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奉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豌豆风

    钱端礼,快六十岁的老臣,设立“行在会子务”,发行“会子”,面值一贯、二贯、三贯的纸币,相当于票据,大大提高钱银的流动。

    罗术拿出圣旨督造永昼灯理由说事,管事人不再吱声,向下传布指令,限期搜集铁匠百人,来京听候差遣。

    挂羊头卖狗肉,谁也不明白铁皮做的小匣子,跟永昼灯有关系吗

    为了加快进程,罗术秘密命令大散关的鲁通也向北方金国收购铁矿,进行提炼,形成第二个铁皮匣的生产线。

    宋金停火,两边边境贸易越来越丰富,进出口量也加大,不抓住这机会,把大匹战后剩下马匹变成熟肉,发往内地与北方,那就是对银子的蔑视。

    “会子”转为官办,与铜钱并行,通过商号,在各地进行兑换,让罗术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寻找新的投资方式。

    从最初尝试制作,到后来大量出产,罗术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抽去内部空气,加入铁皮内的肉质品,食用周期得到延长,对于普通百姓方便,对一向只吃干粮,夜行露宿的军队更是福音。

    与金国的停战,南方贫苦农民则又开始发生一次又一次暴乱。

    毕再遇从一个抗金英雄,变成刽子手,历史象是在嘲弄人,可作为臣子,谁又能不听从皇命,何况暴乱的百姓,是一群饥饿不体面的普通人,乱民。

    每年的供奉,加上西南干旱,江淮水灾,物价肆意上涨。

    南方水灾,孝宗兴修水利,只要出工的,就发给粮食,每天五升,只要一家有二个以上出力,就可以全家温饱。

    鲁通则告诉他,到了后来,南方普通捕鱼为生的,世代为生,过去一家三口人,每日只得收入一百文,还是铁钱,刚够温饱。

    淮西一个打零工养家的佣人,出场劳动力,赚得多点,才能买到肉与妻儿一起改善点生活。

    而到了江东一位做小食品店的民户,煮猪血与羊血,养成一家三口,每天能收入200文,甚至后来有的生意赚到三百文,才达到贫困线水平。

    宋人每天早晚两餐,官员士人也不例外,户部统计,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米,一年十八石,这是最低的最穷的标准。

    而实际上,中午那顿饭,多少还要加点糕点或零食,那就超过了十八石。

    战争士兵,消耗大,每天2.5升,体力劳动者或壮汉,也是这个标准,实际上,达到吃饱标准至少要3升。

    另外,穿衣问题还没说,每个人至少也要50文。

    罗术知道,以后会越来越严重,每天150-200文,才够




第68章 母系社会(求推荐,求收藏!)
    公主赵嘉到是很可爱坦荡的女子,那天,罗术把诗词应对通关,她马上表明真实身份:原是一名茶庄“斗茶女”,深得皇帝宠爱,说与他逝去的长女酷似,赐与相同名号赵嘉。

    听完这话,罗术瞬间有了反应,想抽自己一巴掌,凡要跨入幸福大门的前夕,肯定会有人向他表明一切。

    当今皇上与成穆皇后郭氏有四子,长嫡子赵愭,人情厚道,封邓王,已立为太子。

    次子赵恺,性格软件,封庆王;三子赵惇,到是比较机灵,封恭王,被皇上偏爱,称他英武。

    另外还有二女,长女封永嘉郡主,次年亡,次女早年夭折,未及册封。

    皇宫内院,赵嘉进去后,才知并非想象遥美妙,所以经常拿着玉赐的令牌出入,参加“斗茶赛”本就是她的喜好,没想到会遇到罗术,被查出。

    数次相逢,让她萌生与嘉国公主模仿的想法,下嫁。

    也是机缘巧合,如非罗术那天去觐见,赵嘉还不知怎么跟孝宗说起这事,如今水到渠成,她终于也解脱,能够享受人间的自由空气。

    看到罗术一脸垂头丧气,赵嘉愤愤,“就知汝要攀附富贵,要吾的身份,非吾的人,哼!”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什么都晚了,再假也是皇帝佬儿认可的,罗术无奈,只得又跪拜。

    “草民不敢,以吾曲曲贫贱之躯,能娶到赵姑娘,也是奢求,只是……”

    只是,罗术原来规划要“风投”官吏的事,是不是要打水漂了

    公主赵嘉莞尔一笑,“让汝对诗句,原不是考验,是告诉汝规矩。”

    规矩

    罗术没听懂,这背诗,跟规矩有什么关系

    赵嘉看到院舍内新做的黄梨圆桌,端坐下来,眼皮闪烁盈盈之光。

    “虽在内宫数月,其中凶险,朋党勾斗,生死系于一线,昨日汝为皇子,后日可能沦为乞儿。”

