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殆火
&
65.入陈塘关
商容不敢多问,作为曾经把持三年朝政的老臣,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
纣王取回权力之后,没有罢他的官,千古未有的仁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要他听话。
他商容别的没有长处,三朝老臣当朝首相,唯一有的就是威望,任谁都得卖他几分面子。
所以纣王需要他在朝中周旋,在三朝老臣、宗室亲眷、年轻臣子之间维持平衡。
如果现在撂了挑子,也许喝水的时候被人下毒,也许走在街上突然被套麻袋,也许.....
商容不敢想。
这是一个交换,自己想要在把持朝政做了错事后善始善终,必须将这一切做到最好。
诸侯贵族不好惹,自封始皇帝的纣王,更不好惹啊!
商容面色凝重的退下,陈塘关是封禅迎来的第一个挑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切好说,如果不能,不仅与诸侯敌对,百姓也会大骂昏君。
他很清楚,以他的身份地位谁都可以得罪,唯独只有纣王不行。
纣王宽厚,是个仁君,有所行必有所报。
商容早琢磨透了,纣王才是最心软的那个,不然也不会足足蛰伏七年,才开始动手,对他们这些老臣,都是有感情的啊!
商容一边走,一边流着泪,就是现在与诸侯敌对,太过不理智,封禅称皇帝,以后只会有更多如陈塘关百姓一样的人大骂昏君啊!
车驾一直到了陈塘关,闻仲也没查出东西来,即使查到近卫身上,也没人敢说。
谁不知道这些近卫都是宝贝
那一身肥肉金贵着。
子受开开心心的到了陈塘关,李靖立即前来拜见。
子受下意识皱眉,浓眉大眼国字脸的李靖看起来就是副忠臣模样,很不讨喜。
李靖道:“陛下,陈塘关之中,敢在酒肆街巷非议封禅者,已尽数缉拿!”
咦干得漂亮啊!
子受懂得一个道理,人们都有逆反心理,越是抓捕越是严打,就越是要议论,明面上不行,就偷偷来,和上辈子404风暴时一样,依旧有人顶风作案。
李靖心中忐忑,公然质疑封禅,显然是对权威的一种挑战,若是诸侯也就算了,可这些人是平民百姓啊!
他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在陈塘关中的逮捕传播流言之人,还找到先行一步的近卫,探听有关“皇帝”的礼节称谓,决不能在纣王面前失了礼数。
因为李靖觉得当今纣王,是明君,哪怕自称始皇帝,也只是稍稍提前了一些,十年、二十年之后,功绩必然超过三皇五帝。
李靖热情的态度让子受有些纳闷,这不合理啊!
莫非李靖表面上是忠臣,内里却想当狗腿,其实是个大大的奸佞
子受道:“李卿家,今日尚早,可否陪朕往民间一行便衣出行即可,朕想听听百姓们的真心话。”
先探探李靖虚实,如果真是外忠内奸,一定要重用。
子受带着李靖、殷破败,离了临时府邸,往乡间走去。
陈塘关并不发达,道路有些难行,子受见到一处人较多的酒肆,打算进去休息会儿。
有些破旧的酒肆生意竟然格外好,子受一眼看到坐在中央的崇应彪,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
崇应彪拍了拍大肚子,发出几声咕噜响,表情十分严肃。
他坐在中央席上,扫视周围一眼后,清了清嗓子,中气十足的开口道:
“当今纣王数日前去凤凰山封禅,自言功盖三皇五帝,欲取始皇帝为号,封禅仪式刚举行到一半,就下起雨,周身都被淋湿。”
话只说了一半,便不再言语。
下面的百姓议论开来。
“纣王封禅遇雨”
“这...我听闻德不配位,便会降下天谴,莫非这是....”
“嘘,不可妄言。”
“陈塘关里最近多有讨论,我觉得....”
