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肯定是唐军散布的假消息,想让他们投降。
是的,一定是,大家千万不能信,我们扶桑是战无不胜的,请耐心等待吧,我们的援军一定会到的,只要我们守住周留城,就有希望。
人心浮动的军心总算暂时得到了安抚,他们望眼欲穿的看着城外,希望一睁开眼,援军已经到了城下,带来了食物,带来了衣服。
可是睁一次眼,没有。
再睁一次眼,没有。
又睁一次眼,还是没有。
终于有一个绝望的家伙跳起来说道,大家别傻了,援军不会来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们的希望,破灭了。
第二十四章扶桑
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总是喜欢自欺欺人,明明知道不可能,却总是抱着一个不存在的希望不想放手。
这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这是客服恐惧的一种条件反射。
当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总是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没事没事,会有人来救你的,只要再坚持一下,那个拯救你的人就会到来。
于是你这么等啊等啊,一直等到自己发现自己真的撑不下去了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拯救自己的人,根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留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当第一个跳起来说援军不会来了的兵卒戳穿这个心理暗示时,所有人都清醒过来。是的,援军不会来了,如果来的话晚就该来了。
可是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动静,连个前来报信的人都没有,这太反常了。
援军当然不会来,因为此刻,他们正在愁眉苦脸的思考对策。
大唐的战船实在太大了,他们这些小船根本就不是对手。
我看我们还是撤退吧,我们的船不能全部葬送在这里,这是我们扶桑的家底,打完了就彻底完了。
他的建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不是勇敢,那是傻逼。
可是这么远过来,连敌人长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我们就灰溜溜的回去了,好说不好听啊!
而且,周留城还有我们扶桑两万多人呢,我们走了,他们就彻底完蛋了。
你们想一想,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想占领新罗,占领百济,这是绝好的机会啊!
以前我们只能幻想,可是现在,我们站在了百济的土地上,如果就这么撤退,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你们真的甘心这么好的机会从我们手里溜走吗
我们会成为扶桑的罪人的!带头大哥苦口婆心的说道。
他说的冠冕堂皇,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实际上他的内心独白是,如果就这么回去,国君会杀了我全家的!总要打个平手才行,起码回去有个交代,哪怕干掉大唐几艘船也行啊!
为了保住我的性命,只能用你们的命来填了。
他非常后悔,自己当时怎么就脑袋一热主动要求前来参战,真是脑袋被驴踢了。
好好的待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再来上一壶小酒,多么的美好惬意啊。我来这个是非之地做什么
大唐真的太强大了,远不是他们能惹的起的。等他回去,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子孙,千万不要和大唐打仗,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这真的是太绝望了。
好思念家中的小妾啊!恩我怎么想到这里来了现在哪有时间思念小妾,打仗才是正经事!
扶桑老大揉揉圆滚滚的脑袋,让自己清醒一点。
怎么样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我倒是有一个,不知道管用不管用。那人支支吾吾,因为地位不高,也不敢乱说。
说,咱们这里是最讲究平等的,我的为人难道你们还不知道只要是对的,我就会采纳。
众人心里鄙视不已,他么的,你要是讲究平等,猪都会上树了!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的船太小,和唐军的船单打独斗根本就打不过,连人家船都没摸到就被打翻了。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要一起上。
你的意思是打群架
是的,我们船多啊,一对一打不过,那我们就十打一啊,乱拳打死老师傅嘛!你想啊,我们打架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打不过,那就找帮手来,几个人打他一个,再厉害,最后还不是被打倒
恩,呦西,你的这个想法不错,和我想的一样,扶桑老大摸着下巴点点头,让其他人心里竖起了中指。
和你想的一样
你他么刚才怎么不说,别人说了就和你想的一样了,真是太无耻了。
好,既然我们有了对策,那就出发吧,各自准备。争取打一个大胜仗,让大唐看看扶桑的厉害。
没什么好准备的,最多就是分工一下,和其他几个人交代一下,待会冲的时候咱们是一组啊,我跟着你冲。你瞪什么眼啊,你没我官大当然你冲了。没事,我就跟在你后面。反正都是个死,你怕个毛!
尽管往前冲,如果我侥幸活着,我会照顾你的妻子女儿的,放心吧兄弟。
扶桑和刘仁轨的第二次海战,开始了。
扶桑的小船一出来,刘仁轨就发现了不对劲。他的眼睛多刁啊,立刻就发现这次扶桑船只冲过来的队形有些奇怪,再一看,呵,改用狼群战术了!
有长进!
可是这能难倒见多识广的刘仁轨吗当然不能。这老头可是在海师中服役过的,什么队形没见过
不过是群狼战术而已,他自有应对办法。
告诉所有战船,紧挨到一块儿。你们不是想用群狼战术,老夫让你们用不成。
刘仁轨让所有战船一字派来,等着扶桑的战船全部过来。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不服来战啊!
于是冲到一半的时候扶桑大军突然郁闷的发现大唐原本散开的战船此刻全部收拢,摆了一个一字长舌阵。
这和之前的不一样啊!
扶桑人都愣住了,这该怎么打还继续我们的多打一战术吗
所有人都在等着老大发话。
扶桑老大此刻已经蒙了,我靠,我们研究了半天,好不容易想出来一个计策,还没开始呢你就变阵了,这怎么打
咱也变
怎么变
变成什么
打仗最忌讳朝令夕改。
不改了,按照既定计划,给我冲啊!
于是扶桑的所有船只都冲向了刘仁轨的船队。
刘仁轨看到扶桑的船居然没有变阵也是一阵疑惑。
我擦,就这么直接冲过来可是找死啊,他们老大没长脑子吗还是说有什么阴谋
刘仁轨决定看看再说。
等到他发现扶桑人真的没有什么阴谋,就是这么无厘头的打法时终于露出了笑容。
扶桑小国,根本就不懂海找,居然也敢和我大唐海师对阵。
打不死你!
