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铁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雨非非

    皇太极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沉声问:“朕不是命他驻守梁房口吗,怎么会突然跑到汉城来”

    甲兵支支吾吾地回答:“具体的情形英郡王并没有明说,只是他和阿巴泰贝勒两人跪在营地外,自称是负荆请罪……”

    “梁房口有变,后路被截”皇太极又惊又怒,重重地拍了一下椅子扶手,“让他们两人滚进来见朕!”

    “遵命!”

    豪格茫然地问:“父皇,两位叔父来求见,为什么断定后方有变”

    皇太极瞪着他:“阿济格这么桀骜地一个人,如果不是捅出了天大的娄子,又怎么会跪在营地外求见

    ”

    多尔衮也说:“肃亲王,英郡王和饶余贝勒身负镇守后路的重担,就算他们平日再如何不着调,擅离职守是什么罪责还是清楚的,没有什么意外的话,绝不会忽然离开驻地跑到汉城来负荆请罪。”

    皇太极恨铁不成钢地望着豪格,这个儿子作战固然勇




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军
    这下连皇太极也动容了。他本以为是两人骄傲自负,给了明军可乘之机,可是听阿巴泰额描述,实情并非如此。要是阿巴泰所说均属实,那么这支明军与以往见过的任何明军都不一样——以纯火器能击败阿济格、阿巴泰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在他的印象里,没有任何一支明军能办到。

    多尔衮追问:“坚船利炮还能理解,可是第二次的神秘火器又是什么”

    阿济格与阿巴泰都陷入了不愿触及的痛苦回忆中,前者抬起头,眼神迷惘地回答:“其实我们也没看清……当时我们正在营帐中商议是否要杀回去,只听得冰雹落地般的响声,营地就变得一片混乱,待我们出来察看时,整个营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营啸已经发生了。”

    众人动容,眨眼间就能将几千人的营地化为火海,这究竟是火器还是巫术

    多铎疑惑地说:“就算是火箭(此处所说是箭头用蘸油的布包裹的普通箭矢,不是康格里夫火箭。),也没有这么大的威力啊”

    阿巴泰摇摇头:“不是火箭。我们在一个山谷扎营,对方是从十几丈高的悬崖上发起攻击,火箭的速度没有这么快,威力也没有这么大。”

    沉默了一会的皇太极开口了:“你们所说是否属实,是不是为了脱罪编造的子虚乌有的事情”

    阿济格和阿巴泰异口同声说:“臣若有半句虚言,任凭陛下处置。”

    皇太极凝视了二人一番,从他们的神情中没有发现异样,便说:“来人,把跟随阿济格、阿巴泰的甲喇章京、牛录章京随便点几个进来回话。”

    几个幸存的甲喇章京、牛录章京先后被叫进了大帐。皇太极逐一盘问,所有的人的回答都完全一样,看不出任何作假的痕迹。

    问完话之后,皇太极的心情沉重起来。

    这些甲喇章京和牛录章京是从各个旗抽调而来,并非出自阿济格所在的镶黄旗和阿巴泰所在的镶白旗,彼此之间没有旗籍隶属关系,没有理由帮两人打掩护。那么可以肯定,他们所说的属实,那就是说,明国出现了一支可怕的火器化部队,战力在他所见过的所有明军之上。对于大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他冥思片刻后,询问众人:“阿济格与阿巴泰所说,你们有何想法”

    豪格抢着说:“父皇,咱们这次出征,几乎把家底都拿出来了,盛京空虚,不容有失,朝鲜什么时候都可以打,儿臣建议,放弃汉城,即刻回程!”

