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皇巨星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梅菲斯托大人

    但流水线生产的东西,虽然稳当精准、旱涝保收,却缺乏了一些突破性,特别是缺乏个性。

    &n




第301章 超越真实的暗示
    在王奈杰给出的剧本初稿当中,电影的结局与布莱恩-阿帕图等人经手修改过后的版本略有差异。

    虽然同样是以男主角神情恍惚、心力交瘁离开小镇为落幕,但是侧重点完全不同。

    在王奈杰的笔下,千辛万苦才完成反杀、幸存下来的男主角,面对曾经的挚爱女友,尽管已经知道她实际上是一个满嘴bull的碧池,依旧无法狠心下死手。

    在这个纠结的时刻,一辆警车闪烁着警灯、鸣着警笛远远地开了过来。

    当然,这只是男女主角下意识认为的警车,实际上只是男主角在机场运输安全局工作的好基友开车来找他而已。

    之前在看到剧本这个地方的时候,布莱恩-阿帕图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属于好莱坞电影剧本的一般套路,代表着最后正义胜利的标配。

    在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里面,不管是恐怖片、动作片、灾难片、剧情片甚至科幻片,最后出现的往往都是警车。

    因为在经历了一场或惊险、或刺激、或让人提心吊胆的电影之旅后,代表着官方力量、维护秩序安全化身的警察出现,不仅暗含着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的寓意,同时也可以很好安抚观众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主角最终进入一个安全的状态,从而得到放松。

    然而实际上,在这个地方,王奈杰特意把气氛渲染得十分紧张。而且有一个非常微妙的细节,明明是受害者的男主角看到警车出现,第一反应是举起双手表示投降绝不反抗,而本该是邪恶一方的女主角,却开始艰难地呼救,试图引起“警察”的注意,获得保护。

    “好人害怕警察,坏人反而欢迎警察的出现。”布莱恩-阿帕图若有所思。“人的本能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你是想用这样一个细节提醒观众,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少数族裔在官方力量的眼中仍然是麻烦和异类的代名词,而白人则意味着自己人”

    他不得不承认,王奈杰的想法非常大胆。层次更深,同时却又不难让观众理解。这个小细节,只要是美国人,或者比较了解美国社会状况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在美国,如果一个白人对少数族裔比如说华裔、韩裔辱骂咆哮,很多警察都会视而不见。甚至警察歧视少数族裔、过度执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常常被直接捅到新闻里面。

    所以男主角本能的反应,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在相当比例少数族裔的内心深处,他们就是更容易被警察,特别是白人警察区别对待,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否则被以莫须有的原因开枪击毙都没处说理去。

    这绝不是夸张,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任何一种司空见惯的类型电影,实质上都是在反复询问观众同一个问题——你还愿意相信吗”

    看到布莱恩-阿帕图的反应,王奈杰知道他已经捕捉到自己的意图,进一步解释道:“如果答案是我还相信,那这个类型还可以继续拍下去。如果答案是太老套了,怎么没有一点新东西,那就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从畸形、肢解的血浆片,到阴暗、邪恶的鬼魂片、心理片,恐怖片一直是电影的主角。但现在观众早已经看够老一套了,必须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观众口味、情感和兴趣……”

    “故事结束了,悬念却被留下来。而且是用一种超越真实的暗示。这样一来,电影就不是单纯的恐怖片了……但是我必须得承认,这是相当高明的做法,是我忽视了。“布莱恩-阿帕图虽然傲慢、自矜,但是绝对不傻。

    他深知王奈杰说的是实情。

    尽管恐怖片仍然更容易在票房上获得成功,常常成为票房黑马,但是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高度相似,以及不断被复制模仿的创意,也为很多观众所诟病。



人不舒服,明天补
抱歉,头疼的厉害,昏昏沉沉完全?



第302章 坑爹的特供
    “其实华国的电影观众,和北美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欣赏口味也一直在进步,不能再用旧眼光去看待。”王奈杰认真地看着罗杰-西尔沃道。

    “精彩合理的剧情、水准线上的演技、优秀的制作和上佳的影音效果,就足够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买票。反而是过于刻意地照顾他们口味,甚至影响到电影本身,更容易适得其反,招致抵触心理。因为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我们是在强行修改设定,从而讨好乃至糊弄他们,侮辱他们的智商。”

    他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某好莱坞大片为了攻略华国市场、申请合拍片,特意在剧情中插入几个华国演员担任的次要角色,结果因为没申请到合拍片,立马把这些华国元素从电影中剪辑掉了,只在华国上映上的版本中保留,海外上映版本一个镜头都没有。

    网络时代,根本没有秘密。

    这种一部电影两个版本的做法,立即就传遍了各大影评和新闻网站,被华国观众和网友讥讽为“华国特供版”,不仅没有赢得好感,反而导致口碑下滑,引发大量吐槽。

    本想兼顾各方,变成了两面不讨好,偷鸡不成倒蚀把米。

    更让人无奈的是,类似的情况一多,观众对合拍片那点期待值都被败坏光了,现在合拍片在大众心目中已经快成为烂片的代名词……

    所以王奈杰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副烂摊子。但是有什么办法最对也只能暗骂一声,坑爹的特供!

