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雨非非
陈雨问郑芝虎:“你就是人称蟒二爷的郑芝虎为什么自曝身份,不是打算假扮海寇吗”
郑芝虎看了看对方,哼了一声:“你就是那个姓陈的文登营指挥使吧既然你们已经布下陷阱等我们上钩,我的身份肯定也被你们知晓,隐瞒又有何用人都要死了,与其做个无名鬼,还不如留下爷的大名。”
陈雨点点头:“报上名是好事,能保住你的性命,要不然就会被当做无名小卒一刀砍了,岂不是冤枉堂堂郑家的蟒二爷,怎么能这么无声无息的丧命呢。”
郑芝虎愣了愣:“你不杀我”
陈雨笑呵呵地说:“杀了你,对文登营没有太大的用处,我和你大哥又没
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听了郎中的话,陈雨挥挥手:“辛苦了,你先下去,记得按时给卢大人换药。”
“小的明白,内服外敷的药都备好了,按时用药就行。”郎中殷勤地提醒,然后蹑手蹑脚退了下去。
陈雨望着不省人事的卢象升,微微叹了口气。这年头的医疗条件与科技发达的现代完全无法相比,卢象升受了这么重的伤,能不能挺过来,全看运气了。
卢象升这一昏迷,就是三天三夜。这三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多尔衮挟大胜之威,径直北上进逼京城,留守广渠门的山西、宣大两镇兵马被兵部勒令不得擅自出战,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在南面的永定门肆无忌惮地叫阵,返回京师的关宁军也不敢靠近,只是远远地观望;同时朝廷也传出了消息,兵部认定卢象升怯弱避战,为避免责罚,不惜自残,已经奏请崇祯严厉处置,只是正式的圣旨还没有下来。
“杨嗣昌真是无耻,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诋毁一名忠心耿耿、差点死在战场上的忠臣!”陈雨怒不可遏地撕碎了情报司送回来的信纸,“这样的人,还能窃取高位,深受皇帝器重,朝廷之腐朽昏庸可见一斑。”
张富贵也愤愤不平地说:“和鞑子拼命的反倒成了罪人,这官场也太黑了。”
“多尔衮已经在安定门外叫阵,大明的京城被外敌进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倒要看看朝廷如何收场”陈雨冷哼一声。
这时一名兵士来报:“伯爷,卢大人醒了。他问清了情形之后,说要面见伯爷。”
陈雨连忙赶到卢象升所在的厢房,此时卢象升已经在别人的帮助下面前坐了起来,斜靠在床头。
“制台,您终于醒了。”陈雨走到他身边,“我是文登营指挥使陈雨,当日巨鹿一战,没能及时赶到,才让制台遭此劫难。”
卢象升虚弱地开口:“文成伯说得哪里话,您能从百里之外赶赴增援,比起某些人要好的多了,卢某感激不尽。”
“都是为了杀鞑子,不用说见外的话。你我虽是第一次见面,但陈某对制台一直钦佩的很。”
寒暄几句后,卢象升迫不及待地问:“听说卢谋昏迷了好几日,现在军情如何,还请文成伯告知。”
陈雨犹豫了一会,说道:“多尔衮以为卢大人战死,得逞之后,已经抵达京城,现盘踞于安定门一带,每日叫阵挑衅,周边空有几支大军,却不敢发兵驱逐,形势糟得很。”
卢象升痛心疾首地说:“鞑子也不是三头六臂,关宁军加上三大边镇,还有伯爷您的文登营在,岂能让多尔衮如此嚣张天雄军已经拼光了,无能为力,还请伯爷发兵,解京城之围。”
陈雨还没开口,张富贵忍不住插话:“卢大人,您倒是一心为朝廷效忠,可是知道朝廷怎么对您的吗他们说您是胆小畏战,不敢与鞑子交手,自寻短见,以此逃避责罚。朝廷这么对待忠臣,您还要替他们着想起码咱们文登营是不会蹚这浑水了。”
