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这个宫廷是我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miss苏

    廿廿便也是“扑哧儿”笑了。

    也是,这朝冠不同于常服冠,若是前后左右的戴歪了,当真不对劲儿。

    廿廿深吸口气,走到帽架子旁,双手平伸,郑重地托起这黑狐朱纬的厚重冬朝冠来。

    皇太子身量比廿廿高了太多,他也不忌讳,就在廿廿面前低下了头去,由着廿廿为他戴冠。

    廿廿屏息,谨慎地将冬朝冠为皇太子戴在头顶,将两边垂带捋平,稳妥地在他下颌处打结。

    冠服齐备,此时立在灯光里的,已然不是皇太子,而是大清天子!

    廿廿收了手,便立时撩袍跪倒,口称,“妾身恭请皇上主子圣安!”

    里里外外,便所有的大臣、太监全都原地跪倒,口称“万岁”。

    大门外,礼部的官员便得了信儿,随即鞭炮响起。

    这都是天子才能有的资格,每年大年初一,只要天子起驾,便有鞭炮相随。

    从这一刻起,皇太子即为皇帝。

    鞭炮声里,皇帝亲自躬身,伸手拉起廿廿来。四目相投,百感交集。

    皇帝含笑点头,“我先去了,你在家里好好儿的,等我回来。”

    廿廿含笑点头,“主子去吧,妾身在家里,可是心也同在太和殿,陪着皇上。”

    皇帝从毓庆宫起驾,先至养心殿恭候太上皇帝。

    礼部堂官奏请太上皇帝礼服乘舆出宫,皇帝随行。礼部堂官前引,后护内大臣从,至中和殿后降舆。

    太上皇帝御中和殿升座,皇帝在殿内西向立。鸿胪寺官引执事大臣官员按班不赞,行九叩礼。

    侍班官先趋出,就外朝班位立,中和韶乐作,奏《元平之章》。

    此时太上皇帝离中和殿,御太和殿升座。皇帝在殿内西向立。

    乐止。銮仪卫官进至中阶右,赞鸣鞭。阶下鸣鞭三,鸣赞官赞排班。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礼部堂官恭导皇帝诣正中拜位后立。

    鸿胪寺官排班,引王公在丹陛上;文武百官暨外国使臣,在丹墀下立。

    鸣赞官赞进。跪……

    左旁大学士请“皇帝之宝”,跪奉太上皇帝,亲授皇帝。

    皇帝率王以下行九叩礼,赞退,乐止。礼部堂官奏“礼成”,槛外,赞鸣鞭如前。

    传位大典礼成,从这一刻起,大清由乾隆年,正式进入了嘉庆年。

    太上皇帝启座。乘舆还宫,太上皇帝御内殿,内庭主位、公主、福晋、及未受爵之皇孙、皇曾孙、皇元孙、行庆贺礼。

    皇帝登极还宫后。大学士内阁学士、诣乾清门送宝。

    礼部、鸿胪寺官、诣**楼上。恭宣皇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颁行天下。

    钟粹宫里,皇后在重华宫行礼,自是廿廿率领众人,含笑聆听宫殿监不时传来的消息。

    她们虽不便亲临前朝的传位大典,可是心下的隆重、欢喜,却是与前朝完全同步的。

    当墙外传来的乐声,宣示着传位大典礼,廿廿不由得轻声道,“……皇上属龙,说来真巧,今年皇上登基,又是龙年。”

    叫廿廿这一提醒,众人也都惊声齐赞,“真龙天子就是真龙天子!皇上承继大宝,真是天意,又是太上皇帝父子情深。”

    皇帝初登大宝,又赶上过年,传位大典完毕之后皇帝赶到重华宫,陪太上皇帝一起过年。

    皇帝与皇后两个一直到天色擦黑方回来,廿廿早率众人到毓庆宫恭候。

    这一次,齐齐行跪安礼,全都换成了“恭请皇上圣安”。

    紧接着又要“恭请皇后娘娘安”。

    皇帝自是含笑受了,倒是皇后举袖掩着口儿笑,“瞧你们,倒叫得早了。本宫尚未正式册封,这几日姐妹们还如从前一般称呼就是。”

    廿廿含笑道,“皇后娘娘乃为皇上嫡妃,皇上登基之时,皇后娘娘便名分已定,妾身们理应如此尊奉。”

    皇帝也点点头道,“嗯,太子妃既是朕的嫡妃,便是自然的皇后,便尚未册封,名分也已定。就这么叫吧,没的朕已经登基,宫里还要额外叫出一个‘太子妃’来,倒乱了辈分。”

    皇后便笑道,“皇上都这么说了,妾身哪里还有不依的从此皇上不仅为夫,更为君,妾身自是凡事依从。”

    皇后说罢,转身面向廿廿等人,高高昂起下颌。

    廿廿等人免不得还得重新施礼,再齐声尊称一声,“皇后娘娘”。

    皇帝亲自扶起廿廿和刘佳氏来,含笑道,“今儿重华宫摆宴,耽搁的有些久,朕回来迟了。你们可是空着肚子一直等着朕都饿了吧。快进内,咱们再垫补垫补。”

