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雨非非
“军门交代,勘察地形和城防要绕城而行,无马不行。他知道你们卫所没有马,特意带了一匹马过来让你乘坐。”
陈雨有些为难,不知道如何回答。虽然隐约猜到了朱大典为何前倨后恭,而且勘察地形、巡视城防什么的,他也自信应付得来——毕竟登州之战是史书有记载的,凭借着记忆说个头头是道没有问题,应付朱大典绰绰有余——但是这骑马着实难住了他。
&nbs
第七十四章 变脸如翻书
到了大军的前方,朱大典已经等候多时,见陈雨双人共乘一马,怔了一下。
陈雨解释:“昨日摔了一跤,所以让一个兄弟替我骑马。”
“哦,无妨无妨。”朱大典亲热地说:“来来来,跟本抚到登州城下走一圈,看看该如何谋划攻城。”态度之热络,仿佛昨天陈雨献策被驳回那不太愉快的一幕从未发生过。
能坐到巡抚的位置,朱大典的官场厚黑术自然是有一定的造诣,变脸如翻书也是必备技能之一。上级选择性遗忘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作为下级的陈雨自然不会傻乎乎地提起,双方无形中达成了一种默契,避开了这个尴尬的话题。
陈雨恭敬地说:“军门有令,属下自当遵从。只是属下对攻城没有任何经验,有些惶恐,怕误了军门的军机大事。”
朱大典抚须道:“不要妄自菲薄嘛。你和叛军正面较量过,这就是经验。走,咱们先去西门。”说完拨转马头,往登州城方向走去。
几百人规模的对抗又算得了什么,点名让一个小小的百户随行,还不是看中昨天自己惊人的推断和预测能力,不过碍于面子,没有提到这一点罢了。陈雨心中腹诽不已,脸上却保持着谦虚恭敬的神情,跟在了后面。
顾影平时有点二,但这会没给陈雨丢份,老老实实做着“马夫”,只是偶尔瞟了一眼朱大典,心想这么大的官,也不过就是个半老头子罢了,看不出什么厉害之处。
远处,关宁军的营寨正好能看到朱大典一行。一个身材粗壮魁梧、披着山文甲的中年武将斜眼看了看朱大典身边的陈雨,问旁边的吴三桂:“那跟在朱军门傍边的是什么人”
吴三桂介绍:“回舅舅的话,那是山东威海卫的一名百户,听说斩杀了几百叛军,擒了李九成之子李应元,还预测了昨日叛军攻陷登州一事,表现惊艳,已经逐渐在军中传开了。现在朱军门很重视他,听说这会是带着他去巡查城防的情况。”
这中年武将就是吴三桂的堂舅舅,祖大寿的堂弟,辽东副将祖大弼,此次参与平叛的四千八百关宁军的统兵将领。听了吴三桂的话,祖大弼哼了一声,不屑地说:“军户不过是些刀枪都没摸过的庄稼汉而已,就凭他们还能斩杀三百叛军怕是屠了个村子杀良冒功吧。还有什么预测叛军攻城,神神叨叨的,听着就不靠谱,只不过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朱军门居然信任这样的角色,可见眼光实在不怎么样。”
吴三桂笑了笑,没有接话。他也去现场看过那些首级,很明显不是杀良冒功,陈雨能够准确判断登州的剧变,也不像是碰运气。他在战与不战的选择上与祖大弼的分歧,也正源于此,结果却证明了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祖大弼既是关宁军的统领,又是他舅舅,无论哪个身份都能压住他一头,他也不好说什么。
祖大弼并不知道外甥的内心想法,他此刻心里很是不满:关宁军是平叛大军的绝对主力,朱大典要勘察地形和城防,无论从能力、官阶还是资历,都应该让他祖大弼上场,而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军户。难道
第七十五章 剽窃创意
陈雨和顾影都想不到,自己两人在朱大典眼中的关系如此不堪。
按理说,顾影就算抹了锅底灰自毁形象,也很难被看成一个成年男性,但是她令人吃惊的身高完美地掩饰了女扮男装的瑕疵——任谁也想不到,这个比普通男人还高的家伙,居然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
顾影又冒冒失失地问:“叛军有炮,咱们有没有要是有,赶紧拉出来打啊!叛军打咱们是大炮打蚊子,可是咱们对准城内轰,是不是要容易的多”
