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旗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安溪柚
哪成想,自己本是怼向贺城的火力,竟然开成地图炮,把蒙建业给轰了进去,这让牛晨郁闷的同时,也很是紧张,赶紧抓起两个蜜桔,屁颠屁颠的跑到蒙建业跟前,就跟旧社会的狗腿子似的,剥开一个桔子,笑嘻嘻的奉承道:“业哥,你看我这张破嘴,又让您误会了,我说的是别人,可没说你。”
这一幕看得贺城是直想吐血,可另一侧的孙宏红却是惊讶得小嘴成了“o”型,牛晨能过来帮忙就已经让她感到意外了,没想到这个怼天怼地的老愤青竟然捧蒙建业臭屁到了这种地步。
若不是亲眼所见,孙宏红绝对不相信,大名鼎鼎的牛粪蛋儿还能低三下四的奉承人。
“怎么样妹子,能把牛粪蛋儿变成这模样,全厂也只有咱们小业同志了,唉,跟你说话呢,哥这眼光是不是挺厉害的”
就在孙宏红惊讶之际,孙宏杰却凑了过来,在孙宏红的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又意味深长的冲着自己的妹妹眨了眨眼。
孙宏红不听这话还好,一听之下直接红到耳根子了,狠狠的踢了哥哥一脚,便挂着篮子气呼呼的走了。
一名工人见状不禁调侃道:“你跟你妹说啥了怎么就被气跑了”
“没啥,没啥,唉,你的桔子还吃不吃不吃给我,我还没解渴呢。”那名工人哪里知道孙宏杰的脑回路如此奇特,见要过来抢桔子,赶紧抱着手里的桔子就躲开。
孙宏杰也就是装装样子,见那名工人躲开,就顺势跳到蒙建业跟前,呵呵的傻笑着说道:“小业,咱们活都干完了,你是不是该请我们几个吃大餐啦”
正听着牛晨奉承话,就要飘上天的蒙建业,直接被孙宏杰这句话给砸到地上,连忙想都不想就冲着牛晨吩咐道:“老牛,这次就先原谅你了,但下不为例,你赶紧通知焦厂长和申书记,就说渔船修好了,让他们过来验收。”
牛晨就怕蒙建业生他
第二十四章:牛大发了(33)
“小蒙,你这下可是牛大发了,看到没,就一嗓子,全厂人就都来了。”
牛晨领着两名工人,牛气哄哄的走过来,看着四周过来围观的众人,一脸的趾高气扬,就好像他才是主角一样。
蒙建业单手扶额,他只是让牛晨通知几个厂领导,过来看看效果,哪成想这货居然招来这么多人。
贺城和孙宏杰也被这场面给震住了,长这么大他们还没被这么多人围观过,一个个紧张的直咽唾沫。
“小业呀,船真的修好啦”
随着一声近乎颤抖的苍老话音,苗阿伯拨开人群,打着赤脚奔到蒙建业跟前,先是大量了一番不远处的渔船,这才连喘几口气犹豫着问道:“这才多长时间,你可别糊弄我这糟老头子呀。”
蒙建业刚想开口解释,就在这时人群中又急步走过来几个人,当先的焦大林还没等靠近便冲着蒙建业大声问道:“小蒙,船修好了吗”
“应该是没问题了。”蒙建业连忙答道。
“什么叫应该没问题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说那些模棱两可的话,算什么”急步走来的申达民闻言脸色一沉,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
听得焦大林脸色也是变了数遍,可看看走在中间的连副县长,焦大林还是把想说的话给咽了下去,转而冲着蒙建业使了个眼色,便指着连育才介绍道:“这是县里的连副县长,今天特意过来察看渔船受损情况的。”
蒙建业不是傻子,从厂长的眼色语气以及书记的态度便感觉到,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就在赶来露天船坞的路上,申达民借着介绍奋进船厂党政思想方面工作的机会,把修船的一些基本常识也跟连育才说了不少。
连育才能做到副县长的位置上,那也是多年熬出的狐狸,如今蒙建业等人几个小时修好船的消息早就传到他的耳朵里,再加上申达民的日常科普,连育才只听了几句便心中明了,原来需要两三天的工作量,奋进厂的几个普通工人用几个小时就搞完了。
这让经过特殊时期的连育才不禁联想到那几年“大干”、“快上”的盲目年代,脸色便不禁沉了下来,直接冲焦大林问了一句很玩味的话:“你们厂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
