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平淡的平
这样一来,这个就让年轻的朱明泰捡了便宜,他属于年轻的老兵,今年才20岁,正值身体最巅峰的时候。
刚开始前面几场,大家体力都差不多,互有输赢,分数拉得不大,到了后面几场,那些老兵的体力明显有点跟不上了,没有刚开始的高强度和快节奏了。
拼刺也是一个很耗体力的项目,就一个简单的打压刺,得要突上跨步、打压对手枪杆、接着向前突刺,每一个动作都要快、有力、准确。
防守也是,在狭窄的圆圈里腾挪,有时候被人抢先得手,一步先,步步先,被对手压得只有被动地躲闪和防守,体力消耗更大。
所以,到了后面几场时候,朱明泰由于年轻身体好,还能继续保持一定的强度和速度,即使面对技术比他好一点的老兵也不怵,能打起对攻来。
这种赛制鼓励进攻,一直攻,但这种打法却是要很好的体力来做基础的,就好像现代足球流行高位逼抢,而中国队则就不行。
因为在对方的防守区域里多人投入逼抢,时间一久,对队员的体力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到了下半场,体力不行了,到时候人家开始反攻,自己会输得更惨。
所以,没什么体力的中国队,不敢打这样的战术,即使打,也就坚持一会就放弃。这就是同一个道理。
于是在最后几场,朱明泰全部赢了下来,本来大家积分相差不大的,有一两个人在最后几场全部赢了,自然是排名最靠前的了。
当然,这样的排名,和实战里并不是完全符合的,这些体力不支的老兵,换在战场上,他们未必会输,因为他们有的是办法来保存自己的体力,和怎么玩死鬼子。
因为比赛还是有规则、有时间限制、有快速分出输赢等,和战场上不一样,战场上没有这么多的规矩,也不存在一定要一对一,没有什么公平可言,能干死敌人,什么招都可以。
最后,不起眼的朱明泰竟然得了个团里第二,和二营三营各一人晋级到旅里选拔赛,这也是让三狗没有想到的事情,原以为大家到了团里一次游,完后就回家的。
到了旅里的选拔赛,朱明泰感觉又不一样,高手中的高手,越来越厉害了,每个人一上去就是抢着对攻,争分夺秒地抢占先机,比赛打得非常精彩,把观众看得欢呼声四起。
而且个个体力都好得惊人,大部分都是如朱明泰一样的年轻的老兵,身经百战的年轻老兵,朱明泰之前的体力优势等于是没有了。
剩下的只能比拼技术了,当然技术里包含了力量、速度、准度,还有灵活和迷惑性等,总的来说,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优化那一部分的技术特点,把那个优点尽
470. 投弹比赛
不管游击队还是正规野战部队,对士兵的手榴弹投掷还是有要求的,不然不会在大比武中设立一个单项来比。
萝卜在老兵中找不到投弹高手,只得在新兵里挑,先在新兵里面搞了个手榴弹投掷比赛,挑了大牛、铁树、栓子三人。
大牛有点像以前的大薯,高大强壮,臂力很好,一斤左右重的木柄手榴弹,在他的手里,可以投出60多米远,不过准度就一般,不要说40米,连30米远的箩筐都投不进去。
铁树和大牛刚好相反,30米的箩筐,一投一个准,但臂力不行,40米怎么投都投不到,而且投了几个后,手就没劲了,连30米都投不到。
栓子介于他们两者之间,可就是发挥很不稳定,看手气和看心情的,手风一好,投入40米的箩筐都不在话下,手风一差,连30米的都投不进去。
这几个让萝卜头疼死了,就不能一起综合一下,但没有办法,整个连队上百人,也就矮子里挑高个,找了这么三个算是不错的出来。
本来投手榴弹这个东西需要时间来练习的,这些新兵才刚刚训练了几个月而已,而且大部分的时间去训练其他的,留个手榴弹训练时间就很少。
老兵们才不愿意训练这些,吃力又没什么多大的用处,战场上,能把手榴弹投出去就是好的。
有时候被敌人火力压制的,连头都不敢抬,还讲究什么手榴弹的准度,窝在或趴在壕沟散兵坑里,能把手榴弹扔出去,不炸到自己就可以了。
特别是在夜晚看不见的情况下,有的老兵还能听声音来计算与敌人之间的距离,计算好角度和提前量。
然后手榴弹拉弦后,计算好延时时间,再扔出去,能达到手榴弹在敌人的头顶位置爆炸,起到了霰弹的强大效果,这就是实战中的效果。
可在比赛场上,不可能以这个来比的,还不是扔个教练弹,看谁扔得远仍得准,这东西是有用,但真的放在战场上,还是得要靠实战经验和勇于面对延时的危险。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一个老兵,既有实战经验,又有高超的投弹技巧,当然是好事,技不压身啊,能把手榴弹发挥出最大的杀敌效果,也是牛叉的。
不管怎样,既然要求七连派三个人去比赛投弹,这个任务还是要执行的,萝卜带队,带着大牛铁树栓子三人,硬着头皮去训练场比赛。
一眼望去,萝卜不由得想笑,看来几个连队都一样啊,这**个选手,都是清一色的愣头青,新兵蛋子。