    皇太极颇为欣慰,一向有勇无谋的豪格,居然能说出这样有见地的话,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也不枉费自己平日苦心孤诣的教导。

    多尔衮却忽然冒出一句:“马福塔在海州碰了个钉子,紧接着英郡王也在辽河遇袭,这是不是太过巧合了”

    多铎问:“十四哥你的意思是”

    &n

    bsp;“我猜想,这两起人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皇太极想了想,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他找到站在末尾的马福塔,问道:“马福塔,你出来说说,铁山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形”

    马福塔在铁山吃瘪之后,不敢隐瞒,来到汉城后,老老实实把战败的经



第二百七十四章 鞑子撤兵是谁的功劳
    山穷水尽之际,仁祖终于撑不住了,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战与和的问题。

    他落寞地说:“诸位,鞑子势大,我们粮草已经就要断绝,山城的将士早就开始杀马充饥,补充体力,鞑子随时都可能大举进攻,攻破山城,铁山的那支奇兵还不见动静,该如何是好”

    吏曹判书崔鸣吉是坚定的主和派,虽然身为前往铁山的特使,也“成功说动”了陈雨出兵,但是半个多月的等待,让他无法忍受下去,闻言立刻站了出来:“大王,微臣认为,凡是要往最坏的方向考虑。既然铁山的那支明**队言而无信,咱们也不必等下去了,直接向皇太极投降吧,免得死伤更多无辜。”

    右议政金尚宪则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他针锋相对地说:“崔判书此言差矣。三国时曹操曾经给孙权写信,自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完全不把吴国放在眼里,言辞间咄咄逼人,这与今天的一幕何其相似现在这皇太极就相当于曹操,大王就相当于吴王孙权,如果投降,我们这些大臣还可以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可是,大王身为一国之君,皇太极肯定要容不下他,你口口声声要投降,想置大王于何地”

    这个大帽子一扣下来,崔鸣吉也不做声了,卖主求荣的骂名,没人承受的起。

    仁祖听了金尚宪的话也是惴惴不安,对方描述的情形是他最害怕的事情:清军攻破南汉山城之后,无论如何处置与朝鲜的关系,总要留下一批大臣和官员来维持政局稳定,至于君主,随便推选个傀儡就行,所以,大臣相对来说是安全的,而君主是最危险的。

    崔鸣吉沉默,其他人也不愿做出头鸟,免得被仁祖当做卖主求荣的叛徒,一时间厅内鸦雀无声。

    就在君臣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一个忽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寂静。

    一个内侍匆匆忙忙奔入厅内,激动地禀报:“大王,北门将士传来消息:山下鞑子的大军有动静,似乎是要往北面运动。”

    仁祖惊讶地站了起来:“消息可属实”

    “奴婢不敢妄报军情,再三和北门守军将领核实过的。”

    金尚宪激动地说:“是真是假,请大王移步前往北门观战便是。”

    仁祖迫不及待地出了行宫大殿,其余人则跟在后方,一窝蜂前往北门炮台上。

    站在北门居高临下俯视,只见山脚下密密麻麻的清军已经各自撤回了营帐中,只剩下寥寥几个军官在各个营帐之间维持秩序。

    光看这一点,至少能肯定,清军暂时不打算对山城发动总攻了。

    金尚宪大声说:“大王,鞑子一定是畏惧将士们的英勇顽强和南汉山城的坚固,久攻不下,知难而退了!”

    这样的话让仁祖也有些脸红,无论如何,清军绝不会是畏惧朝鲜军队才撤走的。

    李元翼冷笑一声:“呵呵,往脸上贴金也要有个限度。鞑子从鸭绿江一直打到汉城,如入无人之境,何曾畏惧过我并不是要诋毁本国将士保家卫国的勇气,但打不过对方却是事实,不是几句漂亮话就能改变的。”

    金尚宪大怒,两人在议政府(相当于明朝内阁)内政见不合,身为领相(首辅)的李元翼打压他这个右议政(次辅)也不是一两次了,没想到了大王和百官



第二百七十五章 过河拆桥
    听了李倧这句话,陈雨眯起了眼睛,他不动声色地试探:“大王的意思,是不是认为鞑子是你们自己赶跑的,而我只是个投机的骗子”

