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奴才无能,丢了大金国的脸面,请大汗责罚!
皇太极闻言,虽然恨不得现在就弄死了多尔衮,却也明白罪责不尽在他,加上现在还是用人之际,便道:罢了。此事待回盛京后再议。
如今那刘爱塔狗蛮子已经反叛,引毛文龙蛮子攻打盛京,我等需速速回师盛京。
只是一转脸,皇太极又对范文程怒道:你这狗才!如今这些晋商是怎么回事?速去查探清楚!
接着又对代善道:大哥命人通知阿敏,命阿敏变为前军,回师沈阳。
一番安排下去后,皇太极觉得崇祯不会这么容易就放弃追击,加之盛京报急,接着又道:不行,还需速速撤离,以免为蛮子所趁。
传令下去,立即收拾东西,我们这就走。已经烧毁的和营中的尸首不要了,扔给狗蛮子。
众建奴当即开始收拾锱重粮草,准备撤离。
只是待建奴收拾完撤离,崇祯所派天雄军前锋也到了此处。
见建奴营地已然一空,只扔下了一堆破烂及满地尸首,只得无奈地回去禀报。
接到回报的崇祯却是很不开心,愤然道:这狗建奴,跑的倒是快!
只是己方骑兵不如建奴,再追也是无益,便命人前去打扫建奴营地,收拢尸首,自己则恨恨地率兵返回宣府。
回到宣府的崇祯皇帝又开出了一件大事。却是因为建奴退走,崇祯一肚子的邪火无处发泄,干脆命内厂之人调动民夫,于宣府北门外筑京观!
卢象升与秦良玉劝阻无效之下,只得执行。
待京观筑好之后,崇祯挥笔写下:朕晓谕八荒**,际天极地,罔不为汉臣妾?但有不臣者轻汉,穷搜八荒**,亦绝其苗裔!大明天启七年十月
随即命人立石碑于京观之前,拓碑文于上。
对于文官们,尤其是当时那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关心一下的东林党众来说,杀气腾腾的碑文宣示了崇祯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堪比秦始皇一样残忍好杀!
对于还有着一丝上进心的武将勋贵们来说,这意味着以后自己家的军功可以更进一步了。
只有百姓们,尤其是对于宣府的百姓们来讲,崇祯就是明君!大大的明君!便是千古一帝也不过如此!
先是下狠手处置了那些汉奸,接着又下诏免除了所有的加派,从商人身上收税来补贴平民。
如今又立了仇虏的京观以震慑不臣。如此皇帝不是明君,那又有谁能称得上是明君了?
宣府的百姓站在宣示武功的京观前面,只觉得心中满是自豪。
看吧,狗建奴叩关而入,纵有汉奸卖国,不也被皇帝给筑成了京观了?
人群中有读书人道:天子此举过矣!筑京观岂是仁君之所为?所谓内修德政,则四夷宾服。如此**裸地宣示武功,又怎能以德服人?此人身旁几个同窗好友也是纷纷赞同。
却不料此话惹恼了旁边一个汉子。那汉子相貌奇异,当即一巴掌便是拍到了那读书人的脸上。
那读书人捂脸怒道:好胆!你可知某有功名在身?便拿了你去见官,教你一辈子吃牢饭!
那汉子却哈哈笑道:笑话!刚才某听你说要天子以德服人,如今你也以德服了洒家如何?至于拿了某去见官?汝欲试吾刀利否?
那读书人这才注意到这汉子腰间还带着一把刀,当即后退两步,离那汉子远远的道:不当人子!当真是有辱斯文!
那汉子却是呸了一声道:没卵子的怂货!陛下此举乃是为民,偏有尔等聒噪烦人!若建奴来时,便该将你全家都送至建奴处,看建奴如何对你父母妻儿!
那书生怒道:你这人好生无礼!不当人子!
汉子却笑道:那书生,你可知某是何人?
书生一想,何不问了名号,再报官抓起来慢慢收拾?便道:你且报上名号来,也让我等见识一番!
只是那汉子却是哈哈大笑道:蠢货!你既不知,爷爷留名于你,等你报官来抓么?
说罢便扬长而去。周围百姓见此,亦是觉得大快人心,便纷纷叫好。唯有几个书生,脸上却是一阵青一阵白,直如开了那买染色铺子,灰溜溜地钻出人群走了。
:推荐一本娱乐文,《娱乐圈子独占星光,对娱乐圈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作者是跟朕一样的小萌新,不过那货手速快,已经几十万字存稿。文中写的很现实,值得一观。
第三十八章 辽阳之屠
崇祯皇帝在宣府城门外筑京观,又收拢了一波民心。御驾亲征追亡逐北,挟大胜之威的崇祯表示,有东西厂有内厂,还有锦衣卫,军心民心在手,哪个渣渣敢反对朕?
