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李实却是阴笑道:过个屁!别忘了,你是皇爷的亲军,咱家是皇爷的家奴。
有道是主辱臣死,这些混账东西既要栽赃皇爷,还想着火烧衙门,这不就是赤果果地打咱们这些人的脸?若是不好好拾掇他们一番,他们还不得上天?所以啊,咱家觉得怎么弄他们都不为过。
关效羽也笑骂道:不错,刚才一时心善,这妇人之仁还真不能有。只是这栽赃好办,后面要安排给那张溥的文章却是什么意思?你心眼子多,跟我这个粗人好好说道说道。
李实扫了一眼关效羽,提着兰花指一比量,笑道:装糊涂了不是?
这张溥张采这些玩意儿们呐,死不足惜!
可是他们死就死了吧,还得连累皇爷落下个暴君的骂名。这个你总是知道的吧?
关效羽道:这个当然知道,但是这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李实道:咱家看你还是装傻。这天下的读书人没有一百万,也得有八十万吧?怎么就他张溥张采名声这么大?还弄什么复社出来?
关效羽撇撇嘴道:还不是人家家里有钱?再加上这些文人总是好互相捧个臭脚什么的,便是头猪,他们也能给捧上天去。
李实却道:不错,正是如此。可是他们的钱从哪儿来的?还不先侵占了民田,再拿这租子粮食卖了钱又去行商?再加上不交税,他们当然有钱。
可是真按这文章里所写,不管好坏,直接把地主的田全给按人头分了,那你说这江南的士绅能饶得过他们?
你光说他们造反,杀了倒是干净,但是谁信啊?但是你要说他张溥是为了均田地才造的反——这样一来,他们可就会在士绅之中臭的透透的。
到时候这人也杀了,朝廷再出来收拾下残局,将这封文章里面的东西改吧改吧那么一用,这民心不就有了么?
人杀了,民心有了,这事儿划算不划算?
不过咱家可是佩服得紧呐,也不知道这文章是谁炮制出来的,这东西可是直接要断了士绅们的根呐!
关效羽当然不知道远在京城诏狱的陈默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擦了擦鼻子便继续为了大明的头一份报纸而头疼。
只是不管怎么想,这事儿都是够损的,接着对李实说道:嘿,要不我说你心眼儿多呢。我这大老粗可没你那脑子里那么多的弯弯绕。
算了算了,我这就去安排一下,趁着这些混帐们还没有发动,赶紧把事儿办了得了,省得夜长梦多。
说完,也不管李实,径直出去安排了。
第八十三章 毒计
太仓张府的书房之中,吴伟业正在给张溥汇报昨天的成果:老师,张采师叔昨儿个办事可是够快的,学生还没怎么参与,张采师叔就召集到了足够的人手。
张溥捊了捊胡子,笑道:你张采师叔毕竟与为师并称为二张,又岂是浪得虚名地?他若是召集不到这许多生员,那才是怪事儿了。
吴伟业应了声是,又恭维了一番,才道:只怕一会儿,张采师叔就要过来与您商议这事儿了吧。
张溥道:嗯。也该过来了。你先退下吧,好生去准备一番,既然这暴君要开科举,正好推你上去,省得咱们总是受制于北边儿那些人。
另外,等你北上的时候,将那个海外来的福寿膏带上,想办法进献给那暴君。
吴伟业闻言,打了个寒颤,说道:老师,这东西进献上去,合适吗?倘若那暴君察觉到不对,可是抄家灭族的事儿啊。
张溥却是冷笑道:怕甚么,《大明会典中将此物记载为乌香,万历皇帝更是为其取名福寿膏,还赋诗一首。那暴君正当青春,此物正好有助于房事,岂不是正好迷住了他?
吴伟业还是反对道:只怕此物作用不似老师所想那般,皇家要获取这福寿膏可不算困难,便是学生进献了,只怕也是用处不大。以学生之见,此事却是太过于行险了。
张溥却是道:呵,行险又如何?有人说诸葛一生唯谨慎,老师偏生喜好弄险,如今不也是好好儿的?你且按照为师的吩咐去办就是了。
吴伟业无法,只得答应了。正欲告辞回去,却逢管家来报,说是张采过来了。
张溥一面命管家去请张采,一面对吴伟业道:罢了,你也留下吧,正好和你张采师叔一起商量下这事儿。
待张采来到书房之中,见到吴伟业也在,便笑道:贤侄也在这里?不知道这科举上准备的怎么样了?
吴伟业赶忙行礼道:回师叔的话,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张采道:放松,放松。中不中的,还不是你师尊修书一封的事儿?且自放轻松了,不必太过在意。
张溥将话头接过来道:南郭兄这张嘴可真是不饶人啊。
一番玩笑过后,张溥接着说道:可是都安排好了?
