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地球去封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笙箫剑客
“……”
燕王无言,他不能说乾元狂妄,因为人家有狂妄的资本。
乾元,
真的跟其他封王不一样。
“没得商量了吗”
关键时刻,燕王再次暴露其懦弱的一面。
六年前在夺嫡之争的最后阶段,他倒向了新帝跟乾元的阵营;前不久,又在跟魏王的角逐中,主动败下阵来。
这样的人,才是乾元可以控制的。
“没有商量,不打折扣。”乾元目光坚定。
燕王颓然。
乾元右手一挥,禁卫军将士会意,将燕王带了下去,让燕王跟燕王军紧急去函,既是报平安,也是下令燕王军务必死守到底。
眼见乾元轻描淡写地就处置了前线危机,在场大臣若有所思。
“在神都确立新秩序之前,就要委屈诸位暂时在皇宫办公了。”乾元终于公布了对百官的处置方案。
等于是暂时搁置,做了冷处理。
很多人就长舒了一口气,这么看,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更有人目光闪烁,想着,是不是借此机会投到秦王阵营里去。
人心啊……
呼啦一下,含元殿就只剩下徐太后、宰相徐抗、倾城公主、礼部尚书长孙云以及兵部尚书战魂等少数几人。
徐太后深深看了乾元一眼,道:“帝国无主,前线告急,我一妇道人家,什么也不懂。接下来,就由你来摄政吧。”
“诺!”
乾元行了一礼,当仁不让。
对徐太后的识趣,乾元倍感诧异的同时,也很是满意,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不希望跟父皇的妃子动刀兵。
就在方才,徐太后见识了乾元的雷霆手段之后,心里突然起了别样心思。
原本预计是魏王上位,徐太后都做好了幽居深宫,夹起尾巴做人的准备了,不想事情峰回路转,乾元这匹黑马杀将而出。
而乾元母妃长孙皇后是不在人世的。
也就是说,如果徐太后跟乾元打好关系,是否意味着,她可以继续添居太后之位,继续尊享富贵荣华
徐太后的心,一下火热起来。
正因为此,她才毫不犹豫地指定乾元为摄政王,为乾元下一步的登基继位,扫清了很多障碍,也可以让乾元名正言顺地主持朝中事务。
这可是个大人情。
徐太后离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下一心,帝国一统
出了皇宫,乾元车架直接返回秦王府。
虽然已经是摄政王,但是在登基之前,乾元并不准备住在皇宫,那未免显得太猴急,也太没有格调了。
秦王府,就是将来的潜邸了。
相比清早上朝时,此时城中各处都已戒严,更有禁卫军骑马在街上来回巡视,空气中充斥着肃杀。
车架走到半道,禁卫军统领行布突然赶来汇报:“殿下,燕家已经清理干净了。”有左慈配合,燕家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况且行布本人也已经是武神强者。
一个燕家,还真闹腾不起来。
“辛苦行布叔了,继续保持戒严。”眼下的神都依旧暗流涌动,马虎不得。
“殿下放心!”
行布目光温和而坚定。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十几年了。
…………
回到秦王府,乾元立即召见长史刘道宁,“即刻给都护府发报。”
澹台梦歌研制的第一代通讯法螺虽然更为便捷,但是在远距离通讯上还是电台更方便一些,比之不及。
刘道宁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
除了下令让薛仁贵率部侵袭烛龙国,乾元还下令:“着李靖、萧何、李忠、郭嘉、裴矩、苏辙、宋慈等人,即刻进京,由紫月亲率禁卫师团护卫。”
毫无疑问,这些都将是新朝的肱骨之臣。
…………
翌日,宫变的消息就传遍神都上下。
那些世家大族自然是惶惶不可终日,但是神都百姓却是一片欢腾,为帝国即将迎来一位新主而欢呼雀跃。
更让人意外的是,
当天下午,东镜军团统领战天就公开宣布,东镜军团上下坚决服从摄政王乾元之令。
但有差遣,在所不惜。
在第五磐石、杨林以及晋王乾吉相继陨落之后,战天成了帝国原四大军团中唯一存续的军中巨擘。
他在帝**中之威望,无人能出其右。
此时的战天不仅统领东镜军团,还在负责对楚王军的整编,他的这一番表态,无疑给乾元上位又增加了一枚重要筹码。
随着战天表态,战家自然也就站到了乾元这一边。
战魂却是无需再纠结了。
接下来几天,还在前线厮杀的北境军团、城卫军团以及燕王军,先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乾元表达了忠诚。
可见,军方是乐见乾元这样的强者上位的。
当然,战天这位军方巨擘的表率,也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
太华郡,魏王府。
略显昏暗的灯光下,敦亲王乾恽静坐于案前。
案台上放着一封乾元的亲笔密函,敦亲王已经看了不下五遍。
在信中,乾元并没有叙说什么兄弟情谊,他只是将发生在神都的这一场皇位之争,冷冷静静、客客观观地叙述了一番。
乾元相信,敦亲王会有独立决断。
跟着,乾元就提出了整编魏王军的两个承诺。
其一,乾元承诺,在魏王幽居宗人府期间,会挑选合适女子服侍,让魏王能够延绵子嗣,不至于让魏王一脉断绝。
其二,乾元准备在新朝设立军机处,统揽帝**机要务,承诺给敦亲王留一个军机大臣的空缺。
可见乾元之诚意。
乾元之所以花这么大的代价拉拢敦亲王,自有他的道理。
一则,客观上讲,魏王军的稳定与否,已经成了乾元登基的最大障碍,也是帝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必须给予坚决排除。