崇祯很开心,但是想要回师去求沈阳的皇太极可就很不可以了。甚至于已经愤怒到想要亲自操刀子去砍人了。
先是豪格失陷在蛮子的京师,原来稳稳的功劳没劳到不说,还把小命给扔进去了。
更可恨的是蛮子的狗皇帝,居然有胆子御驾亲征。每日里也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只是不停地袭扰,就像草原上的狼一样,抽冷子就咬一口,如今光是从蛮子京师到宣府这段路,就已经折损了近千的大金勇士。
多尔衮这个混账又折损了三千多人马,粮草还被狗蛮子给烧了个精光,如今与这混账汇合,反而拖累大军。
还好阿敏比较让人省心。虽然阿敏这混账是个只长肌肉不长脑子的蠢材,不过好歹没出什么意外。
如果说只是以上的问题,那皇太极咬咬牙也就忍了。毕竟回师去求盛京要比这些问题更为重要。
但是,神转折一样的林丹汗也他娘的来凑热闹了!
一路之上的袭扰战法与那蛮子狗皇帝简直是如出一辙!
等到过了锦州,快要到盛京的时候,皇太极惊奇地发现,带出来的五万建奴大军,如今只剩下四万不到!十余万的汉军八旗与科尔沁骑兵,更是折损了七七八八。
待到了盛京附近,却见附近村庄是一个也无。便是原本就长于附近的树林,亦是被人放火烧光。
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恼怒?本来已经休养地差不多的皇太极又是一口鲜血喷出。等被人救醒后,第一句话便是咬牙切齿道:崇祯小儿,本汗誓不与你干休!
皇太极在此吐血不提,毛文龙与刘兴祚可就开心的很了。
趁着皇太极绕道蒙古之时,刘兴祚便已经悄然回兵,一肚子坏水的孙国祯还又人登莱调了两个卫所塞给了刘兴祚。
等到皇太极兵围京师,刘兴祚已经与毛文龙合兵一处,一路上绕道,前往沈阳攻去。待到了辽阳地界,两人复又分兵,毛文龙率军围攻辽阳,刘兴祚则继续往沈阳进发。
最后,在皇太极回军之时也未能打破沈阳城墙的刘兴祚见势不妙,当机立断,在沈阳周围完美了执行了烧光抢光战略,待烧抢一空后又跑到辽阳与毛文龙一起攻打辽阳。
最终,在皇太极的大军到达沈阳之前,两个坏种打破了辽阳。
待辽阳城破之后,刘兴祚却是问道:毛帅,刘某记得陛下给您的旨意里曾经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样的话?
对于自己得到过皇帝亲旨指点这一点上,毛文龙可是颇为自得——咱也算是天子门生了吧?便是你袁蛮子重任了蓟辽督师,还敢在俺跟前吆五喝六的?
当下手抚胡须道:不错。陛下是曾有过交待,命本将在东江先以保人为主,必要时可暂时放弃地方。
刘兴祚却道:既然如此,那这话对建奴来讲也是一样的了?
毛文龙一愣,问道:不错。既然陛下这样说了,想必对于建奴来讲也是一样。
刘兴祚当即狞笑道:既然如此,这辽阳城中可是有不少建奴!
刘兴祚道:不错。反正据探子回报,皇太极这狗建奴要明天才能到沈阳。
毛文龙也狞笑道:既然这样儿,不如我们来点儿彩头。以日落为限,你我重新在城门处汇合。
两人约定好,刘兴祚向东,毛文龙向西。
皇太极已经被大明皇帝杀死在京城脚下!
皇太极被明军的大炮给轰死啦!
多尔衮被人毒死啦!
大明十万大军攻打辽阳,要屠城啦!快跑啊!
消息越传越乱,整个辽阳城已经彻底地乱成了一团。
待到太阳夕下,毛文龙与刘兴祚二人在城门处汇合时,辽阳城中反而听不到多大的喊杀声了——城中建奴都被屠的差不多了。
两一数人头,毛文龙以七八个的优势胜出,笑道:与刘老弟一起共事就是痛快!倘若换了那袁蛮子,少不得又要叽叽歪歪!
刘兴祚道:刘某与建奴之仇,不共戴天!这回却是杀的痛快!
两人看城中汉人多半都聚集在城门口,商议一番后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辽阳城中的汉人去东江。至于这辽阳城,一把火下去,让建奴伤心去吧!
第三十九章 难收的商税
等到皇太极派阿敏率兵前来支援辽阳时,毛文龙与刘兴祚早就一把火烧光了辽阳城,两人带着辽东汉人与东江镇的兵丁,跑回东江去了!
得到阿敏回报的皇太极更是怒上加怒,但是此时从宣府率兵回到京城的崇祯皇帝可就高兴的很了。
自从成祖皇帝之后,由于太子都是由文官教导,以致于文官系统逐渐把持了朝政。即使是有嘉靖皇帝正德皇帝等使用阉党与之抗衡,也始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其实在崇祯看来,五千年上下,历朝历代,除去秦汉之外,都避免不了这个问题。尤其是这个问题还是从汉孝武皇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时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可是,为什么每一朝的开国皇帝都可以无视文官系统呢?
