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她举目向着东京的北方远眺,心中也有些担忧。

    中日贸易日元结算,这种国家大方向级别的事情胡文海竟然也有要插手的打算,这让她既骄傲又忐忑。

    目前看来,日元结算显然是有利于中国造船业引进日方技术。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无疑是在干涉国家决策,甚至可以说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日元结算,这是要把日元升值的压力从日方转移到中国来啊。

    对不起,胡总。

    陈发敲了敲门,然后毫不客气的推开门走了进来。

    她深深皱着眉头,手上拿着一份文件夹,像是厌恶又纠结的看着一脸诧异正换了半道衣服的胡文海。

    从帝都飞到东京路途虽然不算太远,可一路上舟车劳顿再加上整个考察团和竞标团二百多号人的事情,总归不会轻松下来。

    到了酒店将人都安排好,胡文海草草吃过一顿清单的日式晚餐。此时已经是准备休息了。

    不想陈发竟然门也不敲。直接这么推门走了进来。好在胡文海只是脱了衬衫。上身露了两点而已。

    陈发像是毫无所觉,道了声对不起,直直将手上的文件夹递了过来。

    胡总,这是方经理让我整理好的日本通产省政策分析以及事务官履历倾向分析,这里是中日贸易的具体数据分析,日本经团联对广场协议的几次会议记录分析

    陈发说着,像是变戏法似的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份分析报告,全部都是涉及到日本政经高层的公开信息分析。

    可别看这些只是公开信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能写出这么高层而且涉及面广的分析,背后不知道要有多少汗水。

    胡文海略微一愣,不过接着毫不在意的将床上已经找出来的睡衣穿好,然后面不改色的接过了陈发的文件夹。

    别说,单看分析报告的水平,这个陈发确实很有料。

    日本通产省和大藏省是日本政府的两大实权部门,前者指定有效的社会经济和行业宏观政策,后者则是日本财经秩序的制定者,可以说这两者的倾向是切实关系到一万亿日元贷款和日元结算能否推进的根本。

    在这份报告里。陈发特别强调了一个人。

    日本首相中曾根。

    这是一个从其他国家看来非常矛盾的人,中曾根曾经在田中角荣的政府里担任过通产省大臣。在经济方面。中曾根支持日元坚挺并且鼓励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搞贸易摩擦。可是在政治上,中曾根不惜得罪苏联,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里根的身边,一句日本是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彻底拂拭了美国对日本因为贸易摩擦而产生的不满。

    总得来说,中曾根是一个能看清局势,该跪舔就跪舔,不要面子只要里子的现实主义鹰派。

    他在中日建交和关系发展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是另一边,他又是日本种种否定二战认识行为的始作俑者。

    参拜公厕,修改教科书,否定金陵大屠杀和东京审判的正当性,这些都是他曾经放出的政治言论。

    然而转过头来,胡文海微微张开眼睛,这才从报告书上第一次知道,中曾根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玩援助贷款了。1984年,他就首先提出向中国提供4700亿日元的低息贷款,主要用于在日本国内采购日本生产的工业产品。

    只可惜这笔贷款的年限只有五年

    胡文海撮着牙花子,心里琢磨着怎么能说服国内和中曾根把这笔贷款至少再延期两年以上才行。

    到1991年广场协定的危害显现,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元贷款起码能蒸发掉一半的实际价值。到时候中国完全可以学习一下聪明睿智的恒河人民,像他们用苏联解体后的卢布归还苏联贷款一样,中国也可以赖掉至少一半的日元贷款。

    而这一切收益,不需要和华尔街斗心眼,不需要提心吊胆的在金融市场上打滚,只要躺着等日本破产就行了。

    可偏偏,这个理由胡文海不能用。

    必须找一个其他说得过去的理由,来说服国内,也说服日方接受贷款展期。

    中曾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胡总,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

    陈发突然发声,胡文海这才从沉思中惊醒,抬起头来。

    不等胡文海做出反应,陈发就干脆的说道:对日贸易日元结算虽然可以在出口上享受到日元升值的优势,可另一方面我们想要进口日本产品,不是也需要付出更多资本吗?从目前的中日贸易情况来看,国内进口日本产品显然比出口的规模更大吧?

    胡文海合上手上的文件夹,挑了挑眉头,有些好奇的看着陈发。

    这个女人,果然并不简单。方剑阁是国内介绍的人才,能力上确实好用,在安全性上也靠得住,但也就是说他不可避免的会被国内的某些安排影响。

    这个陈发的身份,作为方剑阁在日本的助手,有没有国内的某些背景?

