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现在宋军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好不容易把金人打的大败而逃,不趁机追上去大咬一口,那岂不是白努力了么?

    ……

    海阳集,乃润州和迁州之间的一处集镇。往日时候,这里的人烟不说密集,却还是有一些个的。女真人的国都依旧在会宁府,地理上相当靠北的,因为那会宁府的上京城所在已经在冰城左右了。

    这苦寒的关外之地,那是得到了女真人的精心经营的。

    海阳集在辽国时候就以商贸文明,但辽金战火把那一切都彻底摧毁,现在的海阳集那是战火在辽西走廊平息之后,才得以复兴的。

    虽然比不得昔日的海阳集热闹,可看着也算个小镇集。数十个商铺汇集于一条大街两旁,如此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是今天的海阳集里却再看不到一个商人了。

    战端一起,别说是这儿的商人,就连百姓们都纷纷逃离。

    上万女真步骑正缓缓南来,刀枪如林,精甲如城,战骑也呼啸往来。

    广袤的平原上,来势汹汹而来的金军精锐将士们,士气如虹,斗志高涨。

    为首的完颜银可术非常自信于润州城的‘坚不可摧’。宋军休说是二十万步骑大军,那就是二百万步骑大军,也没可能立马拿下润州。

    所以,完颜银可术纵然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些兵,正面厮杀根本非是宋军的敌手,他却也敢挥兵南下。

    因为他部就是一个鱼饵,一个来钓宋军上钩的鱼饵。

    作为一个大脑非常清晰的皇帝,吴乞买十分重视宋军的情报收集,赵宋五军都督府下究竟有多少兵,女真高层十分清楚。

    赵宋手中又究竟有多少马军,他们也一清二楚。

    知道正面厮杀、野战不是宋军对手的女真人,十分了解敌人的弱点在哪儿,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在那里。

    已经把党项给吃下的赵宋,大批军马的入手,直接弥补了其军的一大短板。

    就在党项人扑街的这一年里,宋军的马军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着,上十万人的马军,还都是人手双马、三马的马军,这对先前的宋军言,完全是天方夜谭。但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真的了。

    宋军的马军数量已经超过的金人,他们的战马也半点不弱女真,他们的兵甲更不会弱于继承了辽人家底的大金国。

    与金国的精锐马军相比,宋军骑兵唯一的缺陷就是马兵的战斗素质。

    赵宋可以弄来大批的战马和质地极高的马甲兵器,却不能用钱买来那些新兵蛋子们的战斗经验和战斗素养。骑兵也是个技术兵种,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操练、磨砺才行。

    这是赵宋马军最大的缺陷,也是金军骑兵最大的优势。

    如此的,用一个鱼饵来引诱宋军马兵突进,然后就在狭窄的辽西走廊中一举击败他们。

    当然,宋军也有可能按兵不动,那样银术可部就是骚扰为主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众军随俺来战
    银术可一脸的镇定。眼下的任务算不上危险,所需要担忧的只是敌人上钩之后,他要如何才能在宋军骑兵的追击下尽可能的保存下实力。

    但他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断尾求生的把戏,任何一个军人都会玩的。而身为鱼饵,他也只能通过这个古老的法子来调动宋军了。

    要是一切都顺利,这一战,金兵便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却能把宋人辛苦建立起的马军力量给一举打残打垮。

    得到了党项遗产的赵宋,虽然拉起了十来万马军,但除去分布在西北和燕云的骑兵外,再扣除一些没啥战斗力的部队,如今随军出榆关的五六万骑兵,那已然是宋军全部的精锐了。

    金军的目的就是这些赵宋的精锐骑兵,只要能一举摧垮他们,叫金军付出再惨痛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因为对比他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加重要的是对宋军的打击。

    在这场战争里,骑兵可不止是宋军的一条腿这么简单,他们更是宋军夺取广阔地盘的急先锋。

    关外那么大的地盘,没有骑兵怎么能成?

    只靠着步兵的两条腿,走到大雪飘落的时候,都不见得能望见混同江。

    只有骑兵,只有机动能力远胜过步兵的骑兵,才能迅速占领下金人退却后的辽阔地盘。

    早在去年时候,对女真作战的策略就已经被赵宋高层给敲定,利用步军正面击败金军的抵抗,然后以骑兵迅速侵占金人退去后遗留的土地。

    现在金人把目标对准了赵宋马军,也是看准了步军行进缓慢的缺陷,辽阔的辽东关外可不是小小的燕云十六州。赵宋大军只要没马军助阵,那就等于为女真夺取极大极大的战略优势了。

    没有了大规模的骑兵助阵,只要步军而行,汉人想要拿下整个辽东及渤海故地,那是痴心妄想!