因为每一朝的开国皇帝,都是马上皇帝。不管是老流氓刘邦,还是有着胡人血统的李二,或者北宋的赵匡胤。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马上得的江山,在军中威望极高,甚至于被神话。
这些开国皇帝手握军权,根本不怕人造反。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文官还是勋贵,在自己手握屠刀的情况下,要么听话,要么去死。
崇祯现在就很想对着东林党的那些嫌水凉的正人君子们举起屠刀。不过这也只是想想罢了。偶尔的杀上几个当然没问题,但是全给宰了,谁来给自己办事?没了制衡的厂卫和阉党吗?
越想越头疼的崇祯干脆不想了。今天就先在朝堂上慢慢和这些官老爷们撕扯一番。
只是刚刚上朝,文武百官就在内阁首辅温体人的带领先,对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且大胜而归表示了恭贺。一番常见的马屁吹捧之后,崇祯开口道:先帝弃朕群臣而去。自朕御极,建奴叩关,围困京师。此朕德薄,不能远服四夷也。朕当斋戒三日,反思己身。
有道是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不管是不是装装样子,群臣还是呼拉拉跪倒一片,山呼道:此臣之过也,非陛下之故。
崇祯道:罢了。此番亲征,朕感受良多啊。
群臣闻言,心头皆是一颤,中心暗道,正题来了。
冷眼看着下面的群臣,崇祯接着道:温爱卿,大明立国,是如何定下四民等级的?
温体仁奏道:回陛下,我朝自太祖洪武皇帝立国,便定下了四民曰士农工商,士在前,农次之,工商居于后。而军户则单独列之,不与四民混同。
崇祯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朕闻,凡牧民者,必知其疾。以朕不敏,亦深以为然。朕以为,四民当生而平等。
然而在宣府,朕入目处,贫者几无蔽体之衣,富者满身绫罗。又有为商者范永斗等八人,私通建奴,出卖国朝,朕深恨之。
故朕欲去此祖制,使为商者可以耕作读书,为工者亦可以经商耕读。众卿以为如何?
当即便有御史跳出来反对:陛下,此乃祖宗成法,怎可轻改?
崇祯心里那个腻歪劲儿就别提了,尼玛,你们不都是既得利益者?你这时候跟老子扯个蛋蛋的祖制啊?不应该是高呼皇帝圣明来着?
崇祯道:朕闻,时者,易也。易者,通也。又闻,穷则思变。今天下粥粥,朕欲微变祖宗法制,还望诸卿有以教朕。
温体仁不愧被称之为木偶首辅,向来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办的温体仁当即出班奏道:陛下圣明。臣亦以为可以放开限制。只是一旦放开,百姓失了管束,只怕更生祸乱?
崇祯道:既如此,此事先于宣府试行。命锦衣卫多加注意便是。若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亦圣人之道也。
接着,崇祯又道:朕以为,商人逐利,本为天性。但是此等无国无君之行,朕却是万万忍不下的。故而,朕欲重开商税,卿等以为如何?
群臣心道,这才是你的最终目的吧?亏你绕了这半天!
当即,内阁次辅施凤来便出班奏道:臣启奏陛下,陛下重开商税,本是丰盈国库的善举。
只是如今各地税收却是极为混乱。地方衙门会收,矿监亦收。待到路上,各州复又设卡再收。
层层盘剥之下,原本一钱银子的货物,最终须得卖到一两银子以上,方才能有利润,否则便要折本。
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走私猖獗。若是下重手处置,民间货流不通,百姓不便。若是不加管束,则国朝无商税可收。
因此上,自嘉靖皇帝起,国朝便多设税监以收矿税,这商税基本上收无可收。
崇祯一看,这尼玛又是阉党的!再看看东林的大老爷们,年老成精的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倒是有几个年轻御史跃跃欲试,想要出班上奏,却又缩了回去。
大失所望的崇祯又不死心的问道:若是厘清税制,由锦衣卫配合地方官府一体收取,如何?
施凤来道:就算如此,仍挡不住地方小吏于其中上下其手。
若地方官府与锦衣卫相勾连,只怕陛下仁政也成了害民之政了。
若是另设监督,又怎么防止监督之人不会互相包庇?
另外,我朝俸禄较之故宋,堪称是极低的,故而各级官员难免于其中伸手。
崇祯听完,也是大感头疼。让自己一个程序猿去解决五千年都禁不住的贪腐?这又不是写段程序,加个监控进程就可以的事儿。
越想越头疼的崇祯皇帝走到十分的无奈。即使自己刚刚御驾亲征,军方民间声望一时无两,仍是感觉这商税一事无从下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