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正愁的焦头烂额呢,耶律大石却来了一个神助攻。他这一动啊,可真就解了大宋的难题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
    趁着强劲的东北季风,一艘大海船正乘风破浪,向着南洋驶去。

    冬季里的南海气温依旧舒怡,哪怕北地早已经是冰天雪地。

    赵信立在高高的船艉楼上,迎面吹着风,脸上即浮现着激动,也表露着忐忑。这是钻入敌人的肚子里头行事啊,真要露出马脚,别看他姓赵,乃大宋宗室也,也一样免不了送命。

    因为他的任务是细作勾当啊。

    这艘船上运载的几十号人,一半是这段时间朝廷暗中收拢来的白番。

    锦衣卫对这些白番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现在将他们送来南洋,那就是要潜伏下来。探听三佛齐等土著藩国的情报是一,探究南洋的天方人势力是第二。最好是能跟天方商人扯上关系,同当地的教团长老们搭上腔。

    这些白番绝大部分也是天方人,但他们或是走投无路的天方人,或是被人当做奴隶买卖的天方人。

    主要来源是东南沿海的几座商贸重地,或是西北的大草原上。

    被赵宋帝国收拢了后,很自然的就顺服了来。

    毕竟国家这东西对这个时代的人言,还有些奢侈。在城头变化大王旗甚是普遍的中亚,一个王朝从初兴走向灭亡,也就百多年的时间,这些天方人从出生的那一日起就听多了起起落落的故事。更别说即便是天方世界里都不是塞尔柱人一家独大,这些天方人的国家观念相当薄弱。

    在调教这些白番的时候,更叫锦衣卫感觉到‘坚韧’的还是那信仰两个字。但是在生死面前,信仰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毕竟天方信仰的传播,那也是一手持刀,一手持经书而来的。

    总之在生存面前一切都可以改变。

    阿卜杜拉曼此刻就温顺的跪倒在一尊玉皇大帝神像下,心中念念有词,祈祷着这位大天尊能保佑自己平安。而至于自己死后会不会下火狱,在该信之后,他就不想这事儿了。

    就跟那教官说的一样,真神也好,大天尊、道祖等也好,就算都是真神,那也重要有地盘的。他阿卜杜拉曼该信之后,就是大宋朝的人了,即便日后死了,那也归大宋的神仙管。真神这个才出现了区区三四百年的小神,又凭什么能大的过玉皇大天尊和道祖这种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大神?

    人都是会心理建设的。当人下了一个决定之后,他就会在接下的时间里为自己寻找无数的理由来让自己坚信那个决定是正确的。

    阿卜杜拉曼就是如此。

    船队里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少,就是一些还有些勉强的,实则也已经拜了老君了。

    而除了他们这些锦衣卫要投放去的细作,船上还有百十号人手,里头有随行的船员,也有转职护卫。毕竟这个时代的大海上可不讲仁义道德,所谓的船主,一个个全兼职海匪。

    要是这艘船半道上被人给劫了,那可是出大事了。

    船只没有直抵旧港,而是进了淡马锡。后者也仅仅是一个不大的小海港,但它的名气却不小。因为这个海港乃是一个赵宋王爷花银子从三佛齐手中买下来的。故而,这淡马锡海港还很简陋,可名头却早就传遍了南洋各界。

    不管是白番还是土著,全都知道淡马锡未来的前景,绝对不可限量。

    因为那些华商的海船先天上就会朝淡马锡涌去,尤其那地方的地理位置还很突出。

    不过这淡马锡到底只是租界,而不是大宋领土。这里的行政和军事体系,也只是那位大宋亲王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归属赵宋帝国。所以军事力量并不强大,更因为之前租赁时候签订的契约,而让三佛齐对之有严格的限制。

    码头栈桥还是那种由原木搭建的简易栈桥,船只靠入了泊位,卸下了大量的物资。

    从绫罗绸缎到瓷器漆器,从药品茶叶到笔墨纸砚,南洋各国有太多的物品供给要依赖赵宋了。

    此外还有一些军器,但数量不大。因为淡马锡的军事力量有限么。

    但除了那些要释放的细作,船上多少还有几个从本土搜罗来的各类人才,包括两名大夫、两名裁缝、两名兽医、两名泥瓦匠、两名铁匠、四名木匠。

    赵楷也是“老子的队伍刚开张,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兼之淡马锡环境特殊,只能蚂蚁搬家一样,慢慢的往岛上倒腾。

    像纳土纳群岛,还有麻逸,也就是后世的吕宋,那里的港口建设速度在这个时代里可是超级神速的。

    赵信也跟在队伍中下了船,淡马锡情报站的负责人笑容满面地前来迎接。这可是他的顶头上司。

    而此时的吕宋港,也就是后世的马尼拉。

    一艘挂着狮子旗号的天方大三角帆船正缓缓地驶入港口,船主优达摩立在船艏,看着短短时间没见,就变得面目全非的吕宋港,心中直有一股忍不住的惊讶。

    上次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吕宋港连城墙都还没建城,但现在这里却连灯塔都快要完工了。

