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轰隆”的一声巨响,黑风马的前蹄就这样踩踏在厚实的长方形的盾牌上,巨大的冲击力顿时压倒了对面的两三个齐人的盾牌手,使得他们紧握着盾牌的手腕几乎断裂、骨折了,惨嚎了起来,骑着黑风马的宋君偃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地抡起了手里的丈八蛇矛,一下子就挑起了一个吓呆了的盾牌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其余两个盾牌手连带着他们手中的盾牌横飞了,猩红的血液随着风飘散在戴偃的纷乱的发丝四周,过去了,原本血液尚未干涸的战场,新鲜的血腥味儿又一次在空气里弥漫了起来。
这个场景,让宋君偃想起了他那时在观看《武庚记》的时候,商纣王子受在即将国破家亡之际,义无反顾地出城死战!一人一马,只身破阵的场景,纵使千军万马,于我何加焉
商纣王就有着这样的气魄!
此情此景,何其的相似,就连背景都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宋国还没有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不然跟历史上的那个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的下场也只是殊途同归而已。
“昂——”戴偃狂吼了一声,仗着一身强横的武力,蛮牛一般冲撞着齐军的方阵,手持剑盾的齐国武士根本抵抗不住,纷纷倒在了丈八蛇矛之下,几乎都是被一矛杀死的。
戴偃的丈八蛇矛之下,无一合之敌。
咽喉被丈八蛇矛割断的当场就死了,被长矛击中胸腔的也吐血身亡,即便是拿着武器撞击戴偃手上的丈八蛇矛的,也因为气力不足,连武器都被丈八蛇矛打断了,被活生生地刺死或者挑飞!
紧接着大股的宋军步骑尾随其后,守护在宋君偃的四周,避免了后者被四面八方的齐人围攻的局面。宋军的步骑杀入了齐军的方阵里,摆着一字长蛇阵,以五人为单位在匍匐前进,一边厮杀着,一边踏着战友或者敌人的尸体跑过去!
“此人,真乃骁将也!”在中军的国书不由得出声赞叹道。
旁边的校尉是国书的亲弟弟,国夏。
国夏点了点头道:“这个男人好生神武,若是能生擒之,为我齐国所用,破阵冲杀,倒不失为一桩美事。”
闻言,国书微微摇头道:“此人不可能为我齐人所用的。”
“为何”
“因为他是一个必死之人。”
&nbs
第12章 砧板上的肉
戴偃的身影依旧活跃在战场上,左右冲杀,丈八蛇矛之下无一敌手。在他身后的陷阵营还剩两百多人,亦是个个悍勇无比,在战马上掩护着宋君偃同时也击杀附近的一个又一个目露凶光的齐兵。
忽而,接近齐人的中军大纛的时候,戴偃敏锐地感觉到了一种异常森冷的感觉,就像被毒蛇盯上了一样。
戴偃初上战场,却娴熟无比,面对着无头的尸体,血流如注的敌我双方的将士,还有被自己打飞的脑浆,都视若无睹,除了胃里翻滚了一下,就跟前世晕车一样的感觉,就没有什么了。
戴偃朝着冷光的方向放眼望去,果然见到了一个甲胄鲜明的中年人搭着箭矢瞄准了自己!
“嗖——”弓如霹雳弦惊!
戴偃微微偏过头,险之又险的避开了这犀利的一箭,不过脸颊还是被划开了一个小口子,溢出了点滴的血渍。
戴偃不怒反笑,因为他找到了击杀的目标了。
宋君偃就这样带着陷阵营长驱直入,一百步、八十步、五十步、三十步……近了,更近了。
“兄长!快走!”国夏焦急地喊道。
国书也回过神来,这时候想要再射死戴偃已经很难了,毕竟距离太近了,戴偃跟猛虎下山一般,随时都有可能冲击过来。
然而,不待国书策马奔走,戴偃已经只身一人冲到了前列的手持长戈的齐兵之外,抡起丈八蛇矛一下子砍断了几把长戈,欺身而上,抓着缰绳驱使着黑风猛地突击过去!
左右冲杀,但凡是挡在戴偃身前的敌人都哀嚎着倒下了,甚至有的连叫声都没有发出来,就已经被丈八蛇矛挑飞了起来,吐血身亡了!
看着戴偃犹如狂神一般冲破了长戈阵的阻击,国夏吓了一跳,此时的国书刚刚驾着马飞奔,还没跑远,国夏为了给他争取一点时间,明知必死,却义无反顾地抽出了手里的青铜剑,就这样策马向着宋君偃冲了过去!
