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临了临了,这个迟暮之年的老魏王还要见证着自己的国家渐渐地衰落下来,就像他的年纪一般,无可挽救了。
在老魏王旁边坐下的,是魏国的相国,惠施。
“邹相,你可真是稀客呀。”魏螢的精神还是很饱满的,一点都看不出是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家,看着对面峨冠宽袖的邹忌,摆着君王的姿态说道,“自马陵之战以来,齐国已经很久没有跟我魏国打过交道了。不知道齐王此次派遣邹子前来,有何贵干呢”
远道而来的邹忌向着魏王一礼,说道:“邹忌此来,乃是为了给大王送一份大礼的!”
“哦大礼”邹忌语出惊人,也勾起了魏王瑩的好奇心,后者不由得诧异地道,“齐王想要给寡人送什么大礼呢。呵呵,邹相莫不是特地来消遣寡人的吧”
“大王,我王的这礼有多大,全在这张羊皮卷上!”邹忌随即拿出了一张古朴的羊皮卷,递给了魏螢。
第92章 二次变法
宋国在年末的时候又一次颁布了变法的条令,深入改革。
宋君偃为了保证政令通达,也为了改变公卿大夫把持地方,任人唯亲的一些情况,决定在整个宋国实行察举制。
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再任命为官职。被推荐的人在任期间一旦贪污受贿,或者玩忽职守,甚至于犯了大罪,推荐这个人的官吏应该被惩罚,甚至同罪株连也不为过。
宋国察举的科目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
这些科目,统一由国君确定。
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察举制的颁布,遭到了以来叔齐、鱼宵等众多旧贵族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此举会颠覆宋国的祖宗之法,不利于宋国的长治久安。
若是中央和地方录取了大量的孝廉,以为官吏,那么公卿大夫们安插在各地的亲信官吏还怎么混不都得闲赋在家,丢了饭碗给别人让位啊
可是宋君偃不管这些旧贵族大臣怎么反驳,一席话就怼了回去:“察举制你们都可以举孝廉!为国家推荐人才,只要通过考核的科目的,寡人都会任用他们的!但是你们举荐的人才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你们这些举荐的官员都要被株连,一一治罪!”
好吧,这话算是把路给堵死了,看来宋君偃的铁了心地要在宋国实行察举制了。
不过公卿大夫们也不气馁,人才在自己家里有不少的嘛。贵族出身的子弟识字,满腹经纶,去考取一个孝廉和秀才还不简单吗
至于举荐的人才会出现什么问题,呃,这个,叮嘱他们夹着尾巴做人好了。
就这样,实行了察举制的宋国,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别国士子的慕名而来。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传闻中的宋国是礼仪之邦,又因为坑杀四万齐军降卒的事情被抹黑成了虎狼之国,现在实行的察举制无疑是给宋国正名了。
除此之外,李敖的二次变法,还规定了官吏的等级,由一品到九品,秩比的不同也决定了俸禄的差异。
一品大臣,则是相国、大都督和御史大夫,即三公,三公就是一品大臣,秩两千石。
二品大臣,则是廷尉、少府、郎中令这些九卿,属于二品大臣,秩一千五百石。
三品大臣,则是各地的郡守,朝中大臣也有三品的,秩一千二百石。
四品大臣秩一千石,五品大臣秩八百石,六品大臣秩七百石,七品大臣秩六百石,八品官吏秩五百石,九品官吏秩四百石。
这些秩比,就是俸禄,在战国乱世,粮食财帛可是硬通货,可以跟别人兑换东西,以物易物的。
而宋国这个创造性地出台品级官吏的做法,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官员们积极性。宋国足够的富庶,也给得起那么多的俸禄,看着这些俸禄,还在观望的天下贤才,乃至于一些只有一些才干,资质平庸的人都能触及六七品大臣的门槛了,这还不让人心动吗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临近宋国的各国也有大多的士子争相告走,入宋做官。
以至于宋君偃告别了官吏不够用,还受制于旧贵族的窘境,现在宋国的官场上,尸位素餐的基本上没有了,整个官场焕然一新,许多不合格的官吏被淘汰,被查出贪污犯法的官吏更是倒霉地被砍头了。
人才嘛,多多益善。现在入宋的士子太多了,宋国也没有那么多职位安排他们,只好设立招贤馆,或者让各个大臣招纳他们作为门客,暂时供养起来了。
李敖的二次变法,不仅涉及官场,连军队里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能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征召,也为了征召的士卒战斗力不弱,宋国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农闲务兵制”。
什么是农闲务兵制就是在秋收过了之后,农民有时间不太需要忙活的时候,国家强制性征召各地的精壮入伍,进行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操练。
这样,即使国家征召士卒征战的时候,
第93章 一盘大棋
在宋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变法的时候,子偃也微服私访回来,年关已至。他这一回巡视了商丘、睢阳、彭城、陶邑一带的几个地方,发现的问题也不少。
宋国是富庶的,商贾云集,但是黔首过于追名逐利了,一股子铜臭味儿。经过一次变法的奖励耕战,这种情况有了好转,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宋国的水利太差了,众所周知,古代的耕地都是跟水利划上关系的!
