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帝国重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硕

    绕了这样一个圈,整个救灾部队的行程已经高达两千多公里,更是经过了三次物资装卸。

    由此文章的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场灾害究竟是天灾还是**?

    如果我们有一条贯通哈萨克斯坦东西走向的南部铁路,那么托别的悲剧有多少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声嘶力竭的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

    请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再快一点,追上它的人民消逝的速度吧!

    如斯铁默夫在这篇文章刊登之后的第一个周一,公开宣布辞去他的内阁通讯部部长职务。

    只能说苏共遗留的这个舆论体系,由于独特的垄断生态,早就已经忘了当年从弗拉基米尔到铁人大叔,他们是怎么利用宣传和舆论把沙皇和孟什维克给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的了。

    阿拉木图日报这一连串的组合拳,不过是刚刚热身而已呢!

    随着时间进入1992年的冬季,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游牧经济为主的国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发生。

    而每一次能够吸引人们注意的事情,最终都能被阿拉木图日报以一个清奇的角度,引申到南部铁路改造工程上面来。

    而与此同时,由于一连串对社会热点新闻的报道,阿拉木图日报也在舆论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哈萨克斯坦的良心!公民榜样!舆论自由!民意代表!独立思考!

    一顶顶帽子戴在阿拉木图日报的头上,成为一道道护体光环让阿比舍维奇无可奈何。

    他不是没想过通过强硬手段让这份报纸低头,然而紧接着舆论界就迅速抱起团来。一个纵狗咬人的记者被抓进拘留所,结果几乎整个阿拉木图的报纸上都开始报道poli局的负面新闻。

    在舆论界的引领下,入冬之后阿拉木图民间甚至都已经有了不稳定的迹象。

    一年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经济的急速衰退,实际上让所有底层人们都需要一个出口来进行宣泄。

    兴风作浪也好煽风点火也罢,或者还可以说是火上浇油。本来就不平静的湖面上,更是被阿拉木图日报等一批媒体又搬来了大火与狂风,湖面上的这艘船的船长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心情了。

    而这场风暴的关键节点,则眼看着即将到来了。

    一篇阿拉木图铁路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库南巴耶夫的投稿,刊登在了阿拉木图日报上面。

    他以一种阴谋论的角度,将苏联时期对哈萨克斯坦铁路规划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南部铁路无法贯通,总结成了苏联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控制的阴谋。

    文章最后干脆将哈萨克斯坦能否修建南部贯通铁路,上升成了是否真正实现独li的一个标志。

    这样的怀疑,对前苏联哈共第一书记的阿比舍维奇来说,未免就太过致命了。




第八百三十八章 对策会议
    突如其来的舆论攻势,确实让哈萨克斯坦各方面有些始料不及手忙脚乱。

    阿比舍维奇在过去的从政生涯之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危机。

    当然,这并不是说苏联时期没有舆论危机,而是由于苏联强大的舆论控制能力,至少是不存在单纯的由于舆论引起的危机。

    而实际上这次发生在哈萨克斯坦的舆论危机,也确实不是一场单纯的舆论危机。

    为了应对阿拉木图甚嚣尘上的南线铁路改造工程舆潮,阿比舍维奇难得的抽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段,用来召集各方人士商讨应对策略。

    这是讹诈,有人在干扰我们的决策工作,这样的干涉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刚刚上任的内阁通讯部长凯勒姆别托夫气势汹汹,这位在两年前还是一个杂志社总编,借着地图头新思维的风潮,当年可没少鼓吹言论自由新闻独立这些普世价值。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轮到他坐上通讯部长的职位,态度立刻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阿拉木图日报这是想做什么?政府工作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划,不能他们觉得应该做什么,就发动社会上的声音指挥我们。我们才是掌握这个国家权力的人,不是那些摇笔杆子的!

    凯勒姆别托夫的这番言语,虽然没有赢得别人的附和,然而却是说进了很多人的心里。

    能够被阿比舍维奇纳入决策圈的人,至少也是政府部长级别的高级官僚。凯勒姆别托夫是内阁成员,有放大炮的资本。其他人级别不够,但内心却是认同他的这番论调。

    好不容易把权力从苏共手中收拢过来,难道不是应该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吗?

    南部铁路改造工程,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项目。如果完全将哈萨克斯坦南部铁路贯通,整个项目可能需要上百亿美元的投资。且不说哈萨克斯坦有没有这些钱,这么多钱投入到铁路上,势必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根本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反而是动全身而牵万发了。

    这种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难道不是应该有他们这些国家的精英来制定规划和分配吗?

    阿拉木图日报里的都是什么人?记者编辑,还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这些人过往不过是装点的花瓶而已,这样的项目是他们能伸手的吗?

