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巡城都御史衙门。

    “大人,定国公来了!”一位巡城御史拱手对海瑞道。

    海瑞一愣,徐文壁来了,看了一眼徐文长,海瑞笑着说道:“你说这位国公爷这是来做什么的”

    “来演戏的!”徐文长放下手中的笔,笑着答道。

    “你想拿定国公府立威,怕是不可能了。”徐文长笑着说道:“不过这也好,定国公这么做了,其他的勋贵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海瑞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可是老夫不想这样啊!”

    事实上海瑞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想挑动一些勋贵出头,想要惩治一批勋贵。显然定国公也不傻,直接就来认怂了。

    “请进来吧!”海瑞无奈的站起身子:“出去接一接吧!”

    海瑞虽然得到皇上的信重,可是该做的还是要做,尊重定国公不是尊重这个人,而是尊重这个爵位,同时也是对大明的尊重。

    当然了,迎接到门口是不可能了,只是意思意思的迎接。

    两个人刚走出来,定国公徐文壁已经从外面走进来了。

    海瑞和徐文长弯腰行礼:“见过国公爷!”

    只不过两个人腰刚弯下去,徐文壁已经快步走到了两个人的面前,一把将两个人扶住,然后开口说道:“两位大人,折煞徐某了。”

    “两位大人公忠体国,乃大明栋梁,徐某当不得两位大人之礼啊!”

    海瑞和徐文长对视一眼,果然是来演戏的。

    海瑞看着徐文壁,也懒得和他废话了,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索性别啰嗦了:“国公爷,不知驾临巡城都御史衙门,所谓何事啊”

    徐文壁的表情瞬间就严肃了起来,义正言辞的说道:“徐某听说有人打着国公府的旗号在外面为非作歹,今日特意把人给海大人送来了。”

    “请海大人一定严惩,徐某谢过海大人维护国公府的名声。”

    &n




第二百九十七章 商税
    五城兵马司的严打持续了大半个月,京城的治安也好转了,于是严打进入了第二阶段,开始从民间转向了官府,第二阶段打的就是吃拿卡要。

    有了定国公做表率,勋贵那边进行的很顺利。

    锦衣卫东厂废掉了份例钱,顺天府衙门也废掉了份例钱,吃拿卡要的人被处置了一大批,在严打接二阶段一个月之后,时机正式成熟了。

    “卖报,卖报,朝廷实行新商税,免除关津之税,顺天府开征营业税!”

    京城的街头,报童晃动着手中的报纸,大声的喊叫着。

    听到这个喊声,无数人开始抢购报纸,今天的报纸格外的畅销。卖光了之后,报童转身就往回跑,准备去拿新的报纸,然后在出来卖。

    朝廷开征新商税的消息,一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紫禁城,文华殿。

    开征新商税,朱翊钧的心里面底气也没那么足,每天都在安心的批改奏折,今天的心也静不下来了,站在大殿外面平复自己。

    这一次的商税全国征收,营业税则是在顺天府开征。

    “大臣们舆情如何”朱翊钧转头看着张鲸,开口问道。

    事实上民间怎么说,朱翊钧不太关注,只要朝堂上不乱,其他的都是小事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新商税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或许商品会迎来一波涨价,但是朱翊钧却知道,涨价并不会持续太久。

    要知道,大明的商业现在很繁荣,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都繁荣,而是官商垄断商业繁荣,百姓并没有什么购买力。

    一旦涨价,百姓日子会难过,但是以现在大明的经济体制,百姓本来也买不起。

    日子难过会是那些中产,他们的生活成本会增加,但是朱翊钧已经让内务府那边稳定物价了。把价格压下去,把利润挤出来。

    以内务府现在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困难。

    “回陛下,朝廷诸位大臣倒是没有什么舆情。”张鲸连忙开口说道:“虽然有人非议,但是也是一小部分,无伤大雅。”

    朱翊钧点了点头,心里面也跟着松了一口气,这样就好。

    现在的大明朝廷,朱翊钧的控制力很高,同时朝廷的大臣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和朱翊钧相处。另外一点就是朝廷并没有官商把持,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虽然晋商和浙商把手伸进来了,可是朱翊钧已经利用盐政和内务府把他们打趴下了,没打趴下的,也收编了他们,这就使得阻碍小了很多。

