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魔火并阳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辛寒窗
四年后,杨尚昆离开韦家的时候曾预言“此子体质健壮,天资聪颖,又勤苦肯下功夫。二十年后,能将我山东神拳门武功发扬至大的,一定非他莫属”。
而今差不多二十年过去,杨尚昆的预言果然不错,韦秋息的拳法在京中首屈一指。
听闻已故师尊还有这么一位外室弟子,山东神拳门现任掌门杨无非曾亲赴南京约战韦秋息,并在败于韦秋息之手后,曾力请韦秋息去山东当掌门。此事一度被武林传为佳话,可以想见韦秋息这一记神拳的分量有多重。
龙卷云惊遇狙击。他久经战阵,自是不慌。但一看对方来势,便知难于硬接,当下急闪,并急退着掠出凤凰楼,他轻功高绝,动作自是万分轻快,可是“百炼神锤”力道雄浑、霸道、波及面广,“轰隆——”一声爆响,凤凰楼的顶层就像被一百斤炸药炸开一般——冲天飞起,四分五裂。
龙卷云急掠出去的身形聚然像被电流触了一下,剧烈的颤抖起来。只有他心头明白,自己虽正面避开了对方的拳头,但还是被那来自拳头上的无形力道波及,左半身为之麻痹。
半身麻痹,身法受挫,对方摧毁了楼顶的拳头又到,退已不及。龙卷云急中生变,单脚下蹴,脚下的屋瓦顿时碎裂,破出一个大洞来,他就随瓦砾尘埃一起,急坠而下,同时,还以未曾麻痹的左手左脚,向上急踢急弹那些瓦砾木屑,以求能阻挡韦秋息片刻。
可是韦秋息是不受阻挡的,他看见破洞中激射上无数飞木碎砾,便急止身形,沉身力踩,也踩出一个大洞来,飞身而下。在尘烟砾障中向着未曾着地的龙卷云连发十拳。
惊觉对方拳风的龙卷云,连换九种身法急闪,终因半身麻痹,不能正常施为,闪到第九种身法时,慢了一点,胸口便连中二拳,被震飞出去,撞破壁板,摔在地上,又压断了几只长椅,嘴角溢血,伤得不轻。
韦秋息这才落在地上,松拳为掌,缓缓下按,气沉丹田,呼出长长一口气来。
龙卷云中拳受伤,心有余悸,双目直盯韦秋息,不敢有丝毫松懈。直到现在,他才看清对方的模样——体格健壮、浓眉大眼,唇下长了一颗米粒大
第四章:怪手神弓 生死弟兄
龙卷云眼中痛苦之色更甚,他声气难继的道:“原来你料到我会这样做……才装着不察……让我借谈话之机来拖延时间、运功疗伤……你真好阴险。”
“没办法,‘怪手神弓’龙卷云的轻功,称绝武林。我没有把握能逮得住你,所以只好出此下策,让你自取灭亡。”
这时外面的杀伐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时不时传来绝命的惨呼声。
“好个自取灭亡……看来我一开始便不该动逃……跑……的念头……”龙卷云边说边吐血,似乎已然气竭力弱,说不下去。
韦秋息,静静看着,心中凄然。这场景让他想起自己在开创宏正帮时所经历的每一战,每一战都惊心动魄,每一战都有人流血牺牲,每一战的胜利都掺和着太多太多痛苦。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为什么不能和和睦睦相处呢现实,真是太多残酷了。
就在韦秋息凄然神伤的一刹那,似乎已然气衰力竭的龙卷云忽然向后一滚身,血目厉睁,跪拉马步,掣弓在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搭箭拉弦,对准反应灵敏、正要扑前的大敌韦秋息。
韦秋息顿时止住身形,不敢妄动。
龙卷云外号“怪手神弓”,其“神弓”之名尚且比其轻功更为江湖人所知闻,韦秋息当然不敢有丝毫大意。
韦秋息凝住,龙卷云却没有马上放箭。
韦秋息看着在黑暗中闪着幽光寒芒、正对准自己咽喉的箭簇,皮肤上不禁炸起了鸡皮疙瘩。这一刻,他有一种与死神离得很近的感觉。
却听黑暗中的龙卷云喘着粗气,威逼道:“马上下令,撤掉你部队的包围,让我手下离开。否则我立刻就放箭。”