焦大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申达民想借机对连育才提出所谓的转型问题,以求得县里的支持,可有没有充足的理由,便借着蒙建业这次快速修船的机会,先打一剂预防针。
因为只要稍懂修造船知识的人都知道,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想把一艘船底渗水的渔船完全修好,至少也要两三天的时间,几个小时简直天方夜谭,所以只要蒙建业的船砸了锅,那就等于让申达民握了一把刀子。
然而让焦大林郁闷的是,明知道申达民的用意,他却没有半点办法,难道要批评申达民向副县长普及修造厂的基本常识要是真这么做了,焦大林敢保证,挨批的绝对是他这个厂长。
所以他除了指望蒙建业没骗人之外,只能跟连育才打哈哈。见厂长是这般态度,一项以工作严谨著称的连育才的脸色能好那才叫见鬼呢。
别说得了焦大林的暗示,就算没得到蒙建业也得为焦大林说话,谁让申达民没来由的就像他开炮,蒙建业可不觉得自己是可以任人随意揉捏的面团。
&
第二十五章:效果惊人
渔船顺着预制的滑道缓缓的滑向起伏不定的海里。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他们也就是起起哄,凑个热闹罢了,哪成想蒙建业真就这么干了,等众人反应过来时,渔船已经倾斜入海,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跟在蒙建业身后的贺城和孙宏杰见周围人一个个惊诧的模样,心里那叫一个舒坦,从申达民训斥蒙建业开始这两人心里就憋了一肚子气,奈何两人一个顾虑多,一个脑回路惊奇,面对如此复杂局面,根本应对不了。
只能一个劲儿给蒙建业使眼色,让他赶紧把实锤放出去,堵住那些人的臭嘴,可蒙建业就跟没看见两人的暗示一样,絮絮叨叨把橡胶捻缝技术是翻来覆去的讲个没完,直到引得周围人起哄,这才抡起锤子放船下海。
可尽管觉得蒙建业有些多此一举,但两人还是冲着蒙建业竖了竖大拇指,表示就该怎么干。
他们怎么知道,蒙建业那里是在多此一举,而是在给焦大林张本,他早就看出来了,连副县长对焦大林的印象并不好,这才絮絮叨叨的把捻缝工艺讲得事无巨细。
不管怎么样,改良后的橡胶捻缝工艺也算一门新技术,作为一名致力于改革的县级干部,或许听不明白,但也要做出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姿态。
蒙建业早就对这一套门儿清,所以这义务科普讲解员当得极为的称职,直听得连育才不停的点头,听不听得明白蒙建业不甚明了,但从其跟焦大林越来越多的交流却是知道,这位副县长对焦大厂长观感是越来越积极了。
如此一来蒙建业便觉着火候差不多了,姿态这东西摆一摆就行了,多了那就矫情了,更何况真材实料总比打嘴炮来得实在,再顾面子的干部也要讲求实效不是。
所以就算没有周围人的起哄,蒙建业也准备让渔船下水,结果没想到围观的众人竟然如此配合,把整个下水搞得跟彩排过的一样,那叫一个热热闹闹,让蒙建业恨不得立即找到起头的那位仁兄,好好的说声谢谢。
甄嘉是不知道蒙建业的想法,否则非得当场吐血三升不可,此刻他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滑向海里的渔船,心里一个劲儿的默念着,漏水,漏水,漏水……
结果渔船刚进入海里没多久,跳上去的检验员却传来一个让甄嘉脸色难看的消息:“船底,舱壁,一起正常,为发现漏水等异常现象。”
听到这个消息,申达民的脸色也是有些不自然,而周围的人则是爆发出一片欢呼,不管之前如何起哄,渔船完好下水的消息还是让奋进厂的职工们与有荣焉。
如此气氛让一项老成持重的连育才也不禁笑容满面的看着在海里起伏的渔船,旋即冲着身边的焦大林赞许道:“看来你们厂在这方面是下些功夫的。”
