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画江
“晚生不敢。”谢之仪连忙起身,拱手谦逊笑道,“首辅大人历经三朝,智慧谋略远非我等小辈可比。晚生方才一番切心剖白,也不过是全凭一腔热血,仗着首辅大人宽厚慈爱,不忍苛责后进罢了。
“到底应该如何去做,还请首辅大人示下。”
大丈夫能屈能伸,谢之仪深谙此道。
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深得岳父陈有良的喜爱与栽培,从一个贫苦出身的小小进士,摇身一变,成了如今小有赞誉、稳立朝堂的户部侍郎了。
往后,他还要仰仗孙长玉的提携与栽培,好于仕途上更进一步呢,又怎么会现在就一味推销、表现自己,惹得孙长玉猜忌与提防呢
果然,孙长玉见谢之仪如此谦
第445章 一搏
孙长玉当机立断,闻言立刻拱手躬身奏请道:“此事非同小可,臣请立即派人前去鹞子岭查明传说的真假,以免贻误战机,让脱欢小儿得逞!”
放眼整个朝堂,要论审时度势,孙长玉自称第二,还没有人敢称第一。
尽管孙长玉自以为他已经主动退让了一步,然而大多数朝臣对此还是暗暗蹙眉。
孙长玉这话说得很明白,要想他同意大举迎战给予敌人迎头痛击很容易,证明鹞子岭确实有脱欢觊觎的大量陨铁存在就行了。
可是前方有瓦剌大军大举压境,孙长玉身为首辅却还如此保守自持,不是在给对方争取足够的时间布局入侵吗
这简直是拿国家社稷当儿戏!
想是这么想,但是真正敢站出来跟孙长玉呛声的却没有几人。
谢之仪便是其中之一。
“首辅大人之言,下官不敢苟同。”谢之仪在一众惊愕与赞佩中出列,拱手应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何经得住查证之后再做决定算算时间,镇国公此时已经率众抵御瓦剌军队十数日之久,即便是镇国公久经沙场、指挥若定,辽东军将士个个骁勇剽悍,可既要抵御敌人,又要拿捏好分寸,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微臣以为,不管是战是和,此事都不宜再拖下去。”
最后一句,是对着御座上的康平帝说的。
康平帝闻言欣喜,正待要顺着谢之仪的话问下去,却被孙长玉抢先了一步。
孙长玉睨了谢之仪一眼,眉宇间满是被质疑的不悦,凉凉地问道:“哦那以谢侍郎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谢之仪并没有因为孙长玉的不悦针对而畏惧或是窘迫,闻言撩起官袍,跪地郑重请命道:“微臣不才,愿意充当先锋,亲身前往辽东,一来宣读圣上力主退敌的旨意,二来查证鹞子岭是否有大量适宜铸兵的陨铁存在!
“恳请圣上授命!”
竟是借着回答孙长玉质问的缘由,直接请缨传旨了。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孙长玉更是气得恨不能将手里的笏板直接砸到谢之仪的脸上。
昨晚说得好好的,此事当从长计议,即便是要战,那也得趁机扒拉下韩彦一层皮来。谁知谢之仪竟然悄无声息地公然当廷主战,并且主动请缨担任北上传旨的钦差,完全没有把他之前的吩咐与叮嘱放在心上!
他爱惜俊彦,一心栽培提拔谢之仪一介寒微之士,没想到对方竟然就是这么回报他的!
韩彦等人亦是惊讶不已。
谢之仪与孙长玉渐行渐近这件事情,众人都看在眼里,也早就都把谢之仪划入孙长玉的阵营了,只是没想到这才多长时间,俩人竟然当廷闹出“主仆反目”的戏码来了。
然而韩彦对此表示存疑。
不怪他多疑多思,实在是孙长玉和谢之仪两人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俱是心机深沉、私心颇重,谁知道这会不会是孙长玉和谢之仪合谋演来蒙蔽众臣、算计康平帝的戏码呢
然而不管实情到底如何,谢之仪这番举动都给了康平帝一个下旨痛击敌人、力战到底的台阶。
康平帝抓紧时机,这回不等孙长玉开口,就赶忙大声允诺道:“准奏!”
