免不了下鼎镬的结局吧?毕竟你的鼎镬,可从来没有白放油。

    宣江东使者张温觐见!

    宣江东使者张温觐见!

    宣江东使者张温觐见!

    内侍们操着公鸭嗓子将刘禅的命令层层传递出去,一直传到宫门外,护卫得到消息,前往鸿胪寺去叫张温。

    等张温抵达未央宫的大殿门口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

    护卫早在大殿外的天台上竖起一口鼎镬,鼎镬下方干柴烧的得正旺,鼎镬之中,油也开始热了,生起阵阵呛鼻的黑烟。

    htt: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第579章大殿辩论
    张温在护卫的引导下来到未央宫前殿,只见前殿门口的平台上,已经竖起了一口鼎镬。

    鼎下干柴烧的正旺,烈焰从鼎下蹿出,将大鼎四周包围。鼎镬之中的油也烧热了,散发出一阵阵呛鼻的黑烟。

    这

    张温身后两个随从看着这鼎镬立刻双腿打颤,喉咙不断的涌动,吞咽着因为紧张而分泌出来的唾液。

    你们先等着!护卫对着张温说了一句,旋即走进大殿,向着刘禅禀报道:启禀陛下,江东使者张温已至,就在殿外侯着!

    宣他进来!

    陛下让你们进去,请!护卫回到殿外,对着张温做了个请的手势。

    进去吧!张温看了眼身后的两个随从,深深的吸了口气,踏入了未央宫中。

    张温走进大殿,整了整衣袍,竟然向刘禅行了个跪礼,口中说道:吴国使臣张温拜见大汉皇帝陛下,愿陛下圣体安康!

    这竟然下跪礼!

    哪怕陛下不杀张温,只怕他回去也是活不成了!

    孙坚,孙策何等英雄,孙家的脸都被孙权给丢光了啊!

    见张温向刘禅行了跪拜大礼,大殿之中的一众文武顿时议论开来。

    刘禅在龙椅上正襟危坐,目视下方的张温,心中不由得感叹孙权的狡猾以及张温的忠义。

    两国之间来往,使者代表的是一国之君,如今张温出使大汉,那么他代表的就是孙权,现在张温向刘禅下跪,这不就意味着孙权向刘禅下跪吗?

    这是到底孙权的授意?还是张温自己的主张呢?

    这个自然不必质疑,张温不过是一个臣子,代表君王向另一个君王下跪,他自己肯定没有这个胆量,这肯定是孙权授意无疑的。

    孙权如今身为皇帝,竟然让代表自己的张温向刘禅行跪拜大礼,其隐忍与狡猾的程度,可想而知。

    孙权这是在故意向大汉低头,来换取大汉的友好,想要平息刘禅的怒火。

    而张温今日向刘禅行了跪拜大礼,哪怕刘禅不杀他,让他能活着回到江东,也没有好果子吃。

    因为就算这是孙权授意的,张温回去之后,孙权也必须要处置张温,来挽回自己的威信,这件事是他授意的,他也只能往张温身上赖,因为他要保住帝王的威严。

    这也是为何孙权不派遣常年与大汉打交道的诸葛瑾前来大汉担任使者的原因。

    因为孙权与诸葛瑾的关系太好了,而且诸葛瑾又是他的重臣,孙权不能牺牲诸葛瑾。

    而以张温的智慧,他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而且他还义无反顾的来了,可见其忠义了。

    想到孙权的狡猾与冷血,刘禅冷冷一笑,目视下方的张温,眼中多了一丝欣赏,淡淡道:吴国?是哪个吴国?

    张温跪在地上,听了刘禅的话,抬起头来回答道:是江东孙氏所建吴国!

    刘禅故作不知道:朕听说孙权那厮打了个胜仗之后就称了帝,你既为吴国使臣,代表的是孙权,怎么还向朕行跪拜礼啊?难道消息有误,孙权没有称帝吗?
1...259260261262263...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