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花都狂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周小王

    就在这时,他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了,应该是他约来谈话的一位干部来了,田晓鹏有些阴郁的脸色马上变得阳光了起来,挂上了微笑,用温和的声音道:“请进!”

    这天下午,张成说要请苏星晖和陆小雅吃饭,他把许小光、吴元生等几位同学都叫上了,当然,他的女朋友姚枫也参加了这次聚会,罗小梅在去年刚刚当上了妈妈,孩子还没满周岁,所以她并没有出来吃这顿饭。

    苏星晖和陆小雅来到人民饭店的时候,张成跟姚枫已经坐在了包厢里,没过一会儿,许小光也来了,他也牵着一个女孩子的手,苏星晖惊喜的问道:“小光




第四百五十六章 哈克特来了
    哈克特率领着世界银行驻华办的考察团,在十七号上午十一点钟左右赶到了上俊县,县长田晓鹏带领着相关参加接待工作的人员等待在了上俊县东郊,迎接到了考察团。

    考察团是由八个人组成的,有哈克特和他的秘书苏姗娜,剩下来的就是几位交通施工专家、监理专家以及一名翻译。

    虽然哈克特和苏姗娜都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可是那几位专家的汉语听说能力都很一般,因此还是需要一位翻译的。

    看到考察团的两辆车停了下来,田晓鹏面带笑容的站在欢迎人群的最前面,在苏星晖的介绍下,向哈克特伸出了手,没想到哈克特草草跟他握了一下手,便越过他,向他身后的苏星晖伸出了双手道:“嗨,苏,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苏星晖也微笑着伸出了双手,跟哈克特紧紧拥抱了一下:“哈克特先生,我也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你!”

    看到这一幕,也不知道田晓鹏心里是什么滋味,不过他还是很自然的跟考察团的所有成员一一握了手,然后请他们上车,开向了县政府方向。

    来到了县政府,田晓鹏将考察团一行人请进了会议室,大家来商讨考察项目的相关事宜,苏星晖便开了一辆车,去状元巷接侯光弼。

    侯光弼很守信,他等在了自己的老宅子里,苏星晖一去就接上了他,又开向了县政府,不过几分钟就赶到了会议室里。

    苏星晖向哈克特介绍道:“这位就是法国侯氏集团的董事长侯光弼先生。”

    哈克特一听就站了起来,恭敬的向侯光弼伸出了手道:“尊敬的侯先生,您好!我是吉姆.哈克特,您可以叫我吉米,很高兴见到您。”

    对于法国侯氏集团和侯光弼的大名,哈克特当然是久仰了,事实上,侯光弼跟哈克特在世界银行总部的上司关系非常好,这一次就是侯光弼给他的上司打了电话,他的上司又给他打了电话,他才会跟苏星晖聊得那么好,才会这么快就有这一次的上俊之行。

    现在见到了侯光弼本人,对这位掌管着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财富的老人,哈克特适时的表现出了他的敬意。

    侯光弼跟哈克特握了手,说:“吉米你好,我是侯光弼,你可以叫我的法文名亨利,很高兴见到你。”

    侯光弼平时在上俊县对什么人都是很随和,除了气质儒雅,穿着打扮跟一位普通的老人也差不多,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一位大人物,可是此时在哈克特面前,他却表现出了很强的气场,而且他今天穿了一套很正式的西服,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威严的气息,让人在他面前不敢造次。

    两人寒暄之后,众人重新落座,田晓鹏道:“哈克特先生,现在已经快到午饭时间了,我们吃了午饭之后,你们就休息一下,我们明天去彭家湾镇,看看这个长江大桥项目的选址吧。”

    哈克特摇头道:“不不不,我们吃完午饭就去。”

    田晓鹏惊讶的说:“不需要这么着急吧你们远道而来,一定很累了,休息半天再去也不迟嘛。”