朱大典听了,笑着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军户还真是无知,城墙有四丈高,大炮如何能轻易炸到城头和城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顾影的无心之语,却如同闪电一般,劈开了陈雨心中的迷雾,潜藏在心底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了。
陈雨这时想起来了:历史上叛军被围之后,负隅顽抗,用城头的红夷大炮轰击官兵。而官兵则筑起了与城墙差不多高的土城,名曰“铳城”,架起了大炮,与叛军对轰,日夜不停,最终还是击垮了叛军的心理防线,逼得孔有德从海路逃遁,收复了登州城。
他当即说:“启禀军门,下官这位兄弟虽是愚笨无知之言,却让我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大炮在平地虽然打不到城墙,更打不到城内,可若是筑起与城墙等高的土城呢不就能轻而易举炮击城内,瓦解叛军抵抗的斗志至于土城,建造起来也不难,几万大军,就算肩挑手提,十天半个月也建成了。”
朱大典愣了一下,这样的办法看起来确实笨,但细想之下,的确可行。而且用炮轰,逐渐消磨叛军的意志,比起用人命去填护城河要划算得多。他权衡一番,击掌叫好:“笨法子有大作用,这方法可行。只等高公公押运的大炮一到,就可以使用这种战术了。”
高公公,大约就是高起潜吧陈雨心想。明末姓高的太监里,他能记得起的也就高起潜这一个,此人素来以知兵自居。仔细想想,好像这个法子就是高起潜提出来的,自己提前剽窃了这位太监的创意。
陈雨暗自一笑,管他呢,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对不住了,高公公。他不动声色地建议:“军门,大炮运来之前,可以先把土城建起来,节省时间。”
“对极,等会回到军中,本抚即刻下令筑城。”朱大典兴致勃勃地说,“至于你,为本抚出了一个好主意,此役之后,一定会为你叙功。”
“下官不过是提供一个思路而已,要想击败叛军,还得靠军门运筹帷幄。”陈雨谦虚道。
“呵呵,卫所居然有你这样的人才,呆在威海卫真是屈才了。”朱大典抚须微笑,“若换了别人做登莱巡抚,我定要挖墙脚,把你调入山东巡抚标营。不过思昌与我是旧识,就不便从他治下挖人了。你放心,有了平叛之战的表现和功劳,将来思昌会重用你的。”
陈雨大喜,自己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他行礼道谢:“谢军门赏识夸赞,不管是否重用,下官都会为朝廷尽忠效力。”
找到了攻城的办法,朱大典带着陈雨乘兴而归。在半路上,有亲兵来报:“禀军门,登州营总兵吴安邦求见。”
朱大典一听,看着陈雨,问:“这个吴安邦就是你说的临阵溃逃、抢夺功劳的那位总兵”
陈雨回答:“正是此人。”
朱大典点点头:“把他带过来。
第七十六章 铳城
这次兵乱是又李九成挑起,起兵以来也是以他为主,大部分时候都是他拿主意。听李九成这么说,孔有德也没有争辩,而是担心起了能不能守住城池,“城内的士绅好对付,可是城防……”
“城防也简单,咱们的人和耿仲明、陈光福的人轮流上城守城,也不耽误抢大户。”李九成看了看远处的大军,“官兵来得匆忙,不会贸然攻城,总得休养几日,这几天足够咱们收拾城内了。”
孔有德无奈地说:“那就按你说的办吧。只是孙军门那里,不要慢待了,毕竟他对咱们不薄。”
李九成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口中却满口答应:“放心,好吃好喝供着呢,还给他拨了个丫鬟伺候。只要他回心转意,愿意与咱们合作,我便奉他为王,咱们来个裂土分疆,与朝廷分庭抗礼,,我做大元帅,你做大将军,哈哈。”
一方暂不攻城,另一方则忙着在城内烧杀劫掠,登州城外保持了暂时的平静。
朱大典虽然有些刚愎自用,但是做事倒是雷厉风行,采纳了陈雨的建议后,立刻下令大军在登州城外扎营,日夜不停开始修筑土城。受到朱大典信任的陈雨,也被临时委派作为筑城的监工。经过勘察,陈雨选定了登州南门附近的挂榜山(今蓬莱市城南)作为建筑土城的地点,这里有现成的坡地可以利用,筑城很方便。
地点选定后,朱大典一声令下,几万大军放下刀枪,拿起铁铲,肩挑手提,一筐筐石砂泥土被挑运过来,堆积成山,一座土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成型。为了保证抵御对面城头的炮击,同时防止开炮时的后坐力把土城震塌,在陈雨的建议下,这座土城的地基是用青条石垒砌,一点也没有因为是临时建筑而将就。
