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奸人想害朕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康帝拉菲
杨耀将论弓仁的惊愕看在眼里,继续说道,“论弓仁,朕今日纡尊降贵前来,就是来与你交心的。朕可以与你明说了,大唐虽然在之前的战场上输了。但,朕登基之后,必然会兴举国之兵,继续前来争夺安西四镇和吐谷浑。你和令尊真的有信心在大唐和吐蕃赞普内外夹击之下,还能掌控吐蕃全局,保住如今的权力和富贵”
论弓仁是为之语塞,吐蕃能取得对大唐的军力优势,完全是因为
第一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汉奸
杨耀之前也预估过裴炎会开出什么条件,无非就是西域、吐谷浑的归属问题,还能玩出什么花儿来
但,当杨耀亲眼目睹了裴炎送给论钦陵的密信后,也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这封密信是以李贤、裴炎的名义写给论钦陵的,主要内容有两条:
其一,向吐蕃借兵,在扬州叛乱爆发时,吐蕃率主力出兵大唐。而且攻打的目标不再是安西四镇,吐谷浑,而是兵力薄弱的灵州。攻占灵州后,再攻打关中,甚至是都城长安。
其二,就是给吐蕃出兵的回报。只要吐蕃能攻陷长安城,城内的钱财、女人任由吐蕃劫掠;大唐不仅承认安西四镇,吐谷浑归属吐蕃,而且还同意两国和亲,将灵州、松州作为和亲的嫁妆赠给吐蕃。
李贤、裴炎搞出的第一条,就是冲着皇帝杨耀在关中的基地来的。他们是既要打击虎妈,也不会让杨耀渔翁得利。发动扬州叛乱是引开虎妈的势力,向吐蕃借兵出兵关中,是摧毁杨耀在关中的势力。
第二条的回报,更是荒唐至极。劫掠长安城就不说了,和安史之乱向回鹘借兵的赠礼是一个路子。灵州乃是关中的屏障,关系到整个关中的生死存亡;而松州乃是巴蜀的屏障,当年吐蕃的松赞干布举倾国之兵也拿不下松州,最终不得不向大唐称臣。灵州、松州一丢,大唐最为核心的关中、巴蜀地区将永无宁日。
李贤、裴炎二人为了夺权,竟然开出这种丧心病狂的条件,这就是卖国!人人得而诛之!
婉儿啊!婉儿!你一口一个明君的初恋情人,就这么当明君的啊!这也算贤明的话,什么叫汉奸哇
杨耀的惊喜也来得太突然了,将密信交给了薛楚玉,“楚玉,你好生保管着啊!”
论弓仁见他不归还密信,愕然问道,“圣上,这封书信......”
这一份给论钦陵密信,就是足以令李贤、裴炎身败名裂的如山铁证,杨耀哪里舍得归还,嘿嘿一笑道,“裴炎的条件,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朕看一眼都能背下了,还需要写什么书信好啦!朕还有军政大事,先走一步。”
他不待论弓仁再来纠缠,三言两语将论弓仁打发了,直接脚底抹油出了寝居,只留着目瞪口呆的论弓仁在寝居里半天没回过神来。
这,这,杨耀直接将书信抢走,也太过无赖了吧!哪里还有半点大唐皇帝的气度也。
待杨耀走了好一会,论弓仁才回过神来,反正那封密信事关大唐皇帝和权臣的内讧,和吐蕃没有半毛钱关系,抢走就抢走了呗!他找来了心腹军官,令其书写一份有关大唐皇帝提出的条件的密奏,再着人送回吐蕃。
杨耀刚刚走到国宾馆门口,吐蕃使团的副将赞破神神兮兮的迎了上来,冲他恭恭敬敬的行礼道,“尊贵的大唐皇帝,我代表吐蕃赞普,愿和大唐皇帝再谈一谈两国邦交之事。”
赞破显然也敏感的捕捉到和大唐皇帝合作,对吐蕃赞普清洗噶尔家族,夺回军政大权有百利而无一害,代表吐蕃赞普前来和杨耀谈条件的。
出人意料的是,杨耀面色一下阴沉了下来,冷然道,“朕已与吐蕃使团的正使论弓仁谈妥了一切条件,还有什么可谈的”
赞破还以为杨耀这个养在深闺的大唐皇帝没搞清楚吐蕃的局面,再次重申道,“尊贵的大唐皇帝,我代表的是吐蕃赞普,不是大相论钦陵。若是圣上也想翦除论钦陵这个心腹大患,我们赞普和圣上必然有合作的空间,还请移步偏僻处说话。”
杨耀佯作大怒的呵斥道,“朕也不知吐蕃赞普,还是大相,朕已和论弓仁谈妥,绝不会再更改!”
