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大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姜梵

    我还不困,回来便休息,走吧!刘禅摇了摇头,提着礼盒出了房门。




第九十三章拜师成功
    荀彧府上。

    令君,公子给您送了件礼物!护卫提着礼盒,在门口对着房中的荀彧喊道。

    床榻上,荀彧放下手中的竹简,摇头轻笑道:已是第五日了,此子耐性还真是了得,也罢,我便看看你又想出了什么高招!

    拿进来吧!

    护卫推开房间,来到荀彧塌前,将礼盒送到荀彧手中。

    你退下吧!荀彧并未打开礼盒,对着护卫摆了摆手。

    护卫笑道:令君,公子说了,你看了礼盒之中的东西,一定会见他的,所以我还是等着您传令吧。

    那我便看看。荀彧眉头一挑,轻轻掀开盒盖,只见礼盒之中,静静躺着三本论语。

    竟然抄书送给我,也算是有心了,可惜荀彧见了这三本纸书,心中颇为感动,奈何他根本不愿为刘备效力,心中微微一叹,对着护卫说道:你下去吧,我不会见他的,你让他以后也不必来了。

    这个时期,其实也有人制造纸书,但不是印刷,而是抄录,可是抄录太过缓慢,加之纸书容易损坏,腐烂,不如竹简那般可以长久保存,因此甚少有人制造纸书。

    护卫拱手说道:令君不防看看书中的内容!

    哦?荀彧闻言拿起礼盒中的一本论语,掀开封面去看书里的内容。

    怎么可能?荀彧这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书中,每一个字,都是一样大小,正正方方的正楷字体,工整无比。一连翻了十余页,也全部都是这种字体,显然不是人工抄录而成的。

    哎,居然被这小子给赢了一步。放下书籍,荀彧摇头苦笑一声,对着护卫说道:你去带他进来吧!

    我这就去!护卫闻言大喜,连忙出府去请刘禅。

    不过一会,刘禅来到荀彧房中。

    学生见过令君!刘禅脸上带着笑容,已然自称为学生,显然是自信十足,认为这纸书一定能打动荀彧。

    你是怎么办到的?荀彧此刻已经穿戴整齐坐在床榻上,他手里翻阅着论语,目光虽未看向刘禅,但这一声询问,却是对刘禅说的。至于刘禅自称为学生,荀彧却没有去反驳。

    刘禅淡淡一笑,拱手说道:诸葛军师坐镇襄阳,短时间回不来,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业无人指导,所以想聘请先生,教授学生一段时间的学问。

    刘禅虽然没有正面回答荀彧的问题,但以荀彧的智慧,自然明白刘禅的话。

    想要知道这纸书是如何来的,就得当我的老师!

    荀彧深深的吸了口气,虽然心底一万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想跟刘禅扯上关系,但奈何这纸书,着实让荀彧心痒难耐。

    荀家乃是当世的名门望族,荀彧上一辈,荀家便出了荀氏八龙,各个都是当时大汉的顶尖学者,大儒,荀彧耳濡目染,对于治学,颇为重视。

    如今天下纷乱,无数文经古籍毁于战乱之中,这是荀彧不忍心看到的。

    书籍,文学为什么难以传承?

    其一便是因为各大世家闭门自守,从不互通有无,一但家族因为战乱被毁,书籍也便彻底断了传承。

    其二便是书籍难以批量制造,一本书若用竹简记录,起码需要雕刻上月才可制成,而且竹简制书,数量太多了,就比如论语,不过一万五千字,用竹简记录,起码得是十数策。

    后世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明面上的意思就是读的书,能装五辆车,形容有学问的人。然而这书指的乃是竹简,这样算下来,其实是没读几本书的。

    书籍流传的稀少,且难以制造,一遇战乱年代,自然轻易便会断了传承。

    就荀彧所知,从黄巾之乱到如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文经古籍毁于战乱。

    比如汉末大文学家蔡邕,家中藏书数千,可是蔡邕是后,蔡琰遭劫,蔡家几近毁灭,家中数千的藏书保存下来的很少。后来曹操从匈奴赎回了蔡邕的女儿蔡琰,让她回忆古籍,曹操对此视若珍宝。

    而如今刘禅送给荀彧的纸书,却将荀彧带到了新的天地。

    看书籍上的墨迹尚新,有的甚至还未干透,用手一摸还能再手上留下墨迹,显然是在短时间内制成的,这是荀彧从来没有见过,从来没有听过的事情。

    若是刘禅制书的办法能够流传出去,如此不是可以保住文学的传承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吗?