    完颜银术可心中再次坚定了金军的策略。

    这可是金国诸多高层们的智慧汇总在一起的结晶啊。

    在银术可心中,那也是金国唯一可行的线路。

    真的死拼硬打,他们真不是赵宋的对手啊。虽然这样的厮杀,只能解金人一时之忧,而不能解万世之愁,可能缓一时是一时吧。

    现在宋人势强,女真势弱,只能如此。

    就跟当初女真第一次南下之后,赵宋朝堂内有人叫说着要立刻整兵备武,以防备金人二次南下。但更多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金人能遵守信诺上。

    这就等于是把主动权完全教给了金人。

    而现在呢?金人就也只能把主动权完全付于赵宋,祈祷着宋人经历了一次大败后,不要头铁的继续杀来第二回了。

    银术可的美梦做的真的是一个美啊。

    这时,一声急叫猛地传入他的耳中!抬头看,就见不远处王鑫正疯狂的鞭打着战马冲来。

    作为辽东汉儿大将王伯龙的侄子,王鑫虽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谋克,但在银术可军中好歹还有些知名度。

    在他直奔银术可之前,王鑫先就撞上了韩庆和。或者说是撞上了韩庆和带领的游骑。

    韩庆和脸色很不好看,因为他知道王鑫之前的任务,更清楚那支队伍里的主将根本就不是他。现在王鑫带着背后的一些个骑兵奔跑过来,一个个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一看就知道是吃了大败仗。

    早在王鑫望见银术可之前,韩庆和先就已经带引着大群的骑兵迎了上去,卷起漫天尘土!因为王鑫部的屁股后头,大片穿着火红军袍的马军正紧追不舍。

    韩庆和,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到陌生的名字,可要提及他的儿子韩常,怕是很多人就都知道了。

    这韩庆和在契丹是世代官宦之家,可在女真攻辽之中选择了投降,稍后率辽东汉儿军屡立战功,每战必为前锋。被阿骨打授予了猛安一职。

    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清楚的知道在宋金交锋的这场大战里,谁个才是真正的占优一方!

    然而韩庆和却选择了为女真奋战到底,原因就在于韩常,这个韩家的麒麟儿早在靖康元年时候,就死在了赵构的手中。准确的说是死在了被赵构驱使的岳飞手中。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韩庆和望见宋军火红的衣甲旗帜后,双目猩红,爆喝道:“贼子好胆。”就直挥军掩杀过来。

    杨再兴可不是不知后退的铁头娃,看到金人马军大举杀来,那是立刻就调转马头,往来路奔去。

    三百多宋军骑兵背后被上千金军马军追赶着,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岳飞的耳朵里。

    去年人还在大西北的岳飞,现如今已经是二十万步骑宋军中的一员大将了。为军中的马军左副都统,麾下精骑上万。作为大军前锋,岳飞部的职责十分简单,那就是侦查。

    搞清楚金人兵马的动向,同时遮蔽金人的探骑。

    某种意义上,岳飞这上万马军就是一支数量巨大的踏白队。

    岳鹏举没有留在大后方听汇报的习惯,虽然身份已经不同,他已经无需在冲锋陷阵的跑在最前面,但披坚执锐的习惯还是少不了的。

    杨再兴引兵追杀去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人向后方禀告了。岳飞听了消息,立刻就率手下的军兵赶来,现在看果是没白费功夫。

    但敌情不明,众人很是狐疑。对面的敌人要是多大数千骑,他们这般冲上去了,岂不是坐蜡?

    “将军,金虏来数不明,咱们不若暂且退去?”边上有人问道。

    岳飞紧盯着前方,一双眼睛越发亮起来,朗声笑道:“如何要退去了。此时冲上前去,杀金贼一个措手不及,岂不痛快?”

    敌弱我强,这个时候就是只拼消耗,那都是赵宋赚的。岳飞为军中大将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次征伐,宋军高层最害怕的是碰不到金人的兵马,而不是撞到金人兵马后吃了败仗。

    一众人全都默不作声,倒不是惧死,而是因为死的怕有不值。然岳飞在军中威望深隆,又是长官,决意厮杀,当兵的怎敢聒噪?

