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有座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洪东东
这时,站在一旁的十三站出来说道:据统计,除开在座的两百二十五人参与本次投票之外,我们场外的观众,也就是在街道上的各位,一共有三千八百四十二人共同参与了本次花魁大赛的投票环节。
院子里的两百多人听到这个数字都是一惊,此时,在街道上的几千人闻言激动地鬼哭狼嚎起来:噢噢噢。。。
一番地动山摇地欢呼呐喊,长安城不知道多少小孩子要被这些吃瓜群众吓哭。
在座几位朝中的大臣,还有三楼的几位贵客,此时都深切地感受到一句千古不变的老话。
民心所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渊感受着街道上持续不断的激情呼喊,不禁感叹道。
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运输转运司
疯狂的花魁大赛已经过去两天,但大赛的余温犹存,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在翻唱着王也抄来的三首歌。
走在路上的崔一叶和崔莺儿两兄妹正一脸面无表情地朝催府走去。原因是刚刚崔一叶和崔莺儿就王也的事情引发了争执,让他们取消了原本视察产业的行程,两兄妹此时心情无比欠佳。
事情要从半个时辰前说起。
这几天,因为王也和二女的婚事愈发临近,崔莺儿的状态也愈加不好,之前因为崔一叶的关系,让她误会了王也对自己有所爱慕,但谁能想到,现实打脸就是这么快。
仅仅几天过后,李渊为王也赐婚的消息就传得大街小巷人尽皆知,再加上王也在除夕诗会一战成名,百姓间流传的几个头条基本都绕不开他。
崔莺儿原本还不怎么在意,毕竟只是一面之缘,如今王也不但娶了京城第一才女虞凌烟,还有幸得李渊圣恩,又娶了九江公主,直接成为当今驸马,可谓是水涨船高。
但是她不在意,并不代表别人不在意,这两个人还分别是她二叔和大哥,那就更加无可奈何了。
户部尚书崔尚,身为清河崔氏第二代掌权人,太子李建成手下只为最高的官员,自然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王也的相关消息。而且当初听雨阁春晚他也有幸和李渊同行前去观礼,那一日李渊对王也的宠爱,看得他都是嫉妒万分。
所以,回到长安的崔尚立马将大侄子崔一叶叫来,叔侄俩在书房里密谋了半天,得到一个结论:想办法把崔莺儿嫁给王也。
这个大胆的想法直接让崔莺儿本人震惊无比,毕竟自己身为清河崔氏的嫡女,哪怕是要婚嫁,也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家族背景才对。
但是崔尚一句话直接让她哑口无言:论地位他和圣人同席而坐,论身份他是大唐驸马,论背景这是最可怕的,他自己就是自己的背景,你都没看到圣人对他的态度,唉!
其实崔莺儿知道,王也只所以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很大一部分跟他聚宝盆一样的赚钱能力有关,当朝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只是因为帮他行个冠礼,就得到一份几十万贯利润的火炕生意。
而且自家正在代理的香皂和香水生意有多么火爆,崔莺儿是最为清楚不过的,按照她的计算,王也一年的收入足够跟一个二流世家的年收入持平。
后来,王也的玻璃镜子工坊水泥厂农场竞技场转运司等一系列动作,更是看懵了七大世家,就连崔氏当代家主,崔莺儿的父亲崔贤,也八百里加急,让崔尚去代理三个农场的份额,如此可见一斑。
但是,就在刚刚,兄妹俩在酒楼里查账的时候,一桌顾客的谈话成为点燃两兄妹的导火索。
刘兄,你听说了吗?王家大小姐王嫣然这两天是天天往王城主家里跑,我听在翠玉轩做账房的表格说,好像王家有意将王小姐嫁给王城主。
唉,谁说不是呢!我前几日才知道,原来万花楼的杜三娘如今已经是王城主的小妾,现在又多了个王大小姐,看来这城主大人是不想让我们这些人活了。
切,说得好像没有城主大人,你就有机会得到她们的倾慕似的。
呵呵,这不是感叹一下嘛,感觉全天下的美人儿都被城主夺了去,能不心痛吗?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旁正在认真看着账本的崔一叶和崔莺儿都是浑身一颤,兄妹俩相视一眼,并没有当场开口说什么。
待得离开酒楼,崔一叶才不忿地说道:岂有此理,这个王嫣然,难道不知道我们两家已经在讨论订婚之事了吗?竟然还作出如此伤风败俗的事情来。
见崔莺儿一言不发,又朝她抱怨道:妹妹,你当初要是听我和二叔的话,多跑跑听雨阁,如今也就没有王嫣然和那个杜三娘什么事儿了,你说你怎么就那么死心眼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本来听到一直和自己竞争的王嫣然主动去接触王也,崔莺儿已经是老大不爽,只是沉着脸没有爆发,此时见自己哥哥竟然将火引到自己身上,一下子觉得无比委屈,立马就还嘴道:你和王嫣然的事情几个家族都知道,如今人家给你难堪,你不去对付她,反倒来说我不是,你还是不是男人?
