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五十年代纪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枫白露

    银牙一咬,女子答道,“早年先庵主查了,她确实是清末陈御医之女不假,可……”您说有疑。

    “属下亲自走了一趟,时间到底过得久了,能查到的有限。”

    “据说……”女尼将诸多信息在脑中组织一番道,“早年陈御医留学r本,认识了位r籍女子,具体名字已不可查……从r本回来没多久,陈御医似接到了什么信息,又匆匆赶回了r本,其夫人紧随其后跟了过去……一年零一个月以后,夫妻二人回来时身边就多了个女儿,就是近半岁的陈芳秋(了秋的俗名)。”

    “陈氏夫妻对外的说法是,夫人去r本之前,就已怀有身孕。”

    “属下还查到,r本人早期在华期间,曾多次以看病的名义,邀了陈芳秋出疹。”

    “当然光凭这些并不能代表什么”女尼纳着鞋底,头也不抬地说道。

    “那她来慈念庵,具体想做什么”决不是看病医人,寻庇护、躲清静,会跟什么藏宝图有关吗还是她也盯上了先庵主留下的那点嫁妆

    可那嫁妆里有什么值得她潜伏这么久。

    “了戒师太那儿……”女尼有些迟疑。

    “嗯”姜言挑眉,面带寻问。

    “师太那儿再找一块玉玺,”嘴一张,有些话就好说了,“不知怎么的,她认定先庵主给你留的嫁妆里,有一块玉玺。”

    &




第148章 名额
    上次匪徒来袭,六房的宅子被毁的严重,经过半月的修整,又加上奚士纶有意的删减,房子修好后缩水了不少。

    前院的一排倒座,全部没了。奚家老两口想着家里的地捐了九层九点九,余留的十亩田种的都是麦子,麦子的亩产不高怕是日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回来了不够吃,门口拉起的院墙里移种了一排的南瓜冬瓜幼苗。

    东厢的两间书房,各种书籍文物是收藏了起来,可房子连着里面一整套的黄花梨木书柜、书案、高背椅、长榻,被匪徒丢出的手榴弹毁得狠狠的。

    砖头捡出能用的垒了房脚,上面用土坯修了墙盖了茅草顶。两间东厢,一间做了厨房,一间当成了杂物间。清理出来的木料凑在一起做了一个箱子,放在了姜言的房里。

    姜言的房间,原有的家具轰炸后,没有一个完整的。老爷子看得心疼不已,秘密去镇上请了个老师傅,一翻修修补补免强凑了一套家具,有一张无架的宽床,一个床头柜、一个四门衣柜、一个简易屏风、一张大案书桌、一把椅子。如今床头后又加了这个长条箱子,老爷子屋内转了一圈,看了整体效果才算满意了两分。

    后面两进院子,推倒了东西厢,捡出的砖瓦又添补了些修了正房。院子大了,地也空了,原先种下的青菜被糟蹋了不少。老爷子带着儿孙,翻了几日又重新起了垄,各式青菜都下了种。

    慈念庵净字辈小尼姑来送信时,老爷子提着水桶刚从后院浇菜回来。

    “小五,带小师父去吃饭,吃完饭你找几个人赶着牛车送她回去。”青云寨的大部分土匪虽然已剿,可并不敢保证没有一两个残众漏网。

    “好。”奚兆玮拿着毛巾一边擦手,一边不忘看向老爷子手里拿着的信封。

    老爷子无视孙子的目光,拿着信直接回了屋。东间点了灯,老太太坐在炕桌前,手里噌噌地缠着细毛线。

    “外面来人了”