卢象升摇摇头:“杨文弱为什么这么对卢某,卢谋心知肚明,还不是为了议和之事……哎,这些不提也罢,文成伯,你真的如这位小兄弟所说,不会出兵了吗”
陈雨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卢大人,你我都是一心想要杀鞑子,不计较得失,可是从皇帝到阁臣、兵部是怎么对待我们的没有后勤保障也就罢了,你们天雄军是饿着肚子打仗,我们文登营全靠自
第四百六十九章 羞辱
忽如其来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卢象升的意志。
原本就重伤未愈的他知晓了皇帝的态度后,心里的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顿时觉得生无可恋,身体和精神的状态都急剧恶化。
陈雨命郎中尽力挽救卢象升的性命,但这个年代简陋的治疗手段回天乏术,尤其是在卢象升拒绝服药的情况下。
“卢大人何苦这般,命是自己的,因为一道圣旨就放弃性命,值得吗”
在病榻前,陈雨语重心长地劝导。
“文成伯,卢某并不怕死,要不然也不会与鞑子在巨鹿鏖战了。”卢象升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但眼神很坚定,“圣上被佞臣谗言所惑,认定卢某是贪生怕死之辈,若说心中毫无怨言那是假的。不过雷霆雨露皆君恩,身为臣子,不管圣命如何都不能妄议是非,只能接受。圣旨写明让卢某入京领罪,可能只是丢官去职,并不会到菜市口领那一刀,但卢某行的端坐得正,岂能领此罪名,还不如一死以证清白!”
“卧槽,小人高坐庙堂,君子反倒背负污名,这世道究竟怎么了”陈雨忍不住爆了粗口,“卢大人,你放心,我这就带着你去京师,替你讨还公道!”
卢象升面露感激:“多谢文成伯厚爱。不过讨还公道一事可以暂且搁置,如果文成伯愿意入京,卢某恳请您领兵驱逐鞑子,解京师之围,护大明国威,救万民于水火。”
陈雨闻言沉默了。
从他的思维角度理解,卢象升被排挤、诬陷,还一心牵挂京城与北直隶百姓的安危,维护朝廷尊严,是不折不扣的愚忠,具有古代文官典型的时代局限性。但这种超越了利己主义的思想境界和格局,却不能不让人佩服。
良久,陈雨才开口:“若按我的想法,这样的朝廷是不值得效忠的。但卢大人有一点说得对,京畿百姓是无辜的,就算为了他们,也应该赶走鞑子,免得北直隶生灵涂炭。”
卢象升大喜,苍白的脸上居然有了一丝血色。
“这么说,文成伯是答应出兵了”
陈雨叹了口气:“只要卢大人愿意服药养伤,我变答应赶走鞑子。”
“好好好。”卢象升一口气连说三个好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天雄军覆灭、关宁军被高起潜掌控、宣大三镇受制于兵部命令不敢出战的情况下,能依靠的也只有文登营了,只要陈雨答应出兵,击败并驱逐清军才有希望。
陈雨摇了摇头,走出了厢房,然后对左右吩咐:“传令下去,明日开拔,去京师。”
安定门外,清军军营,中军大帐。
多尔衮傲慢地对兵部使者说:“想让本王退兵这好办,让你们的皇帝主子下一道罪己诏,承认与大清为敌是错的,双方军民的死伤都是他的罪责,然后每年向大清纳贡,如能做到,本王立马退兵,并劝皇上接受议和。”
使者瞠目结舌,这样的条件远远超出他的授权范围。
“这个,只怕吾皇不能答应……”
“既然没有诚意,那还派人来谈什么!”多尔衮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左右,拿下此人,退出去砍了!”