崔一叶见自己的小心思被崔莺儿拆穿,羞愤得涨红了脸,兄妹俩都是温文尔雅的脾气,要不是崔一叶牵扯到自己,崔莺儿是不会言语反驳的,但话都说了,泼出去的水还怎么收回来。
就这样,两人各有心事地朝催府走去,剩下的产业都不想去查看了。
生活就是这样,有人欢喜有人愁。
···
听雨阁。
王嫣然看着改装完毕的四轮马车,一脸好奇地朝王也问道:王公子,这马车看着没什么变化啊?
王也此时正在和一个工头聊天,闻言刚要解释,倒是那个工头见到王嫣然,笑着说道:王小姐,好久不见了啊!
王嫣然扭头看去,刚刚那工头背对着她,没有去注意,此时见到正脸,却是一脸兴奋道:阎公子,原来是你,怎么你也在这里?
那工头见王嫣然认出自己,笑着解释道:我现在就在工部任职,最近都在城主这里学习新工艺,倒是见到你才让我意外。
王也这时笑着说道:立德,嫣然小姐,你们既然认识,那就太好了,闲话先不说,我们一起试试这辆新车如何?
二人闻言一笑,连连点头,毕竟一个是将要代理运输业务的生意伙伴,一个更是亲手改造马车的工头,都想看看依照王也的图纸改造的新式马车有什么不同。
见状,王也先是让王嫣然的丫鬟将她扶进车厢,将车厢里的小桌子放下后,他才带着工头阎立德一起上去。
王嫣然感受着软绵绵的坐垫,笑着说道:这个坐垫倒是奇特,很有弹性,不像棉布一样硬邦邦。
王也闻言笑了笑,一把将车辆两侧的窗户推开,王嫣然见状急忙喊道:王公子见谅,这个户外多风尘,还是将窗户关了才好。
阎立德笑着说道:王小姐不用担心,你看这是什么?说完伸手就在窗户上敲了敲,只见原本通透的窗户却传来重物敲击的声音。
王嫣然听到声音,也是好奇地伸手去摸,却是真的摸到一层冰凉的遮挡物,好奇问道:这是何物?琉璃吗?可是怎么会如此透亮!
王也笑着解释道:这个东西叫玻璃,就是我们后续要生产的商品,你们王家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找马周沟通一下。
王嫣然闻言一喜,又在玻璃上敲了敲,道:这就是玻璃?你和圣人合作的那个工坊,不就是玻璃工坊吗?已经开始生产了?
呵呵,还没有开始,这个是我从西域带回来的存货。
约莫半响,王也抬眼看了看窗外,见已经到达竞技场,接着说道:来,下车吧,我们到了。
王嫣然闻言一惊:到了?一路上根本没有感觉到颠簸,就连马车前进时车轴的摩擦声都没有。
那工头和王也相视一眼,笑着说道:王小姐要是不信,何不下车看看?说完就直接打开车门朝外面走去。
车厢外,三人看着面前的宏伟建筑,又是一番感叹,王也指着一个公交站台一样的地方说道:嫣然小姐,你看,这个就是公交站,这样的站台一共有二十个,道路两边各设十个,起点是听雨阁,终点是长安翠玉轩,你以为如何?
王嫣然见王也开始谈公事,也是一脸正经地回道:这避震器和轴承确实神奇,只是我观那马车一次只能乘坐四人,如果往返长安只收十文钱,我王家怕是承担不起。
王也笑着解释道:十文的马车可没有这么豪华,我们有专门针对百姓的二十人座大马车,而且是一站收十文,从听雨阁到长安一共十站,就是一百文,往返一趟就要两百文,一辆车二十个乘客,一天最少四趟,也就是十六贯,而你们王家只需要更换马匹和马夫就可以。
王嫣然闻言暗自计算了一下,半响后抬头问道:不知王公子能卖给我王家多少辆用避震器和轴承改造过的马车?