    “嗯,山上来的小师父,”老爷子脱鞋盘腿上炕,在老太太对面坐了,拿起针线篓里的剪刀,剪开了信封。

    姜言写的不多,廖廖几笔交待了自己要捐嫁妆的始末,和净字辈一部分尼姑的去留。

    “老头子,是心儿的信”老太太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探身问道。

    “你看看。”信递给老伴,老爷子从腰后摸出了旱烟袋,扯出下面的荷包捻出一撮烟丝装满烟斗,取下煤油灯上的玻璃罩,就着灯火引燃烟丝。

    “这……”接过信纸,刚看了两行,老太太就变了颜色,一方面真心为孙女心疼那些嫁妆,另一方面就是对了戒、对武道堂的不满。

    这都是什么事啊,一个个都养出白眼狼来了。“还有这些尼姑还俗,怎么就得住咱家呢。”老太太心里其实极不愿意别人住在家里,总觉得不自在。

    先前三房诚适父子三人就不说,那是自小看大的小辈,诚适又因自家而出了事,不管说不过去。

    医生大猫那是给家中小辈们看病的,吃住在家也是理所应当。

    这些尼姑……先前看慧胜慧利在庄里帮着忙进忙出的,哪个不是好的。可一牵扯到利益,还不是逼得自家心儿不得不捐出婆婆给准备的嫁妆。

    家里的东西明面上是该捐的捐了,能毁的毁了。然而自家知自家事,三进的院子里趁着这次修房,心儿可是留了不入机关图纸,老头子带着儿子连夜连夜的忙活,改了不少机关暗室。

    她们来家,若是安份的还好,若是藏了心眼再趁机在家里找什么玉玺,那真是过都过不安生。

    “解放区的报纸你不是没看过,三进大宅,近二十间房子……够得上地主的标准了。给慈念庵还俗的尼姑住,比给别人住好。”

    一个烟圈吐出来,老爷子的面孔隐在烟雾中,看不真切,犹如他对未来一切的不确定。“虽然都是一个村的族人,可你也看了庄了里,真正穷得吃不上饭的都是些什么人家。”无不是偷懒耍滑的二流子。

    “我三个儿子,一人一个院子,咋就……”老太太情绪有点激动,“是!老三打仗没了,可他有儿子,天宝在呢,十二岁的男孩转眼就能娶媳妇,占一个院子怎么就不行呢”

    “还不如……”

    “胡说什么!”老爷子瞪着老太太,无奈地抹了把脸,“解放了就要评阶级,你也不希望儿孙以后顶着地主、富农的身份在外生活吧。”

    “我们不是将地都献上去了吗”老太太揩了揩眼角的泪,不明道。

    “还要看宅子家畜、看有无奴仆。”老爷子一口烟吸进嘴里,咳嗽不止,老太太急忙下地从炉上给倒了碗温水。

    接过碗,老爷子连啜了起口,压下喉间的咳意,“明天我找人把第三进院子的门开在胡同里。”

    “过两天,心儿会挑几个信得过的师父住进去。”拍了拍老妻的手,他安抚道:“放心,人不会太多,顶多住上七八个。”三进院,只有正房五间,看来要再制些泥坯,给盖上间厨房、杂物房、茅厕。

    “剩下的三房诚适那,安排上两位年龄大的师太。一来可以解决师太们的落户养老问题,二来正好也请她们搭把手,帮着嫂子照顾一下他们父子。”六房房子被毁,从地道里出来奚诚适带着小儿子就直接搬回了三房。

    其长子奚绍奕抗匪中小腿被毁,在队部被大猫医治了半月,前两天也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中。

    如今父子三人全赖老嫂子一人照顾,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她也是心力交瘁之下,常常是有心无力,吃饭都是这边送。

    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族人该有意见了,必竟抗匪中伤残的不只他们一家。

    “既然是还俗了,你看她们有没有想嫁的。”老太太不太赞成让师太进三房,选年龄大,多大才算大。五六十的自己都不一定能照顾了自己,三十四的,让她们帮忙伺候,伺候个什么程度,诚适那可是昏迷,吃喝拉撒都在炕上,这个年代男女大防还是很重要的。

    “最好给他们父子都找个媳妇。诚适今年47岁,绍奕18,庵里还俗的大小都有,怎么也能挑一对好的。”

    “两人什么情况,”老爷子怒瞪老太太一眼,斥道:“别瞎出主意。”谁好好的愿意嫁进去。

    “哎!你这老头子,我怎么就瞎出主意了。那大猫医生不是说了吗用了那什么什么针”

    “七十四根还魂针!”

