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李四维

    “成!”李四维点了点头,露出了笑容,“早去早回!”

    “是!”黄化答应一声,脚步轻快地走了。

    李四维望着黄化的身影没入夜色中,才转身往团部走去。

    李四维命令既下,一场战斗随即在六十六团各部驻地打响。

    整顿卫生,修葺营房、堡垒,储存柴禾、改进床铺……众兄弟忙得热火朝天。

    李四维每日就在各部例行巡视,然后去山坡上开垦的几片菜地看看……食物也是六十六团生存之战的重要一环,只是,现在还没有提上日程。

    菜地是补给连在山坡上开垦的荒地,几片地加起来也不过三五亩地,菜种也下得晚,虽然兄弟们浇灌得勤,但长势并不好。

    虽然,菜的长势不好,但是,每次看到那一片片的绿色,李四维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惊喜之意,精神也为之一振。

    在这满目萧瑟的中条山里,那一片片绿色就是希望!

    “李长官,”村里的仝泽辉正好背着柴禾从山坡上下来,看到李四维又在菜地边转悠,停下了脚步,满脸堆笑地夸赞着,“你们的菜务(种)得真好呢!”

    “呵呵,”李四维笑着点了点头,向仝泽辉走了过来,摸出一支香烟递了过去,“兄弟们全指着这些东西过冬呢!”

    仝泽辉也不是第一次抽李四维的烟了,熟练地把镰刀往腰带上一插,双手接过了香烟,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认真之色,“现在天凉了,莫光灌水,还要用些灰(草木灰)!”

    “哦,”李四维点了点头,掏出火柴“嗤啦”划燃,凑到了仝泽辉面前,“有一千多号兄弟吃饭烤火




第三零六章不能怕
    在中国,传统医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医学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代医学的起步却很晚。

    当阿司匹林、盘尼西林、磺胺、奎宁、吗啡、阿品托等现代高效药物被大量用来在现代战争中救死扶伤之时,我国竟然连能生产这些药品的制药厂都屈指可数,药物的需求主要还得依赖进口。

    随着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陷落,寥寥无几的制药厂也损失惨重,加之日寇对我国海上运输的全面封锁,进口的主要途径已然断绝,药品

    成为了抗战军民最紧缺的物资之一。

    部队缺医少药,伤病的将士境遇之悲惨……不忍言之!

    但是,医护排的女兵却不得不直面这种惨状。

    医护排的营地里飘荡着痛苦而压抑的呻吟声,小占缓缓地从中间的一间病房里走了出来,步履沉重,满脸疲惫,那呻吟声不断钻进耳中,好似一记记重锤敲在心上,将她敲入了阴霾密布的深渊。

    发烧、头痛本来算不得大病,但无药可治却也能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那痛苦而压抑的呻吟声听得人心中发酸。

    病房外洒满了温暖的阳光,小占走到阳光下,仰起头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心中却依旧阴霾密布。

    “排长,”小翠轻轻地跟了出来,眼眶泛红,声音颤抖,“药啥时才能拿回来都断药两天了,再拖下去……真的要死人了啊!”

    宁柔快要生产了,小占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代理排长。

    “唉!”小占睁开眼,望向了营门口,深深地吸了口气,“先拿些热水给他们喝……我再去催催团长。”

    说罢,小占整了整衣帽,大步流星地往营地大门走去。

    “排长……”小翠轻轻地喊了一声。

    小占脚步一顿,却听得身后最终只传来了一声轻叹,便又迈开了脚步,继续往营门口走去,步伐更加坚定了。

    她知道小翠想说什么,但是……谁叫他是团长!兄弟们无药治病,不找他又该找谁

    望着小占的背影,小翠一声暗叹,艰难地转身,又往病房走去。

    她见过那个男人在病房之中流露出来的哀伤……再逼,他也会垮掉吧!

    “哒哒哒……”

    营门外,蹄声陡然响起。

    他又来了!

    小翠脚步一顿,连忙回头,却见李四维一行四骑已经在门口收缰勒马。

    紧接着,小占惊喜的声音便响了起来,“药来了……有药了,有药了……”

    吼着,小占跌跌撞撞地往营门口冲了过去。

    “快,”小翠心中一喜,笑容绽放,连忙冲病房里吼了起来,却带着哭腔,“姐妹们,药来了,快准备热水……”

    “真有药了吗”惊喜的声音在病房里响了起来,一众医护兵匆匆地从一间间病房里冲了出来,一个个眼圈泛红地望向了营门口,却见李四维四人一人扛了一箱药匆匆地进来了。

    小占满脸喜色地带着路,“快,先给今早送来的兄弟们喂……”

    话音未落,一干医护兵纷纷忙碌了起来,营地里少不得一番鸡飞狗跳!