    一本书毁了就没了,可若是批量制造,广为流传,就没有那么容易轻易被摧毁了。

    世家大族虽然大多闭门自守,但荀家却不同,赫赫有名的颍川学院,便是荀家的别院捐建而成,荀家上一辈之中的荀氏八龙,也有许多开设私学传授知识。

    面对文学,荀彧是真正的一心为公,希望它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发展的越来越昌盛,而不是闭门自守,渐渐断了传承。

    荀彧闻了闻书中的墨香,手指摩挲着封面,沉吟道:墨迹尚未干透,封面浆糊未干,这是一天之内制造而成的?

    刘禅回答道:学生昨晚熬夜制成的?

    荀彧惊讶道:一个晚上,这么快?

    刘禅笑道:还可以更快,只要规模足够,一天成千上万,不在话下!

    荀彧闻言闭起了眼睛,沉吟良久,随后目光慢慢变得坚定起来,说道:你以后若是能将此法传授给世人,我便收你为徒,教授你学问!

    刘禅闻言大喜,拿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可算是把这荀彧给拿下来了。

    学生见过老师!刘禅当即跪了下来,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荀彧起身将刘禅扶了起来,说道:起来吧,你这制书之法,以后必定名传千古,我收你为徒,与有荣焉。不过咱们得先约法三章,我只传授你学问,不会为你父亲献一计一策!

    听了荀彧的话,刘禅反而更加高兴了,心道:不会为父亲献计策,这么说是可以为我献计策了?荀彧这是故意没把话说死?

    荀彧让刘禅坐到了塌前,询问道:教授学问的事情先不急,你且跟我说说,这纸书你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是如何在半日之内成书的?

    刘禅说着早就想好的说辞,说道:学生昨日回去之后,看到了书房中的印章,印章蘸上墨水,在纸上轻轻一按,字便出来了,这样比书写快了无数倍。

    荀彧何等聪明,听了刘禅的话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是在木块上刻字?排版印刷而成?是了,只要雕刻足够的字章,进行排版印刷,一日之间成书千万的确可行!



第九十四章双喜临门
    时间一晃,来到公元212年十一月份。

    距离诸葛亮拿下襄阳,已经过去半年,这半年来,曹操并未率兵南下夺取襄阳,只是驻扎在樊城的曹仁,加强了军备。

    不过诸葛亮和关羽还是一直坐镇在襄阳,稳定襄阳的秩序,民心,同时也解决了襄阳降兵以及他们的家人安置的问题,荆州也再添四千战兵。

    至于荀彧,曹操也并没有因为他而大动干戈,加之诸葛亮派遣细作北上散播荀彧病故的消息,因此世人大都以为荀彧已经病故了。

    其实曹操也并没有指望荀彧的病能够好,荀彧的病乃是心病,心病是治不好的。之所以让曹丕带荀彧南下求医,一来心存一丝侥幸,二来也有将荀彧调离中枢的意思。

    而荀彧的离世,反倒是让曹操轻松了许多,不必在进爵称公与荀彧的反对上两边为难。

    所以在荀彧离世半年之后的九月份,曹操正式进爵为魏公,并离开了许昌,前往邺城居住,算是将中枢搬离了许昌。至于汉献帝刘协,则仍旧在许昌,处于被监禁状态。

    而这段时间刘禅的学问,一直是由荀彧负责教导。

    荀彧乃是三国顶尖的政治家,战略家。

    政治上为曹操居中持重十数年,战略上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策略,如根深固本以制天下,奉天子以令不臣,战术上又有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袭荆州。等妙计。

    在政治,战略,谋略上,荀彧都不差诸葛亮分毫,比诸葛亮差的,只有军事指挥才能。

    但荀彧在治学方面的才能,却又胜了诸葛亮一筹,其所讲解的文经,比之诸葛亮讲解的更加细致独到。

    而且诸葛亮每天只有半个时辰来教导刘禅,但荀彧每日却花费两个时辰,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教导刘禅,这使得刘禅在荀彧身边学习,比在诸葛亮那里学习收获的更多。

    至于邓艾,刘禅这段时间却没有带上他跟随荀彧一起学习,刘禅是刘备之子,功课是不能落下的,诸葛亮不在,重新寻觅良师无可厚非。

    而邓艾如今已经渐渐获得诸葛亮的青睐,若是在跟随荀彧学习,诸葛亮那边反而是不好交代了,退一步来说,荀彧也是不会教导邓艾的。

    十一月的时候,诸葛亮终于从襄阳回到了江陵。

    一来,襄阳的事务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曹操也并未有南下的意图,二来,黄月英十月怀胎,产期将近。