    别说是伸手了,换了两三年前,喝口汤闻闻味道都是大逆不道。

    即使退一万步凯勒姆别托夫说的也没有错,如果这次报纸上呼吁一下,国家就怪怪的去做了。那以后舆论再呼吁点什么,政府是不是也要乖乖的去执行?

    这个国家这个政权,是谁在当家作主呢!

    打压舆论这种话,明面上不能说,但下面的人心里却肯定是支持的。

    阿比舍维奇再看看被召集而来的其他人,就在这个总统府内的秘密会议室里,能参与会议的莫不都是他的亲信和夹带里的人。然而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并没有人真正抓住问题的关键。

    阿拉木图日报为什么要这么做?

    阿比舍维奇目光从所有人面前掠过,停在了一个明显是俄罗斯族裔长相的人脸上。

    富尔曼诺夫,你能给我这个答案吗?

    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局的局长军衔是大校,不过在六个月之前,富尔曼诺夫刚刚拿到了一颗金星,如今已经是阿比舍维奇的铁杆支持力量了。

    这个脱胎于克格勃的国家安全局对哈萨克斯坦仍然拥有强大的控制力,阿比舍维奇花了大力气来投入资源维持这个机构的稳定。

    富尔曼诺夫连忙站起身来,向阿比舍维奇致意道:报告总统,安全局对阿拉木图日报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与境外势力可能存在的幕后交易迹象。

    乌马尔哈孜主编在半年前,指示他的儿子夏布坦开设的广告公司与另一家外资企业进行了合资。阿拉木图日报今年业绩的主要增长点,88来自于这家广告公司。经过我们的调查,这家广告公司的合资方,背景来自一家美国公司。

    美国公司吗?

    阿比舍维奇略微楞了一下,像是对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意料:美国人,他们这是想做什么?

    美国人这么做,我想应该是逼迫我们与俄罗斯进行切割。

    起身说话的是资源部长瓦尔拉莫夫,他同样长着一张俄罗斯族裔的面孔。在阿比舍维奇的内阁里由于历史原因,有着大量苏联时期遗留下的亲俄势力,是他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

    南部东西向铁路贯通,不可否认哈萨克斯坦将会与俄罗斯形成强大的离心力。而这样一条铁路的存在,也会导致对阿拉木图地位的强调,明显影响北方俄罗斯族裔对哈萨克斯坦的归属感。

    所谓对阿拉木图地位的强调,这话是需要反着听的。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阿拉木图,而是正处于计划中的新都阿克莫拉。阿拉木图越重要,阿克莫拉迁都的阻力也就越大。

    就像曾经历史上,俄罗斯要担心远东这么搞下去,迟早会产生分离倾向一样。一旦哈萨克斯坦南方连成一片,哈萨克斯坦北方西西伯利亚草原将会明显的远离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圈,分离倾向是无可避免会产生的。

    瓦尔拉莫夫别有深意的最后补充道: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活动最频繁的美国企业就是谢夫隆,说他们没有问题我想是不可能的事情。

    谢夫隆是能源集团,在我掌握权力之前都不能动。

    阿比舍维奇有些不满的看了瓦尔拉莫夫一眼,满含深意的警告了他一句。

    资源部和谢夫隆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没有谢夫隆石油开采不出来,可是谢夫隆太过强势又会导致资源部只能吃到一些残羹剩饭。

    瓦尔拉莫夫是抓住一切机会,想给谢夫隆上点眼药。但真要动谢夫隆,阿比舍维奇还需要增加自己能够掌握的政治资源——以及必须等谢夫隆完成对里海油田的开发。

    不过我们也不能被谢夫隆牵着鼻子走,先尝试一下进行反击。

    阿比舍维奇心里有了准备,也就很快下定了决心。

    不可不承认,阿比舍维奇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若非是苏联解体,以他的培养路线很可能有机会成为苏联权力的核心圈一份子,甚至是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个人。

    和地图头与契丹人不同的是,阿比舍维奇从始至终都是智商在线。既不会被自由派给忽悠瘸了,也不会为了个人的政治权力而枉顾国家利益。

    别看如今美国称霸世界,但哈萨克斯坦却并不用太过担心来自美国的压力。

    原因其实倒也简单,看看哈萨克斯坦的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

    哈萨克斯坦南方邻国是从苏联一起分裂出来的三个斯坦国,中亚这块哈萨克斯坦就是他们天然的老大哥。除此之外它的邻国就剩下俄罗斯和中国,与蒙古隔了个不到一百公里的阿勒泰山脉,地缘政治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外部环境比较简单,那么阿比舍维奇就能对国内经营的比较稳固。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不是没有想过要在哈萨克斯坦发展自己的渠道,然而绝大多数努力都被化解了。

