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皇宫当侍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墨金名
皇帝从一开始的震怒,到后来的无奈,最终听多了,也觉得这些文武百官御史言官们,说得有点道理。
随着探讨得越来越深入,皇帝越听也越是心惊,整个人居然开始否决之前作出的判断,开始慢慢的朝着趋同的方向转变着。
可是封闭边境,那可是皇帝魏佶亲自下的命令,如果想让魏佶自己下令重开边境,无论如何,在面子上面都是不好过的。
魏佶即便心中已经有了几分认同,但是为了自己的皇权威仪,暂时也不可能放松这件事情。
整个朝堂上面,顿时陷入了僵局之中。朝野中的文武百官们,给皇帝施加压力,朝野外的商贾,就在不断用钱给文武百官施加压力。
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似乎眼看着就要见分晓了。
入夜时分,魏佶独自坐在上书房里面。他支开了所有的太监和宫女,此时他脑子一片空灵,思考和反应变得极快。
在魏佶的面前,是那堆积如山的奏本。魏佶随手翻开了几个奏本,基本上每一个奏本都是启奏的和开放边境有关系。
魏佶闭上双目,脑海中开始陷入了沉思。
开放边境,在魏佶看来有三个坏处:第一、很有可能会被西宁国发动贸易战。
第二、西宁本国的产业和金钱,很有可能会大规模朝着西
第233章 完美的台阶
于是乎,魏佶拿起了朱砂笔,挑选了最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御史的奏本,在上面批上了:忠言可行,可暂试行。
几个大字写下,魏佶顿时一股倦怠袭来。这些天自己的脑中不停的天人交战,做出这个决断仿佛抽光了他所有的气力。
魏佶不乐意继续批下去,直接将朱砂笔丢下。早就有网面的秉笔太监,麻溜的走了进来。
此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正是太监孔齐。
皇帝魏佶满脸疲倦的道:“那些启奏开放边境的,都照着先批吧。不过批完了不要急着发回。朕还要好好想想。”
魏佶此时最后的顾虑,只有自己曾经发出去的政令,该如何收回的问题。
正所谓覆水难收,皇帝说出去话,那就是圣旨金科玉律,若是轻易收回,不仅仅会失了皇帝魏佶自己颜面,还会损害整个大魏国的皇族威严。
尤其是现在外强四起,大魏国江山已经只剩下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了。
皇权威严就关系着整个朝廷政权的稳固,至关重要。
孔齐这胖乎乎的身躯,却是极为灵活,拿起了朱砂笔,站着甚至猫着腰,直接精神抖擞的开始照着魏佶的笔迹,开始朱批剩下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
魏佶本人却在旁边,找了个暖塌,捧着暖炉,斜靠着开始打起了盹。
如今已经临近年关,幸好这南陵城偏南,气温不算寒冷,可是即便如此,南陵城也罕见的下起了雪。
雪花纷飞,这是好一个瑞雪兆丰年。
魏佶迷迷糊糊看着窗外的雪花,顿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许这瑞雪,就是预示着,自己做出这个决断是对的……
上书房发生的这一切,只有孔齐和皇帝魏佶两个人知道。孔齐的嘴巴严实,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正是因为这一点,魏佶改变想法的事情,外朝还并不知情。
上朝的时候,依旧是闹开了锅。魏佶也心不在焉,根本不想管。
此时的魏佶,就想要个人,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自己才好改变这个想法,既不损皇族颜面,又能够顺利的打开边境。这可能是最适合的事情了。
可是满朝的文武,并没有人懂得魏佶的心思,这件事情也只能这么端着。
可就在这时,朝堂上魏佶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被人写成了册子,等朝堂解散以后,这本小册子,就送到了葛岩的手里。
葛岩看完了这本小册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魏佶今天反常了!这一点很重要。以往只要朝堂上只要爆发了对开放边境的争论,魏佶每次都是脸红脖子粗,大声辩论或者呵斥,最平淡也是认真的旁听,时不时还要出言反驳一番。
可是今天的魏佶,不光没有呵斥,甚至在朝堂上话都没有说几句。
小方在一旁给魏佶熬着羹汤,虽然现在的葛岩,因为长生诀的缘故,已经不必一天吃十几顿饭了,甚至吃东西的数量比之正常人还少了许多。可是小方熬的羹汤,一直都是葛岩最喜欢喝的东西。
小方看着葛岩笑了,顿时问道:“公子,看你这么开心,莫非今天朝堂上有了变故”
葛岩笑道:“朝堂上可是没什么变故,不过这皇帝魏佶,却是变故很大了。”
小方停下了搅拌羹汤的汤勺,不解的问道:“魏佶这老家伙能有什么变故莫非是他生病了”