叛军是孙元化训练熏陶过的,对于火炮战术的运用比一般明军强很多,李九成、孔有德等人看到官兵筑城,很快猜到了这种土城的用途。为了阻止筑城,避免将来被官兵的炮火压制,叛军一边以火炮轰击建造中的土城,一边派军出城野战,朱大典也派出兵马迎击,同时将筑城的时间改在晚上,避开火炮的攻击,双方你来我往,这场仗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
从筑城的第一天开始,城下的厮杀声就没有停歇过,叛军每次出动三五千骑兵,在城头大炮的掩护下主动出击。官兵的大炮没有到,在这种野战中很吃亏,离得近就会被炮击,往回跑就会被对方的骑兵追击,局面十分被动。
陈雨的几百军户都是步兵,机动性远不如骑兵,加上朱大典对他颇为看重,没有被派上去作为消耗的炮灰。观察了叛军依托大炮掩护的游击战术后,他有些感概,在火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前,骑兵依然是战争的主力,强大的机动性是任何兵种无法比拟的。假如面对李应元时,没有其他友军的牵制——尽管这种牵制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李应元完全可以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他进行反复袭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让看起来严密的步兵方阵崩溃。没有任何骑兵保护的步兵方阵,机动性是致命的缺陷。
这种不平等的战斗局面持续了几日后终于被改变了,此次平叛的监军,御马监章印太监高起潜押运着十门红夷大炮赶到了战场。为了表示重视,朱大典与陈应元等人亲自前往迎接,陈雨也终于见到了这位明末非常有名的大太监。
高起潜大约四
第七十七章 炮战
“铳城”建好之后,就要派上用场。
一门门笨重的红夷大炮被马拉人推,送上了“铳城”的城墙。由于泥土挖出来的阶梯、道路比不过条石砌就的,有些湿滑,运送途中还发生了事故,一门大炮从马车上滑落,砸死了两名士兵。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十门大炮终于悉数被送上了早已预留出来的“炮台”。陈雨冷眼旁观,觉得这些红夷大炮太过笨重,一门怕有几千斤,搬运固然不便,部署之后想要移动和复位也是个大工程,心里对这玩意的性能保持了怀疑态度。
等到炮击开始后,陈雨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高起潜趾高气扬地下令:“开炮,给咱家狠狠地打,让城内的叛军尝尝咱们的厉害!”
炮手们点燃了引线,片刻之后,“轰轰轰……”的炮声几乎同时响起,所有的人耳朵都像被震聋了,整个土城似乎都在颤抖,一枚枚黝黑的炮弹伴随着橘红色的火焰钻出了炮膛,拖曳着热浪和青烟飞向了对面。
陈雨张大了嘴巴,目光随着炮弹的轨迹移动,看着炙热的炮弹落在了对面的城墙,将城楼、墙垛砸得碎石横飞。其中一枚炮弹大约是碰巧砸中了装火药的木桶,引发了殉爆,“嘭”得一声巨响,几个叛军的尸首被气浪掀起,坠落城下。
叛军的还击也很迅速,伴随着巨大的炮响远远传了过来,几枚硕大的铁球穿过了烟雾,呼啸着飞了过来,狠狠地砸在了炮台周围。有一枚炮弹正巧飞入了人群,犁出了一道血槽,随着一片惨叫声响起,十几个士兵像薄薄的纸张一样,一触即溃,断肢、血肉溅落的到处都是。冒充亲兵跟随陈雨在炮台上看热闹的顾影脸上也溅满了血迹,伸手一摸,摸到一块碎肉,血糊糊的,当即吓得尖叫起来。
陈雨还算冷静,推了一把顾影,大声在她耳边说:“这里太危险,你赶紧下去!”这场炮击的惨烈大大超过了他的预计,红夷大炮这种相对原始的加农炮远比他印象中的厉害,之前心中那一丝对古代大炮的轻视此刻荡然无存。
顾影已经吓懵了,不知所措,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只是像强迫症患者一样机械地用袖子去擦拭脸上的血迹。
此时高起潜的声音响起:“继续开炮,给咱家狠狠地打!”
