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雨非非
张氏见到正主回来了,讨好地说:“大人回来了这里的事情交给女人来做,大人用不着插手,安心等着便是。”
这时大盆烧开的热水被丫鬟们抬过来了,她们急着送进去,忽略了陈雨,把陈雨挤到了一边。陈雨看着房间的女人进进出出,没人招呼自己一声,自己这个正儿八经的一家之主倒像个局外人。
里面苏颖的呼痛声清晰可闻,张氏不停地鼓励:“深吸气,用力!”
陈雨听到这些声音,脑海中模拟苏颖痛苦的分娩情形,一股恐惧慢慢地从心底深处浮了上来。这是他两世为人第一个孩子,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古代的医疗技术和分娩方法他也知道,根本无法和现代发达的医疗条件相比,能否顺利分娩,全靠运气,女人生孩子都是从鬼门关前走一遭。
他开始烦躁地踱步,心里设想过种种可能,越想越怕:孩子夭折怎么办孕妇大出血怎么办一个没有任何医疗知识、全靠经验的婆子能够胜任接生的任务吗
不过想归想,无论如何担心,陈雨也只能枯站在院子内干等,就算他这时候进去,也不能比张氏做得更好。
不知道过了多久,屋内终于传出一声清亮的啼哭声,穿透房门,传到了陈雨的耳内。
陈雨大喜,连忙往屋内走去。果然,顾影欢呼雀跃地冲了出来报喜:“老天保佑,母子平安,是个大胖小子!”
“是个儿子”陈雨激动地有些哆嗦,“我当爹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入房内,张氏抱着一个婴儿上前邀功:“恭喜大人,是个儿子,足九斤!”
“好好好,辛苦你了,要重重赏你。”陈雨说着欲从张氏手中接过婴儿,可是看到皮肤皱巴巴、脸上还有血迹的小小人儿,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如何下手,生怕弄伤了他。
倒是顾影麻利地接过婴儿,抱在怀里,动作还很自然,白了他一眼:“抱孩子这事是女人做的,瞧你那笨手笨脚的样子。”
陈雨心情好,也不计较,打趣道:“你动
作倒是挺娴熟。”心想,这就是女人的母性吧,同样是第一次接触婴儿,可是顾影比自己适应得多。
顾影笑眯眯看着怀中的婴儿,问道:“这孩子以后也会叫我娘亲吧”
“准确地说,应该叫姨娘。”陈雨端详了一下孩子,现在皱巴巴地还看不出像谁,但
第三百零三章 再回铁山
威海卫海岸,数艘水师的战船停泊在岸边等待出发,陈雨在码头上和前来送行的人一一告别。
赵梓隆、吴大海等人也从卫城赶了过来。陈雨交代赵梓隆:“威海卫的改造就交给你们了,有什么棘手的事情就派人来铁山报告,两地乘船往来也用不了几天,就算带着部队赶过来也来得及。”
赵梓隆回答:“目前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武官劝退、编练战兵、收回屯田都没有太大阻力,应该不会惊扰大人,更无须动用铁山卫的部队,有什么事,本卫的新军就能应付。”
陈雨满意地点头:“有你和吴镇抚坐镇,威海卫我放心。另外,你提出的骑兵营计划,我也赞同,火器化部队同样离不开骑兵。关于人选,我相信你的眼光,营官就定那个马晁,士兵由他挑选,你来把关;至于采买战马的费用,我来保证,暂按五百匹的规模购进,先拨三万两够不够”
“够了够了。”赵梓隆说,“通过大同镇那边买青海或者漠西蒙古的马,大约是三十两一匹,如果能够搭上漠北、察哈尔等部落的线,十两一匹也不是不可能。把边镇打点的费用和马匹沿途运输的损耗都算进去,二万两银子也差不多了。”
“骑兵非常重要,等以后有了足够的人还要扩编。这次就拨三万两,有剩余的话,用来给骑兵营添置装备。”
赵梓隆点头应下:“下官知道了。”
交代完公事后,苏颖抱着儿子,在顾影和几个婆子的簇拥下走了过来,赵梓隆和吴大海识趣地退让到一旁。
“相公,虽说儿子才出生,起名的事不急,但是你这一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请相公先给他取个名字,哪怕有个小名也好。”
古人取名比较讲究,加上没有上户口的刚需,大名往往到了一两岁之后才取,刚出生多半只有个小名,等长大后还要定下字和名号,大户人家更是如此。