小方依旧是毫不避讳,什么话都敢说。毕竟魏佶是葛岩的仇人,在小方看来也就是他的仇人。
小方巴不得这皇帝魏佶,早点翘辫子算了。可是葛岩始终并没有出手。这一点让小方很不明白。
第233章 完美的台阶
于是乎,魏佶拿起了朱砂笔,挑选了最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御史的奏本,在上面批上了:忠言可行,可暂试行。
几个大字写下,魏佶顿时一股倦怠袭来。这些天自己的脑中不停的天人交战,做出这个决断仿佛抽光了他所有的气力。
魏佶不乐意继续批下去,直接将朱砂笔丢下。早就有网面的秉笔太监,麻溜的走了进来。
此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正是太监孔齐。
皇帝魏佶满脸疲倦的道:“那些启奏开放边境的,都照着先批吧。不过批完了不要急着发回。朕还要好好想想。”
魏佶此时最后的顾虑,只有自己曾经发出去的政令,该如何收回的问题。
正所谓覆水难收,皇帝说出去话,那就是圣旨金科玉律,若是轻易收回,不仅仅会失了皇帝魏佶自己颜面,还会损害整个大魏国的皇族威严。
尤其是现在外强四起,大魏国江山已经只剩下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了。
皇权威严就关系着整个朝廷政权的稳固,至关重要。
孔齐这胖乎乎的身躯,却是极为灵活,拿起了朱砂笔,站着甚至猫着腰,直接精神抖擞的开始照着魏佶的笔迹,开始朱批剩下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
魏佶本人却在旁边,找了个暖塌,捧着暖炉,斜靠着开始打起了盹。
如今已经临近年关,幸好这南陵城偏南,气温不算寒冷,可是即便如此,南陵城也罕见的下起了雪。
雪花纷飞,这是好一个瑞雪兆丰年。
魏佶迷迷糊糊看着窗外的雪花,顿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许这瑞雪,就是预示着,自己做出这个决断是对的……
上书房发生的这一切,只有孔齐和皇帝魏佶两个人知道。孔齐的嘴巴严实,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正是因为这一点,魏佶改变想法的事情,外朝还并不知情。
上朝的时候,依旧是闹开了锅。魏佶也心不在焉,根本不想管。
此时的魏佶,就想要个人,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自己才好改变这个想法,既不损皇族颜面,又能够顺利的打开边境。这可能是最适合的事情了。
可是满朝的文武,并没有人懂得魏佶的心思,这件事情也只能这么端着。
可就在这时,朝堂上魏佶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被人写成了册子,等朝堂解散以后,这本小册子,就送到了葛岩的手里。
葛岩看完了这本小册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魏佶今天反常了!这一点很重要。以往只要朝堂上只要爆发了对开放边境的争论,魏佶每次都是脸红脖子粗,大声辩论或者呵斥,最平淡也是认真的旁听,时不时还要出言反驳一番。
可是今天的魏佶,不光没有呵斥,甚至在朝堂上话都没有说几句。
小方在一旁给魏佶熬着羹汤,虽然现在的葛岩,因为长生诀的缘故,已经不必一天吃十几顿饭了,甚至吃东西的数量比之正常人还少了许多。可是小方熬的羹汤,一直都是葛岩最喜欢喝的东西。
小方看着葛岩笑了,顿时问道:“公子,看你这么开心,莫非今天朝堂上有了变故”
葛岩笑道:“朝堂上可是没什么变故,不过这皇帝魏佶,却是变故很大了。”
小方停下了搅拌羹汤的汤勺,不解的问道:“魏佶这老家伙能有什么变故莫非是他生病了”
小方依旧是毫不避讳,什么话都敢说。毕竟魏佶是葛岩的仇人,在小方看来也就是他的仇人。
小方巴不得这皇帝魏佶,早点翘辫子算了。可是葛岩始终并没有出手。这一点让小方很不明白。
第234章 行宫面圣
其实,孙平海哪里有什么十八岁的女儿,无非从民间选这么一位美人,然后隆重的嫁给魏佶这老皇帝做妃子。
不过西宁这次采取的是自愿的原则。既然是嫁给大魏国的皇帝,普通老百姓家里,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把闺女包装一下,送到大魏国皇宫来享清福的。
至于姿色方面,完全不必太出众,完全是形式过场。经过一番海选,终于锁定了一个普通民众的女儿,人长得还算可以,关键是人聪明,脑子活络。这种人进了宫里八面玲珑,比较容易存活下来。
孙平海的这位女儿,取名为孙如意。名字也有些随意,听起来就不像是王侯将相家的千金。
只不过孙平海可是商人起家,这个随意的名字,反而能够很好的和孙平海匹配。
这一切的准备工作,葛岩早就写了书信回了西宁,让人安排和准备好了。
小方送给童大春的书信,第二天就起了效果。
童大春亲自登门拜访,葛岩和他两个在书房一番密谋。