    但是,鸡飞狗跳不也代表着蓬勃的生机!

    发烧、头疼并不难治,病号吃了阿司匹林,那呻吟声顿时便低了许多。

    一众医护兵忙出忙进,脸上也都泛起了笑容。

    良久,小占走出了病房,笑意盈盈地望着李四维,“服了药,都睡下了……”

    说着,她一瞪眼,眼圈又红了,“你再不送药来,俺都准备去团部跟你闹了……”

    “呃……”李四维一滞,讪讪而笑,“是我不对,是我不对……”

    说着,李四维神色一整,斩钉截铁,“小占,你放心,今后,我们团长再也不会缺药了!”

    “真的吗”小占的俏脸上涌起一丝惊喜,连忙望向了刘干事和张干事。

    她知道,药肯定是这两个陌生人送过来的!

    看到小占的目光,刘干事和张干事都是一怔,慌忙垂下了目光,神色羞愧。

    顿时,一丝失望从小占心底涌起,李四维的声音却在这时响了起来,“小占,我说的是黄化……他已经回来了!”

    “哦,”小占精神一振,“黄连长带了好消息回来吗”

    “嗯!”李四维笑着点了点头,“你把医护排招呼好,我先去弄药!”

    说罢,李四维转身便走。

    刘干事和张干事如蒙大赦,连忙跟了上来,都是满脸苦涩,“惭愧啊……”

    李四维轻轻地摇了摇头,“你们已经尽力了!”

    两人都是一怔,默然无语。

    出了营地,刘干事犹豫着问了一句,“李团长,你们真准备去鬼子那里搞药”

    “嗯,”李四维轻轻地点了点头,“准备干一买卖!”

    李四维一行过来的时候,正好在村口碰到了黄化,虽然黄化当时说得不多,刘干事和张干事却也听明白了李四维想干啥。

    张干事连忙劝阻,“小鬼子可不是善茬,要从他们手里抢药……太难了!”

    “是啊!”刘干事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忍之色,“那是在用人命换药啊!”

    “不,”李四维猛一回头,目光炯炯地盯着两人,神色肃然,“病死,是军人最窝囊的死法;战死,才是军人最光荣的死法!”

    两人都是浑身一震,“可是……”

    李四维一摆手,“兄弟们都说……情愿战死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兄弟病死!”

    说着,李四维神色一松,“搞药也不一定要硬抢嘛!”

    “对,”刘干事恍然,连忙点头,“小鬼子的地盘上不缺药,可以去买……以前就有人干过,只是能买到的不多。”

    团里虽然莫啥钱,但是兄弟们用军饷凑一凑却也不少。

    李四维也觉得,花点钱比拿命去换药要强,可是,团里的兄弟们显然不这么想!

    阳光从窗户投射进来,让会议室里也多了一丝温暖。

    李四维大步流星地走进了会议室,却见众将已然到齐,正在交头接耳,人人都面有喜色。

    李四维径直走到主位坐定,目光落在了黄化身上,“老道,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黄化嘿嘿一笑,“我们此去,一直摸到了运城……也试过往小鬼子的据点和兵营里混,可是,那据点兵营戒备森严,根本无隙可乘。直等到前天上午,终于有一队小鬼子出了城,直奔西面去了,队伍里有五辆卡车,三十多个小鬼子……于是,我就跟着撵了一路,直撵到入夜,到了永济!”

    说着,黄化眼神灼热起来,“狗日的,我跟进去看了,那车上有大米白面、烟酒罐头,还有药……一箱一箱的药!”

    黄化说得轻巧,但李四维却明白其中有着怎样的凶险!

    运城相距永济将近八十公里,在整个六十六团,也只有黄化才能跟得上小鬼子的车队,才能混得进去一探究竟,最终还能全身而退了!

    黄化却是越说越兴奋,“途中有一段山路,正适合打伏击……团长,整吧!”