    岸边,早等候着的市舶司官员,迈着有条不紊的步伐,带领随从登上了海船。早在船只入港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做着准备了。

    因为这商船在被允许入港之前,是只能停泊在马尼拉湾海面的。

    很隐蔽地接过船主放在他手心的几块宝石,官员这才慢吞吞地进入船舱,开始检查其内装载的货物。

    “都是上好的铜锭、锡锭和棉花,全是免税的战略物资。好吧,优达摩船长,你可以去报关了。快点办理手续吧,我得恭喜你做了一笔好生意。我大宋近来铜价又有新的增益,现在铜锭的行情非常好,你赚大了。”

    这官员乃是一个在南洋出生的华裔,抽检了一些货箱后,立刻朝那船长笑着说道。

    不要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人能在马尼拉的市舶司有了一席之地,他们能说土著语言和天方语言,甚至有的还能懂得天竺的泰米尔语,那就是市舶司最需要的人才。

    优达摩就是一个来自天竺朱罗帝国的商人,从天竺大陆向南洋贩卖铜锭、宝石和布匹,那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只要他没有碰到风暴或是劫匪。

    第二次跑吕宋航线就能大赚一笔,这叫优达摩很是高兴。陌生的商途总能让很多人‘不战自退’,而也就是那些没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叫优达摩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次吕宋贸易之后,短短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贸易之旅。

    他根本没有返回朱罗,而是在旧港大肆收购了中国人所急需的铜锭、棉花等物资,然后再次来到了吕宋港。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
    日本佐渡岛上,一群穿着统一毛毡工作服、留着短发的劳改犯们正挥舞着铁锤、榔头,在海边一处石场里破碎石子。大块的石头已经被药粉炸开了,但接下还需要人力破碎,然后才能用来铺路。

    而至于说水利锻锤/破碎锤之类的便利器械,对不起,佐渡岛这儿一切从简,还没能安装这么高级的设备。

    而劳动中的这些劳改犯也都是汉地的重犯,或是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中的顽固战俘,赵构使用起他们来半点也不手软。

    这佐渡岛开荒,可是很需要人力的,不用这些人上,难道还要工部花钱雇人么?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都留着短发,却是他们在服刑之初就已经被剃发了。不剃没办法啊,顶着长长的头发来开荒,虱子、污垢横生,卫生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只有秃了才是干净。

    而至于劳改犯们愿不愿意剃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可由不得他们。

    何况剃了发的一天三顿饭:两干一稀,天天还能混点肉沫鱼干吃吃。不剃发的就只有一干一稀两顿熬着,干的活还要更艰苦些,别说契丹、女真和党项等族本就有秃顶的传统(秃顶不代表秃头),就是汉人也没谁能扛得住。

    再大的规矩也大不过自己的小命,也抵不过自己的肚皮嘛。

    而且他们都被扔到大海里了,除了拼命的干活,争取能早点逃出生天,那边上就是没人盯梢他们,也没人能逃跑不是?

    他们能往哪里逃啊?

    自从赵宋与日本洽谈合作之后,岛上为数不多的日本人就都已经迁去内陆了。现在这地方除了驻军和被发配来的劳改犯外,就是一支支探矿队了。

    佐渡岛上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不久后的金银矿开采而准备的,捎带着给刘子羽带领的海上兵马做一下物资的中转站。

    所以劳改犯们才会那么苦逼,因为他们的工作量极其巨大,既要修筑港口,又要开辟交通。日后更要下矿坑的干活。

    也是在说,眼下只是顶着寒风在海边碎石,这都是轻松的干活。

    虽然佐渡岛没有什么天然良港,不过作为一个海岛,要搞一个如今条件下的海港,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么?又不是要把水师基地建在这儿?

    如今的佐渡岛除了这五六百正规军兵外,就是上千人的勘探队,分做多队,在有经验的大师傅的带领下,翻山越岭的在佐渡岛的山峦间埋头苦干已经大半年了。效果是极显著的!

    然后就是众人数多大两千多人的劳改犯了。

    总数不下四千人口呢,这数量较之佐渡岛本有的人口也不见逊色了。

    日本政府口上说的很好听,但实际上还是在对岸的越后、越中地区增置了兵马。但相对比日本官府的小心和谨慎,越后、越中的商人们却是高兴了。因为背靠日本,佐渡岛的开荒所需,无论是粮食,还是日常工具,很多都是直接从日本采购。

    这可是四千人口呢,他们的物资所需,哪怕诸多劳改犯的待遇根本不能与军兵和勘探队相比,但总计量也不可以小觑的。

    因为劳改犯们干的也是力气活,只要乖乖听话,每日两干一稀,那也是要叫人吃饱肚子的。

    如此就让临近的日本商民都收获了不少的好处。

    因为赵宋从日本采买物资时候,那出手是极其大方的。不说日本的物价了,只说就近采买的便易和对佐渡岛开荒的促进作用,那就叫赵宋官府根本不会去计较那么点的小钱。

    如今的佐渡岛那就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模样。甭管是不是自愿的,一个个都在紧张劳动。