来人啊,传令下去,两翼包抄。l0ns3v3
第二十五章郑仁泰
本来还想看看你会怎么应对呢,结果你就给我看这个,太没水平了。
刘仁轨干脆利索的下达命令,两翼战船前出,趁着扶桑船只都冲过来挤在一起,包抄他们,然后弓箭伺候。
刘仁轨的大军居高临下,把扶桑大军团团围住,然后无数弓弩瞄准,扶桑海师彻底完蛋。
半天时间,全军覆没。
大唐和扶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战争,就此结束。
扶桑的援军完蛋了,周留城里的扶余丰彻底失去了希望。
可是他不想坐以待毙,投降是不可能的,投降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和他的父亲一样被押去大唐,成为阶下囚,生不如死啊!
打,必须打,只有打我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我还有军队,我还可以一战。
扶桑大军也崩溃了,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打吧打不过,跑吧往哪里跑自家的战船全部葬身海底了,不会有船再来接他们回家了。
不管他们做出各种选择,最后的命运都只有一个,死。
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扶余丰带着大军冲了出去,消失在了刘仁轨的大军之中。
扶桑大军想跑到新罗去,毕竟,新罗太弱了,跑一步算一步,能多活几天也是好的。
可是刘仁轨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来都来了,就好好的死在这里吧。
周留城的风景不错。
百济终于安静了,也从地图上消失了。
刘仁轨站在周留城的城头,看着远处的风景,无限感叹,自己六十多岁,还能打这样一场战争,真是痛快啊!
这场战争对大唐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他使得大唐在百济站稳了脚跟,为后来灭高丽提供了基础。
当然了,最受益的还是新罗,一个强大的对手消失了,他终于可以松口气,好好睡个安稳觉了。
至于高丽,有大唐在,还用他操心吗
百济平定了。
按照李治的意思,刘仁轨海回来了,但是刘仁轨在分析了之后认为自己此刻还是应该留在百济。
因为他知道,李治一直对高丽耿耿于怀。本来可以一举平定高丽的,结果却因为北方叛乱而作罢。刘仁轨有预感,要不了多久,李治一定会卷土重来。
而现在百济刚刚平定,百废待兴,这里的百姓需要安抚,生产需要恢复。只有这样,等到李治讨伐高丽的时候,这里才是大唐的一个支点,可以提供大军,可以供应粮草,还能夹击高丽。
如果刘仁轨回去,很难说这里不再发生叛乱。
并且为了安全起见,刘仁轨还上书李治,现在大军还不能回去,新罗的军队靠不住,而这里又刚平定,一定要留下大军,震慑那些妄想复国之人。
可是这里毕竟不是大唐,现在战争结束,大军归心似箭,你说不回去了,很有可能会引起公愤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仁轨建议李治按照这次的功劳论功行赏,让大军人心安定。
刘仁轨之所以要求李治论功行赏,是因为这几年李治基本上就没这么做过。
大家在战场上拼命,打仗回来了,朝廷连个说法都没有。那些有能力有本事的得不到重用,甚至连留用都做不到。
时间一长,大家对于打仗都很反感。
这次在百济打了这么久,还要让大家留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朝廷没有表示,肯定不行。
我回不去了,起码朝廷给我奖励了,不管是钱财还是官位,起码能让我全家活下去。不然我凭什么要留在这里,我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呢。
李治接到刘仁轨的奏折思考了很久,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
下旨正式任命他为带方州刺史,为百济的最高长官,统管百济的军政民。
这充分体现了李治对他的信任。因为刘仁轨在百济的表现,让李治认识到了这个老臣的忠心和他的谋略。
这是一个厉害的老人。
后来为了更好的管理百济,刘仁轨建议把扶余隆放回百济,让他做一个傀儡,毕竟百济都知道他原来是扶余太子,让他出面,更有利于百济的安定。
于是被关了很久的扶余隆回到了百济,被李治封为熊津都督,成为了刘仁轨在百济的傀儡。
关于李治对刘仁轨的信任,李义府一直是不服气的,因为他一直看刘仁轨不顺眼,当初刘仁轨之所以从青州刺史被李治撤去官职,就是李义府同学一手导演的。
不过现在刘仁轨功劳很大,在李治面前很得圣心,所以李义府也只能暂时隐忍,后面他和刘仁轨的较量还有很多。
百济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北方的战事依然让人牵挂。
当时苏定方、任雅相、契芘何力三军围攻高丽都城,最终因为北方铁勒的叛乱,李治不得已抽调兵力北上平叛。
而北上平叛的大军之中,有一个牛逼之人我们必须说说。
这个人就是李治十分信任的将军薛仁贵。并且也因为这次战争,居然延伸出了三箭定天山的剧情来,被后人广为传唱。
当时契芘何力是一路,薛仁贵和郑仁泰是另一路。
不过契芘何力去的时间要稍微晚一点,因为契芘何力去北方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给郑仁泰还有薛仁贵擦屁股,毕竟契芘何力是回纥人,在北方声望很高。
郑仁愿当时为左武卫大将军,被李治凤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统辖大军对铁勒九姓的叛军进行征讨。而薛仁贵在郑仁泰面前,只能算个小辈。
郑仁泰虽然在李二时期名气不大,但是人家同样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跟着长孙无忌、程知节杀进宫的人物。
只不过当时他的地位还不高而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玄武门功劳最大的功臣能动弹的没有几个了,这个时候向来习惯站在人后的郑仁都终于有机会走到前台,开始他的时代。
实际上郑仁泰此人打仗也很有一套,而且到了现在,也就他的资历和威望还足够胜任大总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