    哈克特道:“我们这一次在上俊县只能呆三天时间,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休息,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对这个项目进行考察,考察结束之后,我们将还要到对岸的新河县去进行考察。田县长也不用担心,对于这样的节奏,我们已经很习惯了,你们这里还不算什么,那一年修川渝高速的时候,那个环境就更加恶劣了。”

    对于外国人的工作节奏,田晓鹏也有一些惊诧,不过既然哈克特已经这么说了,他也只能点头道:“那好吧,那我们吃了午饭就去彭家湾镇吧。”

    县政府中午在招待所安排了丰盛的菜肴,还准备了酒,不过世界银行的来人们在工作的时候作风非常严谨,他们根本滴酒不沾,用很快的速度吃完了饭,这让上俊县政府的相关人员都不得不加快了自己的节奏,吃完饭之后便一起赶往了彭家湾镇。

    哈克特请侯光弼和苏星晖坐在了自己的车上,上车之后,他便问侯光弼道:“侯老先生,请问一下这个项目侯氏集团也会进行投资吗”

    侯光弼点头道:“对,侯氏集团也将会投资一千五百万美元,与上俊县政府和新河县政府共同成立一家上新长江大桥管理公司,在长江大桥建成之后,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用来偿还贵行的贷款,以及侯氏集团的投资。”

    哈克特笑道:“这么说来,侯老先生对这座长江大桥的前景很有信心了”

    侯光弼点头道:“这么多年来,侯氏集团的投资项目很多,不赚钱的可不多,既然我们在这座长江大桥上投入了一千五百万美元,那当然证明我们对这座长江大桥有绝对的信心了!”

    苏星晖笑道:“应该说侯老先生是对上俊县的经济有着绝对的信心,哈克特先生,



第四百五十七章 陆小雅的文章
    世界银行的考察团在上俊县呆了三天,然后离开了上俊县,去了对岸清阳市新河县,进行考察。

    在离开上俊县之前,哈克特跟苏星晖聊了一下,他隐晦的透露,对于这个项目的评估,考察团的成员们评价都比较高,这笔贷款通过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苏星晖问他这笔贷款的审批需要多久,哈克特说:“苏先生,一般来说,我们世界银行的贷款审批的平均时间在三到四个月左右。”

    苏星晖道:“哈克特先生,我想我们等不了那么久,您能不能加快我们这笔贷款的审批过程”

    哈克特微笑道:“当然,我很愿意帮助苏先生,而且我对上俊县的经济前景非常看好,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加快你们这笔贷款的审批过程。”

    苏星晖道:“那这笔贷款最快能够什么时候批下来”

    哈克特道:“我会尽力加快我们驻华办的贷款项目评估流程,预计在去新河县考察之后的一周之内就能拿出评估报告,送到总部,等总部批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向你们发放贷款了,总部那边的审批效率,是我无法控制的。不过呢,侯老先生跟总部那边的几位官员关系都不错,所以我建议你可以请他帮忙。”

    苏星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对哈克特道:“哈克特先生,我知道了,太谢谢您了!”

    哈克特哈哈大笑道:“咱们之间不用这么客气。”

    苏星晖带着一些歉意道:“哈克特先生,本来上次答应了您,要带您去见一下那位高僧,尝一尝他沏的茶的,可是这一次您的时间如此紧张,看来这一次是尝不到他的茶了。”

    哈克特道:“没关系,现在要以工作为重嘛,下一次我休假的时候,希望你能够带我去见一下这位高僧。”

    苏星晖点头道:“一定。”

    这个星期六下午,陆小雅到彭家湾镇来约上了苏星晖,一起回了江城,因为苏星晖说过这个星期天跟她一起回家看她父母的。

    到了陆家,陆正弘今天回得很早,已经坐在客厅里了,而宋巧丽已经把饭做好了,等着两人回家呢。

    在陆正弘当上副省长之后,宋巧丽也没有当工艺品商店的经理了,她调到了省文化厅,当了一个比较清闲的副处长,这样她就有比较多的时间照顾陆正弘和婆婆。

    陆小雅一回到家里,就跟正坐在客厅里翘首以盼的奶奶拥抱了一下道:“奶奶,我想死你了!”