陈雨第一次当爹,取名字实在没什么经验,可是在这个时空,他是一家之主,取名这事没人能够帮出主意,仔细想了想之后,指着身后的大海说:“他出生在威海卫,当初设立威海卫是为了防范倭寇,取威震海疆之意,那么就叫陈威吧。”
苏颖很容易满足,没有觉得这个名字太过简朴,笑吟吟地摸着怀里孩子的脸蛋:“以后就叫你威儿了。”
陈雨看着旁边的顾影,笑问:“这次再去朝鲜,你还是决定是要跟着去”
顾影头一仰,哼了一声:“你的近卫队只有我这一个教头,没有教出师就半途而废,你就不担心没人保护你的安危”
“好吧,那就请顾教头辛苦一趟,到朝鲜继续调整这支队伍。”
等陈雨转过身,顾影却悄悄地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婴儿,然后幽怨地摸了摸自己的肚皮,咬咬牙,义无反顾地跟着陈雨走向岸边的大船。
风帆升起,战
船收起了铁锚,缓缓驶离了岸边。
陈雨在甲板上环顾跟在身边的众人,朗声说:“上次去铁山是为了落脚,这次去就要大展拳脚,能否打开一片新天地,就看诸位的了。”
众人纷纷说:“属下(小人)唯大人马首是瞻。”
&n
第三百零四章 鸠占鹊巢
顾大锤将信将疑,跟着往内陆方向走。他还是不太相信,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把大明境外的一个州郡变成汉人的地盘。
可是沿途的景象让他逐渐动摇了。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荒地占据了郊外的大部分区域,宽阔的田野上全是汉人忙碌的身影,偶尔可见穿着斜襟坎肩和巴基(朝鲜传统服饰中的裤子,裤长腰宽,裤裆、裤腿肥大,类似于灯笼裤)的朝鲜男人在官道上经过,后者往往会停下来,注视着远处田间地头的汉人,眼神中交织着羡慕和嫉妒。
等到了已经全部完工、占地极宽的农庄,看着成排的宿舍和宽阔大气的议事厅,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顾大锤就完全相信了陈雨的话:朝鲜的铁山郡已经被汉人鸠占鹊巢,彻底沦为大明海外的一个州县了。
站在议事厅的二楼,陈雨指着窗外远处的练兵场:“老泰山,那边是农兵闲时操练的地方,平时就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到农庄宿舍。这个农庄军民一体,屯丁既是种地的农民,也是兵源,他们中的青壮会被编成农兵,一边耕种、一边操练,算是铁山卫的预备役,然后再从中精挑细选,优秀者完全脱产成为战兵。战兵归邓范管,屯丁归你管,至于农兵,操练由他负责,平时由你管辖。”
顾大锤试探着问:“农庄是不是以军为主,以民为辅”这种管理模式他并不陌生,卫所也是如此,只不过明末的卫所失去了军事意义,军户完全沦为了种田的农民而已。他担心的是军事彻底压过民事,自己的权力过小,变成了给邓范等人打下手,那还不如留在威海卫享清福了。
陈雨听出了他的顾虑,解释道:“老泰山不必担心。我设计这种农庄的初衷,就是以民养军,完全是卫所的强化版,民和军,是水与舟的关系,要是军队的比例超过屯丁,粮食产出承担不起总人口和军队的需求,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你放心,你管辖的范围和人口总数,绝对超过战兵和农兵的总和。你别看农兵都住农庄的宿舍,可是其他的屯丁,尤其是拖家带口的,都住在农庄外面,我出钱,本地官府协助,帮他们盖起了瓦房,依水而建,形成了村落,除了没有里正、乡绅,和大明普通的州县没有太大区别。”
顾大锤大喜,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的辖区就超出了普通卫所官员的范围,加上能管赋税和词讼,和知县那样的父母官也差不多了。他是世袭的武官,但是却仰慕文官,一个七品父母官,比起五品的千户要威风的多,这辈子原本无法实现的愿望,却靠着这个未来女婿的手实现了。这样的铁山卫,与其说是卫所的强化版,还不如说它就是一个军事化的州县,一个没有任何乡绅势力、完全为军事服务的军管性质的地方官府。
