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在皇宫当侍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墨金名

    葛岩到了南雁城却并不急着进攻,而是就地安营扎寨,营帐那是扎得一个气派,用木栅栏做围墙,广设拒马,四设壕沟陷阱。看起来这大魏队,是打算在这里打持久战了。

    镇南伯每天看着城外的大魏队忙忙碌碌,就是不见大军出




第179章 建立乡勇军
    如今整个南雁城的东南西北,全部都沦陷了。依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大魏国的军队,攻破城池之后,再每一座城池里都留下了五千人左右的守备部队。

    五千人,看起来似乎有点少。可是这五千人立刻启动招募乡勇,几天之内就扩张到了两三万人。

    这里原本就是大辽国从大魏国手里抢夺过来的领土,多年来大辽国对这里进行严重的盘剥,这里的百姓至始至终,都对大魏国有着深深的怀念。

    故国有军队来了,这些百姓云集响应,等于大魏国的军队每攻破一个城池,都能立刻形成防御。

    攻破的城墙,正在日夜不停的修葺,即使镇南伯现在赶过去,也已经来不及了。五千正规军外加三万乡勇的战斗力,外加上城墙的坚固防御,即便镇南伯能够夺回一两座城池,那也绝对是伤筋动骨。一旦损失了有生力量,更恐怖的事情就来了,那就是敌人将会夺走这南雁城。

    这样一来,切断了镇南伯的最后依仗,有可能腹背受敌之下,全局覆没。

    想到这里,镇南伯有些进退两难。

    此时北上撤退的道路,已经被切断,想要撤走,就必须穿过敌人的占领区。

    可是此时四面被围,若是等大魏国缓过神来,全军顺利撤退的希望就会越来越渺茫。

    如今大辽国风雨飘摇,指望燕京城那边派出援军过来支援是不可能的。镇南伯必须保存实力,他是护卫十三城唯一的希望。

    综合了这么多的讯息,沉思良久。最终镇南伯下定了决心,打算铤而走险,穿过地方的占领区,前往后方的灌云城。然后和剩下的六座城池,形成攻守同盟。

    剩下的六座城池,正好呈现了犄角之势,镇南伯对于接下来的防御,似乎信心更强了一些。

    镇南伯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也就预示着,他要放弃这个南雁城。

    可是镇南伯不想这么轻易的放弃,于是带着八万军队离去的那一刻,他同时带走了南雁城所有的小孩。

    镇南伯下令,只要城中的百姓,自发防御,坚持了十五天城池不破,他们的小孩就会得到自由,他们可以前往灌云城,要回他们的孩子。

    镇南伯这一招极为阴损,丢下一堆武器之后,大军浩浩荡荡而去。

    留下整个城池的百姓哭天抢地。可是哭是没有用的,小孩已经被带走了,他们只能捡起地上的武器。

    等葛岩的大军来到的那一刻,看到城墙上全是素衣的百姓,他们拿着武器,脸上满是悲愤的神色。

    葛岩意识到情况的怪异,他派出了人和城墙上进行沟通。

    没有人愿意拼命,城内的百姓只能如实相告。

    这下让葛岩很为难了,攻占南雁城,那么他们的小孩肯定会被镇南伯杀掉,那么全城的百姓就会憎恨葛岩。

    可是不攻破此城,那就会成为葛岩防御阵型里面,一个巨大的弱点。

    最终,葛岩还是选择了放弃进攻。

    葛岩的大军,犹如潮水一般,朝着最靠近灌云城的陆云城而去。

    这里早已经是葛岩的占领区了,此时的葛岩,除了那南雁城之外,已经攻占了十三城的六城。若是加上南雁城,已经是七座。

    剩下的六座城池,成了难啃的骨头。

    因为敌人已经变聪明了,形成了攻守同盟,每一座城池里,镇南伯设立了同等的防御力量,大约两万正规军,四万乡勇。

    这个防御力量,让葛岩派兵攻破哪一个都不容易。

    相反过来,如今葛岩的势力,反



第180章 瞬息万变
    虽然镇南伯也在不停的招募乡勇,可是他缺乏像魏构这样的财力,也没有如此慷慨的胸襟,造成他的乡勇,是一种极为散漫的乌合之众。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葛岩和魏构,已经确定了六座城池已经稳固到了固若金汤的地步。这个时候,魏构和葛岩终于抽调除了八万正规军,还有十万乡勇军,组成的庞大军团。