“这……”韦秋息本还打算多说几句话。却被龙卷云截道:“我数一二三,三声一过,你还不下令,我就放箭。”
这时天上正巧飘过一朵黑云,将如巧姐秀眉的弯月遮住。天地间原本尚存的一点淡淡清辉全然消失。【#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龙卷云五内受损、七窍流血,目力大为失常,借着瓦洞上漏下的淡淡月辉,才勉强看清数丈外龙精虎猛的韦秋息。现在月辉顿失,黑暗笼罩一切,他便再也看不清韦秋息的所在了。幸好韦秋息已在说话,他道:“不可以再商量商量吗”
龙卷云不理会。他自知自己伤重,决不可久撑,当下已开声数道:“一——”
“慢。”韦秋息急着嗓音喊,似乎真怕了龙卷云放箭的道:“你不要往下数,我这就招呼属下们停手。”——韦秋息说完这句话,突变陡生:好像已无意将“二和三”数出来的龙卷云忽然放箭。
其实龙卷云根本就不相信韦秋息会因为他的威胁而鸣金收兵。他之所以假装危言胁迫,不过是想让对方误以为他心中还有一些事情放不下罢。当对方以为他真个心有挂碍的时候,
往往就相信他不会轻易放箭,至少在没有发生其它意外情况下不会违犯自己定下的规矩而放箭。
可是龙卷云偏偏就“出尔反尔”,出敌预料的发箭。只有这样令敌猝不及防,才可能一举格杀,消灭对方。
他循声放箭,自信以自己的智计和神技一定能射杀对方。可是他这种自信又马上被粉碎,取而代之的是——惊恐。
龙卷云不得不惊恐,因为他箭才离弦,双手便已被敌人扣住,动弹不得。
原来刚才乌云遮月的刹那,韦秋息同时施展了两门奇功:“移形换影”和“东声西响”。
“移形换影”这种功法的奇妙处,就在于它可以在不运动人体肌骨的情况下,变换一个人的位置,与道家神乎其神的“五鬼搬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要领全在意念和真气的运转。
不同的是,“五鬼搬运法”旨在驭物,“移形换影”旨在自驭,功用不一样罢了。
韦秋息深知龙卷云目力大不如常,所以趁月辉尽敛,天地转黑的刹那,施展这门奇功,改变自己的位置,迅速靠近龙卷云。
又考虑到对方可能因为自己的不说话或者天地变黑而提高警觉、立时放箭,于是他又施展“东声西响”这门奇功,这门奇功的妙处,就在于能将自己说话的声音从不同方位发出,既便你人在东边,也可以使你说话的声音自西边响起,这种功法最能迷惑那些能够听声辨位的武林高手。
所以韦秋息用“移形换影”移动位置后,他的声音还自原先站的那个位置发出来,这便极大的迷惑了龙卷云。
其实,山东神拳门并没有这两大奇功。韦秋息之所以会使,是因为他被下在狱中时,结识了两位狱友。这两位狱友都不简单,他们是分别是预言家程济和刺客孙坚。
程济在五年前,燕军未叛时,便已料到北方将有战事。孙坚却能使十年前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顾星恒因为替他求情而被罢职。
他们三人曾一度被狱中群囚合称为“天牢三囚王”。牢中诸人对他们无一不敬,连对天牢直接负责的刑部尚书暴昭,也时不时会到狱中,问计于他们。
三人威名同震,义气相激,遂结为兄弟。孙坚年纪最大,被拜为大哥。程济年纪最轻,被拜为三弟。
“东声西响”的绝技,就是他从孙坚那儿学到的。
“移形换影”则是程济教授给他的。
当然。他也曾将自己“大崇阳重手”中的部分功法教给他们。
其实狱中生活,单调乏味,每天除了上山劳动改造外,便没有其它安排了。他们三人聚到一起,便靠切磋武艺,消磨时光,久而久之,武功倒是都精进不少。后来,程济于建文元年七月得赦出狱,几经战阵,一度将燕军挫败,深得建文帝恩宠后,便替他俩求情上请。建文帝怀仁,所以便也赦了孙坚
和他,让他们戴罪立功。
且说,龙卷云听声辩位放箭时,韦秋息已潜了过来。他知龙卷云有“神弓”、“怪手”之名,想必历害,所以一下手,便是急扣对方双手脉门,不让对方有使弓动手的机会。
