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李四维

    后来,当他开始思考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上帝那时候的笑容肯定带着欣慰和自豪。

    因为,思考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伟大的能力!

    “振华,”李四维突然抬起头来,脸上多了一丝笑容,声音也透着轻快,“还有好远”

    “快了,”苗振华华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翻过前面的小山头就到了。”

    尉氏地处豫南平原腹地,最高点海拔也不过一百三十三米,那山头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高不,不多时,两人便爬上了山头。

    一条小路蜿蜒而下,直通山脚下的村子,村里房屋栉比鳞次颇有些规模,不过很多都已经倒塌了,几座还算完好的几座宅子里炊烟袅袅,人声鼎沸。

    李四维跟着苗振华径直进了村北口,一路走来,看到两旁多是断壁残垣,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不到黄河心不甘,到了黄河想四川呐!”

    苗振华脚步一顿,回头望着李四维,轻轻地问了句,“团长,你想家了”

    李四维一怔,勉强一笑,“走吧!郑参谋他们应该等急了。”

    想不起来,团部所在的宅子还算完整,院墙有大半没倒,院门也还在,五间房剩了三间,堂屋客厅正好做了会议室,郑三羊正在桌前看着地图,听到门口有人叫“团长”,连忙抬起了头,望了李四维一眼,“咋样”

    李四维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有些眉目了要过去不难,只是怕吃力不讨好啊!”

    郑三羊一愣,不禁苦笑,“袭扰战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更何况前面还横了这么条河!”

    “是啊!”李四维走到桌子边,一屁股坐了下去,犹豫着问了句,“村里还有百姓吗”

    郑三羊轻轻地摇了摇头,“汛期就快到了,哪个晓得水还会不会淹过来,有人也早走了!”

    “走了也好,”李四维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地儿以后怕是不好养活人了”

    他对黄泛区了解不多,但也听说过“盐碱地”。

    “好”郑三羊望了李四维一眼,“人离乡贱啊!”

    李四维默然。

    “大炮,”人随声到,廖黑牛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啥时候开整”

    黄化等人紧随其后,都是一脸的跃跃欲试。

    李四维回头望了他们一眼,笑容满面,“耿团长已经把船准备好了,我们再扎些木筏子就好要是能扎些草人,那就更好了!”

    郑三羊也站了起来,“筏子已经在扎了,要草人干啥”

    李四维望了他一眼,嘿嘿一笑,“诸葛孔明可以草船借箭,老子们咋不可以搞些草人帮兄弟们吸引火力再说,那玩意儿轻,一个筏子上可以装不少。”

    罗平安精神一振,跃跃欲试,“团长,俺这就去扎!”

    “好!”李四维点了点头,“这附近找不到稻草就跑远一些”

    罗平安嘿嘿一笑,“兄弟们下午就找回来了地上要不垫些稻草还真要睡出病来。”

    这村子里可没剩几张床,连做饭的柴禾都不好找能冲走的基本上都冲走了。

    “那就不急,”李四维连忙摇了摇头,“反正计划还要等师长批示,你们再去搞些稻草回来补给连也去,越多越好。”

    “是!”罗平安和刘黑水连忙答应一声,匆匆而去。

    李四维的目光再次扫过众将,神情凝重,“你们都回去挑人不论身手,水性不好的人一律不要。”

    众人一怔,有些犹豫,“是!”

    “好了,”李四维点点头,“都回去准备吧!让兄弟们把刀枪给老子擦亮些好久没杀小鬼子了,莫手生了!”

    “是!”众将精神一整,轰然允诺,纷纷散去。

    “黄化、大力,”李四维略一犹豫,叫住了两人,“你们等一下,老子还有个计划”

    夜幕悄然降临,村中透出点点火光,黄昏而温馨。

    李四维吃过晚饭,出了团部,巡视了一番岗哨,然后去了医护排。

    医护排的院子是村子保存最完好的,围墙宽厚,没有坍塌的迹象,里面是两进的院子,前院一排五间青砖房,只有一间有亮光,那里住着几个伤势还没有痊愈的兄弟。

    李四维径直走了过去,在门口站了一阵,听到屋里不时地响起笑声,便转身往后院去了。

    李四维刚走出几步




二六九章和稻草人的战斗
    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第一战区在花园口决堤放水,为岌岌可危的郑州防线解了围。