    目标直指镇南伯镇守的六城。葛岩和魏构强势而来,镇南伯却苦于一直未见援军。

    此时的大辽国疆域,已经是弥漫在无限的战火之中。

    从北方来的蒙古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已经再次将燕京城团团围住。这一次的进攻,与之前的打劫为主,有很大的区别。

    这一次蒙古大汗南下,似乎铁了心要拿下大辽国的都城,日夜不停的攻城和鏖战,让燕京城已经岌岌可危。

    恐怖的是,蒙古人以一支偏军直取河西盆地,大辽国河西守军三十万全军覆没。大辽国足足五分之一的领土,就这样全部沦陷。

    不过,很显然蒙古人并不打算适可而止,他们的主力军,一支围住了大辽国都城燕京城,日夜攻打,不知疲倦。

    整个大辽国的勤王军队,都被足足二十万的蒙古军队,挡在了距离燕京城二百里外。

    只要燕京城破,那对于大辽国而言,就是崩溃的事情。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首领,不能没有朝廷。象征权力中心的燕京城一旦被攻破,那就代表着大辽国的灭亡。

    这边蒙古入侵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不光大魏国已经陈兵西南,怒夺七城。

    其余大辽国周边的势力,也在蠢蠢欲动。

    每个势力,都在想着乘你病要你命的想法。

    于是乎,西夏一支军队入侵了西南,夺走了大辽国足足二十城。

    东北的大琻也挥师南下,多了大辽国三十余城。

    就连西南边,刚刚成立没有多久的西宁国,也就是葛岩亲手创立的西宁军,一路长驱直入,也拿下了大辽国十座城池。

    大辽国的疆域正在被疯狂的蚕食着,似乎到了风雨飘摇的一刻。

    正所谓生死轮回间,柳暗花明时。

    蒙古和大琻自古以来都是死敌,大琻拿下了三十城之后,居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三十万大军直插西北,居然切断了蒙古人的归路。

    这下子问题就搞大了。蒙古人一直都是入侵民族,这次更是投入了举国的男丁。

    整个蒙古国内,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全是老弱妇孺。

    大琻自然是长驱直入,大琻多年来被蒙古欺压,一腔怒火蔓延,一路上自然是烧杀抢掠,不留活口。

    多少惨绝人寰的事情,正在不断的上演。

    这一刻,即便蒙古人再好战,也无法安宁下来了。燕京城三十多万,外加上河西盆地十余万人。一共五十蒙古男人们,全部恨不得一夜回蒙古。

    蒙古人一夜之间潮水一般褪去。蒙古大军正好和烧杀抢掠的大琻主力撞上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番血战之下,大琻占了一些便宜,直接掳走了大量的财富回朝了。

    蒙古人也不亏,虽然在大琻那边吃了大亏,可是却顺利占据了河西一带。只不过蒙古国境内,被大琻破坏惨重,短期之内,蒙古人是缓不过劲来了。

    大辽国更是庆幸,因为蒙古的撤退,大琻的韬光养晦,让大辽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无论如何,大辽国始终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即便边境失去了不少领土,他们还是很快就缓过劲来了。

    大辽国北蒙古欺负,被大琻欺负,也就算了。可是大辽国却发现,有三个小国,也乘乱来欺辱自己。

    这是大辽国不能容忍的行为。

    &nb



第181章 大辽国的复仇
    魏构拿下十三城之后,忍不住内心的兴奋,他立刻将自己早已经撰写好的捷报,连夜发回到秣陵城区。

    此时的梁王大军,还镇守在边关不敢回京师。康王魏构的胜利,也就预示着,大魏国的未来,将会顺利肩负在魏构的身上。

    魏构很清楚,今天的这一份战功,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葛岩。

    魏构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位年轻的先生了,他简直就是自己的福将,一步一步带着自己,从籍籍无名的一珠亲王,慢慢崛起城了和梁王平起请坐的七珠亲王。

    最关键是,魏构很快就会头顶九珠,顺利的成为储君。想到这一切,魏构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可是他还没有高兴几天,一个令人无比惊恐的消息传来。

    大辽国南院王丁峰,带着大辽国二十禁军,以及三十万勤王大军,气势汹汹的直奔魏构的驻地而来。

    消息如此确切,甚至吓得魏构久久无言。

    他的捷报才刚刚送出去,他又不得不即可书写一封告急密函,飞鸽传书于秣陵城。

    魏构和葛岩都很清楚,光凭两人掌握的北伐大军,很有可能守不住这十三城。

    不可能让自己花费了大量精力,才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十三座城池,又还给敌人。

    可是魏构对于其它军队都没有调动的权利,魏构继续他父皇调派更多的援军过来。

    大魏皇帝魏佶还未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捷报,却已经收到了飞鸽传书。

    消息令人震惊,魏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南院王气势汹汹南下,意味着什么。

    这个曾经的纨绔异姓亲王,这还是第一次带着大规模军队南下出击。魏佶可没有自大到,认为大魏国有一战之力。

    于是乎,魏佶立刻飞鸽传书,让此地最近的梁王,亲自带着他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七万大军,驰援葛岩饿魏构。