    陆奶奶现在的类风湿已经好多了,基本上生活能够自理了,因此,她也开朗了许多,她笑着说:“疯丫头,说的什么话快吃饭,你妈做的菜都快凉了。”

    陆小雅便和苏星晖一起去洗了手,然后盛了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起饭来。

    宋巧丽道:“小雅,你在上俊县工作,还能适应吧”

    陆小雅一边吃饭,一边点头道:“挺适应的,领导对我都挺好,挺关照我的。”

    陆正弘道:“你在下面县里工作,可不能搞什么特殊化啊。”

    陆小雅道:“知道了,爸,我工作可努力呢,除了部长之外,没什么人知道你是我爸。”

    陆正弘点头道:“工作努力就好。”

    陆小雅的工作确实很努力,才上班一周多,就在县委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发展经济也不能忘记了环境保护》,在文章里,陆小雅援引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过的环境灾难,比如洛杉矶雾霾、伦敦雾霾、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等等,来说明自己的论点。

    这些环境灾难可谓触目惊心,而且这些都是诸多杂志上公开报道过的,陆小雅曾经是记者,对这些报道都很清楚,她引用的这些资料内容翔实,论据有力,很有感染力。

    在上俊县委的内部刊物中,还很少会出现这一类的文章,这一期的内部刊物顿时在上俊县委、县政府引进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就在陆小雅和苏星晖回到江城的时候,田晓鹏并没有到食堂去吃饭,而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那份内部刊物,他看的正是陆小雅写的那篇文章。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当然知道陆小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篇文章,他田晓鹏能造势,苏星晖难道就不能造势?这让田晓鹏有一些担忧,张开山和苏星晖在上俊县的根基本来就比他雄厚,要是苏星晖这一造势,到时候到底是支持他田晓鹏的人多还是支持张开山的人多,那还真不好说了。

    田晓鹏看着这篇文章,他的脸色变得有些狰狞,他猛地拿起那本内部刊物,似乎是想要撕掉它,可是最终他还是忍住了,他又看到了对面墙上悬挂的“制怒”二字,他放下那本刊物,靠在了椅背上,开始沉思了起来。

    在陆家,陆小雅吃完了饭,便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本内部刊物,翻开了自己写的那篇文章,递给了陆正弘看。

    陆正弘看得很快,一会儿就看完了,他抬头问道:“这是你写的”

    陆小雅道:“这是星晖让我写的,而且他也给我提供了不少思路,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作品吧,



第四百五十八章 泼冷水?
    第二天是星期天,苏星晖陪着陆小雅去了一趟《湖东日报》社,陆小雅跟守门的秦大爷打了一个招呼,便上楼了,她来到了一间办公室,找到了一位编辑,这位编辑倒是苏星晖的熟人,也就是那次被阎青撞到的蒋编辑。

    蒋编辑一见苏星晖和陆小雅,连忙站起身来道:“陆小雅,你来了,快坐快坐。”

    蒋编辑热情的给两人倒起了茶,那一次他出车祸,可以说是苏星晖救了他的命,虽然后来他选择了跟阎青和解,可是苏星晖毕竟还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对苏星晖是非常热情的。

    沏了两杯茶放到两人面前,蒋编辑道:“这位小苏同志,那一次真的谢谢你救了我,后来也没感谢你,你不会怪我吧”

    苏星晖微笑着说道:“蒋老师,没事的。”

    陆小雅道:“蒋老师,我们今天来,是有一篇文章想要请您帮忙在《湖东日报》上发表一下。”

    蒋编辑点头道:“行,你拿给我看看。”