    到了1992年的元旦前,俄罗斯都已经到处是美国利益代言人了,哈萨克斯坦国内却没有什么动静。

    在阿比舍维奇看来,这次的舆论风潮如果是美国人在背后兴风作浪,那么也不需要顾忌太多。直接怼回去就是,反正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对乌马尔哈孜采取行动,由安全局进行收押监管。然后对阿拉木图日报下达整改通知。

    凯勒姆别托夫不得不谨慎的提醒道:乌马尔哈孜不是问题,但这可能会引起舆论反击。

    阿比舍维奇摆了摆手,早已胸有成竹:我会特批一笔经费,你要负责将阿拉木图的媒体管理好。乌马尔哈孜必须付出代价,但我们会回应南方东西向铁路贯通工程的规划问题。

    不论乌马尔哈孜背后是谁,铁路才是他想要的。而对我来说,则必须保证权威的不可侵犯。

    凯勒姆别托夫了然的点了点头,乌马尔哈孜的行为无疑是踩线了,甚至可以说是在虎口夺食,必须受到足够严重的惩罚。只要阿比舍维奇漏出去点关于南方铁路贯通工程的口风,对于幕后的人来说,乌马尔哈孜是死是活也就无所谓了。

    之前官方对媒体控制的不力局面,说到底还是没钱导致的。如今有了这笔经费,乌马尔哈孜背后的势力又要投鼠忌器,想来控制舆论平稳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瓦尔拉莫夫却是有些担忧,试探的问道:那南方铁路贯通工程

    这个容易。

    阿比舍维奇淡然道:想要让一件事情做不成,未必一定要把‘不行’这两个字说出来的。



第八百三十九章 国际局势
    哈萨克斯坦的局势风云变幻,然而对于一个人口还没有魔都多的国家来说,在这个激荡的乱世之中阿比舍维奇的很多设想或许很美丽,但却身不由己。

    哈萨克斯坦的南部铁路改造工程,在纳扎尔巴耶夫的一系列操作下,迅速的向着一个奇怪的方向发展了过去。

    作为一个杰出而且成功的政治家,纳扎尔巴耶夫深谙对话语权的争夺技巧。

    元旦刚刚过去,哈萨克斯坦官方很快掀起了一场舆论反击。

    针对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动荡,阿比舍维奇提出了一条令人眼前一亮的政策。

    哈萨克斯坦生产并且出口的石油,将从利润部分拿出十分之一用于配套进口粮食。而同期国际粮价以玉米为例,每五十公斤售价在一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哈萨克斯坦运出多少吨石油,就要进口多少吨粮食。

    这种变相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巧妙的将阿拉木图将整个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裔捆绑了起来。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生产能力主要被俄罗斯裔抓在手中。阿比舍维奇将食品救济福利与石油挂钩,那么任何针对俄罗斯裔的政治行动就必须面临极大的风险。

    俄罗斯裔在哈萨克斯坦的话语权增长,意味着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增长,也就顺带的压制了南部铁路改造工程的呼声。

    一旦从政治上失去了响应的声音,那么单纯从媒体上的宣传造势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而随着1993年度预算的公布,阿比舍维奇顺应民心的颁布了南部铁路改造工程计划书。

    这部计划书写的可以说是相当漂亮,对南部铁路联通需求进行了详尽的考量,尽力让任何南方地区都能享受到这一计划带来的便利和提升。如果能够按照这个计划实行,相信哈萨克斯坦的国力必然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凝聚力都会上一个大的台阶。

    然而纵使这个计划千好万好,奈何有一样不好。全长两千公里的铁路线,怎么至少也要准备一百亿美元的投资吧?收拾一下哈萨克斯坦国库的底子,一千万他们都拿不出来。

    很快,随着阿拉木图日报整改的消息传开,其他的媒体迅速开始转变口风。相比于花费巨大的铁路工程,无疑石油换食品要更能改善如今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哈萨克斯坦人生活水平。

    而实际上阿拉木图的很多居民也并不是真的在乎所谓的南部铁路改造工程,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为主体的国家,阿拉木图居住了哈萨克斯坦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口。出了阿拉木图,有几千人的定居点都是个市级行政单位,单位面积国土的平均人口低的令人发指。

    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当然是落不到阿拉木图居民的头上,之所以掌握话语权的阿拉木图人对之前的报道反应这么剧烈,不如说是全社会对长久以来经济困难造成的怨气积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宣泄口径罢了。

    一条贯穿国土的铁路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真的花了一百亿美元修这条铁路,能把哈萨克斯坦亏的底掉,恐怕绝大多数时候单凭他们自己的运输需求,是绝对无法把这条铁路运量利用起来的。

    至于说面对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塑造国家凝聚力之类的理由,那就未免有些好高骛远了。

    很快,一些报纸又开始喊起了请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慢一点,等等人民的胃口吧!。好吧,反正左右都被他们给说了,现阶段谁敢拿钱修铁路,似乎国民吃不上饭就是这个原因了!
1...568569570571572...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