这下就有机会了,其实人家八连九连是实在没有办法,连里几乎没有老兵,老的只有几个干部,其余的都是新兵,所以这次营里的比武,让七连占尽了便宜,也出尽了风头。
比赛一开始,这些新兵就洋相大出了,每人十次投掷的机会,按远近以及投进多少米箩筐里记分。
比如投进30米的箩筐里得一分,投进40米箩筐里得两分,投进50米箩筐里得三分。萝卜觉得这样设置分数还是挺合理的,能投进50米箩筐里的人,基本是怪物了,不是人。
投掷距离,是50米开记分,投到了50米远得一分,65米远得二分,80米以上的得三分,这个规则就定的很操蛋了,有过80米的人吗反正萝卜是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
再说,手榴弹80米的飞行时间,得要有好几秒了吧,估计手榴弹都还没有落地,甚至是没有到达目标附近,就自己在空中爆炸了,还有个卵用。
不过这个只是比赛,针对这个规则,萝卜就叫大牛不要投那个啥箩筐,直接使劲往前投就是了,只要过了50米就能拿分。
叫铁树直投30米的箩筐,其他的,看都不要看,想都不要去想,没用的。
叫栓子就随意,你想投啥就投啥,要是手风好的时候,就往50米箩筐里头,反正即使没有投进去,只要过了50米的线
471. 混乱落后的军制
有赢就有输,人不但要赢得起,更要输得起,也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输都输不起的人,正常情况下,也很难赢得起,就算赢了一点,也会自得自满不再进步的。
只要全力以赴了,就没有什么后悔了,也没有什么丢人的,以后不断地以此为鉴,以自己的过去为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刷新自己的昨天的记录,这样,才会有进步。
这些道理,三狗来回说了老半天,才能这些新兵听明白了一些,在最后的团体赛动员大会上,三狗一边给大家解压,又要给大家打气,这讲话,难度真大。
团体赛这个冠军含金量是最大的了,不管那一级的,能晋级,都是对全连莫大的鼓励和信心的提升,所以三狗很重视这次团体赛,自己亲自挂帅带队出征。
团体赛的规则简单粗暴,以连为单位,全连参加,官兵一致,全副武装,十公里越野,到达自己连的目的地后,马上按要求修筑工事。
到达目的地半小时后,才有权力“进攻”附近的连队,输了的马上成为赢者队伍的下属,接着“火并”。
火并前报出自己所属连队,同属的不用打,不同属的就打,直至到晚上六点结束,最后计算哪个连队“兼并”或是打败了几个连队。
这样的规则,类似现代的病毒复制兼并的意思,军部明显没有把这次比赛看成一次全军的演习或是团级单位以上的对抗。
这明显是考验每个连队的独立作战能力,以及在没有上级指挥下,与兄弟连队的配合作战能力。
在热兵器时代,一个连几乎是最佳的独立作战团队,一百多人的人数不多不少,既灵活不臃肿,也能集中力量成为一次有效的战术打击。
而营以上的作战单位,则要考虑到后勤补给、兵力部署和展开、兵种及兵力的协同等因素,不再是单单如连队一样完全不考虑补给,轻兵疾进进行超越攻击或是定点攻击。
到了团级及以上的作战单位,除了考虑后勤保障和补给线安全、多兵种协同及针对性部署等,更多考虑的是一场战役的全局性,牺牲某些利益或部队,来换取整体全局的胜利等。
所以到了团级以上的,就要设立参谋部,为军事主官提供作战研究和方案了,而军事主官考虑更多的是权衡利弊之下的拍板决定,而不是亲力亲为去做每一件事情。
因为中国建立现代军队的时间非常短暂,大量军事长官将领们,他们的作战思维和观念还没有完全快速地转变到现代战争来。
大量的部队对参谋及参谋部的作用不重视,导致团以上的部队,过于力量,依赖于军事主官的能力,而非专业的参谋团队集体智慧的能力。
所以,很多团以上的部队,特别是师级部队,打上了鲜明的主官风格的烙印,一旦这个主官能力超群,那这个部队就实力超群,一旦这个主官战死或不在或调走,这个部队就垮了。
当然这个除了建军时间短暂观念转变缓慢和不重视参谋制度,也和中国当时情景有关,军阀四起,到处在洗牌发牌,全国一片散沙。
自然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没有一个全国性统一性的整军制度,即使后来东北易帜后全国名义上统一了,也制定了全国性的军事制度。
但底下的军阀还是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理中央,都认为中央不公平,想削弱地方强化中央,政令下不去,实际上还是全国分裂而治的。
所以,中国目前大部分的
472. 奔跑吧兄弟
军事主官在临场指挥和快速反应上,确实能力出众,但是在作战前期的策划及多个方案的制定,就不一定专业了。
所以,因为主官的不放权,参谋部还是如同鸡肋一样的存在。参谋们一旦被闲置,没有机会锻炼,能力自然是越来越差,所以,地位就越来越低。
