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这地方地处辽河、浑河和太子河的交汇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早在元末明初时期就取代了辽阳港的地位,成为了关外的中心港口。
所谓辽阳港就是汉时的襄平港,襄平港在此前的一千五百年历史中,可始终是关外的水运核心枢纽。
故而,郑芝龙把牛庄一卡,松锦前线的清军粮秣供给必会遭到影响。
要知道,清军打如今的老巢辽沈来攻打锦州,跨越了四五百里通道,前后动用了上十万大军,加上包衣阿哈,那甚至要十几万人。粮食可是重中之重。那根本不是鞑子在义州城种一季粮食就能解决的问题。那需要的是整个建虏政权全力以赴的支持。
黄台吉对于松锦一战,前后准备多年,整个战事更前后持续了两年时间,之前肯定已经将大批的粮食运到了义州。牛庄对当下战局最大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对以后的战局却相当重要。
只要郑芝龙能在牛庄一直待下去,甚至还引领小型战船沿着辽河及其支流游弋出击,却绝对能叫满清如鲠在喉。
对日后的明清战争形势的发展可是影响巨大。
“如果郑芝龙能长期据守牛庄……”
第四十一章 借刀杀人(新书求收藏)
四月二十五日,盛京城内。
昔日里大明朝在关外的首善之地,眼下已经全然是另一幅模样了。
城上城下都飘动的无数八旗旗帜,兵丁军民丑陋的金钱鼠尾,无不在表明它的主人是谁。
八角殿内,自黄台吉一下,两溜儿光溜溜的脑袋正身肃立,身体仍有些不健康的黄台吉,怒色大作,就仿佛一头被外来者侵犯了领地的雄狮,双目凶神恶煞的盯着所有人。
殿外,一个雄壮的汉子正挥动着皮鞭,对着背对他跪下的一人狠狠抽打着。后者赤着上身,此刻背部已经被抽大的皮开肉绽,浑身血迹斑斑。
但那人强忍着剧痛,哪怕每被打中一鞭都要浑身一抖,也不发出一声叫喊。
大殿外还跪着的几个蒙汉军官,此刻全都噤若寒蝉,把头深深的伏在地上,都无一人敢抬起头看看。
龙椅上高坐的黄台吉仿佛没有听到那回响的鞭子声,双目紧盯着在座的所有人,这些以两黄旗为主的官员将领们,也全都一个样儿,深深的低着头,表示出自己的驯服。没一个敢露出异色来的。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黄台吉早不是当年刚刚继承大统的黄台吉了。阿敏、莽古尔泰,两大贝勒的倒下和代善的臣服,让满清内部再无可威胁的到他的人存在。而一场场战争的胜利和建虏的不断发展壮大,更叫他彻底稳固了自己的权威。
此刻他虽然对在场的大臣们虎视眈眈,可实则却分心不知道在想什么。这点只看他的双手,正转着手中的扳指,就可以知道。
地上跪着的人正是图赖,牛庄一败,他损兵折将,把自己的堂弟鳌拜都给丢了。可图赖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真不敢再强攻猛打。郑军枪炮犀利,不是血肉之躯可敌的。
而消息送到盛京后,黄台吉自气怒攻心,立刻使人将他提了回,再以尼堪统领牛庄兵马。
黄台吉并不准备杀了图赖,当日一战的细节早已经被人尽数告知了他,图赖的指挥并没有出错,甚至可以说是很好。换做是其他人,自己的兄弟丢在了战场上,脑子一昏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事儿来呢。
到时候损失已经铸就,把人杀了都挽不回来。
牛庄一战,图赖真没有犯错。他手中又没有大炮他错的只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碰到了一个错误的对手罢了。
郑芝龙!
第一次,黄台吉铭记住了这个名字。
在他的心中,郑大龙头不再是明朝的一个地方实力派,闽海王三字不再是一个单单的符号,还是一个能打能战,有钱有粮有胆的能将。
“中原英才何其多啊。”
黄台吉心中真的好不感慨。一个洪承畴就已经很厉害了,一个祖大寿更已经拦了他许久,这二人还没有彻底的拿下,就又钻出了一个郑芝龙来了。
黄台吉还有些小感谢图赖。阵亡的鳌拜是他的堂兄弟,两人亲近着呢。他能忍着悲痛下令收兵,图赖不失为一个将才。
可责罚还是要责罚的。
牛庄一战,清军损失惨重,更叫人气恼的是,清军连尸首都没能夺回,尽让郑芝龙砍了脑袋去邀功请赏去了。图赖他啊,不得不罚!