焦大林并没有借着话头说下去,反而端着架势中气十足道:“我们在传统船舶领域已经专研了将近十年,这才结合传统工艺创造出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下一步我们将准备把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到其他新型船舶上,希望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造船新路。”
连育才听了这番话,不禁大为感动,连带着对焦大林的感官也好了数分,只觉得这焦厂长跟他简直就是同类人。
然而一旁的申达民却听得快吐了,心说还要
第二十六章:鲁阿叔的请求
“假师傅”这个称呼是从昨天晚上传开的,甄嘉那句“如果报价低于一万二,他就把姓倒过来。”可是当着全厂人的面说的。
结果蒙建业却用三千块钱就把渔船给修好了,好事的人立马就把这档子事儿给翻出来,于是智慧深远的人民群众们便给甄嘉一个响亮的外号—“假师傅”,因为甄(真)倒过来就是假,如是“假师父”便顺理成章。
甄嘉刚听到这个外号时,差点没气炸了肺,立马找人理论,结果被人几句话就给怼回来不说,更有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安慰他说,这可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还是好好接受吧,否则就是脱离人民群众。
甄嘉骂娘的心都有了,可他又无话可说,毕竟自己那句豪迈的装逼话好死不死的摆在那里,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唯一的指望就是白天的海试能出点差错,结果依旧事与愿违不说,还被苗阿伯当中叫出的新外号。
说实话,甄嘉想死的心都有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宁肯人设崩了也不找蒙建业的麻烦,什么技术骨干不骨干的,爱谁当谁当,自己争个面子干嘛
只可惜此刻就算后悔也晚了,甄嘉只能跟几个人提着桶,待众人怪异的目光中灰溜溜的走了。
焦大林和连育才并没有在意甄嘉的表现,而是将关注点始终放在渔船上,特别是连育才,他这次来奋进厂主要就是实地查看渔船修补情况,所以也就比任何人更加上心。
正因为如此,他还没等蒙建业等参加海试的奋进厂职工下船,就先跳上渔船,拉住蒙建业几人便开始询问海试的具体细节,蒙建业再次充当义务科普讲解员,听得连育才是满意之至,连连点头。
“你刚才说,县里的渔船多为木制,需要排查维护”
当听完全部的介绍后,连育才这才从船舱返回甲板,不过却微微蹙起了眉头,因为就在讲解的间隙,蒙建业向连育才提了两句县里渔民装备的情况,刚开始连育才并在意这点夹杂的私活。
可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儿,再结合这几年县里的捕鱼产量,连育才便似乎抓到某些关键性的问题。
“当然要排查维护,这就跟我们用的自行车一样,用了一段时间链条就应该打油,磨损的轮胎也要修补,松懈的刹车需要紧固,渔船也是一样,需要定期维护,这样才能在出海时更加安全,捕捞更多的海产品。”
蒙建业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确切的说只要是住在海边的人都明白蒙建业的这番话,可连育才听了,眉头却是越皱越深。
他是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很清楚县里的渔业状况,除了包产到户头两年渔业产量增加外,这几年却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这除了不少人转产从事其他产业,以及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外,最关键的还是渔船的问题。
包产到户的确是发挥了渔民的积极性,可经过最初两年的作业,大部分的渔船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破损等情况,而渔民为了省钱,对一些小修小捕的问题基本都是自己解决。
