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现在麻沙洞的恶讯紧接着传来,这使他不由地更加恐惧。
“皇儿啊……”不知何时,李阳焕的母亲杜氏在奴婢的陪同下从外面走进来。
这是李阳焕的生母。
作为仁宗亲弟崇贤侯之子,李阳焕三岁时就被李仁宗收养,立为太子,靖康二年即位,尊仁宗宸妃为太后,再尊父崇贤侯为太上皇,母杜氏亦为太后,居洞仁宫。
见她到了前面,李阳焕的脸色变了几变,终是勉强笑着迎上去:“母亲,您怎么到了前面?”
杜氏皱着眉说道:“近来城中谣言传的沸沸扬扬,这又有败讯送来,人心思变,为娘实是放心不下。皇儿啊,这局势真的可还成?”
对于一个妇道人家来说,李朝社稷也好,荣华富贵也好,都比不了自己儿子的一条命。
“母亲,这事,您老就不要操心了。一群宵小之辈,都是见不得光的老鼠,他们翻不了天,母亲就请安心!”对于母亲,李阳焕还是颇为孝顺,哪怕此时已是心如油烹,依旧耐心的向母亲解释着。不过面上也流露出了‘送客’的表情。
“皇儿啊,你既无事,为娘也便放心了。”杜氏想再说什么,可犹豫了一下还是叹了口气,转身向外走去。嘴里却继续念叨着:“家国大事为娘不懂。但千万别做傻事。汉人有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做傻事。”
李阳焕眼睛不禁有些湿润,这一片爱子之心他能感触的到。可他是李氏子孙啊。如今局面,那就由不得他不拼一拼。望着母亲离开,李阳焕又坐了椅上,心情一片沉寂。
而此时的汴京城,寒风白露已经袭来,都到了深秋了么。
“陛下,交州密奏!”
似乎是刚离开片刻,宇文虚中又匆匆赶来,将一封密奏递到了赵构的面前。
“徐徽言?”
陈遘已经回到岭南,如今坐镇交州的正是徐徽言。赵构急忙接过密奏,随手打开观看。
原来是关于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的死伤数额。此外就是另附了最新的战情。
密信内容并不算多,赵构飞快扫了几眼,立刻将奏折合上。
“交州传来消息,牛吼蛮接连受挫,土贼气焰大落。受此影响,李阳焕内部亦局势不稳,已经有人与朝廷暗通曲款了。”赵构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说着。
却是宋军手段犀利,对土贼铁血镇压,一战战打下来,已经叫交州的洞长、酋长之流胆寒了。那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李朝残余,这不就已经有人要跳反了。
这些说明,很多土人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啊……
这消息令赵构极高兴,转身吩咐:“将此讯息告知内阁六部,交州镇乱,曙光已显。”
“臣遵旨。”
宇文虚中躬身应着,这消息的意义他很清楚,但只看皇帝叫他传口信,而不是把奏折具体的送过去,他就知道内里必还有隐情呢。
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
深秋时间,夜风吹过,赵鼎身上泛起了一阵阵冷意。
此刻宫门已闭,但前朝文渊阁的一处书房内则还有着灯火,天上,疏密不定星星闪烁着光芒。
书房面积不大,整个文渊阁的面积都很小,赵鼎隐约见到灯光里几个人正执笔伏在桌上。
宇文虚中的确正在撰写着文稿,手边放着一份文书,却是赵构亲手抄录的一些数据。其他两人则在摆弄着算筹,手边放着笔和纸张。
“……自入交州,向武黄氏、莫氏大小已有七战,战死者总计七百余人,余有千三百人,奉议杨氏土兵千五百人,只剩千人……,其中已有怨声暴起,难以驱使,臣心甚恐。……”
赵鼎走进书房,先拿起文书来看,看到这里,目光禁不住一跳,余下字迹一目十行,大略一扫,皆是广南土兵死伤计数。直看向最后,乃是皇帝朱笔御批:“卿做得很好,何罪之有?岭南诸土州为国效力,有功无罪,理当重赏。告之他们,交州打完就可解甲,钦此!”
赵构没想过现在就改土归流,加之,荆楚还未能得到彻底的开发,这时候远轮不到拿广南土官开刀。如此,对他们就只能诱之以厚利,羁縻安抚之。
赵鼎认得上面的笔记,不管是奏文还是批文,都出自官家手笔。知道这当中怕还有一些事儿是自己所不知道的,可他也不好奇。身为臣子,想要去知道一些君王并不想叫臣子知道的事情,这不是为臣之道。
作为秘书监,拟写封赏旨意,他们只需要知道一个朝政大方针就可以了。
而官家并没追求一举竟全功,并没有急于求成,对广南土官依旧施以安抚,这个大方针是正确的!