    从她的态度上来说。从她的能力位置来说。胡文海还真不敢说她的社会关系是否真的就那么单纯。

    最起码。她递上来的这份报告,就不是普通日本留学生能够做出来的。这里面很多东西,折射出来的是一种知识底蕴。眼界高度思维模式,这份报告透露出来的东西,普通留学生是很难有这样视角的。

    那么陈发现在问的这个问题,是她自己要问的,还是她身后的某些人想问的?

    不由得胡文海不正色以待。

    请坐吧,陈姐。胡文海指了指自己床边写字桌的椅子。想了想,反问道:我们与日本贸易,不用日元就要用美元,你说肯定不可能用人民币对不对?

    陈发大方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盘腿坐在床上的胡文海点了点头,像是有些气愤难平:可是美元的流通性更广,国家信用更强,是通用的国际结算货币,比日元在贸易上更有保障。而日元的贸易结算范围就很狭窄了,只有很少的国家会接受日元结算。中国如果储备日元外汇。只能用于进口日本产品,这在外贸上会吃亏的。何况现在日元升值潜力明显。日元购买力增加,可国内对日出口换汇的成果却变少了。

    不,我的想法和你正相反。胡文海摆手,笑了起来。

    从陈发的问题出发,他现在知道,这次谈话应该是她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国内要她问的问题,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来。

    你忽略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没错,日元对美元升值,也就是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现在是个明显趋势。但问题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却会有更大的贬值动作。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这在国内应该是个大趋势。鼓励出口的措施中,贬值本国货币显然是个很重要的手段。日本韩国亚洲四小龙,在发展出口经济中都曾经大力贬值本国货币。

    就是广场协议美元贬值,初衷也是通过美元贬值增加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货币贬值赖账这个说法可不能明目张胆的拿出来,人家美国人也是要脸的。

    在整个八十年代后期,美元虽然在对世界主要货币中持续贬值,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却对贬值中的美元发动更大的贬值动作。

    也就是说,如果用美元结算对日贸易,大量储备美元外汇才是真吃亏的事情。美元对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中国产品对美出口,可美元对日元的贬值却会提高中国进口日本产品的成本,更会降低中国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

    如果陈发的问题是国内某些人的问题,就不会忽略人民币未来的贬值趋势。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大概是她整理资料的时候,自己产生的疑惑吧。

    当然,这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了,如今的中国人患有多么严重的美元症。

    后世中国手里天文级数的美元国债,既是对美国的战略威慑,何尝不是给自己脖子上套了一根牵在美国人手里的绳子?

    美国每一次量化宽松,都是如同广场协议一样的公然赖账。美元的每一次贬值,都让中国手上的外汇储备以印钞机都来不及的速度蒸发财富资本。

    而美国赖账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

    虽然日元也不是那么靠谱,但起码日元结算无疑会推动中国外汇储备比历史上拥有更加健康的结构。

    当然,这是指八十年代的情况,毕竟八十年代后期做多日元只有赚钱,不太可能会亏钱。到九十年代,打死胡文海也不敢建议国家用日元做外汇储备,到时候就是要有多远跑多远,离日元远远的才好。

    十年代历史上再也没有比日元更有操作性的货币了,八十年代后期趋硬,有利打开出口市场。九十年代趋软,有利于赚了日本人钱之后,再来引进他们的技术。

    何况

    何况,日元升值对出口的不利也不是没有办法弥补。胡文海笑笑,敲着桌子问道:你听说过套期保值吗?。

    李俊仁的情报调查工作并没有什么惊险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他花钱买通了酒店的一个韩裔服务生。拿到了中方竞标团的一批生活垃圾。在垃圾袋里翻找了半天。轻易找到了并没有什么保密意识的大港造船厂销售科的内部文件。

    上帝保佑。八十年代的韩国汉语仍然是官方语言,首尔还不叫首尔,而李俊仁的大学教育也让他能够读懂中文。

    带着邀功请赏的自信,李俊仁将自己发现的情报汇报给了自己的上司。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情报却并没有引起现代重工高层的重视。

    说来也不奇怪,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何止是默默无闻,根本就是从来没有出现在舞台上过。从1981年给香江包氏兄弟造过一批散货轮,到后来给何鸿燊又造了一批近海船。始终是凭着中原正统的面子,在港澳晃悠而已。

    对于这样的对手,以现代重工为首的韩国造船企业,又怎么可能重视的起来?

    八十年代的韩国,也确实是有着这样的自信。在国际造船业,韩国如今的优势,就是中国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后的场面。

    市场份额逐年大步递增,处于上升期的后发追赶国家,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今年不,明年。将会是我们韩国造船业腾飞的一年啊!