龙卷云心头大惶,奋起双脚急踹韦秋息。
就在这时,那支已发出去的利箭刺在屋子的板壁上,“呼”的一声,竟炸起万道绿光,在那儿烧出一个大如圆桌的绿火球,噼哩啪啦的向外弹着星火。这个绿火球还以极快的速度蔓延着,只是眨眼功夫便已将半个屋子烧着,熊熊绿火已烧至韦秋息的背后。
“咔擦”一声响,龙卷云的双手手腕已被韦秋息拗得脱臼,手中长弓掉落在地上。
韦秋息却也被对方一脚踹在肚子上,不由得腹中巨痛,胸口大闷,张口欲呕。可是他还是没有放手,除非他觉得自己已将对方腕骨捏碎——他因为先前误信对方伤重,结果几乎被敌人所制。所以这次再不敢大意,非一举将对方一双手废去不可。
然而脱臼痛呼的龙卷云却在这时虎吼一声,扑身向近在咫尺的韦秋息撞来,大有同归于尽、玉石俱焚的气势。
韦秋息
第五章:移形换影 敌踪神秘
宇宙之始,一片浑沌。物我不分,没有名别。大音隆隆,却充耳不闻;大相宏宏,却目无所见;百味混淆,却尝无酸辣;变化更迭,却不觉冷暖;万气挥发,却不知香臭。一切的一切,皆不可言。只统乎“道”。
继而阴阳初分,乃上有天,下有地,中有**兼四季。从此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电、金土火石、丝竹匏革、鱼虾龟蟹、士农工商等等才有了名别,各有分际。故老子在道德经中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极拳乃一代武林泰斗张三丰参天地变化所悟得。其宏统于道,能阴阳相合、刚柔并济。其细巧于物,能作龙蛇虎鹤之形,能象暖热凉寒之气,能穷神仙鬼怪之变化。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实是众武功中最难通悟的无上法门。
程济早年知书,广读儒、释、道三教经典。对李耳所著,不过五千言的道德经更是颇有心得,还在陕西朝邑老家的时候,他因对道德经中的好些字句不能理解,常跑到十多里外的知仙庙,求教于在当地素有文名的庙主持慈航道长。
不过,慈航道长的解释也很是抽象难懂,往往使他不得要领,惆怅而归。直到庙里来了一个云游挂单的道士:邋遢张。
程济本也不识这邋遢张是个奇人,他见对方衣衫褴缕,大冷天的还在知仙庙庭院中扫雪,心中甚是怜悯,便将自己身上着的大棉袄脱下来,让给这可怜人穿。
为此,他还与向来生活比较富裕的慈航道长理论一番,结果慈航道长碍于面子,只好对邋遢张多照顾一些。只是从此以后,慈航道长每见他来求教,便闭门不见,不予理会。
倒是那个有了好生活还不知珍惜,整天疯疯癫癫、邋里邋遢的邋遢张对他特别用心,有意无意的启发他破解道德经上的疑难。日子久了,他终于发现这位别人眼中的疯道士其实深藏不露、道行高深,乃尘俗中的不世高人。
有了这个发现后,他便追着邋遢张,求他收自己为徒。也许是因为邋遢张爱上了他的仁心侠气、骨格清奇、又聪慧过人吧,所以很慨然的便将他这个徒弟收下了。
从此,他便跟着师父,疯疯癫癫、邋里邋遢,成为朝邑县里大家引为笑谈的一对邋遢师徒。直到师父要云游他乡,他也因为要入京追寻自己的爱情,所以才改了行头,当起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来。
后来见多了世面,才猜到教授自己太极拳的邋遢张乃是武林泰斗张三丰。
因为通悟道德经,又得张真人亲自调教,程济将太极拳打得很有大家风范——全然不受武术套路的局限。与敌对阵,见招拆招。心意所至,出手高妙。变化无穷而又章法严谨。几已达到了儒家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不过饶是如此