当天下午,童大春就入宫去面圣了。
很快童大春进宫面圣之后,皇帝就宣布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皇帝魏佶打算出宫前往南郊的行宫天台为百姓祈福。
这一次的出宫,看起来有些突然,就连礼部那边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般为百姓祈福,这在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礼仪上的大事。
可是这一次,却很奇怪,不但文武百官不用随行,就连后宫妃嫔也没有一起前往,皇子皇孙更是不用随行。
唯独只有护卫和礼部几位官员随行前往。看来这次祈福,显得极为简单和高效,宣布后的第三天就成行了。
那一天,皇帝魏佶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出了南陵城,直奔南郊六十里的望孤山行宫。
这座行宫坐落于南陵城方圆两百里唯一的高山望孤山上面。平时行宫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祭天祈福和祭司。这座行宫是从南陵城建设为陪都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这次皇帝魏佶前往望孤山行宫,除了祈福祭天之外,最主要是为了见一个人。这个人正是身为西宁国使臣的葛岩。
魏佶之所以假借祈福祭天出宫来见葛岩,最主要是因为童大春说,葛岩给他带来了他想要的台阶。
魏佶万万没有想到,整个朝堂上都没有人给自己送台阶下,一个年纪轻轻的葛岩,却能恰到好处的送来了台阶。这件事就是雪中送炭啊,于是乎魏佶就毫不犹豫的来了。
对于魏佶来说,这次的祈福祭天都是次要的,眼看着年关将近,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若是办好了,来年大魏国才能真正的风调雨顺。
魏佶没有等太久,等他装模作样的在祭台做完了祈福的法事之后,葛岩已经到了行宫的大殿恭候着了。
魏佶脸上表情平静,由众人簇拥着,来到了大殿的龙椅上。
“下面来者何人哪”
孔齐这胖子是明知故问。毫无疑问的,这可定是魏佶这老家伙的授意。
“西宁国镇国大将军,西宁国外交使臣葛岩,拜见大魏国皇帝,皇帝千秋盛世,永享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葛岩躬身行礼而已,并未行那臣民的三拜九叩。很显然,葛岩已经明确了自己西宁国臣民的身份。
“大胆葛岩,你身为大魏国
第235章 盟约与和亲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魏佶心里却是很清楚的。经过多年的征战,外加上资金不断的外流,这些年粮食产量也不尽如人意。整个大魏国其实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富足,呈现着一派的衰败景象。
只不过如今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大魏国已经略显颓废,但是他的综合国力,依然比普通的小国家要强悍很多。
至于蒙古大琻和大辽国,现在的大魏国依然比这些国家要富足一些。
可是也要看和谁比了。如今的大魏国若是拿着和如日中天的西宁国来比,那就是远远不如了。
如今的西宁国,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资本金融,都远胜大魏国。
魏佶只是愿意承认这一点,可是心里已经有数了。
葛岩于是叹气道:“大魏国如今封锁了边境,无异于闭关锁国。这世间,从来就没有哪个聋子、瞎子和哑巴能够成为富豪的。要想拥有财富,就必须走出家门,和人协调,和人交往,和人贸易,最终才会有利可图,一直掩耳封目下去,是没有前途的。”
葛岩打了这个比方,极为形象和生动。就这么一句话,直接点中了魏佶的心坎里。
没错!瞎子、聋子和哑巴,是不可能成为富豪的。
魏佶一下子就打了自己心中的结。
就在这时,葛岩继续道:“我们西宁国也是迫切需要大魏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为了能够和大魏国发展贸易。我们西宁王,已经决定和大魏国结成同盟关系。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国的关系发展,我们西宁王还决定将自己唯一的女儿,希灵公主嫁给皇帝您为妃子。只求百年好合,两国共谐连理,成就两国将来的和平和繁荣。”
魏佶听到这里,有点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亲,在任何国家都代表一种耻辱。自古以来,只有弱国会向强国和亲,哪怕是随便找个女人假装公主,也是一件极为耻辱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