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皇宫当侍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墨金名
丁峰无论是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是不可能安静得下来的。除非又有什么阴谋。
葛岩立刻发动了天机阁的势力,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上千条与大辽国核心层相关的讯息,源源不断的通过飞鸽传书,送到了葛岩在巨天城的府邸。
葛岩看着桌上自己整理收编的讯息,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此时已经是接近入冬时分,天气已经有点凉飕飕,冷风有点刺骨。
“十月初七,大辽国调东北郑伦郎将,以及六万偏军到东南边陲……”
“十月十二,大辽国调西北成令然骠骑将军,以及八万边防军前往正南边陲。”
“十月十六,大辽国调正北镇远侯萧晟,以及十万北方坐镇大军,前往正南边陲……”
看着这一本密密麻麻的讯息,葛岩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上千条讯息,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却有迹可循。
仔细分析之下,规律无非就是,调动全国的钱、粮、军队,到了大魏国和大辽国的边境地带。
大辽国这一次,看起来已经是倾巢出动。北方几乎已经空巢了。大辽国如此动作,其狼子野心,似乎已经昭然若揭了。
葛岩完全可以立刻和康王魏构说了这件事情,因为葛岩的讯息,明显要比大魏国朝廷要快很多。
如果提前做出准备,大辽国的诸多运作,可能就会付之东流。
可是葛岩心情复杂,大辽国如果举全国之力进攻大魏国,对于葛岩来说,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坏事。
葛岩的目标不就是搞定大魏国吗或许借助大辽国的手来进行,似乎更容易实现。
葛岩将面前的这本讯息,拿了起来,顺手丢进了火盆里面。
看着火焰熊熊燃起,书册最终化作飞灰。
葛岩长舒了一口气。此时的葛岩,心情无比的复杂,他只想静静的等待着,看看大辽国和大魏国究竟要发生些什么。
一场乱局似乎即将开始,可是在乱局之中,葛岩思来想去,似乎自己并捞不到什么好处。
就在这个时候,葛岩想到了远在西宁的孙平海。
既然乱局已定,或许是西宁壮大之时。如今西宁已经整备了接近三十万的军力。除去必要的防备力量,起码有十五万可以投入到战斗当中去。
西宁如今抢走了大辽国的十座城池,加上西宁城,就是十一座城。只不过这些城池,都在西南边陲,比较偏僻穷困,所以大辽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也没有排除力量针对西宁。
可是葛岩很清楚,一旦大辽国大军收拾了大魏国,紧接着必定收拾
第187章 全面南侵
可是主将都跑了,这些人拼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士气大降的情况下,整个运粮大军几乎瞬间崩溃。
山石停歇之下,两侧足足十万大军蜂拥而出。
运粮大军哪里还敢抵挡,立刻撒丫子狂跑,恨不得爹妈多生几条腿。
这场战役只持续了三个时辰就告尾声。劫粮大军,打着旗号,乌泱泱的将粮车大摇大摆的运往北方。
逃得一条性命的公孙劲,在远处死死的盯住劫粮大军。他只看到这些人都是清一色的大辽队打扮,举着的旗号也是大辽国的。
看来这次是大辽国劫粮,有了这个幌子,公孙劲觉得自己回去,似乎也应该有个交代。杀头肯定是不太可能了,一顿责罚是免不了的。
公孙劲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此地距离大辽国的边军,相隔起码四百里。走过如此远的距离,只为劫粮,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况且这批粮食的运送可是机密,粮食总量大约够二十万大军吃上二十天左右。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物资数量,如果相距四百里的话,运输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公孙劲没有想这么多,而是灰溜溜的带着一群逃出生天的败军,朝着南方最近的城池逃命去了。
公孙劲的粮车被劫一案,很快就传到了秣陵城。
大魏国皇帝很震惊,公孙劲的奏报添油加醋,直接说大魏国派了足足三十万大军奇袭。
以五万对抗三十万,看起来似乎输得合情合理。可是问题是,大魏国有必要派三十万大军,跨越四百里,抢劫这些粮食吗
大魏皇帝魏佶,是个明白人,他仔细一盘算,立刻发现其中的问题。
可是偏偏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却想不清究竟错在哪里。
于是乎,魏佶只能拿着公孙劲出气,立刻下令,捉拿公孙劲入狱,直接进场就是一百杀威棍。
打得公孙劲是哭爹喊娘,下辈子只能躺在床上。瘫痪了!