陈雨以为这个太监真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胆量,却发现他趁着周围一片混乱,在烟雾的掩护下悄悄地下了城墙,不由得啐了一口,暗想,狗果然改不了吃屎,这个太监是指望不上了。
反倒是朱大典这个文官有胆量,他在亲兵的护卫下,来到炮位旁,大声对炮手下令:“赶紧还击,开炮者有赏,擅离职守者死!”
在亲兵们钢刀的逼视下,原本想逃命的炮手们无奈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开始下一轮的发射准备。
这个时候,叛军在火器上的造诣体现出来了,没等官兵的炮手开第二炮,叛军那边后发先至,又开始了第二轮炮击。
“轰轰轰……”闷雷的炮声响彻天际,又一批炮弹呼啸着飞了过来。陈雨没想到这么快,来不及穿过人群从阶梯撤下城墙,一
第七十八章 李九成之死
关宁军加入战斗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原本借助大炮反压制的明军已经能和叛军分庭抗礼,得到强援后,立刻占据了上风,杀的叛军节节败退。
城墙上观战的李九成勃然大怒,对左右说:“老子才一次没上,他们就打得这么憋屈,连那群废物官兵也打不过。取我刀、铳来,我要出城!”
孔有德劝道:“这次新加入的明军好像是辽东来的关宁军,瞧打出的旗子,好像是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这伙人不好对付,还是小心为妙。”
李九成哼了一声:“一个乳臭未干的家伙,怕他作甚老子在东江镇打鞑子的时候,他还没断奶呢!正好去试试所谓关宁铁骑的成色。”
城门大开,李九成一马当先,带着数千骑兵呼啸而出。
吴三桂一直在寻求立功的机会,当他看到了李九成的帅旗后,大喜过望,一刀砍翻对面的一名叛军,大声下令:“李九成来了,儿郎们跟我上,今日誓要取贼酋之首级!”
蹄声隆隆,两股精锐骑兵摆脱了其他纠缠,往对方冲了过去,眼看就要迎面撞上。
李九成端起早已填充好火药弹丸的鸟铳,减慢了坐骑的速度,瞄准了对面“吴”字帅旗下的那名年轻武将。他外号“三大王”,不仅弓马娴熟,尤其擅长鸟铳,据说“可择人命中”,在精度不高的鸟铳时代,这样的评价足以证明他的射术精湛。
虽然在跑动的战马上射击难度很大,李九成还是想试一试,毕竟弹丸的速度比弓箭快得多,只要能打准,几无闪躲遮拦的机会——普通的骑兵盾牌能挡得住骑弓的轻箭,却抵挡不住威力强大的鸟铳铅弹。
凭感觉瞄准了马背上的吴三桂后,李九成扣动了扳机,火绳被点燃,悉悉索索地燃烧着。
“嘭”的一声,铳口并没有喷射出铅弹,反而从中间迸裂开来,火花四溅——关键时刻,鸟铳炸膛了。
火药爆炸的热流扑到了李九成的脸上,他感觉自己脸上像是被盖了一盆燃烧的木炭,火辣辣地疼。紧接着,两眼被灼烧,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啊——”惨叫声中,李九成捂着脸滚落马下。旁边的叛军慌忙避开,免得马蹄踩伤这位首领。
吴三桂眼尖,看到了这一幕。虽然他没和李九成当面交过手,但是几日来李九成接连叫阵,早已记住了对方的模样。见李九成发生意外落马,大喜过望,领着部队往李九成冲了过去。要是拿下李九成,这一趟入关平叛就不虚此行了。
一方是养精蓄锐已久,气势如虹;一方是首领落马,群龙无首。原本还算势均力敌的双方,平衡瞬间被打破。无所适从的叛军被关宁军一个照面冲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李九成刚刚摸索着站了起来,就被扑上来的吴三桂一刀砍掉了脑袋。
战斗之前,谁都想不到,胜败会这么快分出。一手主导这场波及了整个山东兵乱的李九成,就这样窝囊地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