    李倧打了个哈哈:“这个,陈将军也不能这么说。鞑子伪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亲征,可不是一两个人能逼退的,这其中固然有我朝军民万众一心共抗强敌的决心和努力,当然也少不了陈将军在后方的呼应……”

    陈雨的眼中已经露出了一丝凌厉,他冷笑了一声:“所以呢,大王准备怎么打发我这个在后方呼应的他国武将”

    李倧踌躇了片刻,询问金尚宪:“爱卿认为该如何奖赏陈将军”

    金尚宪瞥了一眼陈雨,傲慢地说:“大王,既然是呼应,而不是正面杀敌的功劳,那么赏赐些金银、绸缎即可。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好让陈将军空手来一趟汉城。”

    李元翼忧虑地看了看金尚宪,又看了看李倧,本想说些什么,可是顾忌到国君的体面,一席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想了想,插嘴问道:“敢问陈将军:贵部是如何做到让皇太极不得不撤军的”

    陈雨颇有些意外地看了看李元翼,赞道:“原来这个朝堂上还是有明白人的。敢问阁下尊姓大名,身居何职”

    李元翼拱拱手:“本官不才,忝为议政府的领议政,姓李名元翼。”

    崔鸣吉和陈雨打过交道,相比起其他人来算是熟人了,见陈雨一脸问号,对领议政这个官职满头雾水,便解释道:“按大明的官制算起来,李领相应该相当于大明的首辅。”

    “原来是首辅大人,失敬失敬。”陈雨拱手回礼,说道,“其实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起来也简单:鞑子大举入侵,老巢空虚,为了防止意外,在辽河入海口布置了一支兵马保护后路,我的人手不足以与皇太极大军正面为敌,便从海路奔袭,端掉了这支兵马。后路被端,皇太极担心有变,这才不得不撤军。”

    百官恍然大悟,原来清军撤兵的真正原因就是这个。虽然金尚宪口口声声说是朝鲜将士万众一心逼退了清军,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自己往脸上贴金而已,倒是明国陈同知的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更说得通。

    金尚宪却说:“鞑子在后方也不会布置什么重兵吧如果只是留下几百人负责警戒,击败这些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要是说皇太极为了区区几百人将十万大军撤走,未免也太可笑了吧”

    陈雨有些无语,问崔鸣吉:“崔判书,这位自以为是的家伙是什么人敢与首辅唱反调,并对我大明武将大放厥词,想必在朝堂的地位不会比李首辅低多少吧”

    崔鸣吉尴尬地看了看李元翼,又看了看金尚宪,小心翼翼地回答:“陈将军的确目光如炬,金大人是议政府的右议政,也就是相当于大明内阁次辅的职务。”

    “原来是内阁次辅,难怪这么咄咄逼人。”陈雨哼了一声,不再理会金尚

    宪,转向李倧,“大王,从你和这位金议政的言论来看,似乎是要过河拆桥,不打算履行承诺了吗”

    李倧有些不悦,皱眉道:“陈将军,寡人说过,许下的承诺一定会履行,当初崔判书承诺的条件,寡人也都愿意追认。可是问题的关键是,谁来证明鞑子十万大军是陈将军凭借一己之力逼退的呢”



第二百七十七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国君被挟持,侍卫们投鼠忌器,围在周围,一时不知所措。

    忽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不是一个明国武将来邀功吗,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行刺的戏码了呢剧情变化太快,他们的思维一时有些跟不上节奏。

    沉默许久的李元翼开口了:“陈将军,万事都可商量,不要冲动!大明是朝鲜父母之邦,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坏了两国的关系。”

    陈雨微笑道:“李首辅请放心,只要你们对我没有敌意,我也无意伤害你们的大王,毕竟杀了他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如果某些人一意孤行,非要逼得我走投无路,那也就只有玉石俱焚了。算起来,以我的命换一个国君的性命,还是划算的。”