公孙劲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下场居然如此悲惨。
经过拷打之后,从公孙劲那里得到的消息,依然还是大辽国出兵劫持粮食。
通过其它败军小将和士兵的审讯,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即使这次劫持显得有些不合常理,最终魏佶还是不得不默认了这个结果。
就在这时,康王魏构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大辽国绕道大后方,进攻前线的运粮,魏构不急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十三城,少了这笔粮食以后,粮草已经只能坚持十五天了。
这已经处于警戒线了,魏构第一时间想到了找葛岩想办法。
毕竟魏构对于葛岩的依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葛岩从魏构口中听到这个消息,却显得极为的淡定。
葛岩只是淡淡的一句:“既然我们会奇袭敌人的粮草,那么敌人也可以奇袭我们。这些必须早做预防。我大魏国地大物博,现在损失的这些粮草,只需要在江南在紧急调拨即可。一路顺运河而上,再走陆路,只需要十天即可。相信不会有问题的。”
葛岩的建议已提出,魏构毫不犹豫的吩咐下去执行。
葛岩很清楚,漕运那边运粮过来,既安全又快。绝对能够保证十三城的供应。
十三城前线,本来就是三条运粮线路,如今只是一条出现问题,其余两条还是稳妥得很。
看着魏构紧锣密鼓的去安排运粮的事情,葛岩此时心情更为复杂了。
这批粮草其实就是葛岩安排孙平海派人劫走的。还乔装成了大辽队的模样来劫持,一次完美的甩锅。
西宁如今得了这些粮草,在军备上面比之前更为强悍了。
西宁本着和大魏国经商赚钱的理念,即便大魏国和大辽国全线开战,原则上似乎也不该对大魏国下手。
这是葛岩之前设立下来的国策,西宁必定要这样执行。
第188章 逃回西宁
丁峰显然也明白了葛岩的意图,顿时加紧了进攻的步伐,巨天城的城墙上,正犹如碎肉机器一般,不停的吞噬着士兵的生命,葛岩没有任何韬略,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干!
到了这个时候,或许只有死磕到底,才有一线生机。
可是对于那些大魏国的将士而言,怕死是天性。
没有人愿意,真的客死异乡。尤其是明知道必死,还死磕到底,没有人能够坚持得住。即便是之前连续战胜,积累了足够的士气,可是大魏国的将士,依然是比大辽国的人更怕死。
于是乎,坚持到第四天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那就是出现了逃兵!而且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千人逃了。
这个消息是爆炸式的,对于还没来得及跑的人,士气的打压是极大的。
整个巨天城的守军,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葛岩相信,逃兵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大魏国才有,大辽国肯定也有。
没人喜欢死亡,面对必死的结局,所有人都会怕死。
城墙上的探子,每天都能看到大辽国营地面前,一排排的人被斩首。
葛岩相信,那些绝对是逃跑后被抓回来的大辽国士兵。
只不过,大辽国的逃兵被抓了回来,大魏国的逃兵却没有被抓回来。
大辽国可以杀一儆百,大魏国却不能。
这也造成了大魏国的逃兵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葛岩也想来个抓逃兵的大行动,可是派出去抓逃兵的人,立刻就撒丫子跑了。这下子一发不可收拾,葛岩和魏构都没有办法了。
看着城内的守军越来越少。葛岩心里做着盘算,在巨天城守到第十天的时候,城内守军已经不足十五万了。
葛岩带着一群天机阁的亲信,带着几千人主动请命,冲入大辽国阵营当中,一阵左冲右突,居然破开了大辽国的阵型,淹没在人山人海之中。
没有人知道葛岩带着数百天机阁亲信,一路杀开一条血路,直接朝着正北方而去了。
城内的魏构和守城官兵,眼睁睁的看着葛岩消失在敌军当中,都以为葛岩是壮烈的牺牲掉了。
所有人都为葛岩这种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于是乎,康王魏构和一群将领,最终拍着脑袋,英明的决定放弃巨天城,全军逃亡。