    就是驻岛官兵都一个个忙的脚不沾地。

    因为这碎石和运送的差事,不止是劳改犯们在做,军兵中也有人在做。

    除了必要的警卫和监视工作之外,每天总有一半的官兵忙碌在石场上。这也是佐渡岛短短时间内就能建造起一座漂亮的石头据点的最根本原因。

    勤奋。不止是劳改犯们被压榨的不得不勤奋,连岛上的军兵和勘探队的人员,都一个赛一个的勤奋。

    这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奖励,只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潜移默化。

    当初赵宋刚登陆佐渡岛的时候,这里虽然也有几个日本村町,但木质的房屋显然不符合宋军的追求,便就是拿来做牢房都不安全。

    何况他们接受的指令就是建造一座石头城,佐渡岛的利益,宋军官兵、勘探队员和劳改犯们不知道,汴梁城的赵构却心知肚明。谁敢保证,日本人在洞悉了佐渡岛的利益之后,就不会发兵来打?

    所以立足未来,那打造一座坚固的堡垒就是必须要做的事。

    这佐渡岛上的人丁,甭管是什么身份,从上岛的第一天起,那就加足马力的投入进了建设之中。

    现在别看佐渡岛已经初具规模,但习惯已经养成了,停不下来了的。何况当一支支勘探队的成果不断被汇总之后,谁还不清楚佐渡岛代表着什么啊?

    那更是咋看都绝对不安全。别说一座石头城了,那就是三座石头城,也堵不住所有的路。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惟独死劲干。

    三座石头城不成,那就五座;五座石头城不成,那就来十座。只要搞得多,总是能把路给堵死的。

    这就跟西边半岛上的高丽人一样,面对着宋军的威胁,他们也是在不停的堆积军队。尤其是在釜山。

    后世棒棒的第二大城池,在眼下时候还是一个小渔村。

    宋军以防备女真为借口,以高丽朝背弃赵宋向女真称臣为理由,很顺利的从高丽的版图中割下了几块血淋淋的肉来。耽罗岛是也,釜山亦是也。

    高丽一直是契丹的属国,根本没有对赵宋称臣,可面对宋使的问罪,朝野上下却没人胆敢拒绝。他们谁也不曾料到,赵宋竟然能在战争中反败为胜,且不仅没在野蛮的女真人手下吃大亏,反而反推了女真,一举光复了幽云十六州。让宋金之间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扭转,这完全出乎高丽朝野的预料。

    于是,就像当初选择苟且的恭顺女真一样,高丽也向赵宋献上的自己的膝盖。

    但这绝不意味着高丽君臣愿意看着赵宋一方日益蚕食高丽。

    那可比21世纪的后辈子孙们有风险意识多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东总管
    刘子羽紧了紧身上的裘衣,漫步在釜山港的码头上。

    作为对金攻势中的海上兵马的总指挥,现任的海东总管,他现在对自己的职务半点意见也没有,脑子里唯一感到忧虑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去完成这一任务——从抄断金人的后路。

    从混同江,也就是后世的黑龙江入海口驶入,夺下那儿的奴儿干城,然后大军溯江南下,就能一路杀到完颜氏发家的老巢去了。

    不管是历史上的岳王爷念念不忘的黄龙府,还是赵佶父子被关押的五国城,都在混同江沿线。

    当宋军主力从陆路向东北发起猛攻的时候,金人纵然不敌,也必会集结主力前来应战。这就给了刘子羽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了。

    而水路宋军的出发港口便被定在了釜山。

    这里远比虾夷地适合,因为背靠着高丽,所需的诸多军需物资里,不少都能从高丽就地采买。

    此时的釜山港,寒风刺骨,一片冰天雪地。银白色已经彻底覆盖了整个港口。可即便是如此的气候,在洛东江东岸的釜山港区,大群的高丽民壮仍旧在被人驱使着修建码头栈桥、仓库以及公路。由于高丽和赵宋交好么,釜山港作为高丽开埠的主要贸易港口之一,在这儿的可不只是宋朝的军民,更有许多两国的商贾。

    因为大家都看好釜山港的未来,纷纷前来购地、定居、经商。而且赵宋对釜山港的商贸,也根本就没有做大的限制,里头不知道混杂着多少高丽官府和世家大族的耳目呢。

    但这也促进了釜山港的发展不是?

    随着冬季的来临,已经在虾夷地站稳脚的宋军便次第开拔到釜山港过冬,釜山港固然是大本营,但虾夷地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那里远比釜山距离混同江的入海口更近。

    早在釜山、济州、佐渡等地开始建设的时候,宋军也同样登陆了虾夷地。并没有依靠武力手段,而只是用布匹、瓷器、丝绸及少量铁器,便从虾夷人手中换得了三块租地,大致就是后世的函馆、札幌和雅内三地。
1...188189190191192...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