“慎言啊!已经有不少人被抓去了,李总兵往日对我
66.臣有罪
崇应彪自我感觉良好。
他横行霸市、强抢民女,但他知道自己是个好臣子。
一开始,崇应彪与兄弟们完全按照纣王的吩咐,散布封禅称皇帝的事情。
可后果很严重,百姓们竟敢非议,这怎么得了
近卫们一思量,一定是他们弄错了什么,没有领悟到陛下的真实用意。
一直到闻仲派人调查流言,李靖派人逮捕散布者,他们都没想明白。
好在自家随驾的老爹是个聪明人,崇侯虎发来密信,告知纣王深意。
语言的艺术!
先让百姓们怨声道载,再说出实情,说出事情始末!
百姓们最相信鬼神之说,而纣王又是灌江口祈雨又是凤凰山阻雨,还有龙凤呈祥凤鸣九天,这是哪门子德不配位
近卫们开始行动,分布在每一处人多的地方,先是说出封禅称皇帝一事,引来百姓议论不满,接着,说出实情始末,完成一个大反转。
百姓们就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心理。
从而忽视最开始的一些漏洞,比如以纣王如今的功绩,的确称不上功盖三皇五帝。
因为他们被后面的“真实情况”吸引了注意力,讨论的都是阻雨、龙凤等各种奇异征兆,甚至还有些游手好闲之人,想去凤凰山看看“石大夫”,好一个“是非功过自有万民评价”!
和越是不让散布流言,越是心里痒痒想议论的原理一样,人们都被数日前未曾揭露的真相镇住,甚至还有不少阴谋论出现,之前的谣言中并未阐述全部事实,一定是有心人刻意隐瞒!
这样一来,龙凤呈祥凤鸣九天的事情,就愈发可信了!
如果是假的,为何要隐瞒!
子受有些郁闷,看这场面,声名多半要逆转。
不过,不要紧的。
“真相”与谣言形成的反差,让百姓们更加相信真相,可他还有后手。
我来陈塘关是专门背锅的啊!
水淹陈塘关一下来,天谴的锅背在身上,岂不是又是一个风评逆转
甚至他觉得,近卫们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之后水淹陈塘关时,百姓们会更加愤怒。
因为百姓们对自己抱有期望,觉得有祥瑞,是一代明君。
可事实呢,完全相反!他们被骗了!
祥瑞他们没有看到,哪怕再怎么深信不疑,在天降洪水之下,也都会认为是对德不配位的君王进行天罚。
想到这里,子受心里舒坦不少。
连带着,手里的馒头,也吃得更香了。
说起来,这馒头还是老面馒头,比较筋道,有嚼劲,上辈子专家们曾说过不能迷信“老面”,根深蒂固的传统发面法或隐含致癌隐患,可又不是每天吃,量不够哪来什么问题。
馒头配上度数不高的酒水,还挺饱肚子,子受刚想起身,突然发现了盲点。
馒头
朝歌都没这玩意,陈塘关怎么会有馒头
如今最重要的农作物有三种:黍、粟、稻。
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粟,就是小米,也是当今最主要的主食。
不过黍和粟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
剩下的水稻产量还可以,但种植面积极少,因为最适合的种植地在江南,而商朝疆域只覆盖了江北,江南是百越部族的自留地。
虽然早在夏禹时期,大禹就大力推广过水稻种植,但始终没有成规模,没什么人重视,也就没有开发出专业的培育、管理方法。
至于这麦子....
麦子作为馒头的原材料,虽然在五谷之列,但在目前这个时代,比水稻更冷门。
因为现在人们的脑洞开的不够大,加工手段有限,麦子虽然产量更高,但吃麦粒还不如吃粟米,所以没人想到研磨成粉后做成馒头、面条之类足以果腹的食物。
馒头的出现,大概提前了一千年。
子受看向李靖,拿着仅剩的一个馒头问:“
67.这个真没有!(加更1/4)
别!停下!打住!
这锅不能背!
晚了。
李靖高呼:“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众所周知,要你多说
殷破败见此,忙是上前,五百斤的身躯往前一横,能阻拦大半视野。
这是个纯肉,大肉。
李靖有些尴尬,自己有些言辞过激。
可没办法啊,忍了这么久才能吐露内心,白白享了百姓的称赞,李靖是老实人,早就过意不去了!