    皇后倒是道,“……今儿在重华宫,十公主带着福晋们都是不肯饶了我,倒叫我这会子肚子里还消化不完呢。这会子想来太上皇帝赏给姐妹们的克食也都送到各宫了,姐妹们若回去晚了,那克食冷了倒是其次,若不能立即吃完,岂不是辜负了太上皇帝的恩典去”

    廿廿与刘佳氏对了个眼神儿,便都含笑道,“主子娘娘所言极是,妾身们这便告退,还请主子早些安置。”

    今儿是正月初一,又是登基大典,不管从礼法,还是家法,皇帝都应该与皇后共度今晚。

    皇帝眯眼看了看皇后,“不急。汗阿玛在重华宫,每年都要行家宴,这是传统。在朕这毓庆宫,朕自然也要行家宴。”

    “皇后若不饿,坐着说说话儿就是;皇后若累了,先回景仁宫安置也不打紧。”

    一听皇帝叫她回景仁宫,皇后面色微变,只得硬生生含笑改口道,“既然皇上兴致高,那妾身岂有不陪着的道理”

    毓庆宫家宴夜深方散,既然是这样的好日子,廿廿也顾不得皇后的脸色,轮番敬酒,拉着所有人正经吃了好几巡去。

    她阿玛恭阿拉的酒量极好,她便是个女孩儿家,可却也是家中长女、管事儿的姑奶奶,故此倒也遗传了些儿来。

    故此这会子一起回东六宫去,刘佳氏和王佳氏都有些醉意了,还就廿廿自己是清醒的。

    虽说也是双颊酡红,可是一双眼却清亮得如同这北地冬夜天际的寒星。

    刘佳氏把着廿廿的手臂,轻声笑道,“……主子娘娘都被你给喝倒了。她本就身子弱,你又不肯放过她,这些酒啊,够她克化的了。”

    廿廿唇角轻勾,“可终究她才是主子娘娘,她若不肯喝,我总不能摁着她头不是”

    刘佳氏醉意醺然,含笑点头,“还不是皇上他来者不拒你敬的酒,皇上一盅没落,来一盅喝一盅,主子娘娘岂有不作陪的”

    “你是一盅一盅地陪着,她哪儿甘心在旁当个看客,这便拼得自己一身,也要陪君王共醉一场去……”

    廿廿不由得在夜色里微微一痴。

    那酒,她只是敬皇后的,可没打算给皇上敬。因知道,他睡不了几个时辰就要早起。而从明儿起,乾清宫家宴、宁寿宫千叟宴……等着他吃的酒还多着,她可不想灌他去。

    可是便不是敬给他的酒,他竟也一盅不落,竟像个终于捞着酒喝的孩子,抢着酒来喝似的。

    “刘姐姐……皇上今儿穿上天子的冠服,可真好看,是不是”

    刘佳氏便也轻声地笑,“你啊,十九岁的贵妃娘娘,依旧还是痴情一片,真是难得。”

    廿廿亲自送了刘佳氏和王佳氏回承乾宫,然后才转回自己的钟粹宫来。

    星楣呈上诸王福晋送来的节礼单子,廿廿单单先要了绵庆阿哥福晋——宜安的单子来看。

    “明儿送下回礼去,就说——和珅大人的如意进得好,这拥戴之功,皇上今儿还与我提来着。”




410、肇封贵妃
    410、

    正月初四日,皇帝受太上皇帝命,御太和殿,宣太上皇帝敕旨,册立嗣皇后,册封贵妃、妃、嫔,如仪。

    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

    因绵宁的拜求,她终于得以在储秀宫接册宝。

    太上皇帝敕旨中有句:“佐治内朝,尚徽音之克嗣。”皇后听到此句,终于悄然一笑,这颗心算是放下来了。

    “佐治内朝”者,还是给她治理六宫的权力;“尚徽音之克嗣”,是说她能承继前代皇后的令闻美誉--她自是希望被太上皇帝认可,她是能将孝仪皇后的“令闻令望”发扬光大的。

    总不能,她才是正妻嫡室,却要眼睁睁看着那侧福晋时时处处都与婆母有着冥冥中注定了一般的缘分去吧

    礼成,皇后先赴养心殿,在太上皇帝前行礼。

    太上皇帝眯眼打量着皇后。光影流转,他至今也还记着当年那个刚入宫挑选的女孩儿,他努力地回想着、想象着,当年九儿看见这个女孩儿的时候,心下会在想着什么

    他想起九儿看完了人,便捧起排单来细瞧,继而含笑偏首对他说,“爷,您瞧这孩子的小名儿,倒也别致。”

