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桀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三十枚刀币啊,足够一家子生活两个月的了。能够养家糊口,还能每天吃肉,何乐而不为呢

    宫门前。

    乔装打扮过的戴偃与子烈站在客栈的一角,看着眼前这热闹的场面,戴偃不由得感慨地道:“子烈,看来黔首们参军的热情很高涨啊。”

    子烈皱着眉头道:“列国都岁岁有战,无年不战,进入我宋国的黔首也不在少数。是君上你开出的待遇太好了,不过相应的,君上,您对于虎贲军的选拔也太苛刻了呢万一人数不过八千怎么办”

    戴偃闻言,摆了摆手道:“寡人已经命人在各地张贴了告示,前来参军的人数必然不少。”

    “可是,君上。”子烈苦笑着道,“军需和钱粮尚在筹划阶段,但是这些钱粮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以您开出的优渥待遇,恐怕不到半年,钱粮就所剩无几了,这还没有考虑到出战的因素。如果打仗的话,三个月可能现有的钱粮都消耗一空了呀。”

    “哈哈哈,这个不必你担忧了。子烈,咱们宋国有那么多钱袋子,粮食大户,难道你就没一点想法吗”戴偃挑眉道。

    “哦,君上你的意思臣弟明白了。”子烈这才明白了戴偃组建这支虎贲军的真正意义。

    ……

    相邦府。

    此时的相府里面,唐鞅已经秘密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大臣边让、鱼宵、鱼虎、来叔齐等二十余人在客厅里议事。

    “诸位,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子偃正在组建一支新军,以应对来犯的齐军,在商丘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是咱们的这位君上野心不小哇!”唐鞅冷笑着道,“齐军都打到家门口了,子偃这才想要组建新军,不觉得太迟了吗”

    闻言,五大三粗的鱼虎不明觉厉地道:“相邦大人,子偃要组建新军干我们什么事!反正是他自己从国库里掏钱的,钱粮也是自己出的,据说他把自己在戴氏的家底全都拿出来了。啧,真是不怕打了水漂,现在我们的这位国君,大概是跟周天子也差不多的了。嘿嘿!”

    唐鞅黑着脸道:“愚蠢。你真的以为子偃心里没有计较吗哼,子偃这个人喜怒无常,连本相都看不清楚他心里在想什么,但是我能想得到,子偃一定是所图不小的。”

    “相邦所言甚是。”一向多谋善断的来叔齐这时候站出来,摇了摇头道,“咱们这位国君的做法看上去的确有些匪夷所思。现在我们宋国,忠于公族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三万(常备军,战国时各国都有常备军,一般是守军,在战时才会征召各地的精壮入伍打仗,自从子偃上位之后,娶了干氏的嫡女,对干梁老将军更是委以重任,所以子偃与干氏的利益是牢牢的结合在一起了的!”

    “大家想想看,我们几个世族的私兵(封地里卿大夫可以蓄养兵马加起来也不超过五万,而且极为分散,如今绝大部分又被征召到了睢水一线跟齐军对峙。所以想要推翻子偃的君位,就必须要借助齐国人的力量。”

    唐鞅皱眉道:“子偃在这个时候扩充兵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来叔齐道:“相邦大人,此时宋国大难临头了,子偃为什么要在这个多事之秋组建新军呢要知道齐人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睢水一线,随时都可能打破防线进攻到国都商丘!亡羊补牢,不是为时已晚了吗”

    “你是说,子偃所要组建的新军,根本就不是用来对付齐国人的”唐鞅吃了一惊。

    来叔齐则是点了点头道:“不错。齐人如今势如破竹,光凭干梁手上的那点兵力很难抵抗太久。所以说子偃压根儿就没打算把这支还没成军的兵马派到前线上去!而且据我所知,戴偃组建的这个新军,以老兵为骨干,择优录取,全副武装,待遇极好,完全是按照魏武卒的模式打造的,全是清一色的精兵呀!”

    “那,依来大夫你看,子偃到底是想干嘛




第4章 六艺
    此时的戴偃还不知道唐鞅等佞臣正在谋划倾覆宋军防线,以借助齐人的力量推翻他的君位的事情。

    戴偃不过二十五岁,却是寡人有疾,后宫佳丽不计其数,膝下也有七子三女。

    由于现代的戴偃与宋君偃的灵魂已经完全融合,所以戴偃也继承了原先宋君偃的记忆与武力。

    宋君偃是一个纣王式的人物,不仅人长得孔武有力,四肢发达,而且还很有头脑,文武全才堪比后世的秦皇汉武,他又野心勃勃,就是那一点暴脾气,也没《史记》上记载的那样干出挖开孕妇的肚子看看胎儿,或者拆散一对的这种丧心病狂的缺德事情呀。不知道是不是被摸黑了。

    反正在戴偃看来,若是他能有六世秦国的深厚底蕴,还有历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加上武帝五代人的扎实基础,一定能成就比秦皇汉武更高的伟业!