他喜形于色地对陈雨说:“贤婿啊,托你的福,我既得到了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之职,又享受了一县父母官的待遇,这辈子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陈雨笑呵呵地说:“老泰山开心就好,你能得偿夙愿,我也要靠你协助我治理此处,别人我真信不过。”
“哈哈……”翁婿两人各得其所,相视而笑。
过不多时,邓范来到了议事厅的二楼,向两人行礼:“属下见过大人、顾佥事。”
“应该叫顾同知。”陈雨纠正道,“我这位老泰山已经从威海卫指挥佥事,升任铁山卫指挥同知了。至于你
第三百零五章 造船的捷径
听了陈雨的要求,李成龙有些为难,他回答:“大人,小的只建造过板屋船,其他的船倒不是不会,可是没有现成的范本,我也不知道怎么弄啊”
陈雨也是门外汉,技术的细节并不了解,他想了想,问:“那你说板屋船是什么结构”
李成龙比划着,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描述,让外行也能听懂:“船底平直,船身较宽,舱室里可以容纳几十名橹手,两侧各有十到十二支桨,航行时靠这些桨划水前进。甲板上可以容纳百名弓手和剑兵,用于接舷战……”
“打住。”陈雨一听就懵了,“我花了这么大力气和银子,建造了这样大规模的船厂,你不会告诉我准备造桨船吧这种船依靠人力驱动,难道完全没有风帆的吗”他连明朝的福船、沙船都打算摒弃,自然不可能再使用更原始的板屋船。这种使用桨来驱动的船,顶多在港湾里转转,出了远海就是废物,他怎么可能看得上。
李成龙呆呆地说:“板屋船就是桨船啊!包括后来忠武公督造的龟船,也不过是给板屋船加个盖子,再蒙上铜甲而已……”
陈雨用力一挥手,坚决地说:“绝不用桨船!”
李成龙连忙说:“不用板屋船和龟船也行。大明的福船和沙船,朝鲜这边也常见,小人也是能造的。”
陈雨摇摇头:“我要在船肚子里塞进大炮,不管是板屋船的橹手也好,福船的水密舱也罢,统统取消。另外把船体结构拉长,增加长宽比,提升机动灵活性,绝不要那种四四方方的船型。你按我的要求好好琢磨,明天画张图纸给我过目。”
“图纸小的不会,倒是能做模型。”李成龙想了想,“船肚子里装大炮、船体狭长莫非大人说得是西夷的大夹板船那些往来日本的红毛就是这种船,有时也途径朝鲜并短暂停泊,采购一些本地的人参,所以小的也见过。”
“对对对,就是夹板船!”陈雨知道古人说得夹板船就是有炮甲板的战舰。
李成龙谨慎地回答:“夹板船的外形小人能模仿,不过内部的舱室结构和龙骨的铺设就不清楚了。另外,西夷用的都是软帆,不像大明的硬帆,其大帆、小帆极其繁琐,各式风帆的大小、索具如何设置,都需要摸索,恐怕很难一蹴而就……”
“宁缺毋滥。”陈雨说,“慢慢摸索就慢慢摸索,总好过造出一堆无用的废物。费用方面你不用担心,所需木材,放手去砍,谁敢阻拦就告诉我。”
虽然有些小小的失望,但陈雨也明白,从依靠人力划桨驱动的板屋船跳跃到拥有炮甲板的风帆战舰,这个跨度太大,想要在短时间内仿制出来,也太为难李成龙了,只能慢慢来,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成龙松了一口气,还好陈雨没有提出一步到位的苛刻要求。
“既然这样,那小
人制作夹板船的模型,明日给大人过目,如果可行,再慢慢探究内部结构。只是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必须告知大人,并由大人定夺。”
陈雨见他说的慎重,便问:“也是与造船相关吧,什么事”
第三百零六章 又升官了
陈雨听明白了,这就是以牺牲使用寿命为代价,走一条取巧的捷径。
按照常理来说,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主力船型的使用寿命还不足十年,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陈雨虽然不是军迷,但也知道,风帆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海军,其主力战舰只要不是遭受过严重的炮击损毁,经过定期精心维护,使用寿命大多长达半个世纪。
