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在那里修筑码头和仓库,作为日后战争开始后,海路兵马的后勤转运站。
否则从釜山到混同江入海口,那可光直线距离就有四五千里地的。
那包括佐渡岛在内,这些就都是这条漫长的海上运输线的中转站。
一支支宋军汇聚到釜山,叫彼处的兵马从本初的千把军丁,迅速暴增到五千人。但这五千人的目光真的是只盯着北方的,刘子羽以下众人,真没谁打算对高丽动手。
可是高丽人不这么想啊,尤其是刚把自己的外公干掉没两年的高丽王王楷。当地州府,乃至是整个广庆道,以及周边的全罗道和杨广道的官员和世家大族们,全都对釜山虎视眈眈。
他们才不会彻底的相信赵宋的承诺呢,看到一支支宋军汇聚釜山,就一面如临大敌地整军经武,一面通过商人刺探内里的消息。官面上还叫人向宋军送来了不少猪羊慰劳,以探听风色。
刘子羽才不管高丽人相信或不相信呢,他觉得,即便放高丽人一百个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主动向赵宋开战。既然如此,那高丽人自己紧张自己的,又能干他屁事呢?
但刘子羽如此的作为,却叫高丽人更是惶恐。不止一个怀疑宋军有所图谋,不然怎么就这般平静呢?
于是,广庆道、杨广道和全罗道的兵马就不停的被增加。只是近俩三月里,王楷就向南方征调了四五万军兵。
刘子羽也全然不放在心上。
他现在,脑子里只想着开春后的战事,向着战争的走向问题。
跨越四五千里的海路,然后还要走过几千里的江上水路,如此才能深入到敌人的核心部位。这在历朝历代的战争史上,根本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刘子羽现在是在开历史先河,完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他能不绞尽脑汁的费尽心思么?
可惜。即便是高丽,对女真地理的认知也有限的很,对于混同江以北区域的地理地势更是毫无所知。
高丽这地儿,与女真还是比较贴近的。哪怕是契丹人当老大的年代,高丽北部的长白山部,西面的鸭绿江部(提示一下,这个时候的鸭绿江东岸的广大区域还不属于棒棒),西南辽东半岛的曷苏馆部,那都是女真人。
女真人也分熟女真和生女真的,像鸭绿江部和曷苏馆部,这都是已经被契丹半同化的女真人了。跟混同江流域的完颜女真,跟图们江流域的长白山部,那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
高丽人即便与长白山部女真有着一定的往来,可对于混同江的地理地势,也是一问三不知。
所以,刘子羽他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的进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军兵作训,还是物资补给,包括民壮夫子,他都要做到最好。因为只有保持最佳的姿态才能迎接‘未知’的挑战么。
所以,王楷别说是往广庆道等调集了四五万兵马,他就是把手头的军兵全调来了,刘子羽也不会多晒去一眼的。
“哈哈,哈哈——”
刘子羽停下了脚步,看着不远处校场上已经操练起来的军兵,满眼的欢喜。
釜山只有不多的五千宋军,但是这些宋军的精气神与刘子羽先前带过的宋军,真的是天差地别。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军装是一样的,现在的宋军跟过去的宋军,就再没什么相同的了。
作为一个战场上走过来的将领,谁愿意领一群孬兵呢?刘子羽看着现在手下的兵就高兴的合不拢嘴,哪怕这些军兵已经归他麾下好一阵子了。