    陆小雅便把自己写的那篇文章的原稿拿了出来,交给了蒋编辑,蒋编辑戴上了眼镜,先是很快的翻阅了一遍,然后从头开始,放慢了速度,又看了一遍。

    这是蒋编辑的一个习惯,也可以说是很多编辑的习惯,他们每天要看那么多投稿,不可能每一篇都精读,因此他们第一遍往往都看得很快,如果这篇文章没有什么亮点,看完这一遍之后就扔到了一边,如果这篇文章有亮点,他们才会仔细看第二遍,决定如何处理。

    看完第二遍之后,蒋编辑点头道:“陆小雅,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陆小雅点头道:“对,就是我写的,已经发表在了我们上俊县县委的内部刊物上。”

    蒋编辑惋惜的说:“陆小雅,你真的是一个很有潜质的记者,可是你怎么就调到上俊县了呢”

    陆小雅笑而不语。

    蒋编辑接着说:“你这篇文章写得还是非常好的,论据翔实,观点犀利,文笔也是没话说,你当了这两年记者,没白当啊。”

    陆小雅问道:“那这篇文章可以发表到《湖东日报》上吗”

    蒋编辑沉吟道:“按水平来说,当然足够发表了,不过有一个问题,现在全国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你这篇文章一发表出去,相当于给经济建设的政策泼冷水啊,我怀疑社里会不会允许这篇文章刊发出去。”

    蒋编辑的意思,陆小雅当然明白,这篇文章与当今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不符,如果刊发出去,引发了什么争论,主编是要负政治责任的。

    陆小雅道:“这个没关系,您把这篇稿子编发了,如果主编不签的话,那没话说,主编签了的话,那我感谢您。”

    蒋编辑稍稍有些犹豫,毕竟他如果编发了这篇稿件,他也会负担上一些风险,要是主编说他没有政治敏感性怎么办

    不过,他马上就想起了苏星晖的救命之恩,还有陆小雅的背景,这让他下定了决心,他点头道:“可以,我帮你编发这篇稿件,主编签不签,我可没把握了啊。”

    陆小雅高兴的说:“蒋老师,这已经很感谢您了。”

    蒋编辑笑道:“你别这么客气,这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陆小雅便起身道:“蒋老师,那我们就先走了,不打扰您工作了。”

    苏星晖跟她一起起身,蒋编辑便也起身道:“陆小雅,虽然你走了,不过社里还是你的娘家,回江城来就到社里来玩啊。”

    陆小雅点头道:“我一定会的。”

    两人出了《湖东日报》社,陆小雅皱起了眉头道:“咱们现在发这篇文章,看起来确实有一些不合时宜啊,到时候别人给咱们扣帽子怎么办”

    苏星晖微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我们这篇文章里写的可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也要保护环境,这两者并不矛盾嘛,谁要是拿这事给我们扣帽子,那我还真不介意跟他们争鸣一下。”

    这是苏星晖的真心话,他巴不得这件事情能够在主流媒体上产生一些比较激烈的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嘛,如果重视环保的观念连争论都没有,又怎么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它呢

    陆小雅展颜一笑道:“嗯,咱们就别想这个了,去哪儿玩玩呢”

    苏星晖道:“那我陪你逛逛街吧,马上就春天了,给你买几件春装怎么样”

    陆小雅一听他要陪自己逛街,顿时眼前一亮道:“好啊,咱们逛街吧,不过就看看就行了,不用买太多衣服了,我的衣服够穿了。再说了,现在在宣传部,也不能穿得太花哨了。”

    苏星晖微笑道:“可以,咱们不特意去买什么,有合适的就给你买一件。”

    说起来,陆小雅调到上俊县宣传部来工作,在这方面也是一种损失,宣传部毕竟是党委机关,穿着打扮还是要以端庄大方得体为主,不像当记者,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现在她好多颜色比较鲜艳的衣服都不敢穿了,成天都是那种色调比较暗的衣服。
1...154155156157158...683
猜你喜欢