赵鼎这时候也已经提笔伏在了桌案上,拟写旨意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固然有那种才华横溢之辈,当场拟文,都能叫人赞不绝口。但宇文虚中与赵鼎全都不是!他们这只是个初稿。等到天亮,宫门开了后,秘书监的人马就能到齐,里头有的是才华横溢之人。
而且这封赏的人物颇多,每家功勋又都有不同,赏赐自然也有不同。二人还要照着朝廷规矩一一清算出个结果,再配合着土官们家势和他们原有的官职,给那些出头的土官及其子嗣对碟下菜。
可不能真的一视同仁!
广南西路自古便聚居着壮、侗、苗、瑶等少民族。李唐时期,就在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壮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羁縻州、县,封当地“首领为都督、刺史”,依靠他们管辖广大的地域。赵宋初期“参唐制,分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凡五十余所。推其长雄者为首领,籍其民为壮丁。”对当地壮族土酋分别授予“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等官职,颁发证书和官印,令其“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至今百七十年中,赵宋在广南西路设置的羁縻州、县、峒,邕州境内就计有60多个,庆远府境内16个,钦州境内7个。
这些个土官世族们,又彼此间联姻结仇,关系复杂。
秘书监想要对碟下菜,必须先把土官们彼此间的关系给理顺了。
那本来就是土知州了,你不可能因为他们打下一个洞,就再赏他们家一个土知州。
而人家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峒主,现在立下大功劳来,提到土知县不也顺理成章?但这个小峒主要是某一大家族的分支,那朝廷必然就宁肯多付之财货,也不会扩他的权柄。
何况那边还有一些缩在家里不出头的土官,这相互对比着,就又有了一个加减分了……
总之,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清晨一觉醒来,赵构先在后苑里转了圈,秋风即下,白露寒霜,晨起真的是有些冷意了。
又是一年寒冬到啊。
已经有了丰富经验的赵构知道,用不多久,地方上就该有难民涌起了。虽然他坐了天下,于民休息,按道理地方百姓的日子要比先前好过许多许多。
但中原太大了,免不了就有水了、旱啦的生起,再要有些三灾五病的,叫一小农之家破产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么?
这就跟洞庭湖上的水寇是一个道理。
刘韐还就在荆南呢,谁个不知道开垦司的规矩,去了就能分田地?可有的人不还是走上了绝路?
天下那么大,亿万芸芸众生,那总有倒霉之人。
只是这难民一事,最好还是就地解决。不要出州府,横竖后者手中也握着不少钱粮。
不过中原的难民只是一个小头,赵构有信心在几年后渐渐削平难民。因为大气候在,他实施的治国方针在,那天底下的老百姓就必然会愈发富裕,老百姓中的穷人就一定会越来越少。
何况这些难民生出来一波就少了一波,因为他们会被官府送去垦田种地,过新的生活。
保不准啊,他的那一目标在他‘驭龙宾天’的时候就能实现呢。
可对于北方大草原上的一个个游牧部落言,消除贫困,让他们跟中原有三年之储的百姓们一样能无惧天灾,这一过程中步伐却是很慢很慢。
最大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后者居无定所。就算塞北与中原开启了无阻碍的牛羊牲畜互贸,开启了羊毛羊绒之交易,但收益更大的还是距离阴山一线最近的那些部落。
短短三两年的时间里,那些个部落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裕了起来。但是在草原深处,不少部族的情况却根本没啥大的变化。
他们才是朝廷冬季赈济灾民的大头。
不过这等事有了手下几个上进心颇强的便宜弟弟帮扶,赵构依旧轻松。
说到底他就是个拿主意的人。
最多动动脑子,动动嘴巴,下面的当差办事之人才是真麻烦呢。
可有着‘封国’做诱饵,赵构也不怕这几个便宜弟弟不任劳任怨的替自己办差!
就算进了腊月朝廷要结算财政,忙的也不是他这个皇帝。
说一个不好听的话,这个冬季,赵构真的挺轻松的!因为宗泽就要乞骸骨了,他也就敢放更多的权给宗泽了。后者尽忠职守,任劳任怨,赵构可不就轻松了?
“来人,给朕把地舆图挂起来……”
一年没大大动手了,户部的钱粮听说可不少了。而且河西走廊的姚友仲也领着一支兵进了西域!
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
高昌回鹘,西北境重镇,仰吉八里。
风雪呼啸,冰天雪地,可却不能叫姚友仲感觉到半点凉意。胸膛里滚烫的激流让他整个人都要沸腾。
城池外头,上万汉鹘联军列阵,一个个营头次第排开,看起来颇为壮观。
与一身皮裘的高昌世子亦都护联袂站在城头,身着战甲的姚友仲自有一种威严,把身旁的亦都护比的仿佛只是一片衬托花朵的绿叶。
“大殿下,这天寒地冻的,出疆之路已被雪封,有个甚紧急军情,也不能告知京师。幸好外臣得官家允诺,必要时刻可见机行事之。此番才不会误了大事!”
