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事实上,现在的高杰眼睛里看到的全是“抄没伪吏家产,充实军需”。

    他现在屯兵徐州,身为一方大将,那自然是手下的粮饷越多越好了。不说能扩充兵马,打造器具,就只是中饱私囊,都是一大乐事。

    由马士英联络高杰,然后高杰联络了刘良佐和许定国,忽然三个方面总兵陆续的上书来,可是把金陵城内的一干人惊了一跳。

    但有那明眼人看到三人的落脚点后,当下明悟过来是怎的一回事。

    让不少人心中安下了心。

    三人只是被钱粮所驱使,这可比三人暗中合谋别有用心强得多了。

    现在金陵城内忽的多出了新闻报这种新鲜事物,才在金陵城内传销数日,就引得满城议论。

    有觉得好的,也有觉得不好的,国家大事岂是民间之人可以擅议的当下就有东林党人上书请绝禁。要说这东林党还是有眼光明亮的人的。

    “新闻报发于金陵,行于江南。受面之广大,不可不慎重。”

    士林清议操于东林党人,关系重大,岂可让与他人

    钱谦益见了报纸后就忧心忡忡道。这报纸行销日深,影响力就越大,对他们“天下”舆论权的掌控有着致命的威胁。

    但却被人用一句东林党自己人的话给怼了回去。

    阁老张国维斜眼瞄了下周延儒,又瞥了一眼钱谦益,“臣早闻得一副对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某些人莫不是忘记了圣人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

    张国维别看是江南人,但跟东林党仇深似海。崇祯七年始上任顺天巡抚南直隶数日,就被人暗地下黑手坑的一塌糊涂。

    同时间新闻报也凭着对清算伪官汉奸的热议,让它迅速走进了金陵城上下人等的眼中。

    崇祯帝也觉得这报纸不错,“士林清议悉操于东林党人手中,朕寝食难安。这报纸甚好,甚妙。”

    对于他而言,那更关心的是这新闻报背后的主人,虽然后者看似与东林党不是一伙的。其次就是,皇家自己能否也办出一张报来

    高起潜得了差事后喜不胜喜,不管那是不是有难度,横竖他又得了皇帝任用不是

    还有人对这报纸的印刷感兴趣的。

    铅字印刷,字迹清晰,表面干净整洁,这都能跟国子监的刻书比质量了。

    然而国子监的刻书周期漫长,这报纸却是五天一期。

    那是立刻就被人瞅出了与众不同之处。

    只是他们一时半会儿的还查不清楚那报社的根脚,暂时是不会动手的。

    就在这个档口,郑芝龙又站出来了。上书弹劾孔孟曾颜等家族,齐鲁之地的那些五经博士世家,有一个算一个都被他写了上。请求崇祯帝,削诸家爵位、传承官职。

    这些人家有一个算一个,可没一人追随皇帝南下的。

    高杰他们三人的奏章递上通政司的时候,郑芝龙刚刚在朝野中掀起了狂风巨浪。

    这是因为浙南的衢州也有一个孔家啊。

    虽然对比曲阜孔氏享受着衍圣公带来的荣华富贵,衢州孔氏可已经没落许多年了。

    自从南宋灭,南宗孔氏让爵忽必烈召孔洙至,欲令袭爵。孔洙虽奉诏上京,却拒绝了爵位。以南宗历代先祖的坟冢都在衢州,难以离弃,况曲阜子孙守护先茔,有功于祖,表示自己愿意让出“衍圣公”爵位。

    于是,这孔洙因此获得了忽必烈“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的盛赞,但从此以后,曲阜之后世袭为公,而嫡派之在衢州者遂无禄,孔氏南宗逐渐走向了衰落,平凡度日两百余年,子孙益多,庙乏主祀,衣冠祭仪,混同流俗。

    直到弘治十八年1505年,由于衢州知府沈杰的奏请,南宗复爵。正德元年,明武宗才册封孔氏南宗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但是这个五经博士才是区区的正八品,跟邹县孟氏都是一个级别的,比之衍圣公爵位可相差的太悬殊了。

    可是,衢州孔氏南宗再是没落,追根溯源,他们也才是孔氏嫡传。更重要的是,他们入衢州五百年,早已经是南方人了,而这大明的衍圣公总不能尊北吧

    日后要是不能北复山河了,天子祭孔时,岂不是要尴尬的很

    “这些妥了。”