他抛下了这么一句斩钉截铁的话儿,直接就离开了国宾馆,剩下赞破愣在当场,是手足无措。
众人漫步行在天津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讨武檄文
接下来的七日,各方消息是不断的传到杨耀的龙案前。
论弓仁在与杨耀密谈后的第三日,就率使团返回了吐蕃。大唐皇帝开出了新的条件,他又泄露了裴炎的书信,大唐的内讧是一触即发。兹事体大,论弓仁留在洛阳也十分的危险,还是亲自返回吐蕃向父亲论钦陵汇报。
武则天召集的李唐宗室韩王李元嘉,越王李贞已抵达了洛阳。武则天也派人向他们传到了召集他们前来洛阳的目的,并且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拉拢条件,将他们的封地提高了至少一倍,甚至将他们所有的儿女都封了郡王,郡主。
当然,李元嘉、李贞这两个亲王也不是傻子。废帝这种关系到成千上万人性命的政变,一旦失败,他们就是全家火葬场的结局,岂会被太后些些的拉拢左右了判断,更不敢轻易的表态。
他们模棱两可的打发走了武则天派来的使者,又大肆动用在洛阳的人脉和眼线,探听如今朝堂上,皇帝、太后、权臣到底谁占上风,废帝的胜算几何。等各方情报、消息汇总了之后,才会做出判断。
唯一一个还没赶到洛阳的,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他从巴蜀到洛阳,必须路过关中,所以一时半会还没赶到。
更为要紧的一个消息是,王孝杰传来了江淮的紧急军情。
王孝杰的兵马一到江淮,李贤、李敬业再没有任何拖延的机会,只能逮捕了扬州刺史,然后打着逼太后还政皇帝的旗号,在扬州起兵。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李敬业叛乱之后,进军的方向不是直接攻打洛阳,而是调头去打江南。李敬业就是小富即安的心思,想在江南割据,当一个土霸王。
但这一次,因为有李贤这杆大旗的存在,李贤立刻向江南的金陵,常州、润州发去了招降书信。这么一来,不止是江淮地区,甚至历史上本来忠于朝廷的江南常州、润州也看到了拥立新帝,光宗耀祖的机会,纷纷加入了叛军。
这一次叛军的规模比历史上的那一次更为庞大,达到了惊人的三、四十万,顷刻间就席卷了整个淮南、江南。叛军的兵锋也不再是江南,而是直指军政中心洛阳。
驻守在淮北的王孝杰也收到了李贤规劝其弃暗投明,共同讨伐太后的书信,但王孝杰终究还是坚持的站在了太后这一方,下令全军死守,暂时遏制了叛军北上的攻势,否则战火早已蔓延至山东地区。
但双方的兵力实在太过悬殊,达到了十比一。面对叛军多条战线的突破,骁勇善战的王孝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孤木难支,苦苦的守着淮北防线,然后向洛阳传来了紧急军情,请求洛阳立刻派出援兵平叛。
大唐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叛乱终于爆发了!
