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要做事先做人,在他看来,胡胜利连做人都没做好,妄想什么做事?先在调度所磨两年性子,然后再决定怎么用他才对。

    若非是后来有胡文海这层关系,胡胜利就是雪藏几年的节奏。

    当然,胡文海重生前的历史上,胡胜利大概就是这样的结果。只是人家并不鸟刘局长这番苦心,干脆的辞职下海去了。

    在刘局长看来,胡胜利和胡文海真不愧是一家人,这不讲究的做法,真是如出一辙。

    说到底,这种人搞铁路承包,以后绣城铁路分局的麻烦事就少不了。利益上多一点少一点,其实刘局长真不太在意,反正是国家单位,铁路职工什么时候都饿不着!但他怕麻烦,麻烦带来的复杂局面,才会对他屁股下面的位置造成威胁。

    胡文海深吸一口气,诚恳的说道:刘局长,咱们能不能抛开繁文缛节,开诚布公大家都敞开心胸说一些实在话真心话?你们究竟为什么不通过这个提案,把原因告诉我,别让我们瞎猜。只要能弥补的,能谈判的,我们都可以去争取!

    这个,呵呵,我们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了这个决定。刘局长面色和蔼,带着平静的笑容,不住的点头:胡总这么说诚意我们都看到了,这个这个,要说顾虑,我们确实有一些。不过既然大家都这么有诚意,那我看不如内部再研究一下。老王老齐,你们说,咱们分局也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单位嘛,对不对?

    对对,我们这就回去再研究一下!

    这个,我看可以扩大一下研究的范围,让下面的职工也参与一些讨论嘛!

    胡文海和胡胜利,与刘局长王所长和齐科长的交谈足足持续了一个下午。要说刘局长管着整个绣城铁路分局这么大一摊事情,一个下午的时间也算宝贵了。但他没有丝毫不耐烦,只要胡文海不放弃,他就始终保持着和缓的态度,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将胡文海的请求全部都挡了回去。

    在刘局长的身上,胡文海准确的认识到了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官僚。面对这样一位熟稔的运用话语技巧,让人有火发不出。有问题解决不了,就好像一块海绵或者弹簧,压迫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或快或慢的恢复原状。

    说真的。单凭业务能力,刘局长比那位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可真是要强过百倍去了。

    至少人家王勇平还是有脾气有情绪的活人,而胡文海看来,刘局长根本就是一块嚼不烂又粘牙的牛皮糖。

    直到太阳快要落山,胡文海才从绣城铁路分局的办公大楼里出来。看着大半已经躲在绣城城市地平线下的太阳。此时他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那种想要发泄。可却又浑身无力。想要挥拳,但承接愤怒的只有空气。想要放声大喊,可别人根本不会聆听。

    体会到我的感觉了?

    胡胜利拍了拍胡文海,脸上也是说不出的疲倦,但却早已没有了胡文海那种愤怒。

    或者说,那些愤怒恐怕早就已经被磨灭了吧,正如刘局长所期望的那样。

    胡文海真的有些沮丧失落,面对这群官僚充满了无力感。

    他重生之后做了这么多大事,改变了历史那么多的遗憾。然而当他面对这些官僚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的改变什么。不论他做出了多么精妙而长远的规划和方案,这些保守的官僚和莫名其妙的官僚文化,仍然能让他寸步难行。

    你要说刘局长在阻止胡胜利提案上有多么深的利益纠葛?并没有,胡文海更是开诚布公的表示一切都可以谈。但是奈何,对于刘局长来说,变化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或者说,被胡胜利推动的变革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

    他维护的,只是一个发言权的官僚文化。你胡胜利的位置不在这里,你就不能发表意见。你的任何意见都是不可接受的。

    就是这么简单。

    你说他愚蠢?表象愚蠢,但实际上这种文化本身,才是这些中层官僚的安身立命根本。维护等级制的发言权,才是脱离了基层并且本身并不属于高层的中层官僚的权力来源。

    什么叫做处长治国?说的不就是这些中层官僚,掌握了权力上下通达的渠道。中层官僚没有高层的签字决策权力,但任何决策都要有他们的意见变成最终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众多刘局们最在意的东西,就是如何解释和实施上级的决策。

    而胡胜利和胡文海,则是懵然不知的,一头闯进了这个领域。

    这些官僚娴熟的官场技巧,能把人轻而易举的逼到何等窘迫的境地。若非今天出面的不是胡文海,换成普通人又是什么样绝望的心情?不管你的设想和建议是多么正确,你的身份就是原罪。

    喊吧,喊出来会好过一点。胡胜利掏了掏兜,找出一盒烟出来,自己叼了一根,然后把烟盒送到了胡文海面前:知道你平常不抽烟,我这盒烟身上也放了快一个月了,不过这时候来一根至少心情能好点?