    舆论起来了,朝野上下的注意力也迅速的从新闻报上转移开,郑芝龙已经让杨维垣隐姓埋名了,却没想到东林党人如此敏感。

    郑芝龙如愿以偿了,就也不再蹦跶了。他恶心的是曲阜孔氏,南宗孔氏于他脑子里的存在感太弱了,连记忆都少,自然的仇恨恼怒就更加少了。

    何况这南宗孔氏,中生代里还出了两个变种。他才知道。孔尚翼、孔尚达兄弟。

    孔尚冀,庠生,主祀微子庙。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军攻打归德府,孔尚翼参与守城,城破率家人杀贼十数,受伤被擒拿,后骂不绝口,旋即被杀。

    孔尚达,亦是庠生,与兄孔尚翼一起参与守城,城破贼以其圣裔,令讲论语孝经,为贼所信后,持刀杀守者夺门而逃。

    这南宗孔氏要真得了衍圣公的爵位,虽然不至于叫他的算盘完全得逞,可也能叫郑芝龙笑的很舒坦。怎么的也是动摇了老夫子的神圣性了不是么

    后辈子孙的不屑,让老祖宗蒙羞受辱啊。

    而且日后只要寻到机会,一击,他就能让曲阜孔氏不得翻身。

    “父亲这就要南下”郑平摸不着头脑了,向郑森发出不解。金陵城内可是很热闹的,大有可为的。郑芝龙作为始作俑者,怎么大局未定时就要走人呢

    郑森立在旁边却是笑而不语。

    “大局即使定下了,于我家便有好处么”郑森笑着问。

    郑平张口就要回答,当然有好处了。然话到了嘴边又被他咽回去了。

    好处,是啊,好处在哪啊

    与郑家唯一有牵连的就是新闻报,可郑家也是隐藏在幕后的。

    至于金陵城内的热闹,那再是热闹,再是有众多的好处,也没有郑家的一分啊。因为郑家人都不在金陵城。

    “所以,父亲又何必再等下去呢南宗孔氏就是得了衍圣公爵位,他还能光明正大的谢父亲不成”那时候的南宗孔家都恨不得要在明面上跟郑氏半点不粘连才对。

    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还离不开江南士绅的帮扶。这个时候,他们是疯了才会跟郑氏有勾搭。

    如此,郑芝龙功成身退即可。




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州很繁荣,在眼下时代里,无论全球哪个国家,哪个地方,新州都是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可来自后世的郑芝龙,更繁华的现代都市都见过,他还会稀罕眼前的新州吗

    也就顶多欣赏一下这里与后世21世纪不一样的风情罢了。

    但是他穿越这几年里,已经见多了“估客骈集,千樯林立,与潮波上下”的场景,新州与安平、厦门唯一的不同就在于这里的欧洲人多了一些。

    就是不知道他接下来搞了马尼拉,大开杀戒之后,这些个欧洲人还会不会依旧密集。

    郑芝龙带着海陆军进抵新州,一艘艘西式风帆战舰让这儿的所有人都见识了郑家赖以压制荷兰人的核心力量,而大批人高马大,士气高昂,精神抖擞的陆军士兵也叫汉儿华人欢呼,西夷土著色变。

    那大批手持火枪的陆军士兵,人数之多,完全碾压欧洲人在南洋的兵力啊。

    郑芝龙很满意于欧洲人和土著王公们的反应,武力才是他的权利之基石。大明在南洋的金字招牌当然很重要,可要是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一切也不过是海市蜃楼罢了。

    “本次召集诸国来此商议,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欧洲来的西夷。”新州大礼堂内,郑芝龙一身蟒袍,站在台上发言。

    台上的人就是与会的国君,台下的人则就是到会各国的使者。

    前者按照大明的规矩排列,就比如琉球新君尚贤,论实力会被南阮北郑给彻底碾压的,更不如缅甸的他隆王和暹罗的巴塞通王。但他却能力压南阮北郑,与缅甸、暹罗的国主并排,这最大的原因就是它一直都是大明的属国。

    不像泥勃(文莱),万历年还有朝贡于大明。可近几十年里就不见动静了。

    南洋有不少这样的国家。很多已经不是大明属国的小国,它们或是历史上是大明的属国,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比如马打兰和亚齐;又或是如泥勃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不再与大明有联系的。当然也有一些新生的小国——就好比马来半岛的那些,那就按照强弱来排列了。

    “西夷之害,诸国多有体会。彼辈仗着枪炮之利,战船之坚,横行汪洋大海之上,便是我大明也多与之有所交锋,方才迫的彼辈不敢再北觑中原。”

    “从早年的弗朗机人到稍后的西班牙人,然后是荷兰人和英吉利人。”

    “百年光景,西夷于南洋之根脚越扎越深,实力越来越厚。如果放任不管,如何知道下个百年,彼辈人又当何为今日到会的诸国又有几国依旧在,几国已如麻逸(吕宋)那般灭亡”