    “华裔在美国的人口比例并不大。这部电影里面,如果被针对的少数族裔只有华裔,的确会让人感觉非常别扭。添加更多拉美裔、非洲裔、亚裔的角色,有助于平衡观众感官,同时也更加合理。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优势,有利于激发其他少数族裔的同理心,引发共鸣。毕竟美国社会贴在他们身上的固有种族标签,都是一样的令人厌倦和痛恨。”一旁的布莱恩-阿帕图赞同地说道。

    当初罗杰-西尔沃提出这个意见,曾经也遭到了他的反对,不过谈到要兼顾华国市场,才没有继续坚持。

    “既然如此,这个部分我们再修改回去。”罗杰-西尔沃略加思索,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他做这部分的改动,本来就是想要讨好华国观众,既然王奈杰都认为是画蛇添足,那肯定要改回来。

    见到罗杰-西尔沃态度积极,没有抵触,王奈杰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尽管他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可以强行要求对方同意自己的意见,把剧本改回来,但这不是理智、成熟的做法。

    作为《逃出绝命镇》的联合制片人,罗杰-西尔沃背后代表的是合作方麦克斯影业。虽然这只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谈不上特别深入的相互了解。但王奈杰清楚,仅仅靠强制性要求,是不可能让合作走得顺利且长久的。

    更何况,能够从竞争激烈的好莱坞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个制职业片人,哪怕还没有多大的名气,罗杰-西尔沃也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想要涉足北美市场,王奈杰特别需要这样一个有能力而且熟悉好莱坞电影运作的人,来帮助自己。

    剧本讨论会进行了整整一上午,才算是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们会尽管完成剩下部分的修改,最迟周四交出成稿。”

    布莱恩-阿帕图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为久坐略感僵硬的腰杆。

    他心



第303章 The Rising King
    对于正规的电影制作方来说,和选角公司合作虽然得多花点钱,但是相对而言也节省了大量繁琐工作,回避了一些麻烦,非常便捷。

    其实国内也不是没有人想要学习好莱坞这一套,创办国产电影业的选角公司,填补行业空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成规模,甚至还不如横山影视城之类的拍摄基地影响力大,有时候辛辛苦苦接到制片方的单子,横地里杀出来一个群头,就能把所谓的选角公司工作抢掉。

    而且由于国内很多演员都热衷于跑去上综艺节目、拍电视剧,所以档期方面总是很难协调,选人问题成了老大难。毕竟和拍电影相比,上综艺节目既轻松又来钱快,谁还愿意正经拍戏呢

    可惜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是因为什么才被各大综艺节目和观众所欢迎。

    而在好莱坞,演员接到电影角色,成功登上大荧幕之后,很少会去拍电视剧、上综艺,就是单纯的拍电影,简单多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国通行工会制度。工会在好莱坞电影行业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制片人有制片人工会,编剧有编剧工会,演员有演员工会等等,甚至连服装设计师都有自己工会。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加入其中,交纳会费的同时接受保护。比如演员工会,职能非常多,从最基础的谈判、利益争取、工作环境争取,到帮助演员收回酬劳,以及给予演员相关法律保护,甚至还会提供医疗保险和退休金服务。

    对于这些线上线下电影行业各个工种而言,工会无疑是一种权益的保障,避免了让电影拍摄的技术工种个体单独面对制片公司,不至于被随意压榨。

    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有好处的。

    王奈杰远道而来,跨越重洋到好莱坞拍戏,可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环境带来的挑战,让他斗志满满的同时,也更加小心谨慎,投入了十二分精力。

    毕竟一切都是未知和不熟悉的,很容易犯错。

    “女主角的选择有没有意向如果能有一定的名气和票房号召力就最好。”王奈杰翻看着手里的资料,头也没抬地说道。

    在普通演员的初步筛选上,他还是比较放心的。总体而言,好莱坞基层演员的水准比国内要好得多,稍微出头一点的,普遍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不太容易出现只有流量没有演技的情况。

    当然,《逃出绝命镇》是一部小制作,也没有多少钱去请流量。

    但是王奈杰依旧想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多给电影一些曝光和话题度。他本人的名气主要还是局限于亚洲范围内,在美国只小规模上映过一部《重庆森林》,单纯从演员的角度来讲,很难谈得上有多少号召力。

    要是能够在女主角方面做一些弥补,就再好不过了。

    “目前还处于初步的筛选当中,但是我们预算有限,恐怕很难请到知名女星。而且说实话,女演员的票房号召力远远不及男演员,真正能卖出票的,也就是极少数人,身价都相当高……“