    大明虽然官商也不少,但是还没到东林党时期天下何官不经商的地步。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朱翊钧现在的政策就没用了,加上张居正安排的底子,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依旧在,而不是像后来,朝廷的圣旨到了地方官手里面都不好使了。

    真到了那种程度,朱翊钧都没什么好办法,或许只能选择建一个阉党。

    听话什么事情都干的,必然不会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上台之后,必然会向既得利益者发起斗争,而这种斗争往往是不择手段的,是你死我活的。

    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就是如此,东林党下手也非常狠,直接演变就是非此即彼。

    “那就好!”朱翊钧舒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南京城,内务府衙门。

    李慎行南京,一方面是准备招降李旦,另外一方面则是坐镇南京。朝廷的新商税李慎行已经知道了,朱翊钧让他到南京,为的就是给税务司帮忙。

    “大人,那个李贺又回来了!”内务府的书吏对李慎行开口说道。

    李慎行一愣,随即开口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李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见了李慎行之后,李贺连忙躬身行礼道:“小人李贺,见过大人!”

    李慎行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坐吧!”

    等到李贺坐下,李慎行这才开口说道:“这一次可还顺利”

    “回大人的话,事情很顺利,家叔已经乘船到了外海,准备邀请李大人出海详谈。”李贺直接开口说道,只不过一边说着,李贺一边偷眼看着李慎行。

    李慎行一听这话,先是一愣,随后就笑了。

    “李公这是在害怕”

    虽然李慎行说的一点都不客气,但是李贺的表情却是丝毫不变,事实上李旦就是在害怕,一点都不丢人,李贺直接说道:“家叔不想重蹈五峰船主旧事。”

    听了这话,李慎行大怒,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伸手把茶杯在桌子上一蹲。

    这一下可把李贺吓了一跳,他知道这话可能会触怒李慎行,可是他没想到李慎行会这么大的反应,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李慎行。

    “汪直余海是何人那是倭寇,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劫掠我大明百姓。”

    “以大明之身,出海做倭寇,简直丢尽了我们大明人的脸面。这样的人人人得而诛之,他们没出现在本官面前,否则本官定然持剑斩之!”

    这话说的大气凛然,可是李贺却非常的不以为然。

    你李慎行说的好听,你李家做什么的,真当我们不知道晋商四大家,做什么起家的,我们不知道你们在北地走私盐铁的时候,我们可还没下海呢!

    现在说的这么义正言辞,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李慎行看了一眼李旦,大声的喝问道:“难道李旦也有此心如果如此,那你就回去告诉李旦,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本官这就上奏折给陛下,发大军讨之。”

    虽然李慎行说的吓人,可是李贺还是听出点意思来了。

    连忙站起身子,躬身道:“大人此话何意我李家人断不受大人如此污蔑之言!我李家乃大明之民,也是陛下治下百姓。”

    “我们虽然操持贱业,但是也是生活所迫,无以为继,这才不得不出海讨一口饭吃。”

    “但是出海为倭寇,劫掠大明百姓,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我李家人即便是饿死,也绝对不会干出如此禽兽不如之事。”

    “大人如此污蔑我李家,我李家不服气,观其言查其行,我李家可曾做过这些事情大人何以用莫须有的罪名污蔑我李家!”

    李贺越说越愤怒,最后梗着一个脖子和李慎行对视。

    “先皇圣明烛照,开港口于月港,允许百姓出海贸易,我李家为圣王前驱,不说有功劳,但是大人如此污蔑李家,岂不是让李家心寒”

    两个人虽然看起来是在吵架,其实是在表明态度。

    李慎行点明了,你李家不是倭寇,也不是海贼,没有劫掠过大明百姓,那你们为什么要担心受到五峰船主的待遇你们和汪直不一样,这是在给李旦定性,也是在将李旦和倭寇进行区别。

    至于你们在海外打家劫舍,抢劫商船,那个朝廷不在乎,只要你们没打劫大明百姓就可以了,所以不要担心,放心来吧!