    呃,国君大人有些飘了。

    不过这也是难免的,子偃本来就是一个高傲的人,又共享了戴偃的记忆,自然更是倨傲了。他现在连齐国都不放在眼里!哼哼,有了“金手指”寡人就不信干不过你丫的齐国!

    当然了,戴偃也只是膨胀了一下。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联络楚魏,抵抗齐军的入侵,这都半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子干还有苏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现在的戴偃骑着高头大马……当然是没有马蹬的骏马了,戴偃也不知道马蹬怎么制作的,也不想去制作,妈了个巴子,现在宋国那么弱小,又不是适合养马的地方,一旦装备了马蹬,就会被各国争相效仿,组建更为强大的铁骑,到时候戴偃连哭的地方都没有啊!

    “夺夺夺!”戴偃骑马横着标靶的前面一连射出了三箭,没一根箭矢都准确无误地射在靶子上,虽然没能全部命中靶心,却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每一根插在靶子上的利箭都震颤了一阵子,似乎要将靶子摇坠了一般,嗡嗡作响。

    “好!”

    “彩!~”

    在一侧围观的公族子弟,还有以子烈为首的宿卫将领们都不由得叫好喝彩起来。戴偃的这三箭的确是射的非常漂亮的,放眼天下,恐怕也没多少个君王能跟他一样这么弓马娴熟了。

    戴偃随后下了马,在沙丘宫的校场上,同时被八个持剑的壮汉围攻着,戴偃也是赤手空拳地还击,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八个壮汉全部被撂倒了。

    “哈哈哈哈,痛快!痛快啊!”戴偃朗声大笑道。

    “君上。”作为君后的干婉也走了过来,给戴偃递上了一方手绢来擦汗。

    “君父!”干婉与戴偃的儿子子恒跟子启也鬼头鬼脑地跟了过来,给戴偃见礼。

    “嗯,恒儿、启儿,你俩的六艺都学习得如何了”戴偃斜着眼问道。

    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子启比较机灵,听到君父的问话,第一个回答道:“回君父,六艺当中,除了礼、乐儿臣还不甚娴熟,只记了个大概,其余我都已经有所涉猎了。尤其是在御上,前两天先生还曾夸赞过儿臣,说我御车的能力已经跟一般的卫士差不多了。”

    “嗯,很好。”戴偃赞叹地看了这个儿子一眼,岁的年纪,能学到这个地步,不是很有天赋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戴偃还是要提点一下,说道:“启儿,这六艺可不简单,切不可厚此薄彼,跟个跛脚的人那样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尤其是礼,乐的可以先放一边,这个礼格外重要,想我大宋乃是中原大国(至少比中山、鲁、卫这些小国大,历史悠久,又继承了殷商的底蕴,源远流长,礼不可废,尤其是在这个礼乐崩坏的世道,礼仪尤为重要。”

    “唯,儿臣记住了。”子启低着头道。

    “哈哈,启儿,寡人知道你心里不以为意。是不是正寻思着鲁国也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乐,如今却沦为三流小国呢无非过于拘泥。这个寡人也不明说,日后你就知道了。”

    戴偃又转过头,向着子恒问道:“子恒,你是寡人的嫡长子。寡人问你,何谓礼”

    “回君父,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而礼有五种,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子恒有板有眼地道。

    “那何谓乐”戴偃又问。

    “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而乐也有六种,分别是《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

    “那么你都学会了吗”戴偃皱着眉头问道。

    “不敢欺瞒君父,儿臣只学会了一半不到,古之礼乐,实在是过于晦涩难懂了。”子恒跟个小大人一样回道。

    “哼!”戴偃不悦地哼了一声,“那你的其余四艺呢”

    “这……儿臣不擅射、御之道。”

    “荒唐!”戴偃高声道,“你可是我戴偃的儿子,身上流着殷商的血脉,怎么能连最基本的射、御之术都不精通呢那些先生们都是怎么教的可恼!”

    “不怪先生们的事情。君父,都是儿臣愚钝,怎么学都学不好,请你责罚。”子恒有些惧怕了。

    &



第5章 天价聘礼
    就在宋国的形势急转直下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国,其都城郢。苏贺也得到了楚王的接见。

    现在的楚王是熊槐,年方二十七,今年刚刚当上的大王。

    在历史上,楚怀王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执政后期,熊槐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何况是会盟协谈的一国君主!