算上耀州、海州、盖州的损失,区区一个郑芝龙,统兵北上不过一个月光景,就让大清朝损兵折将近乎千人,这还不算包衣阿哈。黄台吉已经很长时间没遇到如此惨重的失败了,且这俨然就是第二个毛文龙和东江军啊。
也亏得牛庄失守已经不影响松锦战事,否则,黄台吉早就在盛京坐不住了。
“图赖有负朕望,恨不能砍他首级以解心头之怒。但念他往日的功勋,就且记下他这颗人头。削爵,贬为庶人,没户口奴仆。”
“奴才谢皇上隆恩。”被提溜上殿的图赖,虽然疼的浑身打哆嗦,可还
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的一线生机(新书求收藏)
黄台吉站起来,转了几圈停下来,向图赖问:“图赖,你与那郑芝龙交过手,觉得这股明军如何”
“回主子话,奴才觉得郑芝龙部明军似又是浑河边浙兵的感觉,而且犹有过之,此言绝非是夸大。”图赖知道自己过了一关,而且作为黄台吉的夹袋人物,自己纵然被削成了白丁,想要复起也并不难。
所以,言辞之中没有半点闪烁,有话说话,半点不顾及自己是新败之将。
“郑芝龙部实是一支强兵,尤其在牛庄这等地方。现在发兵去攻打,无疑去打锦州这般的坚城要塞,实不是良策。为了一个暂且无有用处的牛庄,搭上诸多人马性命太是不值得了。
以奴才之见,这股明军虽是可恶,我军却完全可以等上三五个月。待到寒冬来临,江海冰封,郑军后退还好说,若是不退,方才是报仇的好时机。
眼下之际,迅速在辽水上游布置拦截,遏制郑军水师在水路上的游荡蔓延,才是最要紧的事。”那郑芝龙的水师都已经到了长宁堡了,那是烂蒲河与太子河的交汇处,向南的水域还称太子河,位置还要在鞍山之北,都跟辽阳平齐了。再逆流向前,就是长安堡,那地方还在辽阳北面,位置在浑河与太子河之间。
“皇上,奴才请斩图赖以正军心。”图赖话音方落,殿下众人中就有一个跳起,却正是谭泰。在正史里,这位主也是一个人物,可在眼下时期,谭泰才是一个二等甲喇章京,也就是跟伊勒慎是一个级别的。算是个二等参将,图赖可是梅勒章京,是副将!
“我大清自老汗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锋为天下至利。区区一郑芝龙算甚皇上如果坐视其人自败,虽可省去我八旗子弟死伤,却也忒败我锐气。”
谭泰的话叫黄台吉面无表情。
“皇上,奴才以为谭泰所言甚是。我建州自老汗起兵始,便锐不可当,每战必胜。女真满万不可敌,声名震慑天下。八旗子弟也个个引以为豪为傲,视明军如土鸡瓦狗。明军亦为我军声威所慑,人数虽众,却人人胆怯如鸡子。此敌我之大势也。
如今明廷九边精锐尽失,锐气大丧,正是我大清从容收割之时。忽的冒出一郑芝龙,骚扰海疆,几次败我天兵。若不能速败其人,叫其得享大名是小,奴才就怕明人纷纷传唱郑芝龙之声名,使其人士气不免复壮”
范文程说话时看了一眼图赖,这人的确不是庸才,他所说的法子就是现下满清对牛庄明军最正确的解决办法。最等冬天的到来。
可如此办法却也太丧满清的威风,扬明军的士气了。
而且不符合黄台吉的利益。
加之郑军盘踞牛庄,这还耽搁了黄台吉的下一步计划。一场为期两年有余的松锦大战,打空了崇祯帝的家底,也打空了黄台吉的家底。他正想着趁明军精锐尽失的档口,使大军破边入关,好生的抢掠一番,好回一回血。
郑芝龙要盘桓牛庄不去,这可就大不美了。
加之牛庄城也是黄台吉给两白旗出的一个难题。八旗子弟虽然很珍贵,但如果损失的是势大难治的两白旗,那对黄台吉言却未尝不是好事情。
要知道,眼下的满洲八旗,三百出头的牛录中,黄台吉亲率的两黄旗,加上豪格手中握着的镶蓝旗,这总共也才117个牛录。多尔衮三兄弟手中握着的两白旗,就有多达98个的牛录。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第三方势力。
可加上蒙八旗和眼下的汉军旗,如今后者还不是八旗,而是四旗。蒙汉军多倾向于黄台吉。后者的实力与战功、威望合一,无疑就是满清的九五至尊。
可这位九五至尊,真的做梦都想消弱两白旗啊。
“来人,把他给朕拖出去。”黄台吉把手一摆,并没有说出‘斩了’两字,但图赖适才所提之策略,却无疑已经打水漂了。
接下来一切就进入了黄台吉与心腹人等商议好的‘轨道’。
调镶白旗主多铎率军携大炮转回牛庄,图谋克敌。然这当中可需要不短的时间。
牛庄当面的清军退去了海州城,让郑芝龙更加从容的布置工事。也让斗志高昂的郑家水师,驾驭着一艘艘战船,往来辽海东西。
那辽东半岛上,除去一个盖州,其南方还有复州、金州两座大城,再有熊岳、永宁监等多座城池。
八旗在半岛之上已经‘安居乐业’了二十年,自从江东军被清军荡平了后,彼处更是再无半点威胁。一座座农庄在半岛沿海平原拔地而起,现在他们就全成为了郑军攻略的目标。
一时间倒也叫半岛清军顾此失彼。
加之时至五月,夏粮已熟,郑军便是望城兴叹,所过之处,却也无不将粮食一扫而光。哪怕运不走一把火烧了呢。
郑芝龙更是出战船,沿辽水、浑河、太子河逆流而上,放火燃烧,风助火势,一时间不知道让满清损失了多少粮田。
&n
第四十三章 皆大欢喜(求收藏)
身材干瘦的范坤跟在周家长随的身后,急急忙忙的跑着,那长随还在前面连声催促。无奈何,他家的主人太震惊了。谁让范志完爆出的捷报太惊天动地了呢。