毕竟不久后宋金双方就要开打了。他刘子羽能否建功立业,还要看这些将士有不给力。
“总管相公,高丽人传信,猪羊已经出城,最迟下午便能送到釜山。”一名文书奔来告诉刘子羽道。
“啧,早就该到了。都是高丽这些个自以为是的蠢货作祟。”行军打仗后勤第一,刘子羽部又是担负着极重要任务的军队,其伙食待遇较之陆上兵马更胜一筹。
“一群腌臜撮鸟,回头来本总管再跟他们算账。”他可是海东总管,高丽、日本和虾夷地都在其辖区之内。
第四百五十七章 选妃
日子过得挺快,转眼就到了韦太妃的诞辰之日。
后宫嫔妃母以子贵,赵构做了皇帝,韦氏的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然礼法制度在,韦氏再怎么着也活着做不了皇太后。因为赵佶的正牌皇后郑氏还在,人家现在才五十岁,身康体健,再活三二十年似也不在话下。
这就是汉家制度。
历朝历代千年以降,当皇帝是庶子即位时,嫡母、生母同时在世,只可尊嫡母为皇太后,生母则为皇太妃。只有当生母死后,方可追封其为皇太后,以此明嫡庶。同样,皇帝也只有在嫡母已去世后,才能遵依旧健在的生母为皇太后。
这就是封建礼制下的尊卑,就是所谓的嫡庶有别。除非赵构愿意为此事大起争议,不然韦氏真就一辈子也坐不上皇太后。
因为赵构他时间有限啊。也正是因为他时间有限,才不想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没意义的事情上。
但即便如此,韦氏诞辰之日,对于皇宫内外,那也都是一件大事。场面上都有些逾礼了,但朝野上下谁也不会在这点小事上给赵构找不痛快。
照着惯例,宫里头是要举行家宴的。对于赵构言,那就是吃个饭的事儿,可对宫里的嫔妃们言,却就是一个争奇斗艳的大舞台了。
潘氏并非头一次参加这一类的宴会,可她还是有些紧张。因为近来时候,她跟邢氏之间的争斗是愈发的明显了。
但因为赵构后宫与赵佶眷属的隔离,后者已经搬去延福宫了。
徽宗在位时候,很不满皇城宫苑的狭小,遂大肆扩建、营造。而延福宫处在整座皇城的西北部,扩建起来方便,便就打着‘延福宫’的旗号做事。其虽名是一宫,实则殿、台、亭、阁众多,乃是一个较之皇城尤要华丽甚多的宫殿群。景致争奇斗巧,穷奇极胜。
宋徽宗曾为此写下《延福宫记》,乃言殿阁亭台,连绵不绝,凿池为海,引泉为湖。文禽奇兽,千姿百态;嘉葩名木,怪石幽岩……
宫殿建成后,宋徽宗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宫苑中度过的。
赵构登基后,就直接把延福宫给了赵佶安置。皇城内的嫔妃们与赵佶的太妃们,那是两个天地。
现在两个天地要合为一处了,潘氏很有些担忧自己要在韦氏面前吃呱唠。
原因很简单,那韦氏便是要对外做出一个样子,来表明自己的贤惠本分,绝不与皇太后争分位,她也要多削潘氏几次。
赵构歪在榻上,瞧着潘氏挑了半晌,才换上了装束,无语了老半天。
至于这么繁琐么?
还是男人好装扮,平日就是一身朱红常服,谁个也挑剔不了。
这边侍女又来为潘氏梳头发,还有人端过来一托盘的簪环首饰叫她自选。
赵构看着潘氏挑挑拣拣的选首饰,半响后噗嗤一声笑了。
“官家……”
潘氏不满的发出一声娇嗲,头上带着的步摇晃晃悠悠,一颗颗珍珠倒也趁的住她宠妃的架子。可珍珠再是闪亮,也不能遮盖了潘氏头饰的素清。
太素了有没有?白玉凤首笄、赤金荔枝瓜实并头簪、白玉孔雀形簪首、银流苏桃花珍珠步摇……
较之潘氏往日里所喜爱的华丽夺目之风格,今天的装扮完全就是清水白菜啊。
而如此做的目的是甚?显而易见,那就是免得压过皇后了,让韦氏抓住一通训斥。
赵构搂过细腰,看潘氏袖子稍稍向上一捋,露出了一段酥白的小臂,纤纤细细的,莹润动人,偏生又戴了一对包金孔雀玉镯,“这样也好看!”