军情紧急,武则天早就进行了战备准备,洛阳,河北地区的二、三十万平叛兵马随时可以开赴江淮。但,在大批兵马前去江淮平叛之前,武则天还必须顾忌一个军事目标,就是皇帝杨耀在关中集结的至少五、六万兵马。
若洛阳、河北的兵马全调去江淮平叛,一旦关中的兵马大举出关,武则天拿什么去抵御
武则天立刻召集了皇帝、政事堂宰相,还有十六卫大将军里的黑齿常之,张虔勖、丘神绩等人一同商议。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因图后房之嬖......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上官婉儿当众宣读着与王孝杰紧急军情一同送来的,骆宾王所写的《代李贤讨武檄文》。
这一篇《讨武檄文》名传千古,单是成语、典故、名句出处就有数十处。檄文将武则天过往的一大堆丑事尽数揭露,骂得是狗血淋头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兵力被掏空
武则天一眼就看穿了皇帝的心思,哪里会轻易的中计
她威严的目光扫了一圈,落在了裴炎的身上,缓缓的道,“裴中书,你说呢”
她又将裴炎拉了出来,以裴炎的野心,当然也不会坐视皇帝拥有这么一股能决定洛阳大势的军事力量存在。
裴炎双眼闪过一丝冷光,缓缓的道,“圣上,太后,与吐蕃使团的谈判破裂,吐蕃必然会兴兵入侵我西陲,老臣认为不可不防啊!”
他看了看面不动容的皇帝一眼,继续说道,“老臣认为该下诏关中的刘仁轨、薛讷二人,集结十万兵马前去灵州,抵御吐蕃的入侵。”
杨耀的嘴角微微上扬,这,就是裴炎的如意算盘了吧!
扬州叛乱,调走洛阳、河北的兵马;以抵御吐蕃之名,再调走关中,西北的兵马。这么一来,整个长安、洛阳,甚至是西北军区、河北军区的兵力全被掏空,这就有利于裴炎在洛阳篡权夺位了也。
裴炎的心思,杨耀一清二楚,武则天当然也一清二楚。但,调走皇帝在关中的兵力,解除对洛阳的威胁,是正中武则天下怀,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和裴炎算是一条战线的。
武则天顺势的点了点头,冷冷的道,“裴中书所言甚是有理,李贤、李敬业要讨伐,吐蕃的入侵也不能不防,圣上,你认为呢”
既然虎妈、裴炎在这个问题是穿一条裤子,杨耀反对不反对已完全不重要。与其去无谓的争执,还不如爽快的同意,节约点口水。
杨耀呵呵一笑道,“既然太后、裴中书都决定了,朕自无异议,太后下诏吧!”
三方的意见达成了一致,代为执掌军政大权的武则天朗声道,“任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过江攻打金陵,平定江南西道、江南东道的叛乱;任王孝杰为淮南道行军大总管,调李多祚四万兵马与之汇合,抵御李贤、李敬业叛军的攻势;任张虔勖为河南道行军大总管,武三思为河南道行军副总管,率十万大军入徐州,策应淮南、江南两方战事;任刘仁轨为陇右道行军大总管,率五万兵马入灵州,薛讷为剑南北道行军大总管,率五万兵马入松州,共同抵御吐蕃的入侵。”
杨耀听了虎妈的兵力部署是微微一怔,其他诸路的排兵布阵倒是在他的预料之中,唯一令他稍显错愕的是,虎妈将黑齿常之的二十万兵马一分为二,由张虔勖、武三思单独领了一军。而且这一支兵马出征的方向是徐州,而不是淮南。
徐州离洛阳有一千里,表面上看来,也算是千里迢迢。但,杨耀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其中的猫腻。徐州乃是大运河的枢纽,而洛阳则是大运河的起点,这一支大军可以通过大运河的水道来运输兵力,十日之内就能从徐州杀回洛阳。
虎妈任命心腹张虔勖为行军总管,侄儿武三思为副总管,就是打着这个如意算盘哇!虎妈真的是老奸巨猾,暗地里留了一手,防着杨耀、裴炎二人。
杨耀能看透的布局,裴炎当然也是一眼就能看穿,他目光闪烁不停,良久才缓缓的道,“太后,老臣认为张虔勖这一支兵马应该趁着叛军立足未稳,立刻投入扬州战场,一战定乾坤。”