    郑芝龙目光扫过台下的一众人,并不在意他们现在是这么想的,更不会转过头去看背后的一个个国君的脸色神态,只管继续说下去。

    “本侯奉陛下之命宣慰南洋,自不能坐视不管,如是未见。”

    “此番召集诸国于一堂,目的便是合诸国之力,护国保民,安定国祚。”

    那就是要搞一个小联盟,他来当盟主,一边收保护费,一边利用各国的力量配合着自身的力量限制欧洲人在南洋地区的扩张发展。至于同时间里对各国的渗透,那就是从长计议了。

    亚齐、柔佛、马打兰都是举双手赞同,三国现今都面对着荷兰人的困扰,而北大年、渤泥、苏禄一些个小国更是欢喜过望。

    这些个国家无不遭受欧洲人的威胁,北大年就不说了,苏禄就是西班牙嘴边的肥肉,而渤泥已经被荷兰人强商其境,筑土库以居。当初荷兰人强占澎湖的时候,所携带的国书就是泥勃国文。

    到会的各国之中,也就缅甸、暹罗、吴哥和南阮北郑等少数几地儿不受欧洲人搅扰,因为这几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够强,欧洲人去了也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到泥勃、北大年这些个小国的下场后,他们也不会傻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被欧洲人困扰。

    毕竟这些欧洲人坚船利炮的,真的不好惹啊。他们连中原的大明都敢撩拨,何况是他们了。

    “今日召集各国齐聚于此,本侯的意思,便是我等各国就此结盟。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西夷时候,齐进齐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郑芝龙的法宝。

    而至于何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礼堂里的挂着的横幅,不要太显眼。

    这些个土王或是特使身边可都有通译。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互惠互利、和平共处。

    是甚样的意思,一目了然的很。

    事实上这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就是郑芝龙此次召集各国君主、使臣们的法宝。南洋各国担忧欧洲人对他们的威胁,那怎么可能就不担忧郑氏对他们的威胁呢。纵然有大明这块金字招牌,这也顶多是让南洋土著们的担忧减少一些。

    可当郑芝龙把这五条意见抛出去的时候,那真的是解开了不少人心中的疙瘩。

    各国开放贸易,互通有无,这个是不需要多言的。

    郑芝龙顶着南洋宣慰使的名头向各国都城派遣通事官员,用以互通消息,这个也一样不在话下。

    各国参照自身的实力,每年缴纳一笔费用,用作这个小同盟的活动经费,这个也可以有。何况郑芝龙也不是白拿钱,这些钱对应的就是数量不一的名额,各国能派遣‘留学生’去往‘大学’里进修学习。

    愿意去金陵国子监的他郑芝龙都能送进去。

    不愿意去的,也可以在郑家自行开办的军事学院学习,甚至在郑军军中服役实习。海陆军皆可以。

    这就是一种相互交换,把那些因为要掏钱而心中舍不得的国家立刻变得心甘情愿。

    那贵族子弟或是要去金陵镀金,或是想去军伍学习真本领,这可都是他们拿钱也买不到的机会啊。

    更别说郑芝龙还承诺会帮助他们建立新式陆军,火枪火炮,各国也有权购买,就是有限量。

    ……

    整个会议流程就是如此,但具体到具体的数字,那就需要长时间的开会讨论了。

    所以,这场会盟的时间前后长达半个月。

    那《新州报》也拿出大量的版面来刊登会议的决意和相关内容,自然也有评论分析,搞得大会都还没结束呢,整个新州,小半个南洋都已经在议论纷纷。

    华人汉儿的安全感是更浓烈了。看看那些个国家名字,那还有差吗整个南洋都被一网打尽了,这让他们自豪兴奋的同时,也有了一种整个南洋都是俺家的地盘的感觉。

    “这下,这南洋的大小土国,尽是郑龙头的马仔了……”

    土著人也高兴。

    诸多来新州贸易的土著商人,他们觉得这盟约太美妙了。

    互惠互利,他们进出港要缴纳的税收,立刻就减少了一部分,这是实打实的利益。

    相应的这是欧洲人依旧的‘高’关税,看到一样的货物,自己偏偏就能比欧洲人交更少的税,那种心灵心里上的舒坦和优越感,别提叫他们多高兴振奋了。

    约翰逊脸色则很懵逼。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通事告诉他,自己绝对没有翻译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郑芝龙疯了吗”

    这样一来他自己的爪牙不也被拴住了么

    在约翰逊眼中,郑芝龙现如今的实力,他谋求的就该是整个南洋的统治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荷兰人、西班牙人最大的敌人。

    可是现在他竟然要玩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样一来虽然把整个南洋土著国家都拉到了自己这边,孤立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却也一样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坚固的牢笼啊。

    是不是得不偿失了些
1...9293949596...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