    胡文海接过烟盒,熟练的扥出一根烟来,借着胡胜利的打火机点燃香烟,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

    你们不给自己人捣乱,能死么!

    下班的晚高峰,两个穿戴整齐的人站在路边。其中一人突然爆出的大喊,吸引了路过的众人不少目光。不过随着车流的涌动,很快这些人的视线中,就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刚吸了一口的香烟被胡文海扔到地上,然后狠狠的踩了一脚上去。

    算逑,给脸不要。

    胡文海深呼吸一口气,重新振作了起来。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昂扬的斗志。

    小叔,我给你讲个故事如何?

    故事?

    嗯。

    胡文海边走,便像是自言自语:大明天启年间,有一个名叫黄石的将军。他就在咱们辽东训练出了一支长生军,这支长生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却始终无法消灭明朝的心腹大患建州女真的后金政权。因为明末的东林党,总是能把他的战略布局破坏的一干二净。然后用各种蠢的让人想哭的办法,将战略优势送给后金。

    嗯?胡胜利一脸懵逼:明末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吗?

    你就当有吧。胡文海摆摆手。接着讲了下去。

    我不喜欢黄石,虽然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如果我是黄石,我绝不会在打败皇太极之后继续在朝堂上和东林党斗争。一个将军,他最拿手的就是武力。怎么可能在政治上比得过那些东林党?如果是我,就干脆拿刀把这些东林党,一刀一刀一刀,全都宰了!

    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较量。那是对自己对自己周围的人不负责任,黄石为了自己愚蠢的坚持。牺牲了那些从长生军开始就跟着自己的兄弟。多么可笑而虚伪?

    我虽然开始也抱着能够说服刘局的打算,但我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你知道,我也知道,咱们和这些人八字不合。最后,还是要用我们熟悉的方式,一刀一刀一刀

    胡文海用力的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像是在奋力的斩杀敌人。

    胡文海开始的心思还是希望能够说服绣城铁路分局的,得到分局的支持,对东风速递的这个计划非常重要。

    而分局的位置却比较尴尬。对绣城来说铁路系统的封闭性很强,很难能插手进去。而对于胡文海力量相对集中的高层来说,区区一个铁路分局,也真是不值一提。

    胡文海试着自己打通这层关系,在不动用高层力量的前提下,动静比较小的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说实话为了区区一个铁路分局,搞的地动山摇的未免就有些大炮打蚊子了,用力过猛。

    不过或许胡文海真的有一种把事情搞大的体质,事实证明他还是要走回原来的老路上去。

    帝都的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这可是有年头的老建筑了。一个在帝都随处可见的国家机关式的大门。厚重款式造型的大门上铜字鎏金锃亮的几个大字:铁路科学研究院,这就是它最出彩的地方了。

    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一丝一毫的特殊,提醒人们这里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中国铁路最重要的研究单位。

    付总工,这是德国的技术吗?

    铁路科学研究院在电气化方面有一个专门课题组,这里当然也有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正在积极的开展电气化铁路的研究。

    不过和付志恒比起来,国内这方面绝大多数的专家也都有些相型见拙了。

    作为铁道部科技局总工程师的付志恒,在成为总工程师之前,就是南车电力机车研究所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从1961年在南车电力机车研究所参加工作,到1981年出国深造。付志恒整个人生的二十年时间,都奉献给了电力机车这一领域。

    而铁道部科技局总工程师的职位,无疑是对他学术水平的认可。

    铁路科学研究院的电气化课题组,实验室主任柯学义有些惊讶的看着手上的测试结果,然后有些不敢相信的向付志恒提问。

    柯主任,结果怎么样?和标示数据都相同么?

    相同!柯学义大点其头,嘴上啧啧称赞:真不愧是付总工,听说您在德国aeg公司进修过,这个是它们的技术吗?

    快给我看看,这个事情你要保密,要记住一定得保密!付志恒迫不及待的从柯学义手里抢过报告,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

    嘿,我知道。就这个数据,我说出去估计也没人信啊,太惊人了!柯学义点头,像是有些意犹未尽:不愧是德国的技术啊,真是先进!早就听说德国人的工业水平比美国人也不差,我看在功率半导体方面,这哪是不差,简直把美国人甩到没影啦!

    这不是德国技术。

    付志恒头也不抬,手上抓着两份文件。一份是新鲜出炉的测试数据。一份则是从自己顶头上司那里得到的说明文件。

    只不过当付志恒拿到这份说明文件的时候,自己也实在是很难相信它标定的数据。于是在请示了上面之后,就亲自到研究院这边来进行实地测试。必须亲眼确认igt技术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而测试的结果,如今就在付志恒的手上。

    柯学义略微一愣,随即了然的点头:哦,我说嘛。这么先进的功率半导体。大概是美国技术?美国人也是大方,这么好的东西也肯给咱们么?