    “对!对!七十四根还魂针,这连用了七八天,手都能动了。”

    “手动了”老爷子一激动,烟斗磕在了炕桌上,铛的一声,崩了一个缺口,心痛得他抚着烟斗直吸溜。

    “啊!我没跟你说吗”老太太揉了揉额头,疑惑一闪而过。“中午大猫来吃饭时说的。”

    “哦,你不在家。”老太太想起来了,老头子中午去镇上了,将这个问题丢开手,她又兴致勃勃道:“大猫医生可说了,再有十天半月,诚适必醒。”

    “我去看看。”老爷子说着下炕趿鞋就走,却被老太太一把扯住了袖子,“回来,我话还没话说完。”

    “说什么”老爷子拽了拽袖子,被拽动,只得扭着脸问老伴,“你不准备些东西,等会让小师父给心儿捎上山。”

    “心儿再过两天就回来了,准备什么,让人见了又眼红。”老太太摆了摆手,接着刚才的



第149章 跟换了个人似的
    老两口私下商议如何,姜言是半点不知的。

    净字辈小尼姑送信回来,天色已晚,姜言已在慧利的帮扶下洗漱后坐在了炕桌前,就着油灯默写起了经文。这是下午了秋给她安排的功课,每天抄写经文五百篇。

    说是功课倒不如说是惩戒,惩戒姜言这段时日的目无尊长,说休假就休假,说回家就回家,半点没将她这个师傅和庵里的规矩放在眼里。

    眼看过几日就要还俗归家,嫁妆的捐献又恐将是一场风波,姜言不愿在生事端,抄经就抄经吧,左不过是手腕受点累。

    叩叩的敲门声响起,炕上的慧聪一骨碌从被窝里爬坐起来,不耐地吼了道:“谁呀没看都什么时辰了吗!”

    什么时辰啊卯时刚过(晚上7点多),静惮院里正是一片灯火通明,各位师姐洗漱后,不是在静坐修禅、净手抄经,就是刚踏入织房开始了晚上的纺织缝补工作。

    慧聪火气这么大,不过是对姜言心存不满罢了。她自认为跟慧心从小一起长大,前段时间奚家庄支援周家庄抗匪,奚家庄的伤员她又出了不少力,于情于理她都认为,自己和慧心的关系,怎么也比慧利和慧心要亲才是。

    然而事实上,慧心对慧利可要比对她亲切多了,不但给了银钱要慧利帮着做事,还给了从镇上带回的不少吃用。

    等不及人回答,慧聪披了件衣服跳下炕,几步拉开了屋门。门外的小尼姑年龄不大,眉眼普通,慧聪都不记得自己在庵里有没有见过这人。

    “聪明师叔。”来人笑意盈盈,“我找小师叔。”

    冷哼一声,慧聪让开身子,转身上了炕。

    姜言好似未闻,身姿不动,手中的毛笔没停。来人极有眼色,看到炕桌上的残茶,不动声色的端起,隔着廊道泼在了花圃里。提起炉上的水壶给倒了杯温水,重新放在了原位。

    一篇经文写完,姜言搁了笔,朝着炕下的尼姑,展开了手。

    那人眉眼一动,从袖袋里掏出一封信,弯腰双手呈了上来。

    接过信,姜言身子一探一叠纸钞放在了小尼姑手里,“劳烦你帮我跑了这一趟。”

    “这……”迟疑了一瞬,尼姑将钱钞放在炕桌上朝姜言推了过去,屈膝跪在了地上,“弟子不要钱,只求小师叔一件事。”

