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殆火
雩就是祭祀,祭祀而下雨,很对嘛....
梅伯与一众大臣仰着脖子,想听听纣王的祭辞有什么特别。
可听着听着,就不对味了。
“无何也,犹不雩而雨;洪涝而祭,天旱而祭,风雪而祭,卜筮然后决大事,谬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意思是祭不祭祀都得下雨,因为洪涝、旱灾而祭祀,用占卜祭祀来决定大事,都是错的!
天地有自然规律,用安定的方式去看待它就会变成好事,用混乱的方式去看待它就就会变成坏事。
这分明是在说,事在人为啊!
纣王这是铁了心肛到底!
“从天而雩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子受说完最后一句话,直接把石碑推到地上。
梅伯等人还没反应过来,纣王最后一句话又重复了天命之论的观点,制天而用啊!
纣王的确是在祈雨,也念了祭辞,但与以往不同,别人都是祭天,祭辞诚恳乞求上天降下甘霖。
而纣王这是说,信天无用,得靠自己,最后一句更直接,我要你下雨,你就得给老子下!
石碑落下,发出重响,尤浑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用衣袖掩住,都急的哭了出来。
大臣们发现不对劲,梅伯上前问他怎么了。
尤浑还是遮着石碑,哭道:“大王爱民如子,在烈日炎炎中祭祀祈雨,难道不该哭吗”
梅伯心存疑窦,直接把尤浑的袖袍掀开。
“....”
看到石碑上的字,他先是愣了愣,随后也试图用袖子遮起来。
但来不及了,石碑落下惊动了许多人,越来越多的人挤上前。
“殷商之纣王”几个字,赫然刻于其上。
我祭我自己
以纣王的祭祀行为,这是理所应当的,难道要去祭他根本不相信的天承认一切都是天命灌江口就活该挨灾
可....
闻仲发出一声叹息,要遭了,这样一场荒谬的祭祀,百姓们只会觉得自己被戏弄,过后可不再只是普通流言,绝对会有人喊出昏君!
先打个雷吧。
闻仲施展法术,降雨他不会,雷法还挺擅长。
不一会儿,天边便乌云滚滚,雷声轰鸣。
闻仲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希望雷霆能缓解民怨,他也不去怪罪纣王,如果他也信那虚无缥缈的天命,又怎么可能来助商灭周呢
轰隆的雷声,犹如铁骑过境,愈演愈烈……
闻仲又是一声叹息,雷声再怎么打,也掩盖不了无雨的事实。
震天动地的雷声再次响起。
可这次,人们觉得有些不对,光打雷不下雨
半点雨水都没有
这哪是要降雨啊!
分明是老天以雷声表示自己的愤怒!
人们闹的激烈,甚至有人对身边维持秩序的御林军推搡起来,这些人,不都是昏君的帮凶!
轰!
又是一声巨响。
一只青
60.登凤凰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ps: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就先解释一下吧,下一次海水并不会造成盐碱地,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量来浸透,是改变不了土壤的,而且盐碱地也分轻重,轻度的只要几次暴雨就能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更何况一次海雨连轻度影响都做不到,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穿越者,主角不懂这些。
................
崇应彪眼疾手快,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声嚎叫:“大王仁德,乃天命!”
五体投地。
其他近卫也反应过来,纷纷拜倒,嗷嗷叫着。
然后是文武百官、平民百姓。
祭坛因为近卫们的拜倒,似乎有些晃悠。
子受心里发堵。
别人或许不知内情,可他却是再清楚不过。
自己哪里会祈雨,只是想借助祈不到雨引起灌江口一地的民怨啊!
可今天真他妈下雨了。
我面子这么大祭一祭就给下雨了
也不对啊!
我祭的是我自己啊!
子受仰头看着天,活该你妹妹跟别人跑了。
仰着仰着,他发现了不对劲。
这雨有些咸。
海雨
子受忍不住笑出来,这哪是天降甘露啊!
分明是害人!
把海水浇到地里,这能好么
盐地里庄稼长不出来!
就子受所知,上辈子科技发达,也仍在不断尝试培育适应盐碱地的庄稼,这种问题哪是现阶段能解决的
等百姓们乐一阵子,发现庄稼种不出来,肯定会想到这次异常的降雨,这锅,不就又甩到自己身上了
而且比干旱更直接,更容易引起民愤民怨!
灌江口的昏庸值,我收定了!
而且,虽然下雨的后果不太妙,但的确是引来了雨水。
在百姓们发现海雨的祸事前,都有buff加成。
这样一来,封禅阻力会更小,整一出朕即天下、朕为天命、乾纲独领,也不是不可能,后续各种昏庸行政,也就更好施展了。
本来天命一说,就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代表天命归于帝王,也可能成为一柄刺向王权的剑。
比如鱼腹藏书,又比如石人一只眼。
可子受以天命之论,牢牢将天命抓在自己手里,高呼吾即天命,王权就稳固了,造反的可能性就低了。
这样一来,再多昏庸之行,只要控制好,就能保证人君之位稳固,这是系统生效的根本。
天命之论,必须贯彻到底。
想到这里,子受坦然,望向极远的天穹。
谢谢啊!
“大王仁德至此,天下若知,无不欢颂,大王圣明!”
