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们的1660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还不到时候!连那些古人的东林党都要死灰复燃了!”

    “嗯,我知道------正好让我们看看大家对他们的态度。”

    “那有什么啊,大家不是根本没有人在意嘛!!”

    “等他们规模再大一些再说吧------小杨,我们不要跟这样的风头,你要知道,你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格局不够大------你能洞察人性,却不通人情事故。”

    好吧,杨友行主编一时无语了。

    他在组织烧烤聚会的时候确实没有沈千千更受欢迎------人家沈千千就是有这个能力,不管多少人来参加,竟然会没有一个人有被冷落的感觉!

    就连杨友行主编面上和心里都不太喜欢的李铮等人来参加时,他们也都有一种受欢迎的感觉。

    女人永远是人际交往场所里的天然主角嘛。

    杨友行主编心里叹了一口气,他还得只能继续去完善自己的政党宣言和党章,继续想办法拉人参加他的聚会------无法公开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个感觉真不好。

    在杨友行主编看来,东林党的突然兴起完全是在吃透了汉唐集团大章程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行为。

    这件事情完全与钱谦益有关。

    在1644年的时候,李自成攻破北京,随着崇祯帝的自缢身亡,大明亡了。

    史可法、吕大




第四十章 没有一滴水是无罪的
    先前,《汉唐时报》上陆续刊登过365期“明朝灭亡的365个原因”的长篇连载,这引起了许多这个时代的读书者的深思:

    为什么相对于武装力量和鞑虏强盗集团来说更为强大的明王朝,竟然会在几年期间就会被灭亡!

    刚开始时,许多古人知识分子不太敢多言,因为还摸不清汉唐集团的真实用意------他们曾怀疑这是汉唐集团的一种钓鱼式引诱,弄不好会借机把提出异议的人士以什么罪名入狱呢。

    后来,当《汉唐时报》提出了明朝的东林党党争也算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条重要原因的时候,一个叫蒋山佣的商人大怒而起,随手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将它亲自送到了《汉唐时报》的报社,并声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的真实名字叫顾炎武,乃昆山人氏也。

    报社里的接待人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不敢怠慢,直接把那个家伙的稿子送到主编室,并把情况说明。

    杨友行主编大喜啊,这些古人中的知识分子竟然会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不同意见!

    哈哈,他们还没有完全被阉割干净,竟然敢质疑我们的报纸呢。

    这真心好啊,正好可以借此人来向古人中的知识分子们表明,在咱汉唐集团的管治下,公民们真正拥有符合常识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不会因言因文获罪!

    杨友行主编把那个家伙的投稿,略读了一下,感觉文稿语言通顺,论点突出,论据充实,算得上是一篇正常的驳论。

    杨友行主编随后又查了一下那个叫顾炎武的人的历史资料,真心好啊,这个家伙还略有名气呢。

    顾炎武出生在1613年7月15日,出生地点为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在十八岁时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加入复社。

    这个家伙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

    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鞅虏强盗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

    一开始时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一口气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结果毛用没有,南京城很快被鞑虏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鞑虏铁骑又指向苏、杭。

    其时,江南各地反鞑义军纷起。

    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

    当时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但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

    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

    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

    经大学士路振飞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但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

    后来,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



第四十一章 如何对待古人知识分子
    杨友行主编把顾炎武的反驳文章陆续登到了《汉唐时报》上,而且是同在“明朝灭亡的365个原因”的栏目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赫然并列!

    这个结果简直让古人中的知识分子震惊,这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在他们的心目中,《汉唐时报》就是汉唐集团的邸报,类似乎官府办的邸报上竟然可以有不一样的观点同时存在!

    这个震惊比听到汉唐集团公开招收国家公务员的消息更大一些呢。

    先前,在汉唐集团的总体计划中,他们那时估计想要恢复明大陆上的基本行政管理工作大约需要100个古人市长,1000个古人县长,10000个古人村长------这些人他们将要从自己培训出的古人中挑选,而且肯定要先从安保大队的退役人员中挑选。

    在安保大队中,他们早就已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队员们进行训练了。

    文化方面,已经从会读会写五百个字的要求升级到了八百个,而且已经开始要求具备一定的理科知识了------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长期要求安保队员不分级别去参加支工支农的行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们培养出相当批量的较为熟悉工农生产的安保队员!

    等到他们退役之后,如果能担当起一定级别的职位,那么就能更好的引领一定区域的工农业的发展!

    这样的人员绝对会比从古人知识分子中挑选出来的地方官员强大!

    地方官员懂不懂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然,汉唐集团的教育部门也没有闲着,他们开办的行政学院同样是这个时期中学毕业生们报考的重点院校。

    行政学院的培养出的学生在行政业务的管理上本来就更加专业,再加上基础文化知识比较全面,他们将是非常合适的地方官员。

    当然,由于规模和时间上的原因,每一届的毕业生都远远不够客观需求,所以,汉唐集团事先早就想好以经过一定培训的安保大队中的退役官兵来弥补地方各级官员的办法了。

    做了这样的计划之外,自然又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古人知识分子们将会有什么出路;二是仍然还会需求一定量的公务员。

    当时,伍大鹏董事长笑着说:“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的解决,让他们去考公务员吧------”

    让古人知识分子随便就考公务员,这太便宜他们了吧!