有胆色!戴偃赞赏地看了国夏一眼,不过战场之上,又互为敌手,戴偃绝不可能因为欣赏一个人而心慈手软的。
“哐”的一声脆响,戴偃抡着丈八蛇矛犹如苍龙出海一般,恶狠狠地砸向了国夏的脑袋,借助黑风良驹的冲击力,这股力道更加的沉重了!
好在国夏忙不迭地拿着长剑堪堪挡住了,但是透过矛与剑交击的豁口,国夏战栗了,在刚刚格挡丈八蛇矛的那一霎那,他感觉整条手臂都发麻了,虎口似乎裂开了一样,整只手都在颤抖!
戴偃又挑开了国夏手里的剑,并不理睬他,自顾自地往国书那边继续飞奔过去,一路上又少不了一番厮杀,但是国夏不甘心让宋君偃就这样溜走了,于是又冲了上去。
但是不管在武艺上还是在力气上,国夏跟戴偃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可谓天壤之别也不为过。所以经过了三个回合的短暂交锋,国夏就被戴偃一矛刺中了胸口,惨叫着坠落马下,生死不知了。
国书回过头看到这一幕,更是心惊肉跳,忙不迭地拍着胯下的良驹,让它跑得快一点。为了追赶上狂奔的国书,戴偃特意抄了一条近路风驰电掣地冲杀着。
但是国书跑得太快了,眼看着就要跳出戴偃的视线了,不料戴偃不管不顾地冲着百步之外的国书的身影,把手里的丈八蛇矛扔了出去!
“哧——”百步飞矛!竟然一击必杀了!
这骇人听闻的一幕发生了,所有人都惊呆了,竟然任凭宋君偃一个人策马过去,拔起丈八蛇矛将国书已经开始发凉的尸体挑了起来,高高地举着,示威一般。
“国书已死!”
“国书已死!”
很快,这个消息便蔓延到了整个战场上,使宋兵振奋,令齐人胆寒。宋军就这样犹入无人之境地穿过了齐军的阻击防线,前往获水河畔。
……
获水河畔,六万宋军与六万齐军正在激战,原本处于劣势的匡章部有了主力的驰援,顿时士气如虹,又稳压了宋人一头,若是宋军不赶快撤退的话,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必定会被齐人全歼于此的!
不过干骜的坚持还是值得的,若非宋人的心里还有着一股气,一份信念,恐怕早就全线崩溃了。还好,虽然宋军那边出现了不少的溃兵,连督战的士卒都遏制不了,但是没有出现大面积溃逃的情况。
随着宋君偃的生力军到来,宋军士气大涨!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将是兵的胆,宋君偃的勇武给了宋兵极大的鼓舞,瞬间又将来犯的齐人击退了回去,宋齐两军你来我往,战至傍晚,依旧没有分出一个高下!
宋军随后退入了获水大营,戒备森严;齐人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了一员大将,近万的兵力(加上白天攻城的,伤亡惨重!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让齐将高唐倍感棘手的是,现在的战局又僵持下来了,只要宋人牢牢地守住商丘城,保持获水大营的兵力,互为犄角之势,高唐的齐军想要在短时间内击败宋军的主力是不可能的,只要宋军龟缩在获水大营里,齐军就很难彻底打垮宋人的主力。
无奈之下,高唐只得修书一封,给远在临淄的齐王君臣,看看是派兵增援还是撤退。
获水河畔,齐宋两军还在紧锣密鼓地对峙着,不时地还发生了战斗,只是规模不大,无论宋军还是齐军此时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齐国,都城临淄。
如今齐国的大王乃是田因齐,即大名鼎鼎的齐威王。
田因齐初立,见楚、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
然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
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
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
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
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薄冰了。
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齐王又采纳邹忌的建议,要求群臣进谏,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
一时大臣争相提出意见,宫廷门前熙熙攘攘。由于广开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这便是成语“门庭若市”的典故。
&nbs
第13章 太不要脸
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
许多成语,从他而来,比如画蛇添足、卞庄刺虎。陈轸凭借口舌之利,为齐国击退楚国大军。甚至张仪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强大的秦王,也经常听他的主意,甚至还因此大败敌国。
武王伐纣,分封诸侯。找到了帝舜的后代妫满,封於陈。陈公妫满,谥曰胡,世称陈胡公满。
陈胡公满,祖上世居妫汭,因以为氏姓,姓妫氏。
陈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他的分支却在后来为天下瞩目,那就是陈完。
陈厉公之子陈完,因为陈国的政治斗争,逃往齐国。齐桓公接纳他,用为工正。陈完去国,改姓田氏。其后代子孙田和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的国君,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
陈国怎样楚惠王北伐,杀陈湣公,灭陈。这一年,恰好孔子逝世。陈国灭亡,其公室子孙以国为姓,姓陈氏。陈轸就是其中之一。
陈轸的一生,大体上经历了齐、秦、楚三国的官场。
“哈哈哈哈,寡人说怎么今早喜鹊在枝头叫个不听,感情是有贵人要到来了!陈轸先生,寡人对你可是仰慕已久耶!”