这并不是开玩笑,葛岩的消失,反而让这只大魏军队放开了最后紧绷的神经,开开心心的逃亡起来。
因为葛岩只要在这巨天城里面,就有威压在,还有一些人顾及葛岩的威压,不敢轻易当逃兵。
甚至康王魏构,其实一直都想着逃跑,可是一直因为有葛岩在,所以一直硬撑着,不敢逃跑。
葛岩一消失,魏构也没有心理负担,在魏构的英明领导下,大家毫无负担的快乐的逃跑。
此时的葛岩其实早就料到这个结局。
葛岩之所以一直强撑着,就是想让大魏国的军队,不停的和大辽国进行消耗战。
可是恨得葛岩牙痒痒的南院王丁峰,万万没想到葛岩带着几千人,居然冲入大辽国阵营,一路狂杀,居然让他绝尘而去了。
这一冲撞,丁峰是猝不及防,若是早让他知道葛岩想要穿过他的营地,说什么也要亲自上阵,将葛岩拦下。
可是葛岩一手魔刀,那真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
葛岩此时驰骋在大辽国的境内,却是一路奔袭,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朝着西宁进发。
此时天下不太平,葛岩最应该去的就是西宁了。因为乘乱捞好处,绝对离不开葛岩的坐镇。
一路奔袭了足足八百里,绕了一个大圈圈,葛岩终于进入了西宁的境内。此时的西宁,一
第189章 军情
葛岩对于天机阁那边的财富,都是抱着散养的心思来的。那边赚来的钱,那边花,只要天机阁能够自负盈亏,然后还能有经济实力不断的壮大势力,对于葛岩来说,就已经是赚到了。
葛岩如今主要的经济实力,其实都已经转移到了西宁国了。
这里才是葛岩主要的巢穴所在。孙伯伯和叶伯还有玲儿雪儿,都是绝对可以信赖的人。外加上七八万天机阁最核心的成员在此,人才济济,不缺乏人手的情况下,西宁能够发展如此迅速,也就合情合理了。
最关键是,葛岩早就料定大魏国和大辽国有一场巨大的混乱,所以在西宁建国开始,就一直设立粮仓储备,这么长时间,一直进行疯狂的屯粮行动。
如今的西宁国,粮仓爆满,囤满的粮食足够整个西宁国运转三年有余。
这些粮食的价值,都已经接近了一千万两。战乱之际,有粮的地方就有力量。
之所以这么多的富商贵胄愿意待在西宁,也是因为听说西宁粮食充足,军力强横。
他们待在西宁,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也不用担心战乱被人杀了。
可是这些人既然来了西宁,自然是带着全家的细软过来了。想要在西宁居住,租住房屋,吃穿用度,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钱。
非常时期非常价格。这些富商贵胄的银子自然是花得如同流水一般,毫无疑问,这些财富,最终都会流向葛岩的西宁王府。
有钱有粮,葛岩最直接的事情就是招兵壮大实力。
幸好之前孙平海一直都在不断的执行着葛岩的强军政策,自从吞并了大辽国十座城池之后的大半年。孙平海吧西宁的军队数量,从十万人,一下子膨胀到了如今的三十万人了。
除去必要的防御力量,足足有十五万军力,可以投入到扩张之中。十万的军队,对于大辽国两百万大军南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葛岩对于这支军队很有信心,他到了西宁的第一时间,就是阅兵和练兵。
之前就有孙平海倾尽精力的训练,此时的西宁军战斗力绝对不在大辽国正规军之下。
葛岩回来以后,并不急于发动战争,而是继续韬光养晦,每天高强度的进行练兵。
从军纪、作战实力、作战工具器械、装备物资,全方面对西宁军进行加强。
西宁军拥有很完善的军饷制度,外加上赏罚分明,升迁的路宽广无限。几乎每一个西宁军成员,都是极为的忠心,恨不得立刻上阵杀敌,赚取功名,然后出人头地。
葛岩一直坚信,利益是捆绑一个集团的最好东西。一切理想和希望,其实都是泡影。
葛岩是一个实在的人,这些西宁军,自然也是对葛岩极为忠诚。
与此同时,葛岩每一天都有大量的飞鸽传书,从四面八方朝着葛岩在王府的书房书案上汇聚。
如今的西宁城,自从成了西宁的都城之后,也成了天机阁的总部,这里是天机阁的讯息枢纽,无数讯息都要在这里汇聚,不管是有用的没用的,然后再通过天机阁庞大的商业体系,再将这些讯息找到合适的买主。
如今的天机阁除了经营实业和商业之外,卖讯息依然是它的主业。
越是战乱的时候,这些讯息往往越是值钱。
葛岩如今的书案上,就是大辽国和大魏国交战的而一切真实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