李靖不停嘴,如数家珍的道:“陈塘关百姓多为渔民,基本靠天吃饭,只有少量农田,陈塘关的田地,根本不适合粟、黍的种植,一旦天灾,百姓们都要挨饿。”
李靖叹息一声,道:“百姓生活不易,正因此,一旦遭逢暴雨,风浪不平,粮价便会上升,臣看在眼里,苦在心里,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这水稻与麦子不一样,如果地里真的能种出庄稼来,不是比只靠着打渔为生更好吗”
李靖再三拜道:“臣,有罪,万死不足惜啊!”
“臣因心存疑窦,没有大肆种植,春耕时留了不少种子,如果臣相信陛下所言,现在麦子与水稻已经大规模种植,说不定有了成熟的种植方法,或是新的农具.....”
“臣正在组织人力挖渠灌溉,附近的河堤,也重新组织人进行了加固,所以没有河水泛滥之忧,反而利用起来形成水田,如果来年收成好,百姓没有压力,臣便会出资修建水库……”
“百姓们和臣的心里都清楚,这世上,像陛下这般,心里只想着为国为民的君主,千古难寻!”
子受恍然,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李靖,也叛变了!
我什么时候让你种田兴修水里了
背后搞了这么多的弯弯绕绕,不就是特意将功劳转嫁到我身上嘛!
阿谀奉承之徒,好!
不过这个功劳得还给李靖,万一百姓因此感激自己,得不偿失。
于是子受道:“此李卿家之功,朕为天下之主,却也不会轻易夺走臣属的功劳,卿只管接下便是。”
李靖摇头:“无功不受禄,此皆陛下之功,若非陛下嘱托,臣也不会想到种水稻、麦子。”
李靖这是铁了心要抱大腿这样推卸功劳
子受有些不爽,道:“想要渔民愿意务农,且愿意精耕细作,照料作物,并不是一份诏令就可以做到的,地方官员举足轻重,而不是放任不管。”
“李卿家加固河堤,可防治水患,兴建水库和灌溉的沟渠,又能防止旱灾,亲自开垦田地,更是亲力亲为,正是因为李卿家的努力,哪怕是再不愿意耕种觉得只会白费力气的渔民,也会试着种植新水稻、麦子,有了李卿家,才会有这片金灿灿的田埂啊!”
李靖恍然,他还奇怪纣王怎么如此推卸,原来如此。
“此...臣分内之事!”李靖直起腰来连忙应道。
算是勉强忽悠过去了,但子受还想问些事情:“不知你那友人是谁”
他算是想明白了,给李靖种子授意该怎么做的那位友人,肯定在捧臭脚,估计是哪个想以此为进身之资的官员吧,问清楚后得给他调到边疆去。
李靖道:“正是司天监少监万年,臣能有所为,也正是得了万年贤弟的启发。”
“他言在陛下的天命之论中颇有所得,我等应观节令以行人事,天命下雨,便蓄水保墒,天命晴日,便播种晒衣,天命季节变化,便春耕秋收。”
“我也是因他所言,才明白太阳、月亮、星星,无论何时都是相同的,庄稼在春季、夏季发芽、生长,在秋季、冬季积蓄、收藏,也是相同的,庄稼有土地就生长,失去了土地就死亡,这也是常识。”
“因此陈塘关的土地不适合播种粟、黍,我却不能就此放弃,让百姓们听天由命,若只打渔为生,一旦遭了风雨,便会
68.全族希望
九湾河下游。
李靖感念麦子、水稻之功,是因为这两种作物一出,便解决了大量渔民因狂风暴雨而无法捕鱼,无法维生的困扰。
但在此前,陈塘关早就经历了多次风雨。
古人们敬畏上天,因为一次起风,一次打浪,就可能导致船翻,让他们活不下去。
陈塘关也没有余粮救济那些因天灾而无法维生的百姓。
只能勉强将他们安置在九湾河的下游。
这里没有高大的府宅,有的只是一大片低矮破落的草屋,也是陈塘关最大的藏污纳垢之地。
李靖有心整治,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