二则,乾元深知,敦亲王乾恽虽然辅佐魏王,但是他跟魏王有着本质不同。后者为了登基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将帝国拖入深渊。
敦亲王不同,
他还有着身为帝国皇子的使命感,并不愿帝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有此一点,才值得乾元去拉拢。
灯光下,敦亲王乾恽脸色变幻不定,这些天,随着帝国各部相继表态,他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魏王军内部也是争吵不休。
有嚷着要杀进神都的,也有倾向于接受帝国整编的。
军队已经有不稳迹象。
“也罢,既然帝国即将重归一统,我又何苦逆潮流而上,去当那个恶人呢。”敦亲王心中一叹,终于是有了决断。
大势,不可逆啊。
五月十二日上午,敦亲王乾恽终于公开表态,魏王军愿意接受摄政王之统领,随时可以接受整编。
这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加之原本就效忠于乾元的钧天兵团跟炎天兵团,至此,帝国上下,所有的军队都已站到了乾元一方。
掌握了军队的乾元可谓定鼎大局,再没有什么人、什么势力,可以阻挡乾元通往帝国皇位的道路。
世家集团也不行。
…………
神都,秦王府
“十五弟,你是怎么说服十四弟的”倾城公主很是好奇。
她可是知道,敦亲王跟魏王感情深厚,在魏王被圈禁的情况下,敦亲王带着魏王军造反都有可能。
怎么突然就归顺了呢
乾元笑道:“这说明,十四哥还是顾全大局的。”
倾城公主就翻白眼。
蒙谁呢
见乾元不愿细说,倾城公主也就不再追问,她对乾元这位弟弟是越发好奇了,笑道:“接下来,我不是也该退位让贤了”
“那就要看十三姐怎么想了。”
“怎么说”
乾元道:“我是真心希望十三姐继续留下来帮我的,就是不知道,你自己愿不愿继续操这份心”
像鱼龙卫这样的特殊机构,乾元也确实需要一位亲近之人执掌。
倾城公主深深看了乾元一眼,似乎要看穿乾元说这话时,到底有几分真心,跟前,妩媚一笑:“我啊,天生就是劳碌命。”
谁也不是真正的清心寡欲。
享受到了权力的滋味,就是倾城公主也不能免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宰执天下,长孙云请辞
时间很快进入六月。
在完成对帝**队的调整之后,乾元开始以帝国摄政王的名义,光明正大地调整朝廷大员任免。
萧何脱颖而出,取代徐抗,成为帝国新一任宰相。
郭嘉则负责军机处的筹建,成员除了预定的敦亲王乾恽,还有被乾元释放的贾诩,以及即将赴任的兵部尚书。
再就是对六部的调整。
梅里奇取代被斩首的燕山河,出任吏部尚书;裴矩取代战魂,出任兵部尚书;苏辙也跟着上位,出任户部尚书。
虽然战天的支持与表态,为乾元获得帝**队的支持提供了很大助力,但是战魂着实不是兵部尚书的合适人选,仍旧被乾元拿下。
乾元也没亏待战魂,将其调往颢天兵团,出任副统领一职。
战魂本人也很乐意,他本就更加中意军营,对朝廷之上的勾心斗角并不热衷,当初赴任,也不过是先帝妥协的结果。
相比之下,文武双全的裴矩才是执掌兵部的最佳人选。
长孙云继续执掌礼部。
剩下的刑部跟工部,鉴于刘松山跟窦青云都还算中立,暂时没做调整,唯一的变化就是,长孙冲出任工部侍郎一职。
此番调整,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论是萧何、郭嘉,还是梅里奇、裴矩以及苏辙,他们都不是什么素人,都曾为官做宰,资历、能力早就有了。
赴任不存在任何障碍。
倒是都护府度支司大夫曹叡跟田曹司大夫孙宝善,两人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想要擢升为一部尚书,还差了一点火候。
乾元到也没有亏待两人。
曹叡接替萧何,出任招摇郡守;孙宝善接替李忠,出任流沙郡守;裴矩空出来的出云郡守,则由南禺知府曹温擢升。
如此,也算是完成了都护府内部的官员更替。
至于都护府之外的七郡之郡守,乾元暂时没做任何调整,仍旧由原班人马担任,同样也是出于平稳过渡的考虑。
唯一变化,就是李忠出任中州令。
以上还只是中枢部的调整,除此之外,还有佐理部跟帝室部的人事调整,比如燕王乾佑正式就职宗人府宗令一职。
这既是乾元履行之前的承诺,也是安抚皇室之举。
不管怎么说,乾元此番“宫变”,在皇族内部还是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的,必须给予消除,重新获得族人信任。
将敦亲王乾恽调入军机处,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统治一国,
仅凭乾元一人是做不到的。
海瑞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宋慈执掌大理寺,苏秦执掌负责外交与种族事务的理藩院,刘道宁执掌通政使司,刘洪担任钦天监监正。
这五位都是“专业对口”,同样能够驾轻就熟。
就连李白跟陶渊明两位大文豪,也都被乾元调入翰林院,出任翰林学士,可谓皆大欢喜,各有所得。
都察院掌监察,大理寺掌刑狱审判,理藩院掌外交,钦天监掌天文历法,虽然都不在六部之列,重要性却不下于六部。
掌握了这些机构,就等于掌握了帝国喉舌。
如此一来,
因着乾元的缜密安排,以及南疆都护府这些年积攒的深厚底蕴,乾元没有给世家集团任何反扑的机会。
朝中大员根本无法以辞官相威胁。
别说是辞官,为了保住官位,很多中小型世家立即“见风使舵”,忙不迭地投入乾元阵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