74军军部或许是看到了这些问题,但一下子也解决不了,特别是74军在战场上仓促建立,没有一个完整的参谋体系,在这两次大战中吃尽了苦头。
单说部队调动的事情,就一团糟,还有后勤补给、协同作战等,都没有一个中短期的计划和目标。
军长俞将军成了救火队长,哪里出事往那里去,拆东墙补西墙,忙得焦头烂额的,可效果还很差,效率低下。
这就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形成和聚成了,打到后面,底下各部队各自为战,平时实力好的,自主能动性强的部队,如三狗他们的七连,就能生存下来,甚至是少有成绩。
但那些平时过于依赖上级指挥的,这次就惨了,成建制地被打散、被歼灭,辛苦组建起来的部队,就这样轻易被击溃。
痛定思痛,俞将军就在全军整训和大比武里,增加连队独立作战能力的训练和比赛。
这个团体赛,在别的军队里,也就是个武装定向越野,及工事修筑,按实到人数和完成时间来排名次。
可俞将军将这个比赛一分为二,完成时间的名次要排,最后的连队独立混战也要打,哪怕是打成一锅粥,表面上没有什么效果,也要这样来一次。
……
三狗在七连刚组建起来后,拿到训练计划和目标时候,就知道军部或师部会来这一手,所以,在这个武装越野和工事修筑上,费了好大力气去训练,把七连都快累疯了。
种豆得豆,付出努力,终有回报的时候,现在机会就来了。
当三发信号弹被打上天去,全军几十个步兵连,在荆州沙市这个地方,一线十几里路排开,像一群群小老虎一样,嗷嗷地向前冲去。
一步快步步快,三狗深知这个道理,估计其他的连长也明白,但心里想的,未必就能做得到。
七连在这次体能储备期间,做得非常好,在全副武装负重几十斤的装备下,全连战士一路跟跑在第一集团里。
一公里,全军的连队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几乎都在齐头并进着,有的傻乎乎的连队,还在连长的带领下,唱起了振奋的军歌。
这样的长距离负重跑步,最好是低头不说话,按照一个固定的节奏先跑上一阵子,再根据体力消耗的情况,不断地调整速度,这才是保存和合理分配体力的最佳方法。
而那唱着歌的傻憨连队,难道不知道这样会消耗体力和打乱节奏吗三狗他们七连没有理会,全部聚精会神地按着平时训练的节奏来,紧咬着不掉队。
二公里,那傻憨连队的歌声再也唱不下去了,自觉地闭上了口,只有喘气的份,哪还有唱歌的出气来。
三公里,原本拉成一条线齐头并进的壮观场面现在不见了,开始参差不齐起来了,有的连队慢慢地落了下去,体力才是硬伤啊。
四公里、五公里,赛程过半了,各连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连队内部的人员也开始拉出距离,体力一般的人被拉在后面一大截。
七连也是这样,虽然以班为单位,照顾那些体力差一点的人,分担一些装备,这个就拖慢了整体的速度。
 
473. 无声的鼓动
这个时候,七连的体力也是到了一个小极限了,前面拼得太凶了,和平时训练不一样,比赛时候,会不自觉地加快节奏。
三狗也是累得够呛,扛这面旗子,徒增耗费了不少体力,本来这旗子不需要他来扛的,找个体力好的小兵来扛就可以了。
可三狗和别的连长不一样,就是要自己扛,任性得可以,其实不然,因为三狗深知,到了关键时候,就像现在,其实这些连长,就是想吼几声来给全连鼓劲,估计都没有力气了。
官兵一致官兵一致的口号可以喊得很响亮,可真正做到官兵一致的,只能是到连长排长,到了营长,一个是岁数不饶人,再者是分工不一样,不可能全部做到官兵一致了。
而大部分的连长排长就能,他们的岁数几乎和兵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吃住工作等都在连里面,不需要分开。
也就是这个原因,军部规定这次步兵连的团体赛,所有军官必须参加,才不考虑你是连级干部,还是刚毕业的军校生。
真的到了战场上,全连一起行动,谁还照顾你是军官还是士兵啊,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照顾,连级单位的行动,灵活多变。
所以现在,连长们没有力气喊个口号啥的来鼓劲,而三狗则可以,并不是他能吼出来,即使能吼几声,也不能这么做,太耗体力了。
现在三狗,一人扛着连队的旗帜,如一把尖刀最尖端的尖头,在全军上万多个步兵里,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鼓舞人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鼓舞七连人心的东西了,我们跑在最前面,我们的连长冲在最前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