金口玉言一出,孙长玉即便是想要反驳,也得掂量清楚再开口了。
一场权臣之争,就此意外结束。
散朝之后,康平帝留下谢之仪安排北上传旨一事。
韩家三父子自然是要留下来给康平帝助阵,免得谢之仪别有居心的,蒙骗幼主。
而为免孙长玉心生妒忌,康平帝干脆连他也一起留了下来。
孙长玉自知大势已去,只能暂且屈服,预备私下里再好好“教导”谢之仪。
事关重大,君臣少不得一番细细筹谋。
待一切事情商议妥当,康平帝便拟定圣旨,交予谢之仪,吩
第446章 捷报
韩彦将他的猜测说给舒予,舒予听罢深以为然。
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极好,但是若是不能做到,那么就要集中全力一次把对方给打趴下,打得他们不敢再轻易侵扰。
“对了,孙长玉此人城府极深,可不是那么好劝服的。”舒予猛地记起一事,仔细叮嘱韩彦道,“谢之仪此番之所以能三言两语劝服他,只怕是许诺了什么重利。不可不小心提防。”
韩彦点点头,应道:“你放心,我已经托人捎信给师兄提醒他注意了。”
顿了顿,又低声叹道:“其实谢之仪能够劝服孙长玉也不足为奇,毕竟谢之仪早已投效到孙长玉麾下,谢之仪风光,孙长玉也跟着长脸。看来谢之仪这次,是打算在鹞子岭立下大功再回京呐……”
不过,韩彦对此并不介怀。
康平帝手下有能臣大将竭心尽智建功立业,辅佐康平帝建立一个太平盛世,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在背后妒忌使坏
孙长玉之流以为韩家是想要携幼帝以令众臣,提防戒备,殊不知对于韩家,至少是对于他来说,所渴望的从来都不是权倾朝野,而是康平帝仁厚睿智,带领大周走向中兴大治。
他所要做的,不过是严防有人在此过程中,借机做妖,因私废公罢了。
同一时间,孙府外书房内,气氛则十分凝重。
孙长玉一下衙就叫来了幕僚与孙秉直等在朝为官的子侄,商议谢之仪今日早朝时突然“背叛”一事。
有人说谢之仪忘恩负义,不该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与孙长玉当众“闹掰”,让孙长玉措手不及,颜面扫地;也有人说谢之仪不像是如此激进短视之人,这么做虽然有些欠妥当,但是或许有其深刻的用意也说不定。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最激动的就要数孙秉直了。
“父亲万万不可被那小子表面上的温良恭谦给欺骗了!”孙秉直忿然道,“父亲一心栽培于他,甚至比对自家子侄还要用心,可是他呢不声不响地当廷附议韩彦,力主出战,甚至还积极地讨来了北上传旨的差事,这简直就是拿孙家做垫脚石,一心往上攀爬,全然不顾父亲的心血与情谊!
“此等无礼无义之背叛,父亲万万不可纵容!否则一旦他人争相效仿,那于我们孙家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
有道是“知子莫若父”,孙长玉听得长子孙秉直这番肺腑之言,如何不明白他这既是为了孙家,也是为了他自己——他嫉妒谢之仪比他更得自己这个父亲的看重,所以一直心怀妒忌不满,眼下一有机会,还不借机抹黑对方
念及此处,孙长玉忍不住深深叹气。
若不是自家子侄尽是如孙秉直这般傲气浅薄之辈,他又何必忍着心头的这口老血,不顾被谢之仪当朝践踏的脸面,在谢之仪三言两语的解释之下,就“原谅”了他呢
他如何会看不明白,谢之仪这么做有很多理由,其中一条便是借以试探他的容忍底线
谢之仪这一步走得很是冒险,可是于他自己将来的仕途来说,却极为成功。
不错,后继无人的他舍不得就这么丢弃谢之仪这棵好苗子,尤其是这半年来看到他的心机和手腕之后。
他不能保证将来谢之仪能够一直效忠孙家,但是至少能肯定在将来他老去之后,谢之仪哪怕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弃往日的恩主孙家于不顾的。
孙长玉打定主意,缓缓开口道:“谢之仪离开时允诺老夫,鹞子岭若无陨铁,他将一生为孙家效劳,以赎还今日的‘冲动’;若有陨铁,那么在之后的挖掘与铸造当中,定然不会少了孙家这杯羹的。”
孙秉直闻言一愣,而后惊愕不解地脱口问道:“父亲相信他了!”