    也不是美国技术。付志恒像是有些不耐烦,干脆的说道:这是咱们中国的技术。

    哎?

    柯学义眨着眼睛,掏了掏耳朵:付总工,你说啥?

    我说这是咱们自己的技术,所以你最好嘴上有个把门的。付志恒短时间就看完了手上的东西。抬起头来。满脸严肃:这是从海军方面拿到的产品,密级都要高到天上去了。所以柯主任你最好睡觉的时候都睁着眼睛,千万不要说梦话泄露了。

    咱们国家的?咱们国家的!柯学义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这不可能吧,咱们能有这么好的技术?仿制的?国外有同类产品?难道是,军队间谍偷回来的?

    你想多了,就是咱们自己的科学家发明的!付志恒收起文件,强调道:全世界独一无二,就这个性能。让外国人再追十年他们都追不上,你上哪抄去?它的发明人我见过,祖上八辈都是中国人。

    咱们国家的!咱们国家的!柯学义笑的简直合不拢嘴:付总工,那这东西什么时候能量产?有了它,五年不,三年!三年时间我有信心搞出电传机车来!电传动机车啊!这时速

    柯学义打了个激灵,摇摇头道:我都不敢想!

    你别着急,量产也快了。

    付志恒正要说话,突然外面有人敲门喊道:付总工,复兴路10号转接的电话。说是一位绣城胡文海的人找你!

    付志恒听了一愣,将测试文件揣回公文包,手上提起已经安放好的igt盒子,向着柯学义再嘱咐了一次保密,就此匆匆的向门外跑去。

    喂,胡总吗?我付志恒啊!

    付总工怎么回帝都了,找您还真是不容易。还是海城那边给了我你的办公电话,又转接过来才找到您啊!

    是什么风把胡总吹来了!付志恒脖子下面夹着话筒,将手上的公文包和盒子放在自己手边的桌子上,无奈笑道:我这眼看过节都不消停,还不是托了胡总的福!自从查到你留给我那四个字母,我可是马不停蹄的就跑回帝都来了。

    哦,付总工拿到东西了吗?

    拿到了,真是付志恒咽了口唾沫,点头:让人大吃一惊啊。

    嘿,拿到就好。说起来,上次同路咱们聊的时间太短,我想我和付总工应该都没有尽兴。实际上我最近有些麻烦,绣城铁路分局这边如果付总工有比较过硬的关系,我想能不能见个面?

    说到这里,电话里的胡文海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囧囧有神的接着说道:上次我对铁路方面的技术不太了解,可是让付总工听了笑话了。我最近特别了解了一些铁路方面的知识,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咱们可以再交流一下。

    付志恒目光在装着igt的盒子上掠过,嘴角露出笑容,连连点头道:没问题,我在帝都这边的工作也做完了,正好可以去一次绣城。到时候还请胡总,咱们开诚布公的好好谈谈。

    好,开诚布公。胡文海充满了诚意。fff5601211




第三百一十三章 见证历史
    付总工,新年好啊!

    新年好,胡总。

    付志恒再次抵达绣城的时候,已经是1986年的新年了。虽然说耽搁了一段时间才抵达绣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踌躇满志。

    在亲自向铁道部部长汇报了自己的测试结果,并且闭门和铁道部科技局的同僚们开了一周的会议之后,付志恒这才胸有成竹的来到绣城会见胡文海。

    他此时的手上,可以说掌握着未来中国至少二十到三十年重载车头的研发重任。

    而这款未来很可能会统治中国铁路的车头,其研发基础,就在于胡文海手上的igct技术。

    付志恒自觉,和胡文海的这次会面,将会是在中国铁路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大时刻。他的手上,握着的是中国铁路的未来。

    未来这一车型的研发,他和科技局的人粗略估计,很可能将使中国铁路速度提升至少一倍。从百公里时速以下的水平,一举提升到一百六十公里每小时的准高速铁路级别。

    可别小看这一倍速的提升,反应到国家经济的宏观层面,将会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

    行车速度提高一倍,那么带来的铁路运载量提高可不仅仅是一倍而已。除此之外,铁路对很多时间敏感的产品运输,也就能提到了日程上来。

    最简单的说,南菜北运。铁路时速的提升,南方的新鲜蔬菜在冬天就可以迅速的运到北方。类似这种新业务的拓展。对整个中国经济层面的提升。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

    而运输总量的提升。也就意味着产品运输能力的提高,将会极大的促进整个中国商品流通的总量和效率,更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的重要经济指标。
1...197198199200201...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