裴炎的想法就是要令这一支兵马也深陷扬州战事,以免突然回师一击。
武则天冷笑了一下道,还未说话,武三思已朗声道,“裴中书,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本总管自会根据战场的形势,临机决断是攻入扬州,还是策应
第一百四十七章 暗送消息
李唐宗室里,杨耀最重视的是李孝逸。
其他韩王李元嘉、越王李贞这帮人虽然是血缘较近的皇亲国戚,但却没有掌控到太大的实权。
而李孝逸则是巴蜀的扛把子,关系到关中南线的安全,是杨耀不能不拉拢的一个宗室。何况,李孝逸在历史上就是亲虎妈的一个,杨耀是不能不防。
所以杨耀早就派人看着李孝逸的行踪,以便提前拉拢,收买。但,未曾想还是没见到李孝逸的踪影。
在杨耀的惴惴不安的十日间,开赴江淮战场的大军也陆续的出征。一条条满载着军士、军用物资的战船从洛水出发,沿着大运河南下,至少有上千艘之多。
为了平定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扬州叛乱,无论武则天,还是杨耀确实倾尽了所有的物资,人力,单单是征用的民夫就有六十万以上。整个洛阳地区可以说立刻就进入了满负荷运作的状态,来自河北的折冲府兵马还在源源不断的往洛阳集结。
杨耀不得不承认虎妈的动员和执行能力,能在十日内就能集结供应二、三十万兵马用度的物资,杨耀自问还是做不到的。老爸也好,狄仁杰也罢,他们判断虎妈更适合执政天下,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啊!
二十日后,出征的三十万兵马已陆陆续续开赴江淮前线。
一直在等候李孝逸消息的皇帝杨耀突然收到了来自西内苑的消息,虎妈派上官婉儿前来贞观殿,带来了重要的消息。
这还是上官婉儿回了西内苑后,第一次与杨耀见面,说话儿。
上官婉儿穿着女官的服饰,在两个宫女的陪伴下,在寝宫面见了杨耀。
上官婉儿盈盈的行礼后,再没有其他的寒暄,仿佛和杨耀已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开门见山的道,“圣上,臣代太后前来传话。再有五日,就是先皇殡天一年的祭日。太后也诏令了韩王李元嘉,越王李贞,益州大都督长史李孝逸这些李唐宗室前来洛阳共同参加大祭。五日后,祭祀在李唐祖庙举行!”
哦李孝逸竟然回了洛阳
原来李孝逸并没有走益州-关中-洛阳的路线啊!
杨耀心头生出隐隐的不安,正要再问,上官婉儿凝望着他的眼神里,透出了些些的暗示,就是陪同前来的两个宫女是太后的眼线,千万不要随口胡说,令她们起了疑心。
他与上官婉儿四目相交,是心领神会。
虎妈故意派上官婉儿前来贞观殿传话,就是在废帝之前,对上官婉儿进行最后一次试探,以确定上官婉儿的忠心与否。上官婉儿是皇帝荒淫无道,释放李贤闯下大祸的重要证人之一,这个证人到底可靠与否,是真的投靠,还是无间道,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佐证。
杨耀双眼迸出了两道冷光,厉声大喝道,“上官才人,你私下去西内苑,简直目无宫规!有了太后撑腰,你连朕也不放在眼里了!”
上官婉儿也是微微抿嘴一笑,和他一唱一和的继续演戏,“过往之事,是圣上负了臣在先,臣与圣上是无话可说。臣唯一挂心的,是妹妹团儿,还请圣上开恩,令臣见上一见。”
杨耀将龙案上的奏折,笔墨纸砚尽数扫落在地,厉声道,“朕为什么要让你们见面你给朕记着,朕夺回大权之日,必会赐你一杯鸩酒,送上官家男女老幼一同上路!咳咳咳!”
他的声儿越来越大,咳嗽声儿也越来越大,藏在龙案之下的手却在给王德悄悄的比了个手势,令他去将团儿找来。
王德立刻会意,开口道,“圣上保重龙体啊!奴婢立刻去给你端清水来。”
不到一刻钟,团
第一百四十八章 心狠手辣
杨耀得知了最新的消息,面色阴沉的躺在龙榻上闭目养神。
得到了消息的薛楚玉进了寝宫,激愤的道,“圣上,无须再后发制人,我们该仿效太宗皇帝的玄武门兵变,今夜就率龙武军攻打西内苑,逮捕太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