木制帆船的技术含量和建造成本虽然无法和钢铁舰船相比,但投入也是巨大的,一艘大型战船光船体的造价就要上万两银子,配齐舰炮的花费也不亚于建造船体本身,这么多投入只换来五到八年的使用寿命,的确如李成龙所说,是极大的浪费。如果陈雨是传统的武将,只能依靠朝廷的拨款来打造水师,这样的方法连想都不敢想,花费重金建造的船,几年后就废了,御史的弹劾就能把他淹死。
但陈雨不是普通的武官,他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完全不依附朝廷,这方面的顾虑不存在,那么剩下的就只需考虑这么做值不值得的问题。
陈雨来回踱步,权衡着利弊得失。
他打造一支强大水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获得在海上的绝对优势,确保将来不管是面对海上力量相对孱弱的清军,还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日本,都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甚至与远在福建的郑芝龙、盘踞台湾的荷兰人碰上时,也能战而胜之——毕竟这两股势力都要通过对日贸易获利,彼此的活动范围有重叠之处,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发生摩擦或者冲突。当然,如非必要,他也不会轻易和这两个对手正面硬刚。
有了强大的水师保驾护航,他才能通过海上贸易获得巨大的利润,支撑自己扩张成为一个足以对抗清军、流寇的军事集团。当然,刘公岛收取来往商船的保护费,其收入也不少,但与上了一定规模的海贸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想要通过这个渠道成为左右天下大势的军阀,需要的时间就长得多。所以,陈雨才会在通过刘公岛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后,开始第二阶段的经济扩张计划,来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建造战船过程中造成的浪费似乎就无足轻重了。与海贸巨大的利润相比,几万两、几十万两的投入显得微不足道,通过缩短工期得到了这几年宝贵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至于五年八年后,战船过早报废甚至沉没,谁在乎呢
陈雨打定主意,坚定地说:“就按你说的办!寿命缩短就缩短,五年也够了,八年就是赚到,眼下对我来说,时间比银子重要。”他心道,如果自己不插手改变历史,十年八年后,大明就亡国了,哪能慢慢等,皇太极可不会给你充裕的时间。
李成龙点了点头:“只要大人决定了,小人就照办。其实这并不是大问题,先造一批船应急,然后再按照稳妥的办法慢慢造便是。”
陈雨说:“现在你的任务就是摸索夹板船的结构,越快越好。”
“小人遵命。”
李成龙的效率很
高,第二天果真造了一个船只模型拿来给陈雨看。
陈雨仔细端详,这个模型很精巧,看得出李成龙的手艺不错,在造船方面的确也有不俗的造诣,基本上就是电影中看过的西式帆船的样子。只是船帆的设置有些怪异,倒像是西式船帆和中式船帆的杂交,估计和他的见识有关,毕竟造板屋船
第三百零七章 釜山行
李倧也明白崔鸣吉这么提议的用意。当初给陈雨一个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的职位,一是为了化解与陈雨的矛盾和冲突,二是以本国官职来掩饰铁山郡变相自治和釜山倭馆的贸易权割让出去的难堪,这种事情既然开了头,就只能继续走下去,那么随着陈雨明国官职的提升,相应提升他的朝鲜官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要不然也是对大明皇帝的不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