陈轸刚刚持节,到的获水大营的寨门之外,便看到大门敞开着,然后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热情洋溢的英武男人,这个“寡人”的自称,此人应当就是宋国的国君,子偃了。
陈轸连忙谦虚地道:“君上谬赞了。外臣只是在稷下学宫略有薄名而已,又何曾闻达于诸侯呢请君上不要让我羞煞旁人啦。”
陈轸这回答给戴偃碰了一个软钉子,也不好给他继续戴高帽子了,于是宋君偃跟后世的基佬差不多的,满脸真情流露地抓着陈轸的手,挽着手,跟情侣一般,咳咳,这是这个时代礼遇贤才的一种表现。
“先生勿要谦逊了。先生还没用过午膳吧走,寡人已经在大帐里安排了膳食!”
……
吃过午膳,由子烈与干骜两员大将作陪,戴偃又与陈轸互相吹捧了一番,做的滴水不漏的,就是没办法从中打探出什么对宋国有利的消息。
宋君偃也渐渐的失去了耐心,若不是他的身上有着现代人的灵魂,足够理智。依着过去的宋君偃在这里的话,早就跟楚霸王这暴脾气一样,掀桌子,开门见山地出声了。
陈轸这厮一直在客套着,戴偃自持身份不好发问,虽然早就知道了陈轸的来意,但是他率先开口可能会落于下风的,所以用眼神示意了旁边的子烈直截了当地问道。
“齐王让贵使到我宋国来,不知道有什么贵干呢”总不是在这里扯淡的吧。子烈在心里腹诽着。
来了。
陈轸面不改色地道:“宋君,今我王有感于宋地战火连绵,而黔首饱受战乱之苦,不忍于此。遂派吾来与君上商议停战事宜,望君上体恤臣民,不要再让宋国的子民深受刀兵之荼毒了。”
陈轸的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好似悲天悯人的样子,若是宋君偃置身事外,对这个事情一点都不知情的话,说不定还会被陈轸的话打动,真信了他的鬼话连篇了呢!
这特么脸皮真厚!不,应该是太不要脸了!
明明是齐国先挑起的战火,反过来又说是在劝他戴偃体恤自己的臣民,听他们齐国人的话,不要再打仗了,再打下去受伤的还是你们宋国的老百姓啊,何苦来哉
如果是在后世的话,依着戴偃的性子,早就照着陈轸的脸一板砖拍上去了,再不济也要吐他一脸口水啊!
睁眼说瞎话!
不要脸!
旁边的子烈气得脸都成了猪肝色,快要按耐不住了,但是被戴偃按住了大腿,不敢轻举妄动,戴偃还能沉的住气,说道:“既然齐王有心免除我宋国黔首的战乱之苦,自可退去兵马。寡人心向往之,乐意之至。”
闻言,陈轸微微笑道:“君上,看来你还不明白外臣的意思。我齐师入宋已经三四个月了,征战多时,消耗巨大,岂可无功而返”
看陈轸的意思,便是齐军征伐宋国数月,其间折损的兵马,耗费的粮草,一干军需都是要让宋国来补偿的。
戴偃并没有按照陈轸的话语说下去,不然会中了套路,自食恶果的。宋君偃忽而道:“先生,不知道我们宋人打败仗了吗”
“今我齐师都围了宋国的都城,君上看,你们宋人是胜是负”
好嘛,丑恶嘴脸都露出来了!可恨,欺人太甚!戴偃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但是我们宋人还没有完全战败不是吗先生,寡人坦诚相待地跟你说了吧。只要我宋国还有一个臣民,有一支殷商血脉,那么宋国就不会灭亡,宋人也永远不会真正的被打败!”宋君偃霸气侧漏地沉声道。
这上位者的气势倒是让陈轸惊了一下,却转而平静地道:“这么说,君上是打算死战了”
“这都要看你们齐人是怎么个意思了。”戴偃针锋相对,话语里都透着一股子的火药味。
“君上以为楚国人可靠吗”陈轸话锋又是一转,将话题转到楚国人的身上,毕竟照着宋君偃的话说下去,这次的交涉都没办法进行下去了。
而陈轸的这个话题,则敲击到了戴偃的软肋了。楚人是外人,不可轻信,楚国方圆数千里的疆土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靠着巧取豪夺而来的,说不定宋国此次驱虎吞狼,赶走了齐国这头老虎,却来了楚国这头凶残而狡猾的野狼,到时候极有可能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