忍不住笑了两声。“今日乃家宴,不必盛装了,如此甚好。”
整个宫廷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今日一宴,会生出些什么事来,他比潘氏更清楚。说着不甚在意的看了看托盘里头的首饰,伸手拿来一对梅花竹节碧玉簪,轻轻地插在潘氏的鬓间,又找了一对玉兔捣药耳坠,给她戴上,如此就是好了。
潘氏发自内心的不喜欢这样的装束,然而今天的日子容不得她放肆。
自从赵佶回汴京后,赵构对之是十分的尊重,对于韦氏就更无半点的不是了。潘氏只看着赵构,就必须要拿出对待婆婆的架势来尊重韦氏。
“时辰也差不多了,奴家要去坤宁殿候着了,官家也该走了罢?”
“是该走了。”
赵构颔首,叫人伺候着,回到了福宁殿。他跟邢氏可还没有走到怨偶这一步,后者行事规章再是规规矩矩一板一眼,那也规矩不到赵构的福宁殿不是?赵构对此虽不苟同,但这不妨碍他敬着邢氏。因为有这么一个讲究礼法的皇后,宫廷内会少很多的事儿。同时,在朝野民间,邢氏也能为赵构吸引一些注意力。
所以,稍后前往延福宫,赵构必须去坤宁殿与皇后结伴而行的。
宫宴办的绝对热闹,韦氏虽然没能混上首座,但看着眼前的排场那也是欢喜的很。
除了宫廷嫔妃,还有赵构的儿子闺女,来的还有在京的近亲宗室,还有赵佶的那些个儿子闺女,以及各自的配偶,只是这些就热热闹闹的老大一群人呢。
宋朝已经有炒菜了,赵构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大宋饮食业的发展,今天的筵席绝对不差。但再好又如何呢?说是家宴,但是有赵构这尊大神坐着,谁又能吃下多少?不过是意思了一下罢了。
筵席过后,延福宫内还有戏班杂耍在,但一些人已经能告退了。潘氏得信后就第一个想带孩子走人,却被韦氏身边的姑姑叫住了,只说太妃有请。
潘氏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跟随着进去,就看韦氏正笑眯眯地跟着邢皇后说话,手里还抱着皇后的儿子赵瑗,旁边坐着赵构。潘氏看了看赵构,见他一脸沉如水,稍稍安了心,就是见礼。
韦太妃忙叫人扶了潘氏起来,又招手叫她身后的宫女把赵琯抱来瞧看,这赵琯就是历史上的小赵旉,看着被养的白白嫩嫩的孙子,很是欢喜的赞叹了两句。但却没有像抱赵瑗那样抱着不撒手,两句话后就叫潘氏带着儿子退下入座。
赵构看着潘氏脸上闪过的一丝不满,心中毫无波动。韦氏又不是他亲娘,才不会觉得潘氏露出的不满是在冒犯他老娘呢。转头就看韦氏对邢皇后笑道:“身在皇家,最要紧的就是子嗣。如今宫中子嗣不盛,你身为国母,可不能大意了。”
邢皇后忙笑道:“太妃说的是,儿臣也多为此事忧恼,只是……”自从赵构穿越,到现在都四年了,身体明明很棒的皇帝却始终没有诞下第三个儿子,甚至连个儿女都没有,这事儿早就被天下人议论纷纷。形势对赵构颇有不利。因为赵构先前时可明明有不少儿女的,现在如此这般,叫民间不知道多少人骂他弟夺兄位伤了阴德。
而后宫的女人就更是焦急了。
母以子贵,没有儿子,哪怕有个女儿也是好的啊。偏偏赵构身体强健,床榻之间能力出众,但就是无果啊。
说真的,那民间的传言邢皇后也听到了,她自己都有些担忧了。
韦氏今日更是高兴,便对着赵构笑道:“你瞧瞧,皇后多明理啊!你能得此贤后,也是有福了!”