    运城和永济地处运城盆地,运城在东,是小鬼子在晋南的大本营,永济在西,是小鬼子进攻陕西的前哨据点,沿途山道并不多。

    听了黄化的话,众将也纷纷望向了李四维,满脸期待,“团长,整吧!”

    李四维却望着黄化,皱眉沉吟起来,“不好整啊!首先,我们要摸清小鬼子多久送一次补给;然后,你说的那个伏击点有多远咋过去最重要的一点,得手之后可有退路如果不能全身而退,整了也莫用!”

    说罢,李四维站起身来,径直走到了墙上挂着的军事地图前,拿出了铅笔,“老道,来把你们摸到的据点标出来,还有那个伏击点……”

    “好!”黄化连忙起身走了过来,接过铅笔,在地图上圈了起来,



第三零七章行动提前(十分钟后刷新)
    有道是:“风云莫测,世事无常。”

    平陆,第九十六军军部会议室,全军团级以上干部齐聚,济济一堂,正襟危坐,满脸肃容,目光都望着台上。

    台上,李军长肃然而立,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将,中气十足,“兄弟们,又到冬天了,山中最难熬的日子又开始了……还是去年那句话,有熬不下去的兄弟就好好想想自己的家乡,想想三秦父老!”

    说着,李军长神色一肃,声音一厉,“如果还有人想不通,做了临阵脱逃的软蛋,那就怪不得老子军法无情了!”

    “是!”众将轰然允诺,神色肃然。

    自入驻中条山以来,他们已经熬过了一个冬天,自然明白其中的苦楚,也明白这话的份量!

    逃脱者,自有军法论处!

    “当然,”说着,李军长话锋一转,“有些兄弟是今年才来到中条山的,可能还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台下的角落里,李四维心中一凛……这些天,各部都病倒了一大片,还不算严重还有啥更严重的事

    李四维还在纳闷,李军长的声音又继续响了起来,“我们的兄弟都很勇敢,有很多兄弟打起仗来不要命,但是,面对苦寒面对疾病的时候却胆怯了,相当逃兵了……有人说,他们只是想当战死沙场的英雄,不愿病死床榻,所以,他们不愿意在这里熬下去了!”

    李四维算是听明白了,更严重的事不是苦寒,也不是疾病,而是逃兵!

    “可是,他们不明白!”李军长的话又响了起来,带着一丝沉重,“这中条山是抗战军民在黄河北岸的最后一道屏障,这山后就是中原,就是三秦……我们既然奉了军令驻守在此,就要像铁柱子一般屹立在这里,哪怕死,也要给老子死在这山中……死也不能把这股子士气坏了!”

    战场之上,最损士气的就是逃兵!

    “是!”众将纷纷起身,轰然允诺,紧接着,齐声吟唱起来,“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

    老子不会啊!

    李四维听得一怔,连忙跟着和了起来,“怒皆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

    和着,李四维顿觉一股悲愤之情自心底涌起,神色激昂起来,声音也大了许多,铿锵有力,“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

    唱到此处,众将无一不是神色激昂,声音铿锵,有人甚至嘶声吼了起来,“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盅。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

    一曲唱罢,声震穹顶,余音不绝!

    众将士抬头挺胸,已然眼眶泛红,却都目光炯炯地望着台上的李军长,轰然大叫,“又死无退!有死无退!有死无退……”

    “好!”孙军长一声大赞,环顾众将,神色激昂,“即日起,各部随时备战……这个冬天,老子们不用窝在战壕里挨冻了!”

    “是!”众将听得明白,顿时精神大振……这是有大行动了啊!

    李四维也是一喜,旋即又有些失落……军部有行动了,自己的计划岂不是要搁置了!

    “好!”李军长并未透露具体的计划,只是大手一挥,“都散了吧!”

    李四维跟在人群里,缓缓往会议室外走去,心中却在思索着:李军长所指的行动是什么呢

    李四维脑中翻腾着前世的记忆……此时,第一次长沙会战已经结束,接下来是桂南会战……中条山应该莫得啥大战啊!

    哦,不对!

    李四维突然灵光一闪,一个迷糊的记忆越入脑海――“冬季攻势”!

    对了!

    一定是冬季攻势了!

    这可是**自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全面反攻,反攻的号角响彻了华南、华中到华北的每一个战区。

    想到此处,李四维心中一热,加快了步伐。

    苗振华见到李四维满脸笑容地出来了,连忙迎了上来,“团长,啥事这么高兴”
1...172173174175176...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