    罗杰-西尔沃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虽然理解王奈杰的想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钱还想要请到大牌女明星,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我当然不是说大牌的那些。但是可以适当考虑一下,有一定知名度、限于资历和作品,身价相对比较低的。”王奈杰抬起头来,想了想之后说道。

    不过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前提是演技必须在线。”

    “没问题,我会尽快拿出一个名单。”

    这回罗杰-西尔沃答应的很爽快。

    王奈杰的说法,还是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毕竟女演员的票房号召力相对有限,片酬自然也更低,要找一个有一定名气和话题度的人,倒不是完全不可能。

    而且这也是体现他能力的时候。

    ……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话西游》破纪录、勇登全球票房top100带来的惊人热



第304章 生来就是王者
    创刊近80年以来,时代杂志的栏目几乎没有进行过大的改动,始终保持着独特、稳定的风格。但时至今日,为了扭转收入下滑的尴尬境地,他们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推动向社交化和数字化的转变。

    尽管如此,“报道国际重要事件的杂志”这一时事性周刊的立场是不能改变的。既要深度报道、逼格不降,又得兼顾传播性和营收业绩,这无疑是一个史诗级难题。

    《大话西游》的横空出世,算是稍微缓解了时代杂志的窘迫境地,也让王奈杰成为他们精心选择的封面人物。

    打开这期杂志的扉页,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张王奈杰全脸巨幅人相,目光锐利、气质沉凝,人物图像周围写满了关键词:

    导演、破纪录、编剧、编曲、现象级、创作者、超人气偶像、演员、歌手……

    除此之外,时代杂志破天荒地用了足足有8页纸的巨幅版面,作为本期封面人物的专题报道。

    “‘时代已经不同了,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华国圆。好莱坞是电影产业的中心,不代表所有的模式都比国内先进、适合国内。比如网络售票平台和手机移动支付,华国已经远远超越了好莱坞……’说出这番言论的时候,王奈杰正在坐在华国最大的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发言席上,和他同台并排坐着的,是华国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导演、电影公司老板、互联网企业ceo。与这些人相比,刚刚年满25周岁的王奈杰年轻到不像话,更像是一个刚从大学完成学业的稚嫩毕业生。然而现场这些行业精英和企业经营者,以及台下近千名电影从业者,都在认真倾听王奈杰振聋发聩的发言。“

    ”实际上,他的确刚刚毕业2年不到。”

    “有些人生来就是王者,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打破所有人对于常规的理解,告诉我们,在天才的领域里,一切皆有可能。年轻的王奈杰就是这种人!”

    “这个出生在华国南方小城市的年轻导演,父亲是一所普通中学的副校长,母亲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和千千万万同龄的华国年轻人没有任何不同。因为幼年学习成绩不好,他考入了一所籍籍无名的电影专业学校,这所学校只需要交纳比普通大学高出数倍的学费就可以进入,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人的眼中,除了英俊的相貌,王奈杰一无是处,有人甚至断定他将来不会有任何的出息。”

    “然而在进行了数年时间的学习之后,王奈杰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疯狂地自学电影理论、表演和音乐技巧,并且通过进入一些不入流的小剧组实习和打杂,攒下了一笔零花钱。在此基础上,他拉着自己的同学拍摄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短片。这部以相机为媒介的爱情题材短片被评为当年京城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原创短片,获得了十万元奖金。与此同时,著名的相机制造商嘉能公司掏出100万元买下了短片的版权,作为主打广告片。”

    “2015年,王奈杰投入所有身家拍摄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情人节游戏》登上大荧幕,与同期的其他华语电影相比,这部成本不到100万的小制作更像是一次懵懵懂懂的尝试。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情人节游戏》创造了超过1.7亿元的惊人票房,回报率高达170余倍!”

    “也是在这一年,王奈杰用极高的效率拍摄并上映了另外两部中小制作电影,《重庆森林》和《暗战》,全都大获成功,《重庆森林》还拿下了当年海市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影片奖……”

    “……《白夜追凶》成为第一部被网飞购买的华语剧集。蛰伏一年之后,王奈杰带着《大话西游》闯进了华国电影市场最热门、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期,同一天有十部电影上映。而于是这部刚刚下映的大制作,创



第305章 失落的大导演们
    作为一本纯英文杂志,《时代周刊》在国内并没有华语专刊,所以辐射的范围相对比较受限,读者群并不大。

    大多数人只是单纯听说过这本杂志,知道很有影响力,但也仅限于此,最多关注一下杂志的“封面人物”。真正特别追捧的,只有国内的部分媒体,以及关心时政的精英群体。

    然而现在的王奈杰却不同,《大话西游》以及《群众日报》带来的惊人影响力还处于发酵阶段,毫不夸张地说,他现在就算是亲自出门丢个垃圾,都会立马登上各路新闻和自媒体的首页,各种夸大,从丢垃圾这件事引申到个人形象、工作状态、生活习惯……
1...8485868788...1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