“睿亲王息怒,两国交锋不斩来使啊!鄙人也只是个传话的而已……”使者被几名清兵按住,拼命挣扎呼喊,“您是大清的亲王,素来以文武双全著称,若是将使者斩首,必定有损您的声望……”
多尔衮听了,摸了摸下巴,点点头:“前一句话不过是放屁,后一句话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既然砍了你脑袋于本
第四百七十章 永定门之战
多尔衮借使者事件羞辱明朝,让崇祯与杨嗣昌议和的计划泡了汤。面对同仇敌忾、群情激昂的场面,杨嗣昌一改之前的镇定自若,连站出来反驳的勇气都没有,崇祯也不敢再提“议和”二字。
嘈杂声中,唐世济大声说:“陛下,鞑子这般羞辱大明,和谈已无可能,唯有一战!请陛下下旨,传召文登营入京勤王,驱逐鞑子,解京师之围。”
崇祯打起精神,询问:“众爱卿觉得如何”
杨嗣昌思虑再三,硬着头皮出列说道:“陛下,勤王兵马又何必舍近求远广渠门外有宣大、山西两镇精兵,加上已经返回的关宁军和大同镇兵马,只要派一得力大臣督师,赶走多尔衮并非难事。”
崇祯望了望文武百官,迟疑地问:“你要留在京城替朕出谋划策,陈爱卿身为本兵也要坐镇兵部统筹调度,那么还有谁能担任督师呢”
武臣勋贵的队列里忽然有一人出列,朗声说:“臣愿为陛下分忧!”
众人定睛一看,却是襄城伯李国桢。
李国桢是永乐年间大将李濬的后人,世袭襄城伯的爵位,现在是京营总督。当年永乐皇帝朱棣还是燕王时,李濬就是其麾下得力干将,跟随朱棣起兵靖难,转战南北,累升都指挥使,封襄城伯,禄千石,永乐元年,出镇江西,名声虽不及张玉、朱能、丘福等人,却也是靖难之役时期的名将。到了李国桢,已经是十一代襄城伯。
崇祯想了想,李国桢虽然没有经历过多少实战,但平时谈论兵事,颇有见地,能言善辩,而且身为勋贵,忠心也不必担心,在没人可用的情况下,倒是可以一试,总好过让清军堵在家门口耀武扬威却不发一兵。
他点点头:“爱卿愿勇挑重担,朕心甚慰。那就命你任大军统帅,统领京城外各路勤王兵马,驱逐奴酋多尔衮。”
李国桢大喜,信誓旦旦地保证:“请陛下放心,臣誓必击败多尔衮,解京师之围!”
李国桢虽然身为勋贵,而且担任京营总督,看着地位显赫,但在朝堂上却是不折不扣的边缘人物。土木堡之变后,勋贵的地位一落千丈,权力都在文臣手中,而且京营也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重要性远不及关宁军等边军。这些年来他一直想找机会上位,恢复祖上荣光,这次正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至于能不能打胜仗,李国桢并不是太担心,有三大边镇加关宁铁骑,而且背靠京城,主场作战,后勤保障有极大优势,就算不能正面击垮多尔衮,拖也能拖垮对方吧清军毕竟是深入大明境内,粮秣全靠劫掠,总不能无止境地耗下去。所以主动请缨时,李国桢玩了个小小的心机,只说要赶跑多尔衮,却没定期限,到底是三五天,还是两三个月,谁也说不准,总之能耗到清军撤兵就行。
杨嗣昌却担忧地望着李国桢,欲言又止。他不相信这个纸上谈兵的勋贵有能力打败多尔衮,但皇帝开了口,眼下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又能怎么样呢,总不能自己亲自撸袖子上吧
至于其他大臣,也没有人站出来质疑。人家襄城伯忠君爱国,总不能打击积极性吧反正又不是自己上,左右没有损失。
没人反对,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崇祯当即拍板,命李国桢率领京营从广渠门出城,会合宣府、山西两镇,与南面返回的关宁军、大同镇夹击安定门外多尔衮统率的左翼大军。
大军出城的那天,锣鼓喧天,百姓夹道欢送。普通百姓并不知道
第四百七十一章 得意的多尔衮
清军骑兵呼啸着奔向明军,隆隆的蹄声响彻战场,整个战场的大地都在颤抖,浓浓的烟尘遮蔽了天空。从上空俯视下去,密密麻麻的清军铺满了大片平原,如同涨潮的潮水一般,汹涌地扑向了对手。
坊间素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从满清的祖宗完颜阿骨打时期就开始流传,随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和明军的日益衰败,这种说法愈演愈烈,甚嚣尘上。
明军看着两万多清军铁骑气势汹汹朝着自己扑来,说不害怕是假的。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大小小的战役,明军负多胜少,早就被打怕了,对清军的畏惧已经深入骨髓,很难消除。长矛手、刀斧手们死死握住兵器,紧张地手心冒汗;骑兵们下意识地握住缰绳,摆出了随时可以调头的姿势,就连战马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紧张,不安地扭动着躯体,不时打着响鼻。
李国桢和麾下的京营将士虽然也有些忐忑,但毕竟没有真刀真枪和清军干过仗,对于对手的实力认知都停留在纸面上,反倒比两旁的友军镇定。看着清军前锋离自己只有两里远了,李国桢大声下令:“神机营开炮!”