    在此之前,春秋时期,楚成王趁会盟之际扣留宋襄公,开了破坏邦交礼仪的先例。

    楚怀王被扣三年里,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自以为无害于自己而不讨伐。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

    楚国暂得保。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年的休养生息,到楚怀王即位时,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此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

    苏贺选择在这个时候请求楚国出兵,显然是极为恰当的。

    朝堂上。

    “宣,宋国使者,苏贺觐见——”楚王旁边的内侍(太监扯着公鸭嗓子尖锐的叫道。

    苏贺随即在另一个內侍的引见下,亦步亦趋地走上了楚国的朝堂上。战国时每个国家的朝堂都差不多,文武站位不同,身穿藤青色华贵服饰的是文臣,身穿甲胄,器宇轩昂的是武将,都手持玉板,遥遥地望着在陛台上高坐的君王。

    其实朝堂上是有坐席的,但是为了给苏贺一些压迫感,所以的大臣都是站着的,这个也不足为奇。

    现在还是战国,距离炎黄时代并不是太久远,根本原因便是还有许多人在回忆过去,三皇五帝与臣子坐而论道,给予了臣子莫大的殊荣。

    可惜,上古先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过几百年,当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国的主流思想的时候,这种幻想就如同破碎的镜子,再也不能拾起来了。

    “宋臣苏贺,拜见大王!大王万年!”苏贺恭恭敬敬地给熊槐行了一个跪拜礼,作为使者,其实他只要作揖就可以了,但是有求于人,而且自己国家的形势已经危如累卵,万分危急了,这时候脸面还有什么用呢

    苏贺还不知道宋军的睢水防线已经被攻破的消息,当然了,他在面见楚王的时候,被晾了几天,加上消息闭塞,苏贺不知道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苏卿请起吧。”熊槐虚扶了一下。

    “寡人听闻齐军正在猛攻你宋国的城池,兵锋直指商丘啊,苏卿不在商丘城里给你的国君出谋划策,不知道跑到我们楚国来干什么呢”熊槐睁眼说瞎话,故意地打趣道。

    “大王莫要打趣下臣了。吾宋国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目前齐军正与我宋军对峙于睢水一线,随时都有可能攻破睢水防线,兵临我商丘都城之下!”苏贺幽怨地看了陛台上的熊槐一眼,心里直骂,这特么都打到家门口了,哪里还能安心地坐着

    苏贺来到郢的这几天并没有闲着,而是到处走访,打通关系想要得到觐见楚王的机会,以及笼络更多的楚国的臣子给自己说话。这就是弱小的国家的悲哀了,想要求援,结果连见到对方君王的一面都很难,因为他对你的情况一清二楚,故意晾着你,你也是无计可施,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熊槐已经知道了苏贺的来意,其底线也被令尹昭阳摸得一清二楚了,熊槐表示很满意,不过他才刚刚当上的楚王,话语权还不是很大,不能一言九鼎,所以需要召开大朝会,通过辩论来下定决心。

    “哦,形势真的已经如此危急了吗”熊槐又明知故问了。

    “事关国家安危,不敢欺瞒大王!齐人雄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兼齐国国力庞大深厚,而我宋国承平日久,不修兵事,所以根本不能抵抗齐军的兵锋。臣,受我宋君之命,特来向贵国求援!”苏贺低着头道。

    闻言,熊槐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公然索要好处的事情自然轮不到他这个当大王的出面,不然传出去他这个楚王的脸面也不光彩。这时楚令尹、大司马昭阳飘飘然地站了出来,说道:“苏大人,援宋抗齐,这需要我楚国的大军出动,动辄十数万兵马,耗费巨大,不知道贵国能开出什么样的条件能使我军向宋地进发”

    苏贺道:“大王,敝国君上已经交代了。只要楚国原意出兵相助,并击退了齐人,我宋国愿割让相城、丰邑方圆四百里的疆土予尔楚国。”

    听到这话,朝堂上的楚国大臣顿时交头接耳起来,看来宋国的诚意很足啊,竟然愿意将其国土的五分之一割让给楚国。不过这也从侧面看得出来,宋国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宋国的那位君上的的位置也随时有可能被推翻啊。

    不过,楚王还没发话,作为百官之首的昭阳却冷笑了起来,道:“苏大人,你此言当真吾虽是楚臣,却也知道你们宋国的一些情况,这四百里的相丰之地,几乎都是你们宋国的一些卿大夫的封地,与公族并不相干。你们国君这么干,就不怕手底下的臣子们叛乱吗”

    “这个无须令尹大人担忧。”苏贺微微一笑,说道,“无国,何以为家让小家而得存大国,这笔买卖很值得。”

    “哈哈哈哈,都说天下商贾多出于宋,本相(楚国令尹即相国,制度不一样今日终于眼见为实了。你们宋国真的是什么买卖都能做啊。”昭阳讥讽的说道。

    “令尹谬赞。”苏贺心里生气,却不能在脸上表露出来。毕竟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啊。
12345...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