    诸葛亮回到江陵的次日,家中便有喜讯传来,黄月英诞下双胞胎,乃是两个大胖小子。

    诸葛亮为其取名,长子名叫诸葛瞻,次子名叫诸葛尚。

    而赵云的妻子,产期与黄月英相同,两日之后,赵氏也为赵云产下一子,赵云为其取名赵统。

    刘禅也没有想到张仲景的药既然如此给力,导致黄月英生了个双胞胎,诸葛瞻提前出世也就罢了,这孙子诸葛尚居然跟着老子一起出世,还成了兄弟。

    不过这是好事,一年之内,荆州在添三个官二代,只要好好培养,以后必定会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

    诸葛亮回到江陵之后,一连三日,刘禅并未前去拜见诸葛亮,而是让诸葛亮在家休息,陪伴黄月英一家人好好团聚。

    三日之后,刘禅在荀彧这边请了天假,才带着礼物来拜见诸葛亮。

    诸葛亮的书房之中。

    诸葛亮手中翻看着一本纸书《左传,桌案上放着一些刘禅带来的活字印章,这本纸书,便是刘禅送给诸葛亮的礼物。

    诸葛亮看罢之后,不由得开怀大笑,赞赏道:这就是公子在信中所说的纸书?以及印刷术?有此物,天下士人必定心向主公,主公何愁不能得天下呀!难怪荀令君会为了此物收你为徒。

    诸葛亮目光长远,一眼就看出了纸书以及印刷术的好处。

    有人认为,世家垄断知识,文化,从而掌控着偌大的权利,纸书印刷术的出现,便瓦解了世家垄断知识的局面,触动了世家的利益,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并且大错特错!

    首先,纸书在如何泛滥,穷人也是难以获得学习的机会,就像后世,书籍无数,知识无数,学之不尽,用之不穷。

    可哪怕是有了义务教育,穷人家的孩子,还是难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的人为了生计,甚至早早辍学谋生。

    如今三国时期,普通百姓,生存都成了问题,吃饱穿暖,是他们唯一的追求,读书?是奢侈,有些人求他们读都不读,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家中还养一个只会读书的闲人,在他们看来读书还不如种田好使。

    所以读书,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是有钱人的专利。

    而且是读了书就能够当官吗?

    普通百姓,寒门子弟,就算有人想要通过读书当官,出人头地,首先得过两道难关。

    第一,是获得被教育的机会,第二,读书成才之后,获得步入仕途的机会。

    国家,也给了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军功爵制以及举孝廉制,这两种制度,可以让人才获得出人头地机会。

    较为简单一点的,便得举孝廉,举孝廉的权利,一般掌控在世家大族,或者名儒大家手中。

    而他们举荐的人才,一般都是自己治下州郡的属吏,或者自己门下通晓经学的学生。

    走举孝孝廉的路子,要么才学过人,声名远播让世家大族的发现你的才能,如此才能获得他们的举荐。

    要么就得跟世家大族搭上关系,投奔世家大族,成为他们的学生属吏,幕僚,世家大族举荐孝廉,自然是先举荐自己亲近的人,这也就是门生故吏的由来。

    而另一种晋升方式,便是依靠军功爵制,从军立功,依靠战功获得官职,爵位。

    这也是如今三国乱世,人才晋升的主要方式。

    三国乱世,诸侯争霸,竞争激烈无比,举孝廉制度,注重人才的德行,已经不能满足于诸侯对人才的需求。

    所以曹操,便发布了招贤令,下令唯才是举,因此曹操麾下,人才得数量,质量都远超其他诸侯。



第九十五章世家与地主
    不过人才虽然被举荐了,还需要立功才能晋升,如今曹操麾下战将,谋臣,如五子良将,荀攸程昱等,哪一个不是功劳赫赫,因功上位?

    虽然曹操明面上废除了军功爵制,但只是改变了其爵位的等级,以及奖赏的内容,重新设定了其他的爵位奖赏制度,人才依靠军功爵制上位的本质没有变化。

    乱世之中,人才必须立功上位。

    纸书,造纸术的出现,只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读书人的品质,增加了读书人的数量。

    这是不会触动世家大族利益的。

    因为当下人才得选拔制度被世家掌控,对世家是有利的。

    读书人再多又如何?想要当官还得经过他们的手。

    在这种制度之下。

    纸书印刷术,不仅不会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反而对世家大族有利。

    因为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得投靠世家大族,获得他们的举荐,成为他们的门生故吏才能上位。

    门生故吏多了,世家大族的力量也就更强大。

    刘禅是纸书,印刷术的开创者,天下的读书人,自然是心心念念刘禅的好,刘禅若控制数量,加以垄断,天下士人自然会投奔刘备。

    得士人之心,得天下自然不难。
1...4041424344...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