    罗术是知道皇宫内斗的戏码,女人之间的宫斗,皇子之间争皇位,朝臣之间缠斗,可经过一年半载,到看到临安府一片和平,前线血肉战场,城里歌舞升平,岁币供奉,停戈罢战。

    这是一个陷入死循环的朝代,忠臣想收复国土,良将却无能为力,只落得豪言壮语巨人,行动的矮子。

    罗术为自己没陷入这个圈子而庆幸,或者说,他就是一个圈外人,此刻,因为驸马的身份,似乎站到圈的边缘。

    沈四说,想要进圈里,只是驸马不行,还得要“请神”,拜祖宗。

    怎么觉得,这孙子没憋好屁,不会让他认沈家为宗吧

    谈到罗姓世家,朱公子到给出一位人物,当世与父亲朱熹并列的四大名儒之一的罗从彦。

    这位被称之“闽学四贤”之一,大儒陈颐、程颢的再传弟子,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

    这是一位老学究,躲在屋里琢磨经学,被父亲所尊重,人死后,罗家破败中落,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人。

    在福建,罗术直接想到傲月霜的五大茶庄的福建路,到是可以借找罗家后人,顺路调查一下,尚在福建的傲家的老二的品行,也该要了结双方恩怨的时候。

    从朱公子手中拿到当地村落地址,罗术就准备出发,小妮子看他收拾行囊,不吱声也让婢女一起收拾。

    “吾去福建路,途中辛苦,鞍马劳顿,吾一个女人不适合。”

    真正让他不放心的还是钱学游,虽然表面正经,但听说,还是每个月会有人看到他去别家的青楼,龙平姑娘在这个行当多年,消息当然不是无中风起。

    一个大老爷们



第69章 上层“社交圈”
    提举洞霄宫与提举宫观是两个不同的官职,前一个是对宰相级大人物的退休,后一个则是对无能大臣与闲职大臣的安置。

    不同职位,不同待遇,更重要,罗术知道朋党,要是能通过这些大人物,认识其它要臣,那不等于进入上层社交圈

    此行,赵嘉还派来四名宫内侍卫,一来是保护,二来是给罗术进行常识普及。

    但凡一个平民入宫前,都要进行普及性教育,尤其罗术,这个兵厨,简值有点一跃升天的感觉,唯恐他生出乱子,虽然看他鬼生意,新玩样很多,却又绝对容易得罪始终囿于固步旧封的老臣。

    创新是一件好事,但绝对不允许打破以前的旧传统,搞自己的一摊子,只有一种结果,会成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众矢之的。

    四个侍卫,三名是大内禁军出身,唯一叫李贵的年轻人,属皇宫内侍,也是赵嘉贴身信任使用,派来还有一份责任,监视罗术言行。

    宋朝他只知道有一个宦官叫童贯,统领八十万禁军,与梁山泊好汉大战,大败而归,到是后来死在与辽的作战中。

    一路上,这个叫李贵的内侍,谨小慎微,说话果然细语长调,知道不该叫太监,罗术每次要跟李贵说话,只得直呼其名。

    “李贵,福建路,公主所说的周必大是何人,还有那个叫陈俊卿的。”

    站立门外的李贵,赶紧伏身跪倒。

    “禀报大人,内侍是不许谈论朝内政治,吾只告诉大人,这两位都是圣上身边的庞臣,大宋的顶梁柱。”

    “周必大,周大人,今年四十壮年,曾是圣上的起居郎,记录身边言行与举谏之人,数次在殿内的说‘经筵’讲课上,担任导师之职。”

    “至于那位陈俊卿大人,是位五十三的老臣,虽受朝内嘲弄,被迫离开临安府,也是权宜,不久还会重用。”

    罗术从朱公子那里听说过“奉祠”,没想到还有另一种被迫“奉祠”的,官府每月俸禄正常发,找个闲职冷静一番,再回京述职。

    看到一路上,辗转曲折,不走水路,但旱路也总是绕行,罗术不得不又把李贵叫到身边。

    才知道,福建有海盗猖獗,江西路有李金与尹宽暴动,正在蔓延。

    幸运路途还不算很远,七八日已进入福建路境内,途中每入驿站,李贵拿出宫内令牌,谁也不知又是哪位人物要被派往行差。

    到是罗术听到不少议论,说那李金暴乱,声势越来越大,大有要干扰福建的可能,实在是香料害人,平民百姓有多少人享受得起那贵重东西。

    听到言论,李贵上前禀报。

    “近几年,南海的占城(越南中部)、三佛齐(苏门答腊岛)、交趾(越南北)、注辇(南印度)、大食(西亚)都有进贡朝庭,那很少来的层檀(桑给巴尔岛)也进贡一批**,朝庭消费不起那么大的量,派到地方,实在也没办法。”

    “主要还是最近宜章又有水灾遗患未除,朝内经费紧张,不过,谢深甫丞相已去安抚。”