然后就又对赵构说道:“但哀家看你身下只有两幼儿,心里实在不安。既然宫中嫔妃没个有福气的,皇帝便听哀家一言,开了选妃如何?”
潘氏低头静静地听着,心里头已经有了底了。
第四百五十八章 将门无将,毒瘤垃圾
选妃,这就是赵宋的后妃遴选制度。
赵宋秉承了李唐一部分的后妃制度,沿袭下了一年一度的选妃制度。而这选妃,也分为貌选与才选。顾名思义,貌选是以容貌为上。而这才选,则是以文艺才智取胜。
但赵宋是文人的赵宋么,尤其是打出了刘娥这个妖孽后,相貌这一项便有了另外的解释了。不管皇帝的意志如何,横竖皇家开始推崇有德行的女子了,开始崇尚庄重之美了。后宫的妃子大多数来自于官宦之家的大小姐,所以如刘娥那般出身贫寒却没有后台的女子,就算长的再美恐怕也摸不到皇帝的边。
只是幸好这妃子的样貌都不差。因为出身官宦之家么,再差的基因被一代代的优化下去,也变得相貌可人了。
尤其是给亲王们选王妃的时候。
所以,赵构府上的女眷们,相貌放到后世里一个个都是女神。
只是再棒棒哒的女神,你下不出蛋来,在韦氏眼中也会变得相貌可恶起来。
赵构早就清楚韦氏打的是什么算盘,而至于开选妃么,对他来说也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不是?先前之所以叫停了选妃,那也不是他真就不喜爱女色,而是因为他刚刚住进这皇宫大内,里里外外都没有理顺,自然不方便从外面进新人了。
要是万一有那脑残不长眼的,对赵瑗、赵琯下手怎么办?
赵宋后宫打开国那日起,将门世家的贵女就没有断过,包括赵佶的元后王皇后,也与那些个将门之家有着一定的联系。谁敢说宫廷内就没人留的伏子?
赵构一点风险都不能冒的,这一世的‘他’,可就只这两个便宜儿子啊。而且这般来还能给他赚取一点好声名不是?
但是现在,那就又不同了。
那么长时间过去了,不说他已经把皇城内外给摸了个透彻,掌控手中。就是邢皇后和潘氏,那也把自己所在给梳了又梳,扎下了铁篱笆。再放开选妃,风险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赵构的目光根本就没盯在这事儿上,他知道,韦氏的这一出戏,既有她本人的意愿,在韦氏眼中,赵构膝下就俩儿子,那真的是少了些;可也少不了一些人在背后的使劲。
要知道,赵构本是一很普通的藩王,就像哲宗还在时的赵佶一样,根本就没有入某些人家的眼。赵佶二十多个儿子呢,除了太子赵桓之外,最出彩的是郓王赵楷。俩人娶的都是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的闺女,真正的将门之后,真正的高门贵女。
可以说,这一代的将门之家最出色的两个女子,之前已经嫁个了两个最出彩的皇子了。
那不管最终谁个做了皇帝,背后的家族都可以高枕无忧。虽然这些个盘踞在汴梁的高门显贵,盘踞在驻京禁军身上的将门世家,根本就是一个个贪得无厌的蛀虫。然而赵宋皇室与将门世家联姻,这却是打赵老大时候就已经定下的规矩。
在赵宋一朝,如此之结合才是最‘政治正确’的结合。
如果说赵老大和赵老二的婚配还不能算数,那宋真宗的皇后郭氏,父亲是郭守文,拜奉**节度使。
仁宗的皇后曹氏,祖父是赵宋开国第一将,武惠王曹彬。
而中年病逝的宋英宗,皇后高氏,祖父是高琼,忠武军节度使。
接下神宗的皇后向皇后,父亲是向经,定**留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