偶尔遇到大点的问题,也是些作坊之类的地方修补,一来二去小毛病拖成了大毛病,大毛病最终成了摆不脱的顽疾。
连育才在某渔村调研时就发现,该村的四艘渔船,有三艘都没法出海,只有一艘勉强能在近海捕捞,根本不敢去
第二十七章:乱弹琴
然而让鲁阿叔有盼头的事,却让连育才有些为难。
他毕竟是体制内的官员,看问题的角度自然跟鲁阿叔不同,焦大林分期付款的方式是好,但也足够的朝前,内中涉及的东西绝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楚的。
所以连育才只是皱眉不语,这时焦大林却适时的开口:“其实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并不稀奇,我在海军那会儿,几艘新造的军舰严格上来说就是这么干的。
每一段工期合格之后便支付接下来的工程款,直到全舰完成验收后一同划拨尾款,尽管在名义上叫把控舰船质量,可实际上跟分期支付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这种办法也是一种跟国际接轨的先进方式,小蒙先前就跟我提过,他中专快毕业的时候中都造船厂承建的港岛航运公司的散装货轮期间,人家港岛船东就是用这种办法,根本不是一股脑的把钱都给完。”
其实新船建造时工程款的拨付,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等同于分期付款,而是船主利用资金约束船厂保证质量和进度的一种管理方式,结合具体工程量的细化,船主拨付的资金都是有着足额提前量。
但不同归不同,焦大林还是把这一套搬出来,说他偷换概念也行,但要严格追求却又找不出把柄,哪怕就算资深的造船人也没办法完全反驳焦大林的话,就更别说对造船并不熟悉的连育才了。
但连育才依旧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你说得那都是大船,动则几百万,上千万,自然是要慎重,与之相比渔船只是零头不到的小额,里面的程序自然不一样。”
一听这话,焦大林的脸色不禁微微变了变,与蒙建业对视一眼后,刚想要说话,却被连育才伸手止住:“不过你的提议还是很有建设性的,等我回去再跟县里的领导研究研究,只要对老百姓好,那咱们就办,改革嘛,缩手缩脚可不行!”
焦大林终于乐了,只要连育才能把建议提上去就行,至于能不能实现,焦大林再去想办法。
而鲁阿叔却是这件事最积极的拥护者,一看连副县长准备拿回县里讨论,直接拉着苗阿伯准备跟连育才一起去县里去做工作。
于是吃完午饭后,焦大林给鲁阿叔和苗阿伯凑了两辆自行车,就这么跟着连育才一起去了县城。
直到看着几个人的身影走远,焦大林这才点上一根烟,吸了一口方才无奈的叹了口气:“当时就应该你去说,凭你的口才,连副县长八成能被你说动。”
“可我没您位高权重,分量不够呀!”蒙建业同样表情无奈。
焦大林一看,直接笑着用手指点着蒙建业:“你呀你,看着温温吞吞,心里的鬼主意比谁都多!快跟我说说,你分期付款的方式是怎么想的”
这还用想前世连个袜子都能分期,根本就是根植在骨子里,信手拈来的东西。
没错焦大林的分期付款建议是蒙建业给他的,渔船海试前的那天晚上,焦大林把蒙建业叫道自己的办公室里,问他有没有延续奋进厂造船主业的好办法。
其实当时焦大林也没指望蒙建业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只是看着蒙建业这几天表现抢眼,技术扎实,姑且问一下,权当是病急乱投医了。
结果蒙建业
第二十八章:谁是外行
“没错,这是宋副局长亲口跟我说的,前段时间他接待了一个rb经贸团,报纸上都有报道的,想必宋副局长应该有把握。”
邹波注视着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的申达民,将自己在市里的详细情况说了一遍,其他的申达民到不关心,但却被有关rb电视机生产线的内容所吸引,顺带问了几个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