    这还不算什么,魏佶还下令,让距离近的边关,都需要抽调兵力增援十三城。

    此时在十三城的葛岩,看到这一幕,却显得很满意。

    大辽国并没有率先进攻西夏和西宁,这让葛岩心里笑开了花。

    大辽国和大魏国,无论如何斗争下去,都可以大大的削弱大辽国和大魏国的实力。

    最好是大辽和大魏国斗个你死我活,西宁就又会有发展的契机。

    如今的西宁,正在紧锣密鼓的加固刚夺下来的十座城池的城防。

    孙平海经验丰富,外加上天机阁也是人才济济,没过多久,孙平海就让大批的天机阁得力下属,混进了军队之中,慢慢被培养成了一支速成的庞然大师。

    孙平海在西宁的占领区,每座城池,都招募了足足五万的乡勇军,编入正式的西宁军。

    孙平海治理的西宁,人民生活富饶,衣食无忧,关键是军事实力也很强,所以能够数次击败西夏的进攻。

    在周边的圈子里,西宁的在老百姓的印象里,那是极为完美的国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被孙平海占领的十座城池,纷纷倒戈,所以西宁的军队得到了迅速的扩编。

    外加上孙平海发动了天机阁所有高手,对这支新组建的西宁军,进行严格的训练,造成整个西宁,全民皆兵,关键是战斗力,也在不断的飙升。

    撇开西宁那边的繁荣不提,十三城这边,除了之前的十二万正规军,被打得只剩下八万,外加上五十万的乡勇军,同时梁王带着老将们,投奔而来的七万。

    另外大魏国有十五万左右的边军,前来支援。

    如今整个十三城,足足坐镇了八十万大军。

    这八十万大军,对阵大辽国南院王丁峰的二十万禁军和三十万勤王军。

    八十对五十,听起来似乎很占优势。可其实是,葛岩的八



第182章 后发制人
    此时在灵天城的梁王很惆怅。敌人一到十三城,就选择了他的两座城池进行进攻,这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虽然梁王早就知道,康王魏构让自己镇守这两座城池,肯定有陷阱。可是他没有料到,敌人居然如此直接。

    城墙外,人山人海,五十万大量精锐,正严阵以待。

    梁王感受到了无穷的压力。尤其是敌军阵营里面那面迎风招展的南院王大旗。

    丁峰!一个大辽国的神奇人物。不光是因为他位高权重,在整个大魏国的武林,都有丁峰的传说。

    甚至不少丁峰的手下败将,已经封丁峰为大辽国第一高手。

    面对这样一个高手,梁王第一时间就是惧怕。然后就是想要溜之大吉。

    梁王可没有康王和葛岩的胆识,他如今已经感觉争夺储君无望了,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

    可是偏偏这一群老将,似乎很不给面子。梁王刚换上行头,就被一群气势汹汹的老将给围住了。

    最终,堂堂一亲王,被老将们驾着,端坐到了城头上,眼睁睁的指挥这一场不可能赢的防守战。

    老将为什么不让梁王跑,其实有原因。

    这些老将都是功成名就之辈,家里有屋又有田,家里娇妻美妾,儿女也是满堂。好不容易这个样子了,他们可不想让一切都付之东流。

    如果让梁王跑了,那么这些老将就会成为主将,若是此城池失守,那么就要担当杀头的重罪,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家人,落得个败军之将,抄家灭门的惨状。

    如今只要梁王还在这里,即便城破了,一群老将全部战死,反而能落得个忠勇为国,以身作则,报效朝廷的美名。

    这个主将,梁王是当定了。只听得南院王的军队里,号角声冲天,战鼓声轰鸣。

    整个军队章法严密,云梯、攻城车、撞门车,抛石车,甚至火炮都齐备。

    首先是清一色的铁皮盒子车,里面装着士兵,载着沙袋,疯狂的朝着这边冲来。

    梁王拿这些人根本毫无办法,他们躲在了盒子车里面,弓箭甚至是火炮都无法伤害到他们。
1...5455565758...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