姚友仲这话说的就好像是真的一样,而亦都护呢?他心理面有无尽吐槽,可对着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姚友仲还能说什么呢?
“进军乌苏!起兵!”
姚友仲已经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战意了。他此番率精兵三千进入高昌国,打的旗号就是抚危济难的。可谁知道大兵到了高昌后,那高昌王毕勒哥却更乐意将他这支兵马放在高昌城外镇场子。京城也有告喻,叫姚友仲不要放肆,万事以高昌王本意为尊!
不过幸好官家知道寒冬时节,双方间隔万里,实是难以畅通联络,又授予了他临机专断之权。
而等到这旨意送到高昌城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冬季,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说两边交通断绝了,但姚友仲还是等到确切的消息传来,路真的被大雪给阻断了,这才‘跳反’!
借着高昌国西北的乱子做由头,向毕勒哥提议征讨不平!
哪怕毕勒哥不愿意,哪怕他寻找了一些个借口,比如天寒地冻啥的,但这都不能阻挡姚友仲!
而且,高昌城内的一班贵族也不顶毕勒哥啊。
随着姚友仲领兵到来,那些贵人们都觉得内附的时候已经到了,高昌回鹘这三四百年的基业是完了。有没有人可惜、惋惜、叹息的呢?不知道。反正是有大把的贵人为姚友仲‘牵马坠蹬’。
有了他们来开口,毕勒哥的力量就显得是那么苍白。
然后意见达成来,一支上万人的联军就迅速组建起。
姚友仲更把亦都护拉来做幌子!
乌苏城外浓烟滚滚,杀声震天。
这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再是不大,那也是一座城。纵然它连护城河都没有。
一个城外的土丘上,宋军的旗帜下,姚友仲看着战场,赞叹:“都打破几处了,还在抵抗,这城内兵将竟有韧劲……”
姚友仲有些吃惊。战场上宋军明显占据着上风的,不管是城外大军接敌,还是攻城战中单兵的较量,城内那些乱糟糟的人马根本不是对手。
他都以为这一战很快就有个结果。却不料这些乱糟糟的人马韧性却如此强劲。看那冲上城头的守兵,一个接一个的。
“又有人冲上去了……”姚友仲身侧一亲随突然高喊的说着。
姚友仲军中的火器有限,但也有小型的震天雷,实际上就是手雷可用于攻城战。照他一开始的想法,对于西域的蛮子,用火器一开炸,一切还不是手到擒来?却没想到城内守军的疯狂,几次被打开了口子,但守兵们却疯子一样堵了上来。
不过外头的人都不觉着急,破城是迟早的事儿。
守兵再发疯也只能与杀上去的宋军形成僵持,而不能把宋军赶下城头不是?
姚友仲只是觉得不能迅速破敌,拿下乌苏城,叫天兵在高昌人面前有点丢脸了。
之前城外野战,敌军明明挺不堪一击的……
杨再兴一手持盾,一手持短斧,引着数十个士兵,嘶号呼喝,硬杀破了城头守兵冲了上去。
他一身甲衣明显不同于寻常甲兵和低层军官,统制官一级的军将,这是宋军里的骨干。
“杀啊……”
城内的兵将也拼死抵抗,用着刀枪和弓箭拦截,哪怕城头上已经铺倒了一地尸体。
“轰”的一声,密密麻麻的两军兵甲正拼杀着,一团大火瞬间在人群中升腾起来,等烟火消去,只见里面一人正如猛虎一样冲杀着,锐不可挡,掀翻所有挡在身前的敌人,硬是清出一条血路来。
“是杨再兴?”
城下的姚友仲等明显能看到几处要紧地方那一块进展最神速,等消息传来,听到杨再兴的大名,那所有的人都露出了不出意料的神采。
这位可是军中最出色的猛将。
当初才从军就跟女真人怼上,后者那么凶残也没能挡下一杆铁枪在手的他来。那是真正的猛将兄!
神勇着呢!
可亦都护不知道啊。看着城头一处进展神速的站场,看着千里镜中那个所向披靡的身影,整个人都是目瞪口呆!
见到宋军、回鹘兵不断的杀上城头,后面更有无数的甲兵迅速跟进,终于,城内的守兵崩溃了。这个时候真神也不能拯救他们了。一个个发出了肝胆具裂的呼声,向后溃去。
“不许逃,不许逃……”城内一个头上裹着围巾,正中还缀着一颗不小的宝石的人大喊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