    大水肆虐,日寇淹死者上万人,车辆、坦克、辎重、马匹沉于水底者无算……余者仓惶向东撤退,竟至于活活烧死行动不便的伤员。

    六月十五日,参与作战的关东军混成第三旅团和混成第十三旅团奉命返回东北地区。

    至八月初,第十师团和第十六师团也相继开赴武汉战场,日寇在豫东的驻军只剩下土肥原师团(第十四师团)和宪兵部队。

    土肥原中将坐镇开封,沿泛区东岸拉起了铁丝网,自开封至淮阳,所有城镇皆有驻军,其间又以碉堡据点相连,辅以骑兵、快艇小队来回巡逻……端的是如封似闭,毫无破绽。

    防线建立之初,时有抗日部队来袭,至三八年底,逐渐稳固,伪省府也由豫北安阳迁至豫南开封。

    既有伪省府,自然也有伪军!

    伪军是日寇贯彻“以华制华”原则的产物,主要由可以改造的战俘和占领区的壮丁组成,协助日寇维持占领区的治安、强征钱粮民夫、盘剥百姓,当然,也有日寇眼中的“精英”会被拖到前线充当炮灰!

    在豫东便有这么一支伪军部队,被日寇拉上了河防线,协助防守各处据点,也会时不时地被派到西岸去袭扰抗日军民。

    三八年冬,就有千余伪军被日寇一个中队带着摸过了黄泛区,结果遭到暂编骑兵第一师的猛烈反击,死伤大半,余者仓惶跳入河中……无一生还!

    这件事,李四维听耿团长讲过。

    他还记得耿团长讲到最后那一脸的惋惜之色,“可惜……他们被调到下游去了!”

    下游在周口至界首一带,那里水更浅,泛区面积更宽广,骑兵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机动性。

    这件事算不上机密,豫东的一众伪军自然也都知晓。

    南周村地处泛区东岸尉氏县城南郊,当日洪水泛滥,村子化为一片废墟,直到三八年秋,日寇在村南村北分别建起了一座炮楼。

    夜色中,炮楼的瞭望口透出束束火光,借着火光隐约可见它的形貌――高大狰狞,犹如一尊巨兽。

    瞭望口一共六个,每两个一层,最下面的一层距离地面也有三五米高,从这两个瞭望口飘出来的还有笑语。

    “好,第三碗了……原田君是好酒量!”

    在这个据点里,能这么和小鬼子说话的只有徐云翰了。

    炮楼第三层,一张桌子摆在中央,鬼子曹长原田上士和三个军曹正在胡吃海喝,徐云翰陪侍在一侧。

    “徐……徐君,”

    原田上士一抹嘴角的酒渍,左手抓起只啃得癞糟糟的鸡腿,油腻腻的右手一抹嘴角地酒渍,望着徐云翰,醉态可掬地大笑着,“帝国的勇……勇士自然要……有些呃……酒量!”

    开战之前,酒被列在了小鬼子的供给清单上,每个小鬼子每天有八两清酒或者二两烧酒。

    “那是,那是,”

    徐云翰连忙点头,满脸赔笑地捧起酒坛子小心翼翼地倒着酒,“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如此才是真勇士!”

    原田上士一怔,哈哈大笑,“徐君,说……说得好!好……好才情!”

    原田上士是个中国通,正因如此,徐云翰这个伪开封警备团小小的排长才能让他青眼有加。

    其他三个军曹却听不懂,只是抱着鸡骨头闷头啃……今时不比往昔,能在附近的村子里找出几只鸡来太不容易了!

    徐云翰得了夸奖,满脸喜色,“原田君过奖了,过奖了……小人对帝国的文化仰慕已久,还要多向……原田君请教。”

    “哈哈哈……”

    原田上士放声大笑,一脸的得意,“等帝国的勇……勇士征服了这……这片土地,帝……帝国的文化也……也将……”

    “啪……”

    原田上士话音未落,一声枪响隐约飘了进来,原田上士一惊,酒意顿时便消了三分,大喝一声,“八嘎……”

    “啪啪啪……”

    “哒哒哒……”

    枪声大作,一个小鬼子急匆匆地从梯子上下来了,“报告,县城方向有战斗!”