神机营的统领得到指令后,大声呼喊,让炮手们开炮。炮手们纷纷忙碌起来,略微调整炮口角度,然后点燃了引火线。十余门红夷大炮先后被点燃,火焰在炮尾窜动,照亮了炮手紧张中夹杂着兴奋的面孔。
引线燃烧完后,火焰消失在引火孔内,接下来就是一两秒钟的沉寂。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一枚枚炮弹钻出了炮口,粗壮硕大的炮身在后坐力的作用下猛地往后退,整个炮架都移了位。
呼啸的炮弹飞向了冲在最前方的清军骑兵,只要被铁球砸中,不管是人是马,都如同纸片一样脆弱,在飞溅的血花中轰然倒下。
但是对于数以万计的骑兵而言,区区十几门炮造成的伤害实在掀不起什么波澜,倒下的清军很快就被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同伴覆盖,冲击的势头丝毫不减。
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近,很快从三里变成了两里,而红夷大炮的炮手们还在忙碌着让移动的炮身复位,再重新装填炮弹、火药,眼看着是无法在敌人的马刀落下来之前再开第二炮了。
神机营的炮手何曾这么近距离直接面对成千上万的骑兵,哪里承受得住这样的心理压力很多人的手都在发抖,不是火药洒在炮管外,就是炮弹掉下砸了脚。
李国桢没想到炮击对阻击清军没有丁点用处,对方的速度不仅没有减慢,反而随着冲刺越来越快,对于死伤在炮火下的同伴,甚至都没有看一眼,就这么直接踏了上去,毫无顾忌。看着清军被自己同伙踩得脑浆迸裂的场景,李国桢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手脚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真真是茹毛饮血的蛮子……”李国桢哆嗦着说,“关宁军呢,高起潜呢,他们现在何处为什么没有出现,一同夹击鞑子,让我们独力承担压力”
有头脑清醒的部将提醒:“伯爷,关宁军靠不住,就甭指望他们了,还是赶紧让神机营撤下去,五军营、神枢营顶上吧,让鞑子冲进来咱们就完了!”
“对对对,赶紧传令,炮手下,刀斧手护住鸟铳手挡住鞑子骑兵,不能被冲乱了阵脚。”李国桢回过神来,惊慌失措地下令,“还有,让虎大威和杨国柱顶上去,掩护京营!”
命令下达后,神机营的炮手如蒙大赦,抛下工具和火药、炮子,头也不回地往后方跑了。而鸟铳手们则战战兢兢地站到了红夷大炮前方,端起了火铳。指挥铳兵的把总大声喊话:“不要慌,等鞑子近一点再放,听我号令……
第四百七十二章 条件
“啪”的一声,一只琉璃杯被扔在地上砸得粉碎,崇祯愤怒的声音响彻整个乾清宫。
“三万京营大军,加上宣府、山西等边军,居然一触即溃朕不指望他李国桢能击败多尔衮,哪怕能拖一阵也好啊!就算放几万头猪上去,也不会败得这么快吧”
空荡荡的宫殿内,除了崇祯,就只有站在一旁不敢接话的王承恩了。因为看皇帝心情糟糕,王承恩把宫女和小太监都支开了,免得万一做错事惹得他更生气。
崇祯暴躁地走来走去,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过了一会,王承恩试探着劝道:“皇爷,总会有办法驱逐鞑子的,您可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得保重龙体。”
“办法”崇祯停住了脚步,瞪着王承恩,眼睛里满是血丝,“王伴伴,你告诉朕,现在京营都败了,城内已经无兵可调,还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腾镶四卫也派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