    李贺则是说了,我们的确没做过这些,我们是忠心耿耿的大明百姓。

    我们出海做生意,那是先皇允许的,我们心向大明,绝对没有二心。

    两个人通过争



第二百九十八章 纷乱
    来到大明十六年了,朱翊钧见过各种喷自己的奏折,前世也见过各种喷子键盘侠,如果只是一份单纯乱喷的奏折,朱翊钧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可是这份奏折却是在带节奏。

    这份奏折写得好吗当然,写的很好。

    无论是立意还是遣词造句,全都写的非常好,这份奏折被儒门吹捧一下,必然会成为一代名疏,写这个奏疏的人,也一定会被吹捧为一代名臣。

    自从亲政以来,朱翊钧对官员的下限就一直在刷新。

    前世还没什么直观的感觉,这一世还真是深有感触,这些人以大义标榜自己,满嘴仁义道德微言大义,但是这些都是要求别人的。

    真的到了自己身上,那真是寸土不让,存利不失。

    什么国家,什么帝王,全都能够抛弃到一边。

    嘴上说的天花烂醉,事实上却是干着卑鄙龌龊的事情。朱翊钧伸手将奏折递给了张鲸:“去查查这个李茂才是什么人!”

    “是,皇爷!”张鲸答应了一声,躬身退了出去。

    自从要征收商税以来,朝局还算稳定,没有大臣上书,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就这么算了。朝廷上下,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触及了很多的利益了。

    商税不是地税,官绅一体纳粮虽然也被抵触,但是拿住了官员和勋贵,那是不容易闹起来的。商税却不一样,商税会触动天下最有钱的一群人。

    这群人以江南和东南的官绅为代表,他们的实力可是很强大的。

    京城最近就在酝酿一股风潮,只不过这股风潮还没开始吹,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在等地方上的反应,等待地方上乱起来。

    “皇爷,老奴查到了这个李茂才。”张鲸恭敬的站在朱翊钧的身后,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行,说说看吧!”

    “李茂才,万历二年进士,苏州人事,现任户部给事中,家中贫苦,并不是富商出身。只不过李茂才娶妻邵氏,邵家乃是苏州府官绅之家。”

    “主营丝绸,种桑染布,乃是江南数得上的大丝绸商人。”

    “家里面有染布厂三个,用工达两千余人,是有名的大商贾。”

    听了张鲸的话,朱翊钧点了点头,心里面明白了,果然是这些人在搞事情。看来自己的那点侥幸是不会存在了,安稳的收税是不可能了。

    自己的税收政策一出,基本上就会被打成矿监税使了。

    魏忠贤的好多政策其实都是有道理的,还不是被骂成了阉狗。去看魏忠贤一生,从未加征过百姓的负担,魏忠贤主政之时,西北百姓的田赋是每亩二钱银子。

    等到满口仁义道德心有沟壑的东林党执政,西北百姓的田赋是每亩地二两银子。

    加上三饷和加征,以及地方官的横征暴敛,百姓能活得下去才怪了。岂有不造反的道理不说其他的,给东江总兵毛文龙的饷银,经过文官过手,直接漂白了四成。

    魏忠贤通过强售禁宫骑马权,来筹集马匹,得罪了一大批官员,但没有增加农民负担。阉党在全国各地征收各种商税、海税,虽然大有贪污,但没有加百姓赋税。

    河南当时遭灾,还能免除赋税,内库拨款赈灾。阉党在扳倒东林党后,几十年未曾修过的黄河水道,开始维修。

    东林党再次上台后,首先,禁海,不征收海税,其次,撤除全国各地征收盐税、布匹税等商税的太监,不再征收。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萌芽,这些钱都是东林党代表的地主阶级要交的,这样直接造成了国库空虚,而东林党代表的地主阶级却富可敌国。

    国库缺少经济来源,怎么办加农民税赋,各地无论是否有灾,赋税照旧,一分不少,以前的欠税,还要补交,崇祯一年到一十七年,十七年一分钱也没有投到治理黄河与淮河上,农民生活雪上加霜。

    原本朱翊钧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还特意打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说法,礼部建议给自己修陵墓,也被自己打回去了。

    自从登基以来,每顿饭四菜一汤,亲政以来,从来没做过一件新衣服。登基十六年来,皇宫大内,宫女太监一直在削减,皇宫之内的开销也一直在削减。

    每一分钱自己都尽心尽力的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用在做大事情上,可是如何

    自己开源,自己打西北,可是如何

    一样说以聚敛天下之财,一样说你如元朝之君,一样说你恶政害民,他们自己呢起居八座,仆从如云,恨不得吃进天下山珍海味,但是却不舍得交税。

    压着腰间的宝剑,朱翊钧眼中闪着冷光:“这一次咱们就试试看!”

    “看看是你们的嘴厉害,还是朕的剑厉害!”
1...221222223224225...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