    他看了,也是点头。

    点额,取“朱衣点额”的典故,说的是被大人物选中的人。

    他明白九儿未言明的含义——九儿是喜欢这个女孩儿的,只是,九儿要他来最后定夺。

    他也懂九儿彼时选中这个女孩儿的用意:这女孩聪慧而又赏罚分明,从小在家就是管家的,便是上头有三位兄长,且并不都是一母所出,却也都肯听她的话。

    她因祖上多年在内务府包衣佐领,故此没有一般名门闺秀的娇气和不知人间疾苦;而且喜塔腊氏她母家这一支,曾经出过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生母,即便是多年身在包衣,也绝对拥有“舅家”的高贵身份。

    彼时,他想的倒是与九儿微有差别。他最为看重的,倒不是这女孩儿的性子,他更看重的是这女孩儿母家曾经为包衣的过往——彼时,在他自己心目中,他比九儿年长了十六岁,理所当然是他要先走一步的。

    若那一天到来,九儿为母后皇太后,若皇后乃是名门闺秀,难免会因为九儿出身而趾高气扬;故此他得选一个不敢在九儿面前蹬鼻子上脸的,才能叫九儿的晚年时光,走得平顺些儿。

    ——他们两个一起选中了这个女孩儿,期望着她有一天能成为十五的贤内助,希望她能母仪天下,希望她能陪着十五走过未来所有的惊涛骇浪。

    他岂能不重视这个子妇

    只是,今日,当他真的等来了这一天,看着当年的女孩儿,成为了今日年近不惑的中年女子,这般穿着皇后冠服,雍容典雅地向他走来的时候,他的心下,却为何再也找不到了当年的期待和重视去

    皇后下跪,行三跪九叩大礼。

    太上皇帝点点头,“皇后,委屈你了。我大清皇后册立,历来都只到皇帝乃至皇太后面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她们那时候儿是都没有太上皇帝啊,便用不着行这样的三跪九叩的大礼;可是谁让你赶上了呢,那就只能委屈你当这大清唯一册立之时行三跪九叩大礼的皇后。”

    按规矩,皇后是到皇帝面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这对于一位正宫国母来说,已是最大的礼了。

    可是在太上皇帝面前,所行的礼自然要高于在皇帝面前去。可是《会典》里也没有现成的规矩,礼部官员不敢擅定,皇后也不敢贸然只行六肃三跪三叩礼,这便也只好循着最大的礼,行三跪九叩了。

    皇后听罢含笑道,“太上皇阿玛言重了,子妇能给太上皇帝行礼,这非但不是委屈,实则反倒是子妇独一无二的荣耀。”

    太上皇帝点点头,“皇后有心了。望你从今以后,用心辅佐皇帝,做六宫之表率,勤修妇德。”

    太上皇帝又遣礼部尚书德明(满尚书)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

    遣礼部尚书纪昀(汉尚书)为正使,内阁学士扎郎阿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刘佳氏为諴妃。

    遣礼部左侍郎铁保为正使,内阁学士那彦成为副使,持节,赍册,册封侯佳氏为莹嫔。

    三位的区别,除了位分高低、册封使的官职高低之外,也体现在接到手里的物件儿有所不同:贵妃有册有宝,諴妃有册与印,嫔只有册。

    王佳氏封春常在,荣姐儿封荣常在。没有册封。

    廿廿接完册宝,赶赴养心殿想太上皇帝行礼。

    同样的视角,同样的仪轨,太上皇帝看着廿廿走进来,却有些看不得,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九儿初封那年,也正是这样十八、九岁的年纪。

    看着十九岁的贵妃轻盈、年轻地走进来,恍惚之间,宛若时光倒转,又是他暗暗心跳着,等待着那年正月里初封为嫔的姑娘……

    “太上皇,太上皇”

    廿廿都跪好了,却发现老爷子竟然紧闭双眼,“您老……睡着了么”

    他便笑了,轻啐一声,“你个小丫蛋儿!这话,也就你敢问出口!”

    廿廿乐了,重新站起来给她正正经经地行礼。

    可终究还是个十九岁的小丫头啊,这一身的冠服可压得够呛,便是再谨慎,可也还是有些儿摇摇晃晃的。

    他忍不住叹口气,“你可脚底下有点儿根儿,我真担心你再一个跟头卡这儿!”

    廿廿便笑,“卡了就卡了,只要太上皇不治罪就好,就当是媳妇我对您崇敬得五体投地了!”

    太上皇帝无奈地摇头,“赶紧着,别咯咯儿的了,待会儿人家妃嫔还得来行礼呢,你好歹庄重点儿!”

    廿廿只得收了笑,小心翼翼将礼给行完。

    廿廿也有着跟皇后一样的疑惑,这便在行完六肃三跪三叩之后,犹豫着是该礼毕呢,还是继续再跪再叩

    太上皇帝瞧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儿,“行了行了,本来就摇摇晃晃的,再这么心里画魂儿,下头就真要变成五体投地了。赶紧起来吧,给我站直溜儿板正儿的!”

    廿廿忍着笑,这便赶紧直直站好。
1...8485868788...3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