    “县城”原田上士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集合队伍!快,集合队伍……”

    洪水肆掠之时,第十六师团一部曾被困于城中,只得靠空投度日,后来被第二军工兵部队救出,后来,洪水退去,第十四师团再次派兵进驻,此时是田村大队的驻地。

    指挥部,田村少佐刚刚躺到床上,便听得外面枪声大作,连忙穿好衣装拿起佩刀冲了出去。

    “啪啪啪……”

    “哒哒哒……”

    防泛堤上升起了照明弹,枪声震天。

    “咻咻咻……噗噗噗……”

    河面上的子弹如乱蝗般扑来,打在工事上,烟尘四溅。

    “咻咻咻……”

    小鬼子的子弹射向了河面上的黑影,却看不到动静,只有打在河面上的子弹,溅起了些水花。

    田村少佐匆匆地钻进工事,直奔瞭望口,杀气腾腾,“牛岛君,怎么回事”

    “少佐,”值岗的牛岛大尉连忙迎了上来,“河面上突然出现了很多船只……夜晚雾大,分不清数量,但是敌人的火力不弱。”

    田村少佐连忙举起望远镜往河面望去。

    照明弹划破了夜空,强光灯在河面上扫动,但河面上依旧是一片朦胧。

    朦胧中,田村少佐看了一阵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只得一咬牙,“先停了!”

    “停了”牛岛大尉一怔,连忙垂首顿足,“嗨!”

    不多时,岸上的枪声嘎然而止。

    河面上,前方是一排排的筏子,每张筏子上都立着密密麻麻的草人,草人一排一排地被夹在了筏子的缝隙中,很多都被打得面目全非了,却还稳稳地立着。

    在每张筏子的前部都藏着两个将士,两人在轮流着放枪。

    “砰”,你一枪;“砰”,我一枪……有气无力。

    船队后面是一排大船,十余艘。

    中间的船上,耿团长和郑三羊面面相觑,“小鬼子咋不打了”

    “郑参谋,”石猛和马跃却是满脸兴奋,“要不老子们直接打过去吧!”

    郑三羊神色一动,却还是摇了摇头,“小鬼子有炮有工事……咋打”

    耿团长也连忙摇头,满脸苦笑,“我们去年打过两次……莫得重武器,更本打不上去!”

    “老子们不是还有几挺机枪吗”石猛有些不甘,连忙指了指船头的民二十四式重机枪,“冲一冲……”

    “不行!”郑三羊连忙打断了他,满脸肃容,“团长的话你忘了”

    “龟儿的!”石猛脖子一梗,不耐地望着郑三羊,“那你说咋整老子们不能冲上去,小鬼子又不打了……团长他们咋办”

    “是啊!”卢全友和马跃也连忙点头附和,“这和计划的不一样……”

    按计划,小鬼子会一直打下去,六十六团的将士们也会陪着他们打下去……把声势闹大!

    “狗日的小鬼子,太他娘的狡猾了!”郑三羊忿忿地骂了一句,略一沉吟,“冲!但是,不能真冲……让枪声都响起来,三枪过后,让第一排筏子上的兄弟们都撤回来!”

    “是!”众将精神一振。

    岸上工事里,一众官佐纷纷赶了过来,却见田村少佐正在凝神静听。

    “八嘎!”突然,田村少佐一声怒骂,狠狠地瞪着牛岛大尉,“牛岛君!”

    “嗨!”牛岛大尉连忙垂首顿足,面有愧色,“刚开始……支那人的火力的确很……很猛烈!”

    其他官佐也连忙点头。

    筱原中尉犹豫了一下,也帮着解释起来,“武藤下士在瞭望哨上发现了敌踪,连忙鸣枪示警,然后,支那人的枪声就响了起来



第二七零章军犬(防盗,半小时后刷新)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犬便被用于军事作战,主要担任巡逻、警戒任务。

    《墨子》一书中有明确记载:“……独顺,得来往其中……穴垒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来也!”

    军犬因为具有远超人类的听觉、嗅觉和也是能力,逐渐成为军人最有力的助手。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英等国用于战争的军犬达数万条以上。

    一九一四年,日寇开始饲养军犬,并从欧洲引进牧羊犬改良了军犬品种,称为“青狼”。

    至一九三二年,进入实战水准,并在“九一八”事变中投入了三头军犬“那智”、“金刚”和“玛丽”进行了测试。

    军犬在战争中的用途十分广泛,警戒、巡逻、搜索、追踪、通讯,甚至被运用于排雷和炸坦克。

    但是,在中国战场上,日寇军犬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搜索和追踪,被大量部署在驻军部队。

    田村少佐得了秋山少尉的汇报,怒火中烧。
1...151152153154155...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