秦国之所以能横扫,一统天下,郑国渠和都江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了水的灌溉,地里的庄稼怎么能长得更快长得更好
子偃决心兴修水利,跟郑国渠一样修建一条负责灌溉田地的水渠,但是这个可不简单呐。修建一条水渠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不是现在的宋国能够负担得起的。
凡事不可一蹴而就,要一步步来。
就在宋君偃在御书房里批阅奏章的时候,子干在通传之下亦步亦趋地走了进来,躬身道:“君上,楚国的军队已经在五天前捣破越国都城会稽了。”
“哦这么快,半个月前才传来越军主力被大破的消息,没想到他们的都城会稽这么快就被楚人捣破了。景驹倒真是一个名将!”子偃颇为诧异。
子干坐下道:“君上,臣听说楚军是以一支奇兵穿插会稽山,过险关而入的会稽城。当时的越王宫还没反应过来,会稽城就已经被一战而下了!”
“越国的那些残军是什么意思”
“越国已经没有战心了。我听混在越军当中的细作回报,说越王无疆的叔叔无诸,还有无疆的四弟无强已经大打出手了,无诸败走姑蔑城,现在无强已经整合了越军的残部!不过越军内部已经离心离德了,好多部族的人都出走了,无强统领着两三万的越军根本无以为继,越国,要完了!”子干摇摇头道。
闻言,宋君偃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了。
“寡人还以为越蛮子能坚持好几年,最不济也能打游击削弱和骚扰楚军,没想到越国竟然这么不堪一击!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子偃哼了一声,说道:“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无强能力挽狂澜了。无强没有无疆那么崇高的威望,现在越国已经分裂成为了几个部分,各自为战,也互相不服气,这个时候若是楚王施以好处,分化拉拢越国人的话,那些利令智昏的越蛮子肯定会接受的!到时候我们想把楚国牵制于越地的想法就要泡汤了!”
宋君偃可是很清楚的,历史上的楚怀王,就是靠着分化拉拢的办法,一一收拾了负隅顽抗的越国各部。对于肯臣服的呢,封为封君,享受封地,不肯臣服的则是以雷霆手段,彻底歼灭,这样谁会不愿意在奢靡中慢慢地死去呢
楚国,本来就是封君众多的国家,也不缺越国的这几个封君嘛!
但宋君偃不能接受啊,卧槽,这战事才进行了半年就要结束了你妹的,有没有搞错,这个越蛮子太不给力了!
子干问道:“君上,那我们要怎么做”
子偃将眼睛缓缓的闭上,有些头疼地道:“只能是把越王无疆给扶持起来了。还好,当初寡人在留无疆一命的时候,就想到了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君上,无疆可是跟你和我们宋国有着深仇大恨的。这一放无疆回去,不是放虎归山吗”
宋君偃摆了摆手道:“我们宋国跟无疆的只是国仇,可以先放一边去。但是楚人都把越国的都城会稽捣破了,这是国仇家恨了,无疆在没有把楚军赶出越地之前,在没有越国恢复国力之前,是暂时不敢招惹我们宋国的!”
“这个时候把无疆放回去,虽然有养虎遗患的危险,但是也能让越国牵制住楚国的军力,使楚军无力北顾。说不定打了几年,越国还被楚军灭亡了也说不定。”
宋君偃很乐观,真的。
越王无疆在越国的威望无人能及,把无疆放回越国去,他必然如龙入大海,东山再起是肯定的了。凭借自身的威望,无疆可以整合散落各地,各自为战的越军,也可以号召越国的军民反抗楚军的侵略。
凭着越国那些山林,越地山川地貌诡异之极,也只有越国人才能了解这些地方有多么危险了,这是地利。
无疆整合了越军各部,这是人和,拥有了地利跟人和的越国,楚军根本防不胜防,因为越军可以游击楚军,袭扰楚军的粮道,到时候楚国人死的死,饿的饿,伤的伤,残的残,病的病,哪里还能继续伐越
恰好在前几天,子偃也收到了虞妙弋有身孕的事情,顿时喜不自禁。嗯,看来计
第94章 睢阳之会
宋君偃三年,即西元前326年初春,子偃召集鲁国、卫国、薛国、滕国四个周边嬴弱之国会盟于睢阳,在睢水河畔摆好祭台和四方台。
这是国君的盟会,自然格外的隆重了。宋君偃不必亲自出迎,有份嘛,于是派出了相国李敖在临时搭建的辕门之外迎接到来的各国国君。
第一个赶到的是卫君,卫国距离睢阳不是很远,所以第一个赶到睢阳会盟。现在的卫国跟魏国的附属国都差不多了,仅剩国都濮阳,刚阳、楚丘这三座城池方圆两百多里地是在卫国的统治之下的了,其余的白马、顿丘、酸枣等城池都被旁边的魏国蚕食鲸吞了。
卫国几乎被魏国的疆域给包围住了,再过几年,卫国就真的成了魏国的附属之国了。
怎么说呢就是过个几年,魏国把卫侯的名字给改了,又到了魏襄王的时候更过分,直接把卫君原来的卫君的罢黜了,换一个人变成了魏国的封君,不再享有“侯”的爵位。
连立国君这种事情都要禀告魏国,可见卫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卫君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之君了。
不过卫国还是比较幸运的,古语云,卫地多出君子,其国无忧也!这话好像是吴王僚的老哥说的,这老哥叫做季札,一个有上古君子风范的男人,硬是推辞了不做吴国的大王,跑到卫国去修身齐家。
卫地地处中原,小国寡民,但是出的贤能还真的不少,几乎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动天下的大人物!