&nbs
第447章 反击
辽东军大营主帐内,镇国公与谢之仪平礼而坐,商议今后进兵瓦剌之事。
“圣上的意思很明确,最好能够要一次将瓦剌打得再无还手之力。”谢之仪呷了口茶,开口道。
这也是他自己的意思。
如果真的能够趁此机会一举将瓦剌彻底打垮,那么他力主迎战并且主动请缨北上宣旨的他可就立下了不世之功。到时候赞誉加身,皇帝信任,想要在朝中大展宏图亦不是难事。
镇国公闻言眉头微蹙。
自打圣祖皇帝兵败雀子山不幸被俘之后,内忧外患,大周的国力就渐渐式微,大不如从前。虽说经过先帝一朝,渐渐恢复了些元气,但是想要跟军备一直优胜于大周的瓦剌就此一决高下,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也是他之前面对大军压境的情况,一直催促朝廷决断,而没有直接尽全力迎击的原因之所在。
如今谢之仪这么说,还真是让他为难。
谢之仪见镇国公皱眉沉思不开口,脸上的笑意也慢慢地淡了起来,开口问道:“怎么,国公爷可是有为难之处”
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声音也依旧温润,然而语气却悄然强硬起来,俨然一副天使的威严气度。
镇国公想到韩彦在信中要他小心谢之仪的话,不由地心头凛然。
“难与不难,想来谢大人心中早有决断。”镇国公戎马半生,极得君王与百姓的信服,倒还不至于被谢之仪这点子“威风”给吓到了。
说起来,谢之仪此行不像是来传旨的,倒像是来督战的。
他一介文臣士子,虽不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在战场上确实连最低等的兵卒也不如。可是每每双方交战,谢之仪都坚持要跟随亲临战场,还不时与他讨论作战之策。
——不得不承认,谢之仪确实有读过几本兵书,也做过些研究,很多时候都能言之有物。
但是,不管如何,他一个打了半辈子仗的疆场老将,被一个后辈儒生当众“指点”如何打仗,心中难免不快,尤其是从韩彦的信中知晓谢之仪与孙长玉的关系之后。
谢之仪当然也没有想过要凭借天使的“官威”使得镇国公这样的国之重器屈服。镇国公要是真的那么容易就被吓住,那他就不会被大周上下尊奉为“战神”,令瓦剌近三十年不敢大举侵扰了。
他方才不过是想让镇国公认清楚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要僭越而已。
如今听得镇国公反问于他,谢之仪也不着急,微笑应赞道:“镇国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帐下将士个个勇猛无匹、骁勇善战,瓦剌小儿即便能够凭借一时之利,暂获小胜……
“但是只要镇国公全力以赴,未必没有一举拿下的可能!”
这是在逼着镇国公乘胜追击、驱敌深入了。
镇国公闻言眉头紧皱,看着谢之仪的目光不掩不快。
韩彦在信中说,谢之仪此人虽然文才武略皆很出色,朝中年轻一辈少有能与其比肩者,但是一心追求出人头地,行事难免无所顾忌。
<
br />
先前他见谢之仪风华绝代,行事也颇有矩度风仪,还以为韩彦是过于谨慎,但是如今一看,韩彦说的却是半点不假。
镇国公冷笑一声,道:“谢大人也说了,只是‘可能’而已。”
说罢,神情一凛,掷地有声地拒绝道:“本帅征战多年,亲率辽东军护国守边多年,凭的可不是为了一个‘可能’的胜利,就一腔孤勇地率军深入!
“谢大人
第428章 抉择
谢之仪拿出书信,没有急着拆开,而是捏着信在屋子来回踱步片刻,这才在桌案前坐下,拨亮烛光,凝神片刻,而后低低地长叹一声,拈开信封,抽出信件来仔细阅读。
哪怕这封信的内容他早就烂熟于心了,但此时还是忍不住从头至尾一直不落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内阁首辅孙长玉盛赞他的才华,诚心相邀,许以远大前程,甚至隐隐透出要将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意思,对于他来说,这样的诱惑几乎是无法抵挡的。
可他不蠢,知道孙长玉并非是真的看重他才华所以才要悉心栽培的,而是想要趁早培植自己的势力,稳立朝堂,免得有朝一日被韩家压下,再难有翻身之日。
涉及到朝争,他不得不谨慎谨慎再谨慎,不可出一丝纰漏,否则一旦站错队,那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
按理说,他与康平帝有辽东秋狩相识的缘分,又和韩彦师出同门,更在之前的平叛中获得韩彦的举荐,负责联络各地勤王义师,一举歼灭叛乱救驾有功,获得丰厚的奖赏,若是真的要现在做出选择的话,那他也应该站在韩家一方才对。
可是,韩家人才辈出,前有年富力强的韩迁稳坐高位,后有端方持重的韩端继承父业,更有韩彦这样的文武全才、帝王心腹力扛大鼎,他谢之仪虽然有才,却也难有一枝独秀的机会。
而孙家就不一样了。
虽然孙长玉历经三朝、老谋深算,遇事谋划周详、圆滑世故如一只不粘手的老泥鳅一般,如今更是风头正劲,在朝堂上独领风骚,然而孙家的子侄却多是资质平庸之辈,难有后继之人。
要不然孙长玉堂堂内阁首辅、先帝指定的第一辅政大臣,也不会屈尊降贵,亲自给他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写信拉拢了。
以他的资质,若是加入孙长玉麾下,那么将来少说也会成为一员深受重用的得力干将,甚至,还有可能传承孙长玉的衣钵,与深得圣眷的韩彦一较高下。
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谢之仪脑海里念头翻覆,眉头紧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