    姜言眼帘轻阖,垂头撕开信封,抽出信纸看了起来。

    惊诧间,慧聪拢着外衣看向两人,孤疑不定。

    信上内容一览而过,姜言心中有底,收了信看向地下,“何事”

    “弟子想同小师叔一同还俗,落户奚家庄。”小尼姑抬头看着姜言眼眸晶亮,目含祈盼。

    这是来打前阵的。

    姜言心中明白,当着慧聪的面,样子还是要做下去的。“还俗你自便,我无权干涉。置于你能不能落户奚家庄,那要看奚家庄一众族老的意思,这些都不是我一个还没回奚家的女儿能做主的。”

    “小师叔的意思……”那就是不反对了,小尼姑从地上一跃而起,躬身行礼道,“多谢小师叔的成全。”

    “我什么也没说。”说罢,姜言端起了茶杯。

    这事慧聪听得分明,就是因为一推四五六,才是帮了大忙呢。小师妹不明着反对,那就是默许。如此,庵中一众尼姑再凭着自己的本事,对奚家庄的一众族老、妇人收买一番,这事也就成了。

    小尼姑走后,慧聪坐在炕桌的对面,一边帮着姜言磨墨,一边问道,“小师妹要还俗了吗”

    姜言将炕桌上晾好的经文收起,复又拿起了笔,闻言回道:“师姐不想吗”

    慧聪的眼里闪过茫然,继而溢出一声苦笑,“若我是奚家庄的女儿,或者只是一名弃婴,我都会迫不及待吧。”想着座落在县城西边,几十里外大山深处的贫困小山村,慧聪摇了摇头,“我家太穷了,一家人还指望着我,在庵里得点钱买粮糊口呢。”虽然月钱几乎没有,但跟着师傅偶尔出一下诊或接两个贵客,这钱也就有了。

    这些原身倒是知道点,要她说穷不



第150章 她当真好了
    这目光太过奇怪了,原身一个小女孩能与她有什么深仇大恨或利益纠葛。

    难道是因为自己来了之后,连着两次对她权利的架空,让她心存了忌恨。心忖间,姜言的余光扫过了秋,与之视线对上,那眼神里充满了恶意与幸灾乐祸。

    “慧心在看什么,我脸上有东西吗”言谈间她脸上的笑像带了层面具。

    姜言目光轻移认真打量了她一番,“自从慧智师姐走后,师傅就吃胖了不少,”说着双肘支在桌上,两手张开往外阔了阔,“脸这么宽了。”

    “你……”了秋脸上笑容消失,继而绷了起来,“我竟不知自己名下多了个没心没肺的徒弟,连狂死的师姐、生病的师傅都能拿出来当面说笑。”

    姜言娥眉一挑,目露诧异,“师傅的意思是,自己不是胖而是病”

    “这是什么话,你师姐走后,你师傅在床上躺了那么久,庵中谁不知道。”手中的经文往桌上一甩,了悟厉喝道:“倒是你,你师傅病了那么久,到现在也没见你问候一声、伺候一二。”

    “字写的好又如何,我慈念庵也不过是培养出了一个不敬不孝的玩意儿。”

    玩意儿!这词……从了悟嘴里吐出来,当真没将自己当个长辈。

    既然对方都扒了脸皮,不要脸了,姜言说话间也就不再客气,“庵主的话重了!先不论奚家庄你作为族姑太的辈份,单说你作为一名庵主,如此斥一名小弟子‘玩意儿’,是不是太过了。”我是玩意儿,你们又是什么东西要知道原身的身份在奚家庄也好,在庵里也好,地位可不低。

    “你——!”了悟抬起了手臂,气冲冲地指向了姜言。

    姜言不想听乱吠,直接警告道,“庵主说话还是注意的好!”

    “再说有关师傅的病,我跟着师傅也学了几年医学知识,要不要我先把把脉,再来谈何为敬何为孝”她眼尾上挑,眼里充满了挑衅。
1...3435363738...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