张采闻言,也正色道:不错,都已经安排妥当,三日之后,一起发动。
到时候兵分两路,分别烧了他苏州衙门和苏杭织造衙门。
张溥捊捊山羊胡,说道:嗯。此事既已安排妥当,便三日后发动。这一番,定然要将那些苛捐杂税都抗了回去。
接着,又感叹道:为生民请命,也不枉我等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
张采也道:西铭贤弟所言极是。当今天子残暴不仁,如此敛财,岂止是与民争利,简直是不给生民活路。还假惺惺地说什么永不加赋,也就是唬弄唬弄那些泥腿子罢了,我呸!
张溥接道:不错,此一番定要揭穿那暴君的真面目给天下人看看!
吴伟业也凑趣道:师尊与师叔所言极是。只怕这一番后,那暴君休想再提收商税这一碴了。
张溥却是道:不管这暴君收与不收,那福寿膏都要进献给他。听说暴君与先帝感情极深,不如让让他早日去陪伴先帝,也算是成全了他们兄弟情深。
张采却是被吓了一跳,说道:西铭贤弟,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倘若走露了风声,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张薄斜睨了张采一眼,冷笑道:南郭兄现在害怕了?且放宽心便是。先帝与泰昌帝怎么龙驭宾天的,你也不是不知。今上残暴,不足以奉宗庙,我等也不过是为民除害罢了。
张采心中却是暗骂这张薄忒不是东西!倘若自己不知,罪过便要轻一些,如今却是被这混账给绑上了贼船,从此便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张采咬咬牙道:既然如此,不如先安排人混入阉党之中,效仿霍维华故智,将福寿膏进献给那暴君。倘若真个出了甚么事儿,我等也好摘个干净。
张溥捊了捊胡须,说道:嗯。却是小弟将此事想的简单了,便依南郭兄所言。
转过头来,对吴伟业道:都听到了?
吴伟业道:是,师尊。弟子回去后就发文抨击东林党一众,先混入阉党,其后再借阉党中人的手,将福寿膏进献上去。
张溥点头,赞道:嗯。不错。不枉为师一番教导
转过头来,张溥又问张采:袁蛮子那里可曾安排好了么?
张采道:已经妥当了。那蛮子既然想自立门户,便由得他去。既然都是要向辽东走货,我已经答应助他一臂之力。
等过上几天,京师之中自然会有人散布谣言,说建奴最惧怕的便是那袁蛮子,到时侯朝中再有人弹劾辽东经略王之臣,不怕那暴君不启用袁蛮子。
只要事情一成,到时候我等便可以重新在晋商之中寻找可靠的人手,重新打通向辽东走货的通道。
张溥闻言,点点头道:不错,如此安排便好。有道是合则两利,先推那袁蛮子一把,等其登上辽东经略或者辽东巡抚的位置,到时候袁蛮子自去掌他想要的兵权,我等继续联络晋商走货便是。
说完,又想起来些什么,问道:对了,那袁蛮子的老师,孙督师现在如何了?
张采闻言便有些丧气,回道:那老东西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却是个硬骨头的,一门心思地效忠暴君,我们几次派人去送礼,都被挡了回来。
张溥却是冷笑道:既然他想做忠臣,那就让他在家里做好了。小弟这便修书一封,让朝中弹劾于他,省得那暴君想起来了,再把他召了回去。
三人正商议间,却听得书房外一片吵杂之声传来,张溥道道:怎地如此没有规矩?骏公出去看看。
吴伟业听了,正欲出门,却不防房门被人猛地一脚踹开。
第八十四章 你的事儿发了!
吴伟业正要发火,只是一看踹门进来之人的装束,到了嘴边的喝骂声便又被咽了回去,只是强忍着怒气道:尔等锦衣卫还有没有王法了?我等乃是读书人,须由不得阁下乱来!
原来,踹门之人一身飞鱼服打扮,腰中挎着绣春刀,脚上蹬着一双皂靴,正是锦衣卫百户关效羽,在他身后,又跟了十多个锦衣卫校尉和力士。
待进了书房后,关效羽一挥手,十多个锦衣卫就抢进屋来,沧浪浪地绣春刀出鞘声响起,众多锦衣卫校尉与力士,却是将刀尖对准备了张溥张采与吴伟业,口中喝道:跪下!
张溥却是冷笑道:我辈读书人见县令也不用下跪,又怎么会跪你们这些鹰犬?
关效羽却是无所谓地笑了笑,一副顽世不恭地样子笑道:无所谓跪不跪地,三位都是大才子,咱们这些大老粗还是尊敬一些的好。
说完,走上前去,将三人从书桌旁边推开,在三人几欲喷火地目光注视之下,大大咧咧地从怀里掏出几封书信和一个小册子,胡乱地夹在书桌上的书中之后。
略一整理,便冲着众多锦衣卫校尉挥手道:来呀,把这些罪证都给老子装好带走,不许遗漏了一件儿!