吴起、李悝、商鞅、吕不韦他们都是卫国人,享誉天下,名动九州。
最后秦始皇还因为卫国是商君、吕不韦的故国没有把卫国灭了,还是秦二世胡亥发现还有一个国家没灭掉呢,于是把卫君给罢黜了。
卫国堪称是小国寡民的典范了,比周王室混得还凄惨,好歹周王室还有一个周天子的名头顶着,别的国家都不敢随便拿捏,但是卫国就惨了,时不时地被旁边的魏国折腾!
现在的卫国国君叫做姬劲,子南氏,也可以称呼他为子南劲。卫国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家,祖上康叔正是周文王的儿子,自然是周王室一脉相承的。
姬劲认为宋国接连击败强大的齐国,已经崛起了,所以不敢得罪宋国,把姿态放得很低,还没近前,就已经下了战车,面对着辕门门口的宋相李敖躬身道:“李相!寡君这厢有礼了!”
李敖也规规矩矩地回了一个礼,说道:“卫君万福金安。”
看来风头正劲的宋国并没有欺负我卫国的意思。从李敖的这一举动看来,卫君姬劲就把害怕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只要不是来坑害我卫国的就好,一切好商量。
姬劲恭维地道:“寡君久闻李相大名,如雷贯耳,早就听说李相有管仲、商君的才能,可以变法强国,殷实黎庶,只是寡君居于卫地,贤相又身在商丘,恨不能早日一会。”
“今日得见相国真颜,寡君观之,贤相高额宽鼻,天庭饱满,眼神里都透着一股贤者应有的睿智之色,当为圣人!寡君如见孔子、老子也,果真是三生有幸啊!”
好吧,姬劲的这个奉承的话,真的是让人生不出什么不好的印象。
毕竟是一国之君的奉承,卫国再小,也还是一个国家,卫君的地位再低,也还是一个国君。李敖得到姬劲这般的阿谀奉承,也不由得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卫君姬劲把自己定位得非常好,看来君上只要拿捏得当,许之以利,就能让卫国死心塌地地跟着宋国混了。
李敖把姬劲给迎了进去,迎面又来了一股兵马。旌旗之上,绣着“滕”的字样。
是滕国的国君到了!
在历史上,滕国绝长补短方五十里,相传三十一世,历时达七百余年之久。在八百诸侯并立、七雄称霸之时被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创造了富民强国,自强自立的光辉范例。
滕国也是周王室的亲戚,是周武王的十四弟的封地。滕国很小,比卫国还小,卫国好歹还有三座城池,滕国却只有两座城邑了。国都滕城,还有一座古方城,不过滕国比较富有,人口也比卫国稍微多一点。
滕国虽然城池只有两座,但是村邑众多,这么多年过去了,公卿大夫的领地不知道被分割成了多少个村邑了,好在滕国是一个不喜欢打仗的国家,各国闻其善,不敢攻打,所以才保存到现在还没灭亡的。
滕国是一个小国,方圆三百里,两座城池,人口十九万,常备军五千。按照这个战国乱世的战时动员比例,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滕国应该能出动三四万的兵力,不过对于宋国来说,这还是不够看的!
现在的滕君是姬延,又叫滕
第95章 天子胙
睢阳之会,宋、鲁、薛、卫、滕五国会盟的事情让天下侧目。
这五个国家里面,宋国和鲁国都算是二流国家,尤其是宋国的国力最为强大,其余薛国稍次之,卫国和滕国不堪一击,弹丸之地,小国寡民。
宋君偃的这回会盟闹的动静挺大的,这个家伙真是一个不安分的住,在位仅仅三年,东南半壁就被他搅动起来了,现在又纠结五个国家的国君会盟,意欲何为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