    在那面的世界屡次考公务员基本都死于面试的一个汉唐集团的人不高兴了,说:“我们给公务员的待遇是不是太高了竟然仅次于古人技术人员------”

    杨友行主编认识这个家伙,他那时负责图书出版方面的工作,主要负责删除印刷图书里对汉唐集团不利的语段。

    这份工作简单而又复杂,但是争议很大,很容易在集团内部掀起大争论。

    汉唐集团每次发行的新图书,有心者都会收藏,还会认真阅读呢。

    他们对王征删改的地方时常表示不满,认为有些言论大可不必在意。

    王征对这样的意见从不在意,他只在乎董事会对他的评价------所以,对董事会要求发行图书时不能出现泄露本集团秘密的要求坚决执行,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

    王征有自己的名言:合理的虚构和删改,会让真相更加迷人。

    他那时的死敌正是杨友行主编------杨友行主编向来痛恨那些拉大旗当虎皮,或者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家伙------尤其痛恨篡改真相的家伙!

    当然,杨友行主编不可能公开表现对此的痛恨,毕竟大家都认同董事会的决定,有些必须发行的图书确实不宜泄漏汉唐集团的穿越机密------所以,他自知没有能力与整个汉唐集团内部的人争论。

    但是,他可以有自己私人的喜欢与讨厌的权力!

    他针对王征的说法展开了反击:“待遇太高了人家古人知识分子也是寒窗苦读多年,这是多大的投资成本

    不给知识分子更好的出路,你这是在培养洪秀全啊------”

    他自认为自己的反击是有力的,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网上的谈论却歪了楼!

    大家都开始探讨起洪秀全到底算不算古人知识分子的问题上了。

    有人贴出了洪秀全秀才的诗作。

    《吟剑》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nbs



第四十二章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柳如是嫁给所谓的文坛泰斗钱谦益时,才24岁,而钱谦益的年龄可以当她的父亲,这属于是典型的老牛吃嫩草。

    但可以让人相信的是,她必然是经过理智的思考后做出的最明智选择。

    24岁在那面的世界也就是大学刚毕业,是花一样美丽的年龄,在眼下这个时代却是大龄了。

    柳如是深知“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落得一包脓”的青楼生活终非长久之计,从良方为正途。

    但像她这类女子,要找个什么样的男人,却得费心思了。

    相貌美艳、思想大胆,而且又是长年生活、工作在红灯区的柳如是,并非没有异性朋友。

    早在嫁给钱谦益之前,她便曾与几位风流俊俏、才华横溢的男子有过亲密的“恋爱”关系。

    她的情人大多是江南正义人士,张溥、宋徵舆、陈子龙便是其中代表。

    由陈子龙的行为,也可以看出柳如是的政治倾向,证明她绝非一位相貌美丽却头脑简单的女子:她是女人中的精品,甚至是极品。

    在风月场所打滚多年的柳如是,深知年轻男人的不可靠。

    她以前那几位风流俊俏的情人,不是死了就是分手。她既然曾经轰轰烈烈地爱过,也就知足了。

    嫁给年长的钱谦益,实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首先,钱谦益是文坛泰斗,可以与她诗词唱和;其次,钱谦益年龄比她大得多,势必非常疼她;再次,钱谦益地位显赫,柳虽为名妓,但毕竟是个“妓”,她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找位有权力、有地位的男人做依靠。

    直到现在的结果可以证明确实如此

    钱谦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朝晚期就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

    不管哪个时空,女人的命运往往跟男人结合起来,夫贵妻荣,是不少女子梦寐以求的。

    而明末时期那几位名妓,也确实因为丈夫位高权重而有机会在青史上搏击个留名的殊荣。

    还有一点,即钱谦益与她的政治思想志同道合。

    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其它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无法再犹豫退缩。

    终于在1642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柳如是正式被一顶花轿抬进了钱府朱门。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婚礼办得简单而别致。

    他们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

    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彩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

    这对老夫少妻甚至如同那面时空的年轻人一样,举行的是“旅行结婚”。

    他们相携着出游了名山秀水,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

    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她。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

    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说完,两人嘻笑成一团,俨然是一对打情骂俏的小情人。

    嫁入钱家之后,柳如是开头还是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日子。

    钱谦益娶了一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艳压江南的才妓,自然非常高兴,故与柳如是琴瑟相合,悠然自得。

    当然,他们也不会很轻松。

    在这个时空,那些所谓的名士与官爷狎妓嫖娼,大家会津津乐道的。

    可若娶入家门当小老婆,不给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骂死才怪。

    而名满天下的钱谦益以“爷爷”辈的年龄,娶了秦淮河的如花名妓,在当时引起的轩然大波是可想而知




第四十三章 反鞑俱乐部的建立
    钱谦益当时随手从书桌上拿起一个竹制小筒,打开盖子,从里面抽出一根精制的白沙牌烟卷,从小筒的底部抽出一盒火柴,点燃后,一手拔开自己的花白长须,一手吸起了香烟。

    他呵呵地笑道:“老夫不知道详情------但感觉那个鲍威市长商人味太浓,不似集团里的主事之人------”
1...1415161718...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