那些锦衣卫听了,便嘻嘻哈哈地上前收拾,有人拿出一个袋子,直接将桌子上原有的书籍信件以及关效羽后来放进去的一起装了进去。
待装好子书房中的所有书籍信件等物事之后,众锦衣卫中领头的便道:头儿,都已经装好了。
张溥却是挣扎道:鹰犬!尔等如此明目张胆的陷害,眼里可还有大明律么!你锦衣卫拿人,也是要有驾贴才行的,驾贴何在?某不见驾贴,以后定要进京向圣上喊冤,状告尔等蔑视王法!
关效羽闻言,却是笑道:别说驾贴,便是锦衣卫拿人下狱之权,都已经被圣上给收了回去。
因此上,若是换了个人,咱家还真不好办。可是偏偏是你张老爷张大才子,如今已经成了谋逆大案地钦犯,驾贴?用不上了!
说完,又对众锦衣卫道:把这三个钦犯的嘴给堵上,带走!
屋子里面,给老子掘地三尺地翻,看看有没有暗阁甚么的,若是有甚么遗漏,仔细你们的皮!
说完,便带着三个锦衣卫摆着张溥三人走了出去,剩下几个锦衣卫认命地在屋子里翻腾。
待走到院子里,张溥见自己的家人,不管男女老幼,都被带到了院子里捆了起来,便是家丁也没有一个放过地,心中最后一比侥幸也是消失殆尽,愤怒地挣扎起来。
只是被锦衣卫拿绳子捆着,身后又有锦衣卫按着肩膀,便是口中也被塞了破布,只能不停地挣扎扭曲,发出一些呜呜的声音。
关效羽见状,回身走到三人跟前,对张采和吴伟业道:二位也不要着急,三位的家人马上就会在京师的诏狱之中跟你们团聚。
转头又对着张溥狞笑道:张大先生,您放心,您的那些同窗和学生弟子,统统都得跟着您一起进诏狱,别急,咱慢慢的来,啊。
说完,转身吆喝道:走啦走啦!便带着众人往张府外走去。
只是走到张府门口之时,却发现府外早已被本地的士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便是苏州知府寇慎,也赫然在列,身后跟着一群衙役。
寇慎见关效羽当先带领锦衣卫出来,便面带不善地责问道:关百户带人来抓人,可有驾贴?
关效羽却是正色道:奉旨办事,无需驾贴。若是寇大人不信,某此处有宫中行文,请寇大人一观。
说完,便取出一道文书,递给寇慎。
寇慎看过,见文书上面所写确实是命太仓锦衣卫便宜行事,侦缉张溥等人不法之事,又加盖了崇祯的印玺,知道作不了假,便将文书递还给关效羽,问道:不知关百户可是查到了甚么?如何抓捕这许多人?莫非这张溥还谋逆不成?
关效羽道:不错。正是如此,这张溥联络复社学子,意图串联谋反。
此人以为苏杭百姓苦于织造,却无甚田地,故而狗胆包天,意图谋反之后,尽诛地主,将田地分给百姓。只待百姓拥护后,便试卷天下。至于证据,某身后都有。
说完,便从之前的袋子里翻出了那本被塞进去的小册子,递给了寇慎。
寇慎翻开,轻声读道:百姓苦税久矣,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当尽诛无良地主,均田地,除农税,加征商税以补之。如此,张氏可得天下矣。
其中详细地理论及计划,显然不是一天所能完成,只怕要谋划许久。
周边的乡绅也都听到了寇慎所读的部分内容,离的远一些的,待从周围之人口中听到了尽诛地主,均分田地,广征商税等词之后,皆是暴怒不已,有性子急的骂道:这该死的好生人面兽心!当今圣天子在位,这畜生只为一己之私便要谋反,该当千刀万剐!
关效羽听了,却是和寇慎使了个眼色,接着道:某等于其府中后院,搜出了龙袍黄册等物事,罪证确凿,这便押解回京。
寇慎也道:既如此,本官所带来这三班衙役,也暂时听从许百户调遣,以防走漏了人犯。
关效羽拱手道:如此,便多谢寇大人了。
两人又是互相使了个眼色,当即也不再多说,关效羽便带着锦衣卫众人和一干衙役等押解着张溥一行人出发。
只是到了路上,关效羽才真正见识到了这张溥是何等名声,几乎有半城之人前来送行。
眼看群情激愤,关效羽不得不让苏州府的衙役看管张溥等人,锦衣卫则是外围戒备,一个个地握紧手中的绣春刀,生怕出什么问题。
一直到了太仓州地城门口处,与苏州千户所地增援人手汇合在一处之后,才算是押解着张溥等人出了太仓直奔京师。
一路之上,整个千户所地人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怕一个不小心再出点儿什么意外。便是苏州千户所地千户赵不平,也是苦笑着对关效羽道:还是他娘的大意了。
第八十五章 讲读报纸
京城的老少爷们儿们这几天可是乐呵的很。
先是菜市口上杀的可谓是人头滚滚,不时听说某某因为贪腐,被拉到了菜市口挨上一刀,全家老少尽数流放东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