郑芝龙北上月余,先后克复耀州、海州、盖州、牛庄四城,斩建虏上千。真把周延儒喜得不能自己。
这对他而言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肩膀上的压力能减轻许多,虽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他现如今的劣势。但就像疲惫时打了一针鸡血一样,总是可以振奋一时之精神。
现在时间都崇祯十五年了。
关外的松锦之战还未彻底了解,关内中原之地进行的朱仙镇大战却已经如火如荼。
二月,李自成、罗汝才联军袭破襄城,杀明三边总督汪乔年,三月连破中原东部城邑10余座,四月围攻开封。明廷闻讯,命戴罪之身的侯恂加兵部侍郎衔督促老部下左良玉与总督孙传庭率军渡黄河,救援开封。眼睛一转,似乎把左良玉坑死汪乔年的事儿就忘记了。
侯恂为左良玉的恩主,当年一手将逃兵身份的左良玉提到了副总兵位置上,明廷这是期望着左良玉能看在侯恂的份上买些力气。而孙传庭手下则有着关内最为敢战的明军——秦兵。
然而左良玉骄横难治,侯恂的面子也不全买。当初汪乔年之亡就有其所部下湖广兵见死不救的缘故。孙传庭收拾汪乔年旧部,整合秦兵,方有点起色就被调去中原,结果粮食都不够吃,战阵能胜才有怪。
二者被农民军击败后,崇祯帝就再令命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偕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兵18万(号称40万)往援开封。
那关外的明清决战,明军已经是大败。如果关内的这一场大战,明军还是失利,大明朝就真的完了。至少北方各省是完蛋了。
周延儒对于这事儿倒没有太迫切的认知,他觉得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崇祯帝眼中的形象。
将侯恂从大牢中提出来,并任命为兵部侍郎,督军救援开封,这是他提出的建议啊。现在侯恂落得大败而归,周延儒在崇祯帝眼中自然是要丢分的。
可偏偏周延儒又不能放弃侯恂,虽然侯恂是老牌的东林党呢
周延儒虽然不是东林党人,却是借助其力复相的。侯恂父子两代俱为东林党,儿子侯方域也是现今复社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周延儒还真不能不给其撑腰。
这是无奈之举,但也是公平交易。
周延儒在崇祯朝早年被温体仁算计,无奈归乡,却因为温体仁而与东林党和复社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句话被其贯彻甚深。这也就是东林党和复社之所以极力促成周延儒复起的原因,因为周延儒虽非东林,却胜似东林,在崇祯帝眼中还甚有迷惑性。上台之后很是重用了一波东林党人。
现在正觉得压力巨大的周延儒,陡然接到另一个得意门生范志完使人送来的捷报,可说是惊喜交加。
就范志完所言的‘运筹之功’,他是志在必得。
但如何让一个远在京城的首辅大人,忽然的对关外战场具有了运筹之功,这就不是范志完在书信中三言两语所能交代清楚的了。
范坤名义上是范志完派来京城来送信的,实则,他才是那一封信。
“小人见过阁老……”范坤恭敬的见礼。
周延儒不耐的挥挥手,见范坤直起腰来,便急不可耐的对他问道:“叔恺(范志完表字)信中所说郑芝龙之事可是真的”
“战场远在牛庄,我家老爷未及亲去查看,是以此事还有待核实。但阁老可以放心,郑芝龙所报虚假不了。”后者到了辽海后,几次派人报捷,那可都不是假的。有鞑子的人头做证。
“这么说叔恺并未亲眼所见那头颅了”周延儒才不会把事情的‘真假’寄托在郑芝龙的诚信上呢。
“郑芝龙只送了一部分。
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求收藏)
有郑芝龙署名的奏折送到,真凭实据在,周延儒糊弄下崇祯皇帝还不很简单吗
要知道,历史上周延儒之所以事败,乃是因为清兵入关,他这人自请视师,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崇祯帝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还特进太师,荫子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
在自身势力根本无法遮蔽朝堂的情况下,周延儒胆敢如此的糊弄崇祯帝,这当然是他利令智昏所致,却也不得不说他胆大妄为和善于糊弄崇祯帝。后来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但很快崇祯帝就又念起了他的好来,言周延儒“卿报国尽忱,终始勿替,”许驰驿归,赐路费百金,以彰保全优礼之意。再后,崇祯帝复谕延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周延儒于是回到京城。
而现在有着郑芝龙的奏疏做证据,实打实的证据,周延儒若再不能把崇祯帝给糊弄过去,他就不是周延儒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