,他面对眼前这个身材颀长、出招奇诡的黑衣蒙面人,还是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渐渐落了下风。只怕再过二百招,自己便要为对方所败。
他心中晓得,在这南京城中,能有这等厉害武功的不过寥寥几人而已。自己今番赶巧碰上,只怕难讨半点便宜。
如无必要,程济实不愿与这种人动武。
可是他没得选择,因为身为督军,他负有军事督责、监察的责任,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可疑的人物从金川门出入。
今夜,他本是要睡的,可是终因挂心城防,睡不成眠,便出来巡视,远远看到曹国公李景隆的营帐亮着灯,营帐外的守卫也多了许多。心头诧异,不知这位国公正在搞什么名堂,他移步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才走到离曹国公营帐至少还有百步的地方,忽然听得远处传来一声爆响——这声爆响是韦秋息发出“百炼神锤”,误中凤凰楼壁板,导致凤凰楼楼顶炸裂而发出的。没有火光的爆响,就像皮鼓上捱了一记闷锤,听在耳里,令人揪心。
程济心知一定是平安镇,有敌兵来犯。正欲出声示警,叫守城将士们提高警惕,以防敌兵忽然来袭。却在这时,李景隆的帐中忽然灯烛急晃,传出桌被撞翻、椅子被踢倒的声音,其中还有李景隆的一声怪叫——“有刺客”。
然后便见一道黑影有如强弓上射出的劲矢一般,自曹国公李景隆的营帐中穿出,直飞上城墙,其动作之快,连站在李景隆营外的守卫都来不及作任何阻挡。
程济不及细想,施展轻功,急蹑而上。可是当他飞上城墙,那道黑影已向着城外掠去。这道黑影很可能便是李景隆怪叫声中所指的“刺客”,所以绝对不能放过。
且不管这个刺客有没有刺杀得手,其能于森严戒备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守城将军的营帐,已属十分难得。这样厉害的刺客绝对是万中无一。这个人既然有这么大的神通,那么城中的虚实难保不被他探了去。是于程济当机立断——追。
程济挥袖一卷,在城墙上刮起一道剧烈的罡风,并且在空中留下了一句话——“小心城防”。因为他是用内力说的话,所以城上的士兵都听得很清楚。
那些本来还有些打盹的士兵,被他卷袖发出的那股罡风一刮,也都警醒了起来。
前面的黑影去势如矢,程济紧追不舍。
眼见已接近了离城一里外的紫金坡,只听坡上传来一声斥喝:“口令。”
&
第六章:黑衣怪客 辞锋犀利
他深信,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将真相告诉自己的。
为了期待这一天早一点到来,他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坚强。只有优秀、坚强,自己才能担得起风险、才能扛得起大事,才能打消他们说明真相的顾虑——这么多年来,程济一直是这样想的。
所以他除了勤学武功外,还勤读书、勤动脑、肯吃苦。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拜别养父养母和师父邋遢张后,入京游学,文采风流,声名鹊起,很快便得当世名儒方孝孺的赏识。
又因为方孝儒赏识,他得于入国子监深造。只是后来,因为感情上受到严重挫伤,他心灰意懒,没参加殿试便匆匆离开京师,返回故乡。可是,故乡的养父养母不知何故,竟已出走。
于是他便浪迹江湖,寻找他们。直到入狱后出狱,都还未找到。
现在他发现黑衣人竟会使自己的家传绝学“移形换影”,心下自是惊疑。也许他可以从这个人身上,打探出养父养母的一些情况。
且说此时,王请愿遇危,程济不及细想,伸手从近在身侧的树枝上捋下三片叶子,随之用“大玲珑巧手”的劲道将之发出,直射黑衣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