    李在勇能够无障碍的日文报纸,他放下了手上的产经新闻报。有些兴奋的搓了搓手。

    作为现代重工的船舶事业本部经理,李在勇在韩国造船业的风头可以说是一时无两。尤其是八十年代后现代重工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连年递增,甚至已经有应该由他出任现代重工总社长的声音出现了。

    而现代重工在韩国造船业中手执牛耳,这样的位置,隐隐让李在勇有些韩国造船行业领袖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李在勇确实有着和他地位相称的能力。当广场协定签署,他立刻敏锐的察觉到这将是韩国造船业腾飞的关键节点。而此时召开的国际传播集中订货会,无疑是韩国造船业异军突起最好的成名舞台。

    李在勇已经调集了手上所有的资源,动员了三星大宇汉拿和韩进,五家共同组成投标团队,一致对外,从日本人身上狠狠扯下一块肉来。

    时间进入十月,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就升值了百分之五以上。

    看过今天产经新闻报对日元升值的报道,李在勇没有等司机跑过来替他开门,心中几乎就是豪情万丈的推开了后座的车门。

    他环顾左右,车队前后是其余四家韩国造船厂的经理。在他们脸上,李在勇同样看到了一种纵横披靡的壮志。

    打倒日本造船业,树立我们韩国造船的旗帜。诸君,就在此一朝了!

    是啊,我听说日本造船企业正在紧急修改合同。三星重工这次来的是一位常务董事,听说和某些在日韩国团体有点关系,消息上相当灵通:合同价格可是打着滚的往上翻,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波日元升值会到什么程度。

    韩国投标团的干部们相视一眼,纷纷哈哈大笑起来,踌躇满志的向着会场里走了进去。

    这次集中订货会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面半个多月时间是展会模式,到十月末后面一周时间则是拍卖竞标模式。

    谁也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船舶真的摆到会场上来,所以大多数展品都是模型和技术文件之类,也有些核心技术设备的零件展出,但造船业市场本来就是只有那么大,多数厂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像韩国赖以称霸市场的就只有五家大型重工企业,日本也就是三菱川崎住友那么几家,垄断整个造船业市场70份额的也许连十家造船厂都没有。

    欧洲造船业已经完蛋了,连10的份额都拿不到。美国造船业死的更早,如今只剩下造军舰的能力了。

    至于说国际市场上大概占据8的其他国家,则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出现在这样的订货会现场谁喜欢自取其辱陪太子读书呢?

    结果就是,这样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订货会,结果表明上看起来还没有日本的中华料理街热闹呢。

    当然。在日本吃中华料理也不容易。随时要防备被青龙偃月刀追着砍的。

    关二爷。怪我咯?

    好在订货会的展会虽然人少,但胜在安全吧。

    展会最显眼的位置,当仁不让的是三菱重工的旗帜在飘扬。而它的旁边则是川崎造船厂的位置,然后是住友重工三井工程万国名村和日立,不是那么大的展会场地,单是这几家日本的造船厂就占了一半多。

    而韩国造船企业的展位,则只能在四边委屈的等着别人去发现。

    啊,至于说中方代表团的大港造船厂

    孙厂长手上拿着精心印刷的传单。身上穿着一身有些廉价感的西服套装,亲自站在了大港造船厂展位的门口,翘首期盼着有人能看过来一眼。

    胡总,咱们这个位置,也太偏了一点吧?

    孙厂长脸黑的像锅底一样,耿耿于怀的看着自家的展位。

    胡文海倒是老神在在,轻笑道:孙厂长这么说就不对了,没听说围棋上有个术语叫做金角银边草肚皮么,咱们这个位置可是黄金展位啊!

    孙厂长长叹一口气:哎,我这个可是巴不得要个草肚皮。让人给围死才幸福呢。

    大港造船厂的展位被安排在展会的最里面的角落,比韩国人都有所不如。大港造船厂的旁边是一家哥斯达黎加造船厂。唯一的产品是一种加勒比海观光小型快艇,总资产恐怕连百万美元都没有。

    不过人家哥斯达黎加人可比孙厂长乐观多了,穿着有着加勒比特色的t恤衫,手上捧着一根古巴雪茄陶醉的放在鼻子下面闻着,一点也不担心没有生意上门。

    不过也是,这种边缘角落,根本不会有人关注。原本观展人数就很少的船舶展会,到了大港造船厂的展位就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哎,孙厂长也别太担心了,前期的展会阶段是给船东和造船厂互相了解的窗口。还得等后面的拍卖竞标阶段,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1...175176177178179...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