    看宦官李贵离开,钱学游到走进来,跪拜地上。

    “爷,来之前,听说江西一带也在抓什么红巾军卢荣,没想到,离开临安府,到处都是危险,不过,这里的小娘子到是容貌尚佳。”

    罗术想的却是买什么礼物送来位重臣,听到地是钱学游在这讲女人,真想上去踢他两脚,告诉他,最危险的不是乱民,是这些重臣。

    换上一身男装的小妮子进屋,罗衫长衣,方巾佩剑,一副潇洒,任谁看了她都会为如此谦谦君子,注目半天。



第70章 入祖归宗(求推荐,求收藏!)
    “福州市,上朝刺史钱昱为加强防御,特修了外城,形成现在的规模。”

    刚进城,李贵忙着给罗术介绍,他也是听宫内年龄长的宦官说的,还没忘记说,大年初一的新正节,要喝屠苏酒,可避瘟疫。

    人口达到60万,内城十万,造船业很发达,状元出的最多的路。

    女人在初一,寒食,冬至叫开放日,平时不敢抛头露面的女子可以下馆子,进赌场,连平时穷得吃不饱饭的贫穷人,也会弄两套新衣穿。

    罗术看到当街行走的官员皆穿常服,腰间佩鱼,则是象征贫富,脚下靴履,仿古风,也象一种不同身份。

    到是贫民与临安府虽有不同,短褐、腿脚束腰,麻布衣料,妇人服襜裙,多以黑紫,上编乡全枝花,周身六襞积。

    年老者皂纱笼发髻如巾状,散缀玉钿于上,叫做玉逍遥。

    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屋后为一座海拔不超过百十米的青石山,山上树木花草枝繁叶茂,终年郁郁葱葱,门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流过,河水清澈透明,终年流淌不息。

    说要住驿馆,罗术说要四处走走,看下当地居住环境。

    见到一家,王氏,房屋150平,四个厢,两个正房,黑砖、小瓦、大青石,还有百年以上的杉木,飞檐翘壁,白墙黑顶,前后双开木门。

    虽然人口多,却要比临安府宽绰不少,询问价格也是便宜,心里还真有点冲动,这要买下,算不算是房产投资,只是不知容易不容易脱手。

    旁边有朗朗读书声传来,原来是一处私塾。

    旁边的李贵忙躬身,“吾朝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很是出名,有机会罗大人可往参观。”

    曾听到朱公子说过,父亲要过白鹿洞书院讲过课,那个罗从彦不知道跟没跟一起去。

    钱学游到也机灵,早就把朱公子留下的地址,又细说给罗术听。

    “外城一个村落,是一片贫民窟,咱们这是捡便宜了,爷只要花点银子,肯定让那罗家乖乖的当汝当爷。”

    当几个雇佣车马,辗转到了地方,一处破草棚,满院鸡粪味,乱草飞长,但院中间一方桌,一个身着短褐、头戴幞头,腿管撸起的年轻儒生,正啃着馒头咀嚼。

    看到罗术等人,到是一脸不屑,站在罗术旁边的禁军侍卫就要抽刀,读书人怎能如何无理。

    罗术拦住,拱手道,“在下朱公子朋友,想来询问,尊下可姓罗”

    听说是朱公子,那人到是抬起头,上下瞅了罗术数眼,又露出不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梁如玉,吾不与轻贱之人来往,请便吧。”

    苗头一看不好,旁边钱学游忍不住,嘴中怒骂。

    “汝不过一个穷书生,没米下锅,还有穷酸,别说汝是假冒罗家人吧”

    一个穷读书的,有什么得意的,都到这份上了,竟然家里来了贵家,连起码的礼貌也没有,难怪是愤青

    一时僵持,罗术朝钱学游递了个眼色,这还不明白,赶紧说正事。

    钱学游拿出一百两银子,拍到那罗家子弟面前。

    “小哥,汝发财了,今儿有人给汝请银子,只要在罗家留个名,这银子就是汝的。”

    原以为,这穷秀才见到银子,不得两眼冒光,谁知道,他仅微微抬起头,瞥了钱学游一眼,又拿起书,啃着馒头,大嚼起来。

    弄得钱学游一脸尴尬,罗术也是懵懂,这银子不少了,只是留个名,也没什么害处,更不是害人的,有什么不可以的,他这一身打扮,本来想装一下的,没想到正眼没被人瞅上



第71章 诗词庞臣
    听说要去前任宰相陈俊卿大人,李贵已经冒起冷汗。

    “大人,虽然公主临行前让吾协助,可这陈大人,虽是圣上爱卿,可说话太直,与左宰相龙大渊、曾觌大人不合,又与户部侍郎钱端礼大人有嫌隙,不可见!”

    对于朝内的争斗,罗术可是整个蒙逼儿一个,天生对政治有两个字形容:智障。

    听到李贵说得这么严重,可又想起赵嘉说过,这位陈大人,可是他为福建必须要上门拜访的人物,左右为难,脑袋快要炸了。
1...181920212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