二十人座的每月可以生产一百多辆,像这样四人的豪华马车,因为做工繁琐,目前每个月只有十辆,而且前两个月都已经预约出去了。
王嫣然点了点头,道:除了往返听雨阁和长安的这条路线,我还要长安城内各坊市的路线,王公子开个价吧。
不愧是王家嫡女,只是听完王也的解释就立马看到了其中的暴利,王也满意地点头说道:长安城里的路线可不是我能承诺的,你自己去问问京兆府为好。费用方面我只赚卖车的钱,圣上规定的十税三你们按时去缴纳即可,如果车坏了可以送到我这,三个月保修。
第一百零六章 阎家兄弟
送别王嫣然后,王也见天色已晚,有心想要回听雨阁看看小说偷偷懒。但是阎立德好不容易逮到他,哪里肯放手,抓着王也就朝铁器坊跑去。
阎立德其人,可能认识的人很少,但要是提到他的弟弟阎立本,估计就立马有人恍然大悟,史料记载,阎家是有名的工程世家,其父阎毗更是天才儿童,从周武帝开始就在兵器监任职,还娶了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
两个儿子也继承了阎毗的工程专业能力,阎立本就不提了,工艺精通,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但现在还不成熟,整日沉迷作画,尚可不提。
虽然如今阎立本已经在天策府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才堪者。但是当今圣人还不是李二,他也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阎立德就不同了,身为兄长的阎立德已经开始在李渊这里得到重用,现任尚衣奉御将作少匠,李渊穿的衣服都是他设计的,就问你怕不怕。只是年初,因为王也需要一些能工巧匠就直接被李渊外派。
本来,一下子被外派到山沟沟里的阎立德是老大不愿意的,甚至一度还以为自己得罪了哪个大人物被整治,仕途渺茫,但跟王也相处了半个月,马上就被王也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装置设备吸引。
刚好今天马车改造完毕,好不容易逮到王也,怎么可能轻易错过,立马就拉着他往铁器工坊赶来。
···
铁器坊内,上百个工人正如火如荼地提炼铁水,并没有因为两人的到来有丝毫的分心,毕竟那上千度的高温可不算闹着玩的。
仔细一看,那些锅炉都是原本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出现的奇怪造型,有些工人手里还戴着一个套宽厚的隔热手套,这些都是王也参考十八世纪的欧洲工业水平,让工匠们打造的全套炼钢设备。
阎立德走到一个工作台前,拿起一块犁头铁,激动说道:城主你来看,这是用钢打造的犁头,我们实验过了,只要牛的力气够大,就是旱地也能直接犁开,锋利无比。
王也见到那个银白色的犁头,无奈说道:你们是不是傻啊,这么好的钢用来犁地?你去问问那些百姓用得起吗?
阎立德闻言一顿,尴尬道:这不是实验麽!是您自己说的,实践出真知,不试试怎么知道好不好。
王也忍着给他一个脑绷子的想法,道:别扯蛋了,说吧,找我来什么事儿?
对对对,差点忘了正事,你来看。阎立德激动应道,说完低头就从地上抱起一个大木箱。
王也见他突然拿出这么大一个箱子,也是好奇的探身去看。阎立德见状微微一笑,小心的打开木箱,从里面抱出一个圆柱形的铁器。
王也好奇的观察了半天,急道:你别告诉我,这个就是你们自己研发的轴承?
阎立德闻言尴尬一笑,只是点头,毕竟这个轴承和王也拿给他们的轴承相比,是大了一点,粗了一点,难看了一点,可是造这个东西他们就花了七八天,想想都有点小羞涩。
可是王也并没有取笑阎立德,见他点头确认,竟是一脸惊喜地说道:好样的,不愧是我大唐的大匠,只是半个月你们就研究出仿制品,牛皮,太牛皮了,哈哈哈。
额,城主不会觉得太粗糙吗?阎立德以为王也是好心安慰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也闻言笑着应道:立德,你多虑了,这只是开始,既然你们能做出第一个,那就会有第二个,我想,要不了多久,你们一定能够做出巴掌大的轴承,你觉得呢?
阎立德见王也竟然安慰自己,兴奋回道:肯定可以,肯定可以。
王也此刻心里是美滋滋的,看着那个腰粗的大轴承,感慨万分:可东西可是大唐工业时代的第一步啊!
这时,突然想到之前承诺秦琼的望远镜,王也试探性地问道:立德,我记得你有个弟弟?
阎立德闻言一愣,回道:是啊,家弟立本,现正任天策府库直,城主找他?
王也笑着应道:嗯,你不是说过他在精小机关术上有些建树吗?我这里有个新东西,要交给他去研究研究。
阎立德闻言一喜,激动道:城主又有什么东西?不妨拿出来让我也欣赏欣赏!
王也见他眼冒金星,一脸兴奋的工科宅男形象,无语劝道:你还是先把铜丝和磁石的事情搞清楚吧,我大唐能不能家家户户用上电力,全都靠你了。
说起这个铜丝和磁石,是王也交代给阎立德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起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王也并不想让蒸汽机和发动机问世,而是打算全面启动电力时代,为此他还专门收集了许多发电设备的设计图纸,如: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水里发电机等等。
但是磁石好找,作为发电机和传送电力的铜丝不好生产,哪个地方粗了细了都不行,整条铜丝一定要均匀导电,否则就会因为过热导致断裂甚至引发大火。
见王也提到铜丝,阎立德立马委屈道:这也不能怪我啊,你提供的那套抽丝设备的图纸,明确的要求一定要有石墨烯,如今几个鬼匠连日实验,都是毫无收获,我这心里也急啊。
王也知道万事开头难,自己委托给裴寂的橡胶园如今也才刚刚种下幼苗,要不是仓库里堆满了备用的电线,他都不好意思催阎立德。
尽快就是,图纸你也都看过了,其实原理还挺简单的,我们可以先造一批小型的家用发电机来试试,要是效果好,再投入生产大型的发电机,步子不要迈得太大,慢慢来。
阎立德点头应道:你放心吧,这个电力工程是圣人最在乎的工事,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嗯,如此最好了,所以你就乖乖地研究发电机吧,望远镜的事情就交给你弟弟来研究。
望远镜?阎立德一脸疑惑地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