    “兄弟们勿忧,我军背后还有大队人马,某已经使人传唤。金贼便再是人多,我军也不若他们。尔等只管随俺厮杀就是。”语至此处,他抬头向北方望去,那里广袤的平原上,马蹄声已经震响如雷鸣,升腾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雷霆滚动的马蹄声由北而南,日渐亲近来。

    风中隐约传来嘈杂之声。有那目力上佳的,踏在马背上,已经能看到前方有一条黑线涌来。仿佛是决堤的洪流。

    岳飞大叫一声:“与其等贼来攻我,何如我去攻贼!众军随俺来战。”言语落下就策马引军,往北来的马队迎头撞去。



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
    东北已经开打,汴梁城里的赵构却并未把过多的目光放在战场上。

    因为他觉得这场仗自己根本就输不了。

    在内廷照办处里,他已经视察了多项军工要务,包括还未定型的第二代火绳枪和第一代燧发枪。

    身为一个穿越者,对于药粉的利用不可能永久的停留在药粉包上。开发研制真正的火器才是正途。咦,少了一段!喜欢请大家收藏:()斋书苑更新速度最快。

    在铁锅也才刚刚出现的宋末时候,想要制造出可用于实战的枪管来,谈何容易?更别说把这种枪管的造价降低到可普及使用的地步。没有几年时间,赵构根本就无须去想望。

    这也就是他在穿越之初的时候根本就没去搞枪炮的最大原因。靠,又少了一段!斋书苑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东西要是搞成了,中国古典时代于冶金上的科技树,就也点到了巅峰了。

    但这显然需要一次次失败的积累,即便是不计成本的去实验,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行。

    照办处召集的这些个大师傅,那都是国内一等一的大匠,可即便这般,到现在这工艺流程也依旧不显成熟。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境内还有不少高品质铁矿,尤其是打灭了西夏后,横山区域的铁矿归了赵宋后,可是给照办处的实验小组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前文里说了,西夏人的冷煅技术并不是牛掰,之所以成果显然,一是党项人在冷煅技艺上钻研甚深,二就是党项境内有不少品质超高的铁矿。日,没法看了又少了段!一秒钟记住,斋书苑()。

    但现在是北宋年前,是历史上的两宋交际,在后世早就籍籍无名的横山铁矿,于眼下这个时代却相当的有知名度。

    靠着横山冶铁局出产的高品质铁锭,照办处的枪炮小组倒是造出了一批合格的枪管——能连续击射十发后还完好无损的枪管。

    但这也仅限于横山出产的铁锭,如是其他冶铁局的出产,非要千锤百炼后的精铁才可。这造价就太高昂也太费人力了。

    只是赵构对冶铁这一项,真的是了解无多。只能利用眼下世界的条件,用最大的支持,来促进冶铁技术的发展了。

    这就等于他挑选了一颗最饱满的种子,选择了一块最肥沃的土地,然后请来阳光雨露滋润着,看着、呵护着种子一点点生根发芽,然后破土而出,长成一颗不大的小树苗。但最终它能否成为一颗真正的苍天大树,那却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在两种火枪的制造过程中,赵构还顺手推行了标准化。从最基本的枪管到扳机部件,还有木托等,无论是体积大小,还是重量高低,全都标准化。已经基本能做到零件替换等维修了。如此为日后的后勤器械维修工作,乃至是枪子制造速度,都有极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坚定了枪子的成本造价。

    “接下你们要做的就是更深度的实验。实验甲乙两种火枪的耐久度和精准度,还有它们的破甲性。”从连续不停的击发角度实验,从二十发连射后降温再接着射击方面着手实验,赵构要把摆在他眼前的火绳枪和燧发枪性能摸得更透。

    而至于精准和破甲属性,那也是衡量火枪性能的两大方面不是么?

    然除了火枪之外,照办处还有第二项产品也摆在了赵构面前,那就是新一代的马步兵护甲。靠着新研发的水力锻锤和冶金技艺,将盔甲向板甲方向靠拢,最大化的制造出一种重量和防护力均衡的新式甲衣。

    这可是很至关重要的研发课题。

    虽然板甲那东西对比火枪,完全就是被克制的落后货色。但它对比火枪来也更容易出成绩不是么?

    再说了,火枪那玩意儿便是被研发成功了,也不可能迅速的就大规模装备军队不是?

    不管是从造价,还是从保持帝国大军的持续竞争力角度出发,火枪都是宋军藏起来的一手。就跟那火炮研制一样。后者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制造工艺了,只是一直被赵构掩藏着罢了。

    赵构不愿意那么早的就把这种大杀器暴露出来,因为在眼下的世界里,配重式投石机就已经无敌了,根本用不着火炮。

    早早暴露出来,完全是给敌人追赶自己的机会。为将来赵宋的征服脚步制造障碍。

    他始终把火炮藏的严严实实,整个朝堂上都没人知道火炮的存在。

    这是他留给后人压箱底的宝贝。

    而至于为什么火炮比火枪那么快的被制造出来,其块头巨大的原因不提,青铜的延展性远较铁质好,这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方。

    唯一的坏处就是青铜炮的耗费太大太贵了。

    一尊青铜炮,小则数百斤,多则几千斤,大部分金属都是铜,偏中国又是一个缺铜的国度,那一门炮的耗费可是不小。

    也是因此,赵构才一边使人往吕宋发展,因为后世的吕宋铜矿很多么。而另一边他又使人往江南的饶州去。
1...191192193194195...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