闻仲虽是仙家修士,但他也不懂下海水会带来什么,只知道纣王真的弄来了雨水。
百姓们浑身湿哒哒,冷的颤颤,却也舍不得这等了几个月才等来的雨水,哪怕咸一点,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
子受昂着首,挺着胸,雄赳赳气昂昂走下祭坛,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算成事了。
有百姓从尤浑那儿抢走石碑,想供奉在家中,还祭什么天啊,直接祭纣王啊!
然后,众人竟争抢起石碑,最后梅伯以边缘宗室的身份出面调停,百姓们才稍稍安静,决定建一个生祠,将石碑供奉起来。
车架离开时,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相送三十里。
子受愧不敢当,决定等海雨事发之后,稍稍弥补一下,让地方官员协助迁居。
虽然久旱无雨同样会让百姓迁离灌江口,但至少还有盼头,盼着哪天下雨气候正常,就好了,毕竟百姓不像子受一样知道这是天帝的报复性行为,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就算连着干旱几年,天上也才过了几天,天帝哪能平复心中怒火。
可海雨一下,影响到田地,一旦变成盐碱地,粮食都种不出,就彻底没了盼头。
&nb
61.封禅
山巅。
山多石,少土。
四周景物朦胧得像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子受走上了祭坛,箕子的建筑水平怎么样,他也不知道,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带近卫。
“殷商二十九代君,携文武百官敬禀列祖列宗,佑我殷商万民!”
接下来是匆忙却又有秩序的仪式,标准的祭祖,只不过更加盛大一些,群臣头戴皮弁,插笏垂绅,助子受行礼,并进行祭祀。
想把祭祖变成封禅,很简单,这个年代的人们又不知道封禅是什么,当然是子受说什么就是什么。
封禅中的封,指的是在泰山之上筑土为坛以祭祀上天,以报天之功,子受一改,不祭天,咱祭老祖宗,没列祖列宗先贤的努力,人族能有今天
偷梁换柱,刚好契合了祭祖。
这时候,大臣们都还没发现异样。
仪式结束,子受与群臣们拿着青铜铲挖地。
这是他特意嘱咐箕子加到祭祖之中的仪式,明面上是为了埋下一方玉册,以告列祖列宗。
说白了,就是讲些悄悄话。
让这些大多出身贵族的大臣们挖地,场面像极了下乡种树的大领导,着实有些滑稽。
子受看不下去,带着方相、方弼这些武将,三下五除二就把地给恳好,将自己亲笔所写的玉册埋入其中。
然后填上。
昏君就要有昏君的样子,玉册上啥也没写,反正目的不是这个,只是让大臣们垦地,效仿百姓所为。
禅,指的是在泰山旁边的梁父山祭祀地主,以报地之功,子受又改了,天都不敬我敬地
禅变成了祭百姓,效仿对百姓而言最重要的农耕,没有百姓,又何来社稷天下。
事毕,大家都以为结束了。
子受忽然振臂高呼:“孤自临位,作制明法,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德,显白道理.....”
总之,就是一通毫无实际内容的胡吹。
“封乃祭祀先祖,禅乃祭祀万民,封禅已毕,王号不足以显业,此后以朕自称,行皇帝之事!”
“.....”
鸦雀无声。
封禅皇帝
虽然没有明说,可谁都明白,纣王这是在说自己比肩三皇五帝啊!
当今纣王的确是一位明君,可绝对没有到这种地步啊!
也许在大商历代君王之中,足以排到前三,可连开国成汤先王,也不敢称自己为帝,更遑论皇帝!
这....该如何是好
这一手,简直让所有大臣束手无策。
以当今纣王的宏才大略,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也许真的能够格称皇称帝,可现在,太早了!
且不论世人如何,但是那各地诸侯,绝对不可能同意!
谁不知道诸侯们就是最不想看到商王权力壮大的群体
更别说直接从王权升格为皇权了!
崇侯虎作为唯一一个随驾诸侯,若有所思。
谁都以为凤凰山祭祖是纣王向诸侯贵族释放的善意信号,现在却完全在往反方向进行。
难道这一步,其实是纣王决定与诸侯正式宣战的信号
极有可能。
自子启造反之后,内廷已经没有异声,下一步不就是外廷吗
作为北伯侯,崇侯虎比谁都清楚诸侯在地方的权势有多大,就如之前那一直没有露出尾巴的姬昌,名为西伯侯,实为西伯王!
这些诸侯,绝不会甘愿一辈子当大商附属。
虽说是八百路诸侯,其中又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样没有野心,愿意对大商报以最大的忠诚呢
从最初的提前朝贺,再到烽火镇诸侯,哪一个不是针对诸侯的
崇侯虎比谁都清楚,当今纣王,哦不,始皇,到底有着一个怎样的梦想。
只有想开创一番宏图伟业的君王,才会设立西北都护府与长城以御蛮夷,才会对大商积年旧弊的诸侯贵族出手。
崇侯虎觉得自己已经洞穿一切,诸侯,就是这六百余年成汤基业的最大弊病,他们已经成了始皇开拓路上的累赘,社稷之顽疾!
&n
62.朕为始皇帝
逆天而行,是赚取昏庸值的最佳途径,哪有做到一半停下来的道理,反正封禅又不至于造成叛乱,诸侯想动作也得自己真的对他们出手了才行,既然这样,还不如想办法多挨点骂更划算。
子受四下打量一番,望见一方巨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