    “某些人”指的是谁,所有人心知肚明,无数道目光都看向了态度一直强硬的金尚宪。

    金尚宪被盯得恼羞成怒,指着陈雨大声喝道:“如此大逆不道,已经是死罪一条,还想挑拨离间”

    陈雨悠悠地回答:“金议政说的这个罪名有待商榷。我是大明的官,只有冒犯大明崇祯皇帝才是大逆不道,和朝鲜国君有什么摩擦冲突,似乎扣不上这顶大帽子。如果阿济格之流冲入景福宫羞辱你们大王,你敢说他们是大逆不道吗”

    金尚宪一时语塞,这个逻辑他不知道如何辩驳。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双方的政治地位是极不平等的,如果朝鲜使者冒犯崇祯,肯定可以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可是反过来,大明的人对朝鲜国君不敬甚至利刃加身,可以进行惩罚,但与大逆不道没有什么关系。

    “轰”的一声,大殿半开的门被重重地撞开,一大群身穿鸳鸯战袄的士兵杀气腾腾地冲了进来,门口的禁军被踢翻在地,缴走了手中的兵器。明晃晃的刺刀对准百官,大臣们吓得不敢动弹,屏住了呼吸,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对方,被戳个透明窟窿。

    一片死寂中,陈雨继续说:“成王败寇,这个世上,拳头硬才是道理。既然好好说话不管用,你们敬酒不吃要吃罚酒,那就改用火铳和刺刀来和你们谈。”

    他轻蔑地环顾左右,缓缓地说:“皇太极能让你们屈服,三跪九叩行臣服之礼,我也可以做到。只不过念在大明与朝鲜的关系,不到不得以,我不会走这一步而已。”

    李倧颤抖着说:“陈将军,不要冲动,只要你命手下收起武器退出大殿,万事好商量。”

    陈雨摇了摇头:“大王,如果一刻钟之前,你能这么好好说话,而不是放任手下的臣子百般诋毁羞辱我,事情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刀出鞘容易,想收回去就难了,现在不是商量的问题,而是你怎么让我满意的问题。”

    金尚宪眼珠转了转,悄悄退后两步,混入大臣队列之中,接着人群的掩护,蹑手蹑脚往偏门方向走去。

    带着队伍返回大殿的张富贵一直盯

    着这个辱骂自己上官的朝鲜大官,见他想溜,冲过去一把将他揪了出来,“啪”的一声摔在地上。金尚宪养尊处优,何时受过这样的待遇,一下就被摔得七荤八素,眼冒金星,大声呻吟呼痛。

    陈雨慢慢踱步过去,蹲在地上,看着狼狈不堪的金尚宪说:“



第二百七十八章 重谈条件
    见情势缓和了下来,李元翼趁机劝道:“陈将军,这么多人都留在大殿内,乱哄哄的不好议事,不如让其他大臣先行退下,留下大王和我慢慢商量,如何”

    李倧见李元翼愿意冒着危险留下来与自己共进退,感动不已,哽咽着说:“难为爱卿你了。危难时刻,真真是疾风知劲草,原来爱卿才是最忠心的人。”

    李元翼恳切地回答:“这种时候,臣怎么能不守候在大王身边呢请大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帮助大王渡过这次危机。”

    陈雨咳嗽两声,打断了二人君臣相宜的戏码:“咳咳,这个,李首辅啊,你的提议我可以接受,就留下你们二人商议,让其他人先走吧。相信国君加首辅的组合,绝大部分事都可以做主了。哦,对了,崔判书作为经历整件事的当事人,也可以留下来。”

    李元翼深深鞠躬:“多谢陈将军。”

    双方达成一致后,其余大臣被允许离开大殿。端着火铳刺刀的士兵们闪开一条道,让出了大门,受惊的文武百官们忙不迭地往大门处涌去,一时间门口拥挤不堪。唯独被